【东吴证券】非银金融行业跟踪周报:资本市场改革再度深化,券业迎新机遇
◼政策“组合拳”连出,多措并举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拟出台《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加大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据证券时报11月3日报道,证监会拟出台《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加大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具体内容包括:①推动提高权益投资空间;②加大产品创新力度;③强化投资运作稳定性;④推动个人养老金业务高质量发展;⑤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2)鼓励券商并购重组,培育一流投行及投资机构。据中证报11月3日报道,为实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所提及的“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目标,证监会将支持头部证券公司通过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3)就修订《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为券商杠杆限制松绑。11月3日,证监会就修订《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主要内容包括:①优化完善证券公司开展做市、资产管理、参与公募REITs等业务的风控指标计算标准;②适当调整连续三年分类评价居前的证券公司的风险资本准备调整系数和表内外资产总额折算系数;③对场外衍生品等适当提高计量标准。◼券业及资本市场预计受益深远:1)投资端改革:促进增量资金稳定流入,有望增强市场稳定性并促进高质量发展。中长期资金流入的改善,一方面有助于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减少市场短期波动;另一方面,随着中长期资金挖掘并将流向基本面良好的优质标的,有望进一步提升我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引导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2)推动机构并购整合:头部券商竞争力提升可期,行业出清有望提速。一方面,国内券商较之海外头部投行在体量上仍存在差距,通过并购重组扩充规模是境内头部券商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可行途径;另一方面,券业集中度始终处于高位,部分中小券商经营压力持续加剧,推动券商并购重组有利于加速行业优胜劣汰。3)放宽优质券商资本约束:提升用资效率,头部券商受益明显。本次修订提出将“适当拓展优质证券公司资本空间,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头部券商在资本实力、牌照、投资能力及资金运用效率上的优势明显突出,并具备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预计受益显著。◼投资建议:券商:结合政策预期,建议关注以下投资主线:①中长期资金加快入市,有望减少短线投机,平抑市场短期波动,从而带动投资者体验及市场活跃度回升,推荐【东方财富】、【华泰证券】;②证监会对于券商并购重组态度渐暖,近期涉及并购整合的相关标的有望受益,推荐【国联证券】,建议关注【方正证券】、【锦龙股份】、【华创云信】等;③券业杠杆限制放松预期下,头部券商预计先行受益,推荐【中信证券】。保险:当前行业处于负债端数据“真空”和资产端“底部震荡”双期叠加周期。推荐【中国太保】、【中国人寿】。◼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不及预期;2)政策趋紧抑制行业创新;3)市场竞争加剧。◼政策“组合拳”连出,多措并举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拟出台《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加大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据证券时报11月3日报道,证监会拟出台《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加大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具体内容包括:①推动提高权益投资空间;②加大产品创新力度;③强化投资运作稳定性;④推动个人养老金业务高质量发展;⑤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2)鼓励券商并购重组,培育一流投行及投资机构。据中证报11月3日报道,为实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所提及的“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目标,证监会将支持头部证券公司通过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3)就修订《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为券商杠杆限制松绑。11月3日,证监会就修订《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主要内容包括:①优化完善证券公司开展做市、资产管理、参与公募REITs等业务的风控指标计算标准;②适当调整连续三年分类评价居前的证券公司的风险资本准备调整系数和表内外资产总额折算系数;③对场外衍生品等适当提高计量标准。◼券业及资本市场预计受益深远:1)投资端改革:促进增量资金稳定流入,有望增强市场稳定性并促进高质量发展。中长期资金流入的改善,一方面有助于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减少市场短期波动;另一方面,随着中长期资金挖掘并将流向基本面良好的优质标的,有望进一步提升我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引导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2)推动机构并购整合:头部券商竞争力提升可期,行业出清有望提速。一方面,国内券商较之海外头部投行在体量上仍存在差距,通过并购重组扩充规模是境内头部券商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可行途径;另一方面,券业集中度始终处于高位,部分中小券商经营压力持续加剧,推动券商并购重组有利于加速行业优胜劣汰。3)放宽优质券商资本约束:提升用资效率,头部券商受益明显。本次修订提出将“适当拓展优质证券公司资本空间,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头部券商在资本实力、牌照、投资能力及资金运用效率上的优势明显突出,并具备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预计受益显著。