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白羽肉鸡行业投资分析报告
国内白鸡产业仍存在进口种源依赖
海外已有80余年的白羽肉鸡育种历史,育种技术较为成熟,全球已形成由美国安伟捷、美国科宝主导的双寡头市场,祖代白羽肉种鸡约90%以上的产能来自美国安伟捷、美国科宝这两家公司。
国内白羽肉鸡产业目前仍存在海外种源依赖,祖代白羽肉种鸡更新经历了从“祖代进口”到“海外品种祖代进口+海外品种曾祖代进口自繁”再到“海外品种祖代进口+海外品种曾祖代进口自繁+国产品种自繁”的演变。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统计,2022年全国全国祖代白羽肉种鸡更新量中64%来自自繁(即上述海外品种曾祖代进口自繁和国产品种自繁),36%来自引进(即上述海外品种祖代进口)。
国内白鸡产业高度集约化、规模化
产区高度集约化:国内白羽肉鸡产业具备高度集约化特征,山东作为国内白羽肉鸡第一大产区,白羽肉鸡年屠宰量约占全国的近50%,前三大产区(山东、辽宁、福建)的白羽肉鸡合计年屠宰量约占全国的70%。
养殖高度规模化:国内白羽肉鸡产业各环节已具备较高规模化程度且各环节集中度呈现为倒金字塔结构,即规模化程度自上及下递减。在上游种苗环节中,龙头企业益生股份目前在国内祖代白羽肉种鸡引种市场的市占率高达约30%,在国内父母代白羽肉雏鸡市场的市占率约为20%。在下游屠宰加工环节中,2022年龙头企业禾丰股份的市占率已达10%,行业CR10已达45.4%。
行业投资主线一:把握禽流感与猪周期的边际变化
行业层面:白羽肉鸡板块大行情受海外禽流感导致的祖代引种中断驱动,同时猪价表现也会为白鸡中短期需求表现提供重要催化,爆发力最强的行情往往来自“猪鸡共振”。➢公司层面:上游种苗端具备技术壁垒,市场集中度高,叠加即产即销属性,鸡苗价格弹性也明显大于商品代肉鸡和鸡肉产品,所以在每一轮景气周期中,种苗生产销售企业的业绩和股价弹性明显大于屠宰加工企业。
行业投资主线二:消费具备扩容空间,看好终端品牌业务拓展
白鸡消费具备扩容空间:国内人均鸡肉消费水平仍偏低,而长期看白鸡具备成本及营养优势,未来白鸡消费存在扩容空间。看好终端品牌业务拓展:我国白羽肉鸡产业也经历了从养殖规模化到产业链整合的发展过程,目前上游养殖环节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已较为稳定成熟,屠宰环节随着竞争充分,盈利能力逐渐降至低位。目前拓展盈利能力更强且更稳定的品牌鸡肉产品业务,进而平抑周期风险、提升盈利能力,正在成为各家头部企业的发展主线,未来产业有望孕育大型品牌鸡肉食品企业。
海外映射:基于高效率养殖的品牌竞争成为美国白鸡产业主线
(1940s-1960s)饲料企业降本扩销动机催生产业一体化雏形:在此期间美国肉鸡的商业化养殖开始兴起,养殖规模化程度提高,专业饲料价值凸显,成为产业链重要盈利中心。此后饲料企业开始绕过经销商与规模养殖场建立合同养殖关系,成为了产业链中原料、资金和毛鸡的中转枢纽,一体化模式初具雏形。
(1960s-1980s)风险平抑与走量摊费动机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早期赊销合同开始逐渐转为保价合同,饲料厂为抵御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开始向下游屠宰拓展,屠宰环节逐步成为成为产业链的主导环节,行业垂直一体化整合快速发展。
(1980s-2000s)基于效率的代养合同兴起,竞争由成本转向产品渠道:养殖、饲料和屠宰环节的竞争逐渐充分,保价合同逐步转变为基于养殖效率支付代养费的委托养殖合同,行业成本端优化空间不断缩小,头部肉鸡养殖屠宰企业开始逐渐在产品和渠道端寻求突破,行业竞争从上游成本转向下游产品渠道。
(2000s-至今)基于高效率养殖的品牌化食品业务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后,为进一步寻求价值端突破,头部屠宰企业开始向下游食品加工拓展,从原料到养殖再到食品的垂直一体化模式正式成型,基于高效率养殖的品牌化消费产品竞争成为美国白羽肉鸡产业当前的发展主线。
海外映射:美国鸡价波动目前仍在,一体化具备优势
