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电子行业周报:AI搜索引擎新动向
1、股票组合及其变化
1.1、本周重点推荐及推荐组
(1)多方位消息证实OpenAI将发布ChatGPT搜索引擎,有望改变传统搜索引擎竞争格局近日,前Mila研究员、麻省理工讲师Lior S爆料,根据OpenAI最新的SSL证书日志显示,已经创建了search.chatgpt.com子域名,将会进军搜索引擎全面挑战该领域的全球霸主谷歌。OpenAI已经更新了网站主页,第一个轮番页是一个搜索框上面写着“向ChatGPT问任何事情”。目前,多方位消息证实,OpenAI将会在北京时间5月10日(周五)凌晨2点左右公布该消息。谷歌当前占据全球搜索引擎市场的份额90%左右,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尽管谷歌搜索引擎经过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和迭代,在市场影响力、用户积累方面处于领导地位,但在技术层面和用户使用体验方面仍然有很多问题,包括广告多、死链与过时链接和数据更新太慢、关键字匹配有局限性等。OpenAI在AI赋能下进军搜索引擎有望改变传统搜索引擎竞争格局,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建议关注AI产业链相关标的:中际旭创、天孚通信、新易盛、工业富联、腾景科技等。
(2)2024Q1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稳步增长,出口持续回升工信部近期公布了2024年一季度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在一季度稳步增长,出口持续回升,效益继续改善,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地区间营收分化明显。一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增速分别比同期工业、高技术制造业高6.9个和5.5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在主要产品中,手机产量3.74亿台,同比增长13.6%,其中智能手机产量2.76亿台,同比增长16.7%;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7404万台,同比下降0.8%;集成电路产量981亿块,同比增长40%。建议关注集成电路产业链相关标的:长川科技、韦尔股份、兆易创新、伟测科技、中科蓝讯、聚辰股份、晶晨股份等。
1.2、海外龙头一览
4月29日-5月3日当周,海外龙头部分上涨。高通领涨,涨幅为8.44 %;恩智浦、日月光、安森美涨幅均超3%,分别为6.24%、4.26%、3.39%。从更宏观角度,我们可以用费城半导体指数来观察海外半导体行业整体情况。该指数涵盖了17家IC设计商、6家半导体设备商、1家半导体制造商和6家IDM商,且大部分以美国厂商为主,能较好代表海外半导体产业情况。从数据来看,4月29日-5月3日当周,费城半导体指数呈现震荡上升态势,近两周整体处于恢复性上涨态势。更长时间维度上来看,指数在进入2022年下行通道后,2023年1-6月,复苏迹象明显,处于震荡上行行情;7月以来处于下行行情;10月底开始持续上涨。
2、周度行情分析及展望
2.1、周涨幅排行
跨行业比较,4月29日-5月3日当周,申万一级行业大部分处于上涨状态。其中电子行业上涨1.91%,位列第10位。估值前三的行业为综合、计算机、国防军工,电子行业市盈率为24.12,位列第14位。电子行业细分板块比较,4月29日-5月3日当周,电子行业细分板块大部分处于上涨状态。估值方面,模拟芯片设计、数字芯片设计、LED估值水平位列前三,光学元件、半导体材料估值排名本周第四、五位。
4月29日-5月3日当周,重点关注公司周涨幅前十:模拟IC占三席,数字IC占两席,光学元件、被动元件、仪器仪表、封测、其他专用设备各占一席。天岳先进(半导体材料)、富信科技(其他电子III)、普冉股份(数字IC)包揽前三,周涨幅分别为13.21%、10.97%、8.77%。
3、行业高频数据
3.1、台湾电子行业指数跟踪
行业指标上,我们依次选取台湾半导体行业指数、台湾计算机及外围设备行业指数、台湾电子零组件行业指数、台湾光电行业指数,来观察行业整体景气度。日期上,我们分别截取各指数近两周的日度数据、近两年的周度数据,来考察不同时间维度的变化。近两周:环比看,4月22日-5月3日两周,台湾半导体行业指数、台湾电子零组件行业指数、台湾光电行业指数均呈现恢复性上涨趋势。近两年:更长时间维度看,台湾电子行业各细分板块指数经过2022年震荡下行后,2023年全年以及2024年一季度台湾半导体行业指数、台湾计算机及外围设备行业指数以及台湾电子零组件行业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台湾光电行业指数则在低位震荡。进入2024年4月,四类指数均开始恢复性上涨。
我们可以通过中国台湾IC产值同比增速,将电子各板块合在一起观察:中国台湾IC各板块产值同比增速自2021年以来持续下降,从2023年Q2开始陆续有所反弹,各板块产值降幅均有所收窄。IC板块整体表现不佳,主要因为消费电子需求差,导致IC设计下滑,加之2021年缺货、涨价导致的2022年库存水位上升。但随着AI、5G、汽车智能化等应用领域的推动,预计2024年需求将开始回升。
3.2、电子行业主要产品指数跟踪
受益于上游头部供应商减产以及2023年第四季度消费电子市场有所恢复,存储芯片价格整体呈现回升趋势。NAND方面:Wafer:512Gb TLC现货平均价从2023年7月底开始回升,2024年4月27日价格为3.76美元。DRAM方面:DRAM:DDR4 8Gb 512mx163200Mbps现货平均价从2023年9月中旬开始持续上涨,2024年3月以来价格略有下滑,5月3日价格为1.76美元。