◼投资建议:券商:结合政策预期,建议关注以下投资主线:①中长期资金加快入市,有望减少短线投机,平抑市场短期波动,从而带动投资者体验及市场活跃度回升,推荐【东方财富】、【华泰证券】;②证监会对于券商并购重组态度渐暖,近期涉及并购整合的相关标的有望受益,推荐【国联证券】,建议关注【方正证券】、【锦龙股份】、【华创云信】等;③券业杠杆限制放松预期下,头部券商预计先行受益,推荐【中信证券】。保险:当前行业处于负债端数据“真空”和资产端“底部震荡”双期叠加周期。推荐【中国太保】、【中国人寿】。◼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不及预期;2)政策趋紧抑制行业创新;3)市场竞争加剧。◼政策“组合拳”连出,多措并举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拟出台《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加大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据证券时报11月3日报道,证监会拟出台《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加大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具体内容包括:①推动提高权益投资空间;②加大产品创新力度;③强化投资运作稳定性;④推动个人养老金业务高质量发展;⑤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2)鼓励券商并购重组,培育一流投行及投资机构。据中证报11月3日报道,为实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所提及的“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目标,证监会将支持头部证券公司通过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3)就修订《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为券商杠杆限制松绑。11月3日,证监会就修订《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主要内容包括:①优化完善证券公司开展做市、资产管理、参与公募REITs等业务的风控指标计算标准;②适当调整连续三年分类评价居前的证券公司的风险资本准备调整系数和表内外资产总额折算系数;③对场外衍生品等适当提高计量标准。◼券业及资本市场预计受益深远:1)投资端改革:促进增量资金稳定流入,有望增强市场稳定性并促进高质量发展。中长期资金流入的改善,一方面有助于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减少市场短期波动;另一方面,随着中长期资金挖掘并将流向基本面良好的优质标的,有望进一步提升我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引导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2)推动机构并购整合:头部券商竞争力提升可期,行业出清有望提速。一方面,国内券商较之海外头部投行在体量上仍存在差距,通过并购重组扩充规模是境内头部券商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可行途径;另一方面,券业集中度始终处于高位,部分中小券商经营压力持续加剧,推动券商并购重组有利于加速行业优胜劣汰。3)放宽优质券商资本约束:提升用资效率,头部券商受益明显。本次修订提出将“适当拓展优质证券公司资本空间,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头部券商在资本实力、牌照、投资能力及资金运用效率上的优势明显突出,并具备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预计受益显著。◼投资建议:券商:结合政策预期,建议关注以下投资主线:①中长期资金加快入市,有望减少短线投机,平抑市场短期波动,从而带动投资者体验及市场活跃度回升,推荐【东方财富】、【华泰证券】;②证监会对于券商并购重组态度渐暖,近期涉及并购整合的相关标的有望受益,推荐【国联证券】,建议关注【方正证券】、【锦龙股份】、【华创云信】等;③券业杠杆限制放松预期下,头部券商预计先行受益,推荐【中信证券】。保险:当前行业处于负债端数据“真空”和资产端“底部震荡”双期叠加周期。推荐【中国太保】、【中国人寿】。◼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不及预期;2)政策趋紧抑制行业创新;3)市场竞争加剧。◼政策“组合拳”连出,多措并举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拟出台《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加大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据证券时报11月3日报道,证监会拟出台《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加大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具体内容包括:①推动提高权益投资空间;②加大产品创新力度;③强化投资运作稳定性;④推动个人养老金业务高质量发展;⑤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2)鼓励券商并购重组,培育一流投行及投资机构。据中证报11月3日报道,为实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所提及的“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目标,证监会将支持头部证券公司通过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3)就修订《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为券商杠杆限制松绑。11月3日,证监会就修订《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主要内容包括:①优化完善证券公司开展做市、资产管理、参与公募REITs等业务的风控指标计算标准;②适当调整连续三年分类评价居前的证券公司的风险资本准备调整系数和表内外资产总额折算系数;③对场外衍生品等适当提高计量标准。◼券业及资本市场预计受益深远:1)投资端改革:促进增量资金稳定流入,有望增强市场稳定性并促进高质量发展。中长期资金流入的改善,一方面有助于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减少市场短期波动;另一方面,随着中长期资金挖掘并将流向基本面良好的优质标的,有望进一步提升我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引导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2)推动机构并购整合:头部券商竞争力提升可期,行业出清有望提速。一方面,国内券商较之海外头部投行在体量上仍存在差距,通过并购重组扩充规模是境内头部券商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可行途径;另一方面,券业集中度始终处于高位,部分中小券商经营压力持续加剧,推动券商并购重组有利于加速行业优胜劣汰。