总的来看,美国肉鸡产业链呈现为“从分散到一体化、从成本竞争到产品渠道竞争”的发展路径,期间产业盈利中心按照“饲料→屠宰→食品”路径逐步下移,最终产业呈现为以下两个特征:鸡价波动仍在:虽然产业技术和管理水平高度成熟,但受疫病、需求等中短期催化因素影响,终端鸡价的周期波动特征并未消失,周期投资仍是板块重要主线。一体化具备优势:鸡价波动风险虽在,但在头部企业的垂直一体化运作模式下,相关风险逐渐被下游品牌食品溢价平抑,以泰森食品为代表的头部肉鸡企业基于高效率肉鸡养殖和品牌化食品销售实现了更高且更稳定的利润表现。
当期祖代引种会影响1年后肉鸡出栏量并持续约2年
从祖代白羽肉种鸡引种到第一批商品代白羽肉鸡出栏的时间通常为58周左右。白羽肉鸡从祖代白羽肉种鸡引种到首次产蛋的时间通常为24周,父母代种蛋经过3周孵化即可育得首批父母代白羽肉雏鸡,经过22周育雏便可产得首批商品代种蛋,此后经过3周孵化和6周养殖即可实现首批商品代白羽肉鸡出栏,因此从祖代白羽肉种鸡引种到第一批商品代白羽肉鸡出栏的时间通常为58周左右。不考虑强制换羽操作,从祖代白羽肉种鸡引种到最后一批商品代白羽肉鸡出栏的时间为147周左右。祖代白羽肉种鸡产蛋期通常为42周,期间可以扩繁约60套父母代白羽肉种鸡,父母代白羽肉种鸡的产蛋期通常为47周,期间可以繁育约120羽商品代白羽肉鸡,所以每套祖代白羽肉种鸡可以累计繁育约7200羽商品代白羽肉鸡,即扩繁系数为1:7200。
育种端存在进口依赖,禽流感是重要扰动因子
国内白羽肉鸡产业目前仍存在海外种源依赖,然而海外引种极易受禽流感等突发事件的影响而出现受阻甚至中断。2015年1月份,美国禽流感暴发,中国质检总局与农业部随后禁止直接或间接从美国输入禽类及相关产品,此后法国等地也相继出现禽流感暴发情况,国内祖代白羽肉种鸡更新严重受阻,2015-2018年国内引种量维持在80万套以下。2022年2月9日,美国商业鸡群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此后田纳西州、俄克拉荷马州、阿拉巴马州等祖代白羽鸡重要引种地陆续出现商业鸡群感染,相关祖代引种进而中断。截至目前,我国仅可从俄克拉荷马州引种,受此影响国内海外祖代引种量自2022年持续位于低位。
鸡肉消费未超猪肉前,猪价波动会对鸡肉消费量产生重要影响
鸡肉作为国内第二大消费肉类,具备较强的猪肉消费替代属性,在鸡肉消费真正超过猪肉消费前,大周期往往体现为猪鸡联动。➢2019-2020年,受非洲猪瘟暴发影响,国内生猪供给短期大幅减少,生猪价格高点触及40元/公斤以上。在高蛋白缺口和高猪价驱动下,替代消费需求转向鸡肉,进而推动白羽肉鸡毛鸡价格在2019年触及13元/公斤以上的历史高点,并在2019-2020年间随猪价维持高位震荡。此后,在产能充裕情况下,白羽肉鸡价格和生猪价格依然表现出较高的景气关联度。
周期复盘:禽流感和猪价是核心驱动
(2015年10月-2017年2月):本轮周期的上行阶段主要由产能调减和猪价反转共同驱动。2014年白羽肉鸡联盟成立,祖代更新量迎来拐点,此后美国、法国等地相继出现禽流感暴发,国内祖代白羽肉种鸡更新严重受阻,叠加生猪价格反转带来的支撑,白羽肉鸡价格在2015年10月开启上行走势。(2017年2月-2021年10月)受非洲猪瘟导致的超级猪周期驱动,本轮白羽肉鸡价格周期强度空前,持续时间也长达月57个月。供给侧受2015-2018年海外禽流感反复影响,白鸡行业产能始终处于低位,2019年受非洲猪瘟暴发导致的大规模产能去化影响,国内猪价快速走高,进而为白羽肉鸡价格提供了强支撑,白羽肉鸡价格在2019年1月-2021年2月期间保持高位震荡。
综合分析2011年以来的商品代肉鸡和鸡苗价格,我们可以发现两个重要规律:祖代引种变动主导鸡苗和肉鸡价格长期变动趋势,禽流感是主要出发因子,价格拐点大约出现在引种下滑或扩张的后一年,同时受种鸡换羽、需求侧变动等因素影响,大周期中通常嵌套多个小周期。鸡肉作为国内第二大消费肉类,具备较强的猪肉消费替代属性,在鸡肉消费真正超过猪肉消费前,大周期往往体现为猪鸡联动。
肉类消费具备向低成本肉类靠拢倾向
从生产效率来看,常规白羽肉鸡和小白羽肉鸡的料肉比和出栏天数均要明显低于黄羽鸡、肉猪和肉牛。参考海外经验,随餐饮和食品加工行业发展,在低成本驱动下,肉类消费具备向低成本肉类靠拢倾向。美国鸡肉消费量在上世纪80年代末已超过猪肉消费量,并在上世纪90年代进而超过牛肉,成为美国的第一大肉类消费品种。日本作为东亚传统小农国家,其饮食结构曾和中国具有较大相似性,即肉类消费早期被猪肉主导,但目前鸡肉已经取代猪肉地位,成为了日本国内第一大肉类消费品种。
国内白鸡消费具备扩容空间。目前我国人均肉类消费水平较低,随着经济发展,餐饮业发展,肉类仍存在较大增量空间,然而肉类增量消费正与饲用粮供应瓶颈形成内在矛盾,肉类消费存在效率诉求,鸡肉消费有望自上而下受益。