全球半导体销售额2023年H1整体呈同比下降态势。2024年2月,全球半导体当月销售额为461.7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其中中国销售额为141.3亿美元,同比下降4.27%,占比达30.6%。此外,从2023年3月开始全球半导体当月销售额逐月递增,自2023年4月以来,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降幅逐月收窄,直至2023年11月份开始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变动转正并持续扩大。
面板价格保持稳定态势。面板价格自2021年7月以来,价格持续下降,目前价格整体保持稳定,其中液晶电视面板:32寸:Open Cell:HD价格自2023年10月以来小幅回升,进入2024年价格略有波动。
无线耳机方面,国内海关出口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呈现复苏趋势,全年自2023年2月以来无线耳机月度出口量同比增幅持续为正,且自2023年9月以来同比增幅持续扩大。无线耳机技术已经充分成熟,相对于手机消费,无线耳机普及还有空间,随着无线耳机传感器的增多,产品体验感会更加出色,叠加价值量相对手机较小,换机周期会显著快于手机。因此,随着国内的放开和经济复苏,我们继续看好无线耳机这类可穿戴设备的成长。
智能手表2023年全年累计产量同比下降5.90%;但进入2024年之后出现反弹,第一季度智能手表累计产量同比增长24.7%,打破近两年的持续下滑趋势。展望2024年,随着生成式AI与终端硬件的结合,智能手表有望集成更多AI功能,从而为市场增长开辟新途径。
个人电脑方面,2020-2021年疫情带来居家办公需求快速上升,推动PC重回增长轨道,但疫情带来的短期复苏结束后PC重回弱势趋势,在2022Q2开始进入下行区间,2022Q2全球PC出货量同比微增0.53%,远低于Q1的11.44%的增速,2023H1,全球PC出货量继续下降,一季度同比下降29.16%,二季度同比下降17.16%;2023Q3,出货量同比下降5.47%,降幅有所收窄;2023Q4,出货量同比下降2.94%,降幅进一步收窄。2023年,品牌台机/品牌一体机/服务器出货量累计达392.57万件,同比增长2.62%。AI大模型落地给PC产业链带来新的创新驱动力,另外PC换机潮的到来,预计2024年PC市场将恢复增长。
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以及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车,新能源车销量依旧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23年1-4季度分别取得26.18%、60.92%、28.68%、38.68%的同比增速。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949.52万辆,同比增长37.88%。2024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同比增长31.82%。新能源车产业链已经发展成熟,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带来的电子零部件和汽车半导体的需求将持续保持高成长态势。
4、近期新股
4.1、欧莱新材(688530.SH):高性能溅射靶材提供商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性能溅射靶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多种尺寸和各类形态的铜靶、铝靶、钼及钼合金靶和ITO靶等,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显示、触控屏、建筑玻璃、装饰镀膜、集成电路封装、新能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是各类薄膜工业化制备的关键材料。公司主要代表性客户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超视界、彩虹光电、深超光电和中电熊猫等半导体显示面板行业主流厂商,超声电子、莱宝高科、南玻集团、长信科技和TPK(宸鸿科技)等知名触控屏厂商,AGC(旭硝子)、南玻集团、Pilkington(皮尔金顿)和旗滨集团等建筑玻璃龙头厂商。此外,公司持续推动产品研发与技术升级,不断拓展产品应用范围,目前已进入越亚半导体、SKHynix(海力士)等知名半导体厂商的集成电路封装材料供应体系和万顺新材、宝明科技、腾胜科技等新能源电池复合集流体正负极材料和镀膜设备核心厂商的供应链,并应用于中建材等大型新材料开发商的太阳能薄膜电池中。
2023年实现营收4.76亿元,2019-2023年CAGR为31.13%;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49亿元,2020-2023年CAGR为30.59%。公司2019-2023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1亿元、2.46亿元、3.82亿元、3.92亿元、4.76亿元,2020-2023年YOY依次为52.75%、55.44%、2.50%、21.50%;2020-2023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22亿元、0.50亿元、0.35亿元、0.49亿元,2020-2023年YOY依次为370.68%、129.07%、-30.03%、39.69%。
公司抓住半导体显示、触控屏、建筑玻璃等下游行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市场机遇,不断拓展产品应用领域,持续深化与下游知名头部客户间的合作关系,营业收入持续增长。近年来,随着电子与信息产业国产化进程加快,液晶显示器、触控屏等产业呈现出向中国大陆进行产能转移的趋势,国内溅射靶材行业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下逐渐突破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本土溅射靶材厂商。