3)放宽优质券商资本约束:提升用资效率,头部券商受益明显。本次修订提出将“适当拓展优质证券公司资本空间,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头部券商在资本实力、牌照、投资能力及资金运用效率上的优势明显突出,并具备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预计受益显著。◼投资建议:券商:结合政策预期,建议关注以下投资主线:①中长期资金加快入市,有望减少短线投机,平抑市场短期波动,从而带动投资者体验及市场活跃度回升,推荐【东方财富】、【华泰证券】;②证监会对于券商并购重组态度渐暖,近期涉及并购整合的相关标的有望受益,推荐【国联证券】,建议关注【方正证券】、【锦龙股份】、【华创云信】等;③券业杠杆限制放松预期下,头部券商预计先行受益,推荐【中信证券】。保险:当前行业处于负债端数据“真空”和资产端“底部震荡”双期叠加周期。推荐【中国太保】、【中国人寿】。◼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不及预期;2)政策趋紧抑制行业创新;3)市场竞争加剧。注:中国内地股基成交额和中国香港日均股票成交额2022同期比为2023年初至今日均相较2022年同期日均的同比增速;基金申购赎比和开户平均变化率上周环比/2022年同期比分别为上周与2022年同期(年初至截止日)的真实数据(比率)。证券分析师胡翔执业证书:S0600516110001021-60199793hux@dwzq.com.cn证券分析师朱洁羽执业证书:S0600520090004zhujieyu@dwzq.com.cn证券分析师葛玉翔执业证书:S0600522040002021-60199761geyx@dwzq.com.cn2023-11-01
截至2023年11月03日,本周(10.30-11.03)上证指数上涨0.43%,金融指数上涨0.19%。非银金融板块下跌0.18%,其中券商板块下跌0.03%,保险板块下跌0.60%。沪深300指数期货基差:截至2023年11月03日收盘,IF2204.CFE贴水0点;IF2205.CFE贴水0点;IF2206.CFE贴水0点;IF2209.CFE贴水0点。截至2023年11月03日,本周股基日均成交额9822.90亿元,环比+1.81%。年初至今股基日均成交额9989.29亿元,较去年同期同比-3.34%。2023年10月中国内地股基日均同比+14.48%。
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截至11月03日,沪深两市前一交易日两融余额/融资余额/融券余额分别为16309/15507/802亿元,较月初分别-0.23%/-0.15%/-1.92%,较年初分别+5.55%/+6.98%/16.12%,同比分别+4.87%/+7.11%/-25.34%。截至2023年11月03日,近三月(2023年8月~2023年11月)预估基金平均申赎比为0.85,预估基金申赎比的波动幅度达37.92%,市场情绪相对稳定。截至2023年11月03日,本周(10.30-11.03)基金申购赎比为0.82,上周为0.94;年初至今平均申购赎
截至2023年11月03日,近三月(2023年8月~2023年11月)预估证券开户平均变化率为10.2%,预估证券开户变化率的波动率达59.55%,市场情绪不稳定。截至2023年11月03日,本周(10.30-11.03)平均开户变化率为3.34%,上周为7.87%;年初至今平均开户变化率为12.35%,2022年同期为11.43%。
本周主板(10.30-11.03)IPO核发家数1家;IPO/再融资/债券承销规模环比192%/82%/-38%至35/108/1891亿元;IPO/再融资/债承家数分别为6/10/678家。年初至今IPO/再融资/债券承销规模3359亿元/6086亿元/87721亿元,同比-37%/-10%/+15%;IPO/再融资/债承家数分别为284/395/28851家。事件: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机构监管,进一步完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体系,推动证券公司落实全面风险管理要求,增强投资银行服务能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促进行业机构高质量发展,证监会根据《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66号)相关规定,修订了《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以下简称《计算标准》),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20年1月,证监会修订发布了《计算标准》。从实施情况看,证券行业抗风险能力稳步提升,四项核心风险控制指标长期维持在监管标准的1.5-2.5倍水平,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在提升证券公司风险管理水平,增强行业抵御风险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充分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证券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会对《计算标准》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发挥风险控制指标的“指挥棒”作用。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促进功能发挥,突出服务实体经济主责主业。对证券公司开展做市、资产管理、参与公募REITs等业务的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予以优化,进一步引导证券公司在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发力,充分发挥长期价值投资、服务实体经济融资、服务居民财富管理、活跃资本市场等作用。二是强化分类监管,拓展优质证券公司资本空间。适当调整连续
三年分类评价居前的证券公司的风险资本准备调整系数和表内外资产总额折算系数,推动试点内部模型法等风险计量高级方法,支持合规稳健的优质证券公司适度拓展资本空间,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做优做强。三是突出风险管理,切实提升风控指标的有效性。根据业务风险特征和期限匹配性,合理完善计算标准,细化不同期限资产的所需稳定资金,进一步提高风险控制指标的科学性。对场外衍生品等适当提高计量标准,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有效性,维护市场稳健运行。点评:竞争加剧和佣金率下滑背景下,证券行业逐渐重资产化,券商发展转型与扩表的需求迫切。本次修订提出将“适当拓展优质证券公司资本空间,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头部券商在资本实力、牌照、投资能力及资金运用效率上优势突出,业绩稳定性明显,具备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预计将显著受益。事件:2023Q1-3,44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904亿元,同比+2%;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162亿元,同比+6%,整体增势较为稳健。