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医疗设备行业报告:国产手术动力装置新征程

1、西山科技:国产手术动力装置领军企业

1.120余年砥砺前行,深耕手术动力装置领域

聚焦手术动力装置研产销,产品应用范围广泛。西山科技成立于1999年,主要从事手术动力装置的研发、生产、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手术动力装置整机、耗材及配件等,目前产品主要应用于神经外科、耳鼻喉科、骨科、乳腺外科等多个临床科室。经过20余年发展,公司自主研发投产的医疗器械产品达30余种,不仅覆盖全国各省份4000余家医院,同时远销美国、德国、西班牙、韩国、印度等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

研发实力强大,优质产品持续推出。公司研发产品硕果累累,2000年成功研制第一台手术动力装置;经过多年研发沉淀,2007-2016年相继推出大体骨、耳鼻喉科、关节外科、脊柱微创及喉科、颌面外科手术动力装置;2017年成功研制内窥镜系列产品;2020年推出乳房病灶旋切式活检系统,获得国内首张该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公司积极拓宽产品布局,补充产品管线,2021-2022年取得4K内窥镜图像处理系统、超声骨组织手术设备等内窥镜系统和能量手术设备领域注册证。

1.2公司股权较为集中,管理层业界经验丰富

公司股权结构清晰,大股东持股比例高。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郭毅军、李代红夫妇为公司实控人,其中郭毅军直接持股3.13%;另外郭毅军、李代红通过西山投资间接持股36.06%。公司股权结构较为清晰,大股东控制比例较高。

管理层具备丰富行业研发和管理经验。公司高管大多具有资深的医疗器械领域相关知识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董事长兼总经理郭毅军为正高级工程师,担任重庆邮电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参与组织起草《电动骨组织手术设备》等多个国家医药行业标准;副总经理梁曦是重庆英才计划“微创手术动力系统创新创业团队”核心成员,熟悉公司主研产品的机械加工、光学加工、产品结构等方面知识,有20多年产品结构设计、制造工艺及医疗行业经验;副总陈竹历任公司工程师、研发中心总经理,主导乳房病灶旋切式活检系统开发,推动基于FPGA和自研ISP的4K超高清内窥镜摄像系统成功上市,参与并推动能量手术设备的开发,具备丰富研发经验。

通过持股平台实行股权激励,公司价值与员工利益深度绑定。截至2023年末,西山科技共计160名员工通过同心投资、幸福者、众成一号、众成二号、众成三号及众成四号6个持股平台合计间接持有公司302.67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5.71%,深度绑定核心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核心业务人员的利益,有利于维护公司核心团队稳定,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3公司业绩快速增长,发展势头较为强劲

公司业绩快速增长,国产替代强劲。2020-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1.27/2.09/2.62/3.61亿元,CAGR达41.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4/0.61/0.75/1.17亿元,CAGR达102.9%。2024Q1实现营收0.74亿元,同比增长10.0%;归母净利润为0.26亿元,同比增长8.1%。公司营业收入不断增长得益于:1)市场需求增加: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医疗体系逐步完善等宏观因素,外科手术量特别是微创手术量逐年增加,带动相应设备、耗材需求不断增长;2)公司的研发创新优势:公司已实现神经外科、耳鼻喉科、骨科等多个科室手术动力装置的自主研发,同时开发内窥镜系统、手术能量设备等多种新产品,持续为公司销售增长提供动力;3)市场对公司产品的认可度提高:公司产品已销售至近千家三级医院,在终端医院和医生间积累了良好口碑。

手术动力装置为主要收入来源,一次性耗材快速放量收入占比持续攀升。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手术动力装置(包括整机、耗材及配件),2020-2023年手术动力装置的营收分别为1.25、2.04、2.55、3.11亿元,占公司总收入比重均在85%以上。公司积极推进耗材一次性化战略,在手术动力装置耗材领域持续发力,耗材销售收入从2020年的0.5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23亿元,CAGR达59.5%,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公司手术动力装置整机2020-2023年收入分别为0.61/0.71/0.65/0.66亿元。

公司业务毛利率稳中有升。2020-2024Q1公司毛利率分别为66.1%、69.7%、68.6%、69.7%及70.7%,主要系手术动力装置耗材毛利率逐步提高且其收入占比逐渐提高所致;2022年主营业务毛利率略有下降,主要系公司为开拓市场手术动力装置产品进行主动降价。