公司积极推动高性能溅射靶材国产化进程,基于下游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对前沿领域溅射靶材的工艺与技术开展研发工作,成功进入国内外知名半导体显示、触控屏等下游企业的供应链,有效保障了国内重点行业上游关键原材料的自主可控及供应安全,助力关键领域溅射靶材实现进口替代。
随着高性能溅射靶材国产化进程加速,公司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在部分优势领域已成功实现进口替代。公司应用于半导体显示领域的溅射靶材的多项核心技术指标已达到国内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具备与国内外厂商竞争的技术实力,产品广泛应用于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等下游行业知名厂商的高世代显示面板生产线中,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为公司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的证明,按销售额统计,2021年公司平面显示用铜靶产品出货在国产厂商中排名位居前列。
4.2、灿芯股份(688691.SH):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供应商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提供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的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企业。公司定位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自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价值、差异化的芯片设计服务,并以此研发形成了以大型SoC定制设计技术与半导体IP开发技术为核心的全方位技术服务体系。依托完善的技术体系与全面的设计服务能力,公司不断帮助客户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低风险地完成芯片设计开发与量产上市。
公司为客户提供芯片设计服务最终转化为客户品牌的芯片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网络通信、智慧城市、高性能计算等行业。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入选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第二批第一年)。公司凭借技术和服务的优异表现,获得了“中国半导体创新产品和技术奖”、“中国半导体市场最佳设计企业奖”、“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奖”、“2021年度最具影响力IC设计企业”等多项荣誉奖项,并被权威媒体《电子工程专辑》(EE Times)评选为“全球60家最受关注的半导体初创公司”。
2023年实现营收13.41亿元,2019-2023年CAGR为34.81%;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72亿元,2019-2023年CAGR为142.18%。公司2019-2023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06亿元、5.06亿元、9.55亿元、13.03亿元、13.41亿元,2020-2023年YOY依次为24.63%、88.74%、36.44%、2.92%;2019-2023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05亿元、0.18亿元、0.44亿元、0.95亿元、1.72亿元,2020-2023年YOY依次为260.00%、144.44%、115.91%、81.05%。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主要原因为:(1)随着逻辑工艺与特色工艺推陈出新,集成电路器件线宽不断缩小,设计风险与设计成本大幅增加,芯片定制服务整体行业需求将持续增长;(2)终端应用市场快速发展,芯片定制服务需求保持旺盛;(3)公司芯片设计能力持续提升,技术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强;(4)公司能够快速满足客户对于芯片“自主、安全、可控”的迫切需求。
5、行业动态跟踪
5.1、半导体
日本拟加严半导体等领域出口管制中国商务部回应集微网消息,据商务部官网消息,有记者提问称,日本政府4月26日宣布拟对半导体等领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并就有关措施征求公众意见。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我们注意到,日本政府宣布拟对半导体等领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