点评:业绩概览:短期承压,整体向好。1)23Q1-3整体业绩相对稳健,23Q3行业表现有所回落。①前三季度整体经营情况稳健,23Q3同比小幅下滑。23Q1-3,44家上市券商合计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04/1,162亿元,同比+2%/+6%;23Q3,受市场活跃度及政策收紧等因素综合影响,44家上市券商合计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55/300亿元,同比-10%/-10%。②自营业务为主要收入支撑,经纪、投行、信用业务表现不佳。2023Q1-3,上市券商合计自营/资管/经纪/投行/信用业务收入分别同比+70%/+1%/-12%/-18%/-21%至1,044/347/806/352/359亿元。③证券行业杠杆率微增,ROE稳步回升。截至2023Q3,上市券商平均杠杆率由2022年末的3.34增至3.40,年化ROE较2022年末+0.51pct至6.48%。2)行业业绩分化明显,部分中小券商呈现业绩高弹性。2023Q1~3头部券商表现平淡,业绩增速不及行业平均。部分中小券商净利润增速领先,业绩弹性凸显。分业务情况:自营业务驱动增长,经纪、投行仍待提振。1)自营:盈利修复主要驱动力,前三季度增势喜人。23Q1-3市场主要指数走势同比改善,上市券商合计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70%至1,044亿元,平均年化自营收益率+1.19pct至3.29%。2)财富管理:经纪业务相对承压,资管业务较为稳健。2023Q1-3全市场日均股基成交额同比-4%至10,060亿元,上市券商合计经纪业务收入同比-12%至806亿元,预计系行业经纪业务费率整体趋低。23Q1-3上市券商合计资管业务收入同比+1%至347亿元,中泰、国泰君安因并表基金公司增速突出。3)投行:IPO阶段性收紧致收入下滑,头部集中趋势不减。2023Q1-3全市场IPO规模大幅收缩,部分区域型券商表现突出。2023Q1-3上
市券商IPO承销规模CR5为58%,仍处高位,在项目供给收缩的情况下,行业头部集中趋势或将再度加剧。4)信用:两融规模下滑,利息净收入普遍收缩。2023Q1~3全市场日均两融余额较上年同期-2.84%至15,910亿元,叠加利息支出大幅增长,导致2023Q1~3上市券商合计利息净收入同比-21%至359亿元。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2)资本市场监管趋严;3)行业竞争加剧。财政部近日发布的《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调整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相关指标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实施三年长周期考核。业内专家认为,此举有助于缓解险资缺少长期资产匹配其长期负债痛点问题,提升其投资二级市场的稳定性和积极性,同时使其能够从长期经济增长视角配置权益资产,发挥久期长、稳定性高的特点,实现对实体经济更有力的支撑和推动。未来,险资入市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通知将《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办法》(财金〔2022〕72号)中经营效益指标的“净资产收益率”由“当年度指标”调整为“3年周期指标+当年度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3年周期指标和当年度指标权重各占50%。3年周期指标采用近3年净资产收益率几何平均数,当年度指标采用当年净资产收益率。同时,通知在投资资质、资金投向和内部管理方面提出要求:一是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应当依法合规开展各类投资,遵守监管要求的偿付能力、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相关规定,匹配自身投资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相关资质;二是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要坚持审慎、安全、增值的原则,根据保险资金长期属性,平衡好投资收益和风险,优化资产配置,保险资金要投向风险可控、收益稳健、具有稳定现金流回报的资产;三是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要制定专门的投资管理制度,建立透明规范的投资决策程序,设置科学有效的投资风险评估体系,做好投资项目的尽职调查和可行性研究,加强投资风险管理、交易管理和投后管理等。通知还进一步强调绩效评价结果运用,要求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进行经营业绩对标,分析差距、找出原因,并进一步强化绩效评价数据真实性的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资本办法》),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资本监管
规则,推动银行强化风险管理水平,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资本办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资本办法》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情况,参考国际监管改革最新成果,全面完善了资本监管制度。《资本办法》由正文和25个附件组成,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构建差异化资本监管体系,使资本监管与银行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相匹配,降低中小银行合规成本。二是全面修订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包括信用风险权重法和内部评级法、市场风险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以及操作风险标准法,提升资本计量的风险敏感性。三是要求银行制定有效的政策、流程、制度和措施,及时、充分地掌握客户风险变化,确保风险权重的适用性和审慎性。四是强化监督检查,优化压力测试,深化第二支柱应用,进一步提升监管有效性。五是提高信息披露标准,强化相关定性和定量信息披露,增强市场约束。《资本办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指导商业银行做好《资本办法》实施工作,发挥资本要求对商业银行资源配置的导向性作用,引导银行优化资产结构,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券商再融资有新进展,在拿到批复近一年后,11月3日晚间,国海证券公告定增落地,募资总额为31.92亿元,这也是今年以来首家实施定增的上市券商。