净利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费用率持续优化。2020-2024Q1净利率从11.0%提升至34.9%,主要得益于公司销售规模的增长以及费用率的持续优化;由于公司营业收入大幅增长,规模效应使得费用率逐年下降,2020-2024Q1期间费用率从59.9%降低至39.7%。

2、手术动力装置行业景气度高,国产替代进程加快

2.1手术动力装置应用场景广泛,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手术动力装置应用科室较多,主要包括神经外科、耳鼻喉科、骨科、乳腺外科等。手术动力装置指在外科、骨科等手术中对生物体骨组织、软组织进行刨削、切除等处理的手术设备,是微创外科重要的常规配置手术工具。在神经外科领域,手术动力装置可应用于安全、快速打开颅骨以及颅底手术中深部骨组织的磨削处理。在耳鼻喉科领域,手术动力装置可用于各类鼻息肉、病变鼻粘膜、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声带息肉等软组织的刨削清除,乳突骨开放切除术、内耳术中磨制骨床和耳蜗打孔,以及鼻窦开放、鼻颅底骨板打开等手术。在骨科领域,每例涉及到骨科植入物安装、取出或修整的手术一般都涉及手术动力装置的应用。在乳腺外科领域,乳房病灶旋切式活检系统可在超声引导下对患者影像学检查或触诊检查异常的乳腺组织进行部分或全部切除活检取样,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手术量增加推动手术动力装置市场需求增长。手术动力装置是微创外科重要的常规配置手术工具,其需求量变化与手术量变化高度相关。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年我国住院病人手术人次达到8103.11万人次,相比2019年增长16.9%,手术人次的增长将带动手术动力装置市场需求增加。根据众成数科基于产业大数据对2019-2021年手术动力装置公开采购中标情况的统计,我国2019 -2021年手术动力装置(含乳房病灶旋切式活检系统)中标数量逐年增长,2021年较2019年增加127台,增幅达21.6%,从公开采购中标数据看,手术动力装置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公司产品主要用于神经外科、耳鼻喉科、骨科及乳腺外科,我们根据不同科室的应用场景进行分析和讨论。

1)神经外科

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神外疾病患病人数增加。神外疾病以颅内出血、颅内损伤、脑恶性肿瘤为主要代表。神外疾病发病人数较多,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2021年神经外科主要疾病出院人数达137万余人。在颅内出血、颅内损伤、脑恶性肿瘤三类疾病患者中,45岁以上患者分别占91.9%、68.2%和64.4%,半数以上的神外疾病患者为中老年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60岁以上人口数由2018年的2.49亿人增加至2022年的2.80亿人,2022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接近20%,人口老龄化情况日益严重;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神经外科患者人数预计将同步提升。由于神外疾病部分患者需要通过开颅手术进行治疗,神经外科患者人数增多有望带动手术动力装置需求增长。

2024医疗设备行业报告:国产手术动力装置新征程

神经外科高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稳定增长,持续扩容。神经外科病人数量增长,手术量增加,神外医用耗材市场规模呈现稳定增长。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1版)》,2016-2020年我国神经外科高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由29亿元增长至45亿元,CAGR达11.61%,未来仍有望持续扩容。


2)耳鼻喉科

耳鼻喉科就医需求增加,助力耳鼻喉科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增长。耳鼻喉疾病主要包括鼻咽恶性肿瘤、慢性扁桃体腺样体疾病、耳和乳突疾病、慢性鼻窦炎四大类。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我国耳鼻喉科门急诊人次逐年上升,2019年较2016年增加1872万人次;2020年受疫情影响,轻症病、慢性病就医有所推迟,门急诊人数出现下滑,但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就医需求得以恢复。由于耳鼻喉科手术动力装置在多种病症的手术治疗中被使用,耳鼻喉科就医需求的增加有望促使我国耳鼻喉科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根据智研咨询,2016-2020年我国耳鼻喉科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55.69亿元增长至119.18亿元,CAGR达21%。


3)骨科

骨科手术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有望拉动骨科器械市场规模扩大。随着骨科诊疗水平和手术渗透率的不断提升、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骨科手术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由2016年290万例增加至2020年429万例,CAGR达10.3%,骨科手术量平稳增加有望拉动骨科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平稳增长。