半导体是高度全球化的产业,经过数十年发展,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格局,这是市场规律和企业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国家频频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人为割裂全球半导体市场,严重背离自由贸易原则和多边贸易规则,严重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日方拟议的有关措施,将严重影响中日企业间的正常贸易往来,损人不利己,也损害全球供应链的稳定。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强调,中方敦促日方从双边经贸关系大局出发,及时纠正错误做法,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企业正当权益。近期日本方面表示,计划扩大对与半导体或量子计算相关的四项技术的出口限制,这是全球管制战略技术出口的最新举措。日本的新措施将影响用于分析纳米尺度图像的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三星电子公司采用的用于改进半导体设计的环栅(GAA)晶体管技术。日本还将要求量子计算机中使用的低温CMOS电路以及量子计算机本身的运输必须获得许可证。
向所有国家/地区(包括最受惠的贸易伙伴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的此类货物将需要出口管制官员的批准。(资料来源:集微网)台积电1.4nm工厂延期,力争2nm率先投产集微网消息,台积电确认将延后位于中国台湾中科二期园区的1.4nm先进制程工厂建设。中科园区管理机构4月29日证实,已收到台积电通知,中科二期园区用地“目前没有那么急了”,并配合台积电规划时间表,将原定于8月交付土地的计划,延后到年底。但这一新工厂制程不变,仍是2nm以下最先进制程。
台积电表示,针对厂房用地,公司会持续配合主管机构进行。根据台积电供应链分析,延后1.4nm工厂建设的目的在于该公司此前在北美技术论坛强调,2nm需求强劲,预计2025年量产,外加宣布的A16(1.6nm)制程预计在2026年量产,为响应客户需求,将优先保证这两类制程率先投产。相对来说,1.4nm制程反而没那么紧迫。据了解,台积电中科二期园区规划有四座2nm及以下制程最先进晶圆厂,投资金额在8000亿到1万亿元新台币。当地管理机构表示,中科二期园区开发面积89公顷,目前共有107位土地所有者。(资料来源:集微网)
英伟达新AI 芯片推迟出货,台供应链紧张瑞银表示,英伟达(NVIDIA)采用Blackwell架构的新AI芯片,可能要等到12月才会开始出货,比市场原先预期的10月慢。法人分析,若消息属实,恐牵动鸿海(2317)、广达等英伟达新AI芯片供应链伙伴出货动能同步延后。英伟达在3月的年度GTC大会中,推出采用Blackwell架构的新AI芯片,包括B100、B200,以及整合CPU及GPU的GB200超级芯片,以GB200最受关注,被誉为“地表最强AI芯片”。英伟达执行长黄仁勋当时表示,相较Hopper芯片,Blackwell芯片在训练AI模型时,需要的绘图处理器(GPU)数量是原有的四分之一。瑞银分析师亚库瑞(Timothy Arcuri)最新报告指出,英伟达Blackwell芯片可能会在12月出货,“比我们原先假设的10月晚一些,因为测试时程显示在11月底或12月出货的可能性较高。”相较于瑞银预期英伟达Blackwell架构新AI芯片出货恐递延,广达集团先前透露,已接获GB200伺服器整机订单,预计9月量产。
广达集团揭露的时程比瑞银快,也让市场更关注英伟达这款新芯片出货确切时程。亚库瑞则指出,Blackwell芯片延后出货,可能代表英伟达8月至10月当季(年度第3季)成长减慢,引发市场对英伟达的担忧,但上一代的「Hopper(芯片)需求,仍远强于重大产品过渡期之前的一般预期情况,再加上我们预期Blackwell需求强劲,尤其是系统组合产品,因此瑞银正再度调高(英伟达)目标价预估。亚库瑞维持给予英伟达股票的“买进”评级,同时调高对英伟达股票的目标价,从1,100美元调高至1,150美元。他是以预估英伟达明年每股盈余为41.04美元、所算出的本益比为28倍为根据,提出新的目标价。(资料来源:集微网)英特尔建设爱尔兰新芯片工厂,将吸引三家公司投资数十亿美元集微网消息,Apollo Global Management(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KKR公司和Stonepeak可能会向一家合资企业注资数十亿美元,为英特尔在爱尔兰的新半导体制造工厂建设提供资金。英特尔的Fab 34工厂是目前欧洲最先进的半导体制造工厂,也是欧洲唯一采用EUV光刻技术的大批量半导体生产基地。该工厂使用Intel 4处理技术为英特尔酷睿Ultra(Meteor Lake)CPU制造计算模块。同一家工厂可能会为数据中心生产一些即将推出的至强(Xeon)CPU。20亿美元的资金注入虽然数额巨大,但不足以从头开始建造一座新晶圆厂。
相反,这些资金可能会用于扩展或升级现有基础设施,以包括更先进的工艺技术,如Intel 3、Intel 20A 和Intel 18A。此次扩张不仅对于提高英特尔的产品产量至关重要,而且还可以满足英特尔代工部门的需求,该部门为无晶圆厂芯片设计人员提供合同芯片制造。同样,英特尔之前在2022年与Brookfield基础设施合作伙伴的合作也是当前筹款工作的典范。Brookfield同意投资150亿美元,以获得英特尔位于亚利桑那州钱德勒Ocotillo园区的制造扩张项目49%的股份。该合作投资计划涉及300亿美元,英特尔和Brookfield分别分担51%和49%的成本。最初,英特尔拨出200亿美元在该地点建造Fab 52和Fab 62。
尽管如此,通过此次合作,这一数字还是提高到300亿美元,实际上为英特尔额外增加了150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这种战略性财务策略帮助英特尔重新调整资源并有效管理其资本支出。Brookfield交易为重大基础设施升级提供了资金,并创建了英特尔希望在其当前的爱尔兰扩张计划中复制的模式。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