回顾国海证券的定增之路,2021年1月份公司提出定增议案,此后公司的定增申请于2022年10月31日获得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并于2022年11月18日取得证监会《关于核准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证监许可〔2022〕2875号)(批复日期为2022年11月15日),核准公司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6.33亿股新股,该批复自核准发行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在临近12个月有效期之际,国海证券实施了本次定增。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国海证券本次发行拟募集资金总额(含发行费用)不超过45亿元,定增发行价格为3.39元/股,发行股数为9.42亿股,本次募集资金总额为31.9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31.78亿元。国海证券本次定增的发行对象确定为14名,包括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广西投资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中恒集团、广西金投以现金方式认购,其中广西投资集团出资9亿元认购本次发行股份,中恒集团出资3亿元认购本次发行股份,广西金投出资8亿元认购本次发行股份,合计认购金额为2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在国海证券14名定增发行对象中出现3家券商身影,包括国泰君安、华安证券、广发证券。据记者统计,这3家券商以3.39元/股的定增价格,合计约
4.31亿元买入国海证券约1.27亿股,限售期均为6个月。其中,国泰君安、华安证券参与了国海证券本次定增的首轮认购,广发证券为第二轮追加认购时认购了2100万元。此外,参与认购的机构还包括诺德基金、财通基金、UBSAG、摩根士丹利国际、兴证全球基金等。从股本结构来看,本次发行不会导致国海证券控制权发生变化,本次发行完成后,广西投资集团仍为国海证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过其前十名股东在完成发行后将发生变化,比如国泰君安持有国海证券9766.3327万股为第七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53%。对于本次定增对公司的影响,国海证券表示,本次定增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未来公司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为区域经济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1)宏观经济不及预期:宏观经济剧烈波动将直接影响资本市场活跃度,造成证券行业收入下滑,同时将直接影响居民购买力及保险需求;2)政策趋紧抑制行业创新:若宏观经济出现超预期下滑,势必造成非银金融行业监管政策趋于审慎,非银金融企业开拓新盈利增长点势必受限;3)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行业竞争加剧情况下,市场出清速度加快,中小型券商及险企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研究报告仅供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及作者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内容所导致的任何后果负任何责任。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东吴证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投资银行服务或其他服务。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分析师认为可靠且已公开的信息,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经授权刊载、转发本报告或者摘要的,应当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并注明本报告发布人和发布日期,提示使用本报告的风险,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未经授权或未按要求刊载、转发本报告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公司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投资评级基于分析师对报告发布日后6至12个月内行业或公司回报潜力相对基准表现的预期(A股市场基准为沪深300指数,香港市场基准为恒生指数,美国市场基准为标普500指数,新三板基准指数为三板成指(针对协议转让标的)或三板做市指数(针对做市转让标的)),具体如下:公司投资评级:买入: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在15%以上;增持: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介于5%与15%之间;中性: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介于-5%与5%之间;减持: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介于-15%与-5%之间;卖出: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在-15%以下。行业投资评级:增持: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强于基准5%以上;中性: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基准-5%与5%;减持: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弱于基准5%以上。公司投资评级:买入: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在15%以上;增持: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介于5%与15%之间;中性: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介于-5%与5%之间;减持: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介于-15%与-5%之间;卖出: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在-15%以下。行业投资评级:增持: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强于基准5%以上;中性: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基准-5%与5%;减持: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弱于基准5%以上。我们在此提醒您,不同证券研究机构采用不同的评级术语及评级标准。我们采用的是相对评级体系,表示投资的相对比重建议。投资者买入或者卖出证券的决定应当充分考虑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