4)乳腺外科

乳腺癌病例数量快速增长,乳房病灶旋切式活检系统渗透率有望逐步提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数据,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乳腺癌新发病例数高达226万,占比11.7%,首次取代肺癌(221万)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2020年因乳腺癌死亡病例达68万。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2015-2020年中国乳腺癌新发病例数从30.4万人增加到41.6万人。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备乳腺癌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测亦没有特异性表现,确诊有赖于活检。乳房病灶旋切式活检系统可以获取乳腺组织学标本,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随着医疗技术的普及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女性对早期乳腺癌的预防和筛查越来越重视,乳房病灶旋切式活检系统在医院渗透率有望不断提高。


微创手术渗透率持续提升,有望拉动手术动力装置需求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微创手术渗透率处于上升阶段,由2016年8.8%提升至2021年14.2%,微创手术渗透率提升促进微创外科手术设备需求的增加,手术动力装置整机进院数量有望因此受益、不断提升;同时,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手术动力装置在基层市场的下沉进展也将加速。

2024医疗设备行业报告:国产手术动力装置新征程

一次性耗材具备便捷、安全等优点,逐步受到医生认可,耗材一次性化有望带动市场规模扩容。目前国内手术动力装置耗材大多为重复性使用,存在难以清洁、性能下降等缺点。近年来,医生使用习惯开始发生转变,一次性刀具在临床治疗中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多地医保局及卫健委也已逐步将各类手术动力装置的一次性刀具纳入到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中,积极推动耗材一次性化进程,手术动力装置一次性耗材市场规模有望不断扩大。

手术动力装置一次性耗材在各省市医疗收费目录稳步推进。我国一次性耗材纳入各省医疗收费目录流程相对较为复杂,一般需要1-2年时间,随着手术动力装置一次性耗材在全国多个省份逐步被纳入医疗收费目录,一次性耗材市场有望被逐步打开并扩容。

2.2市场持续扩容,2025年有望超过60亿元

根据测算,国内手术动力装置市场规模预计将于2025年达到62.2亿元。我们对整机、耗材、配件三个细分行业市场规模做出预测,2025年整机市场规模预计为5.86亿元,耗材市场规模预计为55.12亿元,配件市场规模预计为1.17亿元。目前市场上暂无对手术动力装置实际市场规模的权威统计数据,我们对整机市场规模的预测基于对手术动力装置在各级医院渗透率的预测,对耗材市场规模的预测基于对就诊人数的预测。

1)整机市场规模

预计2025年手术动力装置设备整机市场规模为5.86亿元。

假设:

(1) 医院数量:将医院分为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两个级别,以2020年医院数量为基准,按2015-2020年医院数量CAGR,预测2025年医院的数量。根据各年度《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5年全国共有三级医院2123家、二级医院7494家,2020年全国共有三级医院2996家、二级医院10404家,计算得三级医院、二级医院数量CAGR分别为7.13%和6.78%,假设医院数量保持平稳增长,得出2025年全国将有三级医院4228家、二级医院14444家。

(2) 科室渗透率:参照公司招股说明书数据,假设2020年传统科室外科和乳腺外科在三级医院的渗透率分别为100%、40%,在二级医院的渗透率分别为50%、10%。假设2025年神经外科、耳鼻喉科、骨科在三级及二级医院的渗透率维持不变,乳腺外科2025年在三级医院及二级医院的渗透率分别达到100%和50%。

(3) 科室配置手术动力装置设备数量: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中数据,按每家医院神经外科、耳鼻喉科、乳腺外科各配置1台手术动力装置、骨科(创伤及关节)配置1台手术动力装置、骨科(脊柱)配置1台手术动力装置为标准;

(4) 产品使用寿命:假设设备使用寿命为5年;

(5) 产品单价:假设2025年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和骨科整机单台出厂价格和2021年保持不变为5.56万元/台;乳腺外科整机单台出厂价格为3.33万元/台。

综上计算,预计2025年手术动力装置在外科、耳鼻喉科、骨科科室总计市场规模为5.09亿元,乳腺外科市场规模为0.76亿元。预计25年手术动力装置整体市场规模为5.86亿元。

2024医疗设备行业报告:国产手术动力装置新征程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金融行业趋势分析报告

2024-06-17
下一篇

2024医药行业报告:肿瘤小分子药物市场新篇章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