国产小白鸡和预制菜会加快禽低成本的迭代速度。以817肉杂鸡为代表的小白鸡品种近年正在快速发展,其最初凭借体型小、肉质优在扒鸡等传统中式餐饮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近年在冰鲜化发展趋势下,小白鸡品种正凭借既可活杀又可走白条屠宰的优势替代部分黄羽快速鸡需求。除传统817肉杂鸡品种外,益生股份自研“益生909”小型白羽肉鸡配套系正凭借产肉率高、肉品好、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等性能优势快速推向市场,年出苗量规模已接近8000万羽。
我国白羽肉鸡产业屠宰环节竞争逐步充分,盈利能力逐渐降至低位,头部企业基于高效率养殖的品牌业务延伸正在加速,未来有望孕育大型品牌食品企业。养殖模式各有千秋,长期来看一体化更具有优势。国内多数头部白鸡企业采用合同养殖模式,核心优势在于可实现较为快速的轻资产扩张,缺点则在于规模扩大后养殖管理、质量把控难度加大。相比其他企业,服务大B端客户起家的圣农发展则基于高效养殖、稳定供给、质量保证等动机,以自主运营的方式开展一体化自养,虽然前期资本开支较大、对土地和资金要求较高,但具备高度标准化、高度可控优势,养殖成本长期来看更具优势。
益生股份:国内白羽肉鸡种苗龙头
公司九成收入来自鸡苗,销量位居国内首位。公司当前核心主业为白羽肉鸡的祖代肉种鸡引进与饲养、父母代肉种鸡饲养、父母代肉种鸡雏鸡生产与销售、商品代肉鸡雏鸡生产与销售,业务覆盖山东、江苏、黑龙江、河北、安徽等地。2023年公司鸡苗销售收入为29.80亿元,占总收入的92%,鸡苗总销量为7.22亿羽(其中白羽肉鸡鸡苗销量为6.45亿羽,益生909销量为7682万羽),同比+11%。
聚焦高代次畜禽种源,品种优势明显。品种方面,公司主要引进、繁育海外优质畜禽良种,其中白羽肉鸡品种哈伯德旗下的利丰种鸡,具有抗病力强,产雏数多、单批次供种能力大、后代均匀度好、饲料转化率高等明显竞争优势。规模方面,公司是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祖代肉种鸡养殖企业,祖代肉种鸡饲养规模连续十多年雄居全国第一,约占国内市场1/3的份额,公司商品代鸡苗的销量在国内也是最多的,约占国内市场1/10的份额。
专注白羽肉鸡产业链,深耕行业近40年。圣农发展主营白羽肉鸡饲养及加工业务,生产基地主要分部在福建、江西和甘肃,目前已建立集饲料加工、种源培育、祖代与父母代种鸡养殖、种蛋孵化、肉鸡饲养、肉鸡屠宰加工、熟食深加工等环节于一体的肉鸡产业链,目前公司白羽鸡养殖产能超7亿羽,已建及在建食品深加工产能合计超过50万吨,是目前全球白羽肉鸡行业配套最完整的企业,规模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五。
向上布局种苗,向下扩张产能,公司一体化经营稳步推进。种苗方面,公司自研品种“圣泽901”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2023年全年销售父母代种鸡雏901万套客户涵盖国内多家大型养殖企业,父母代种鸡雏在自主国产种源中市场份额持续占据第一;屠宰加工方面,公司在B端已与百胜中国、麦当劳、德克士、沃尔玛、永辉等国内外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充分融入全球先进的食品供应链体系;C端完成了品牌力0-1的打造,聚焦核心单品打造,2023年成功打造了第四支年销售额破亿大单品“霸气手枪腿”,爆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速超40%。
公司以父母代种鸡养殖、商品鸡屠宰和深加工为主要业务,其中商品代鸡苗是主要利润来源。公司已形成了以父母代肉种鸡饲养和商品代肉雏鸡生产销售,肉鸡饲养、屠宰加工、鸡肉熟食和调理品生产销售为核心,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为辅助的经营模式。2023年,公司鸡苗销售商品代鸡苗2.67亿羽,鸡肉制品销量8.48万吨,实现营业收入20.74亿元,同比增长28.96%。
公司正积极推进规模扩张、产业链完善。规模扩张方面,目前公司商品代雏鸡产能超过3亿羽,未来通过非公开募集资金建设项目将新增1亿羽/年商品代雏鸡的产能。产业链完善方面,公司正致力于补齐产业中下游薄弱环节,其中深加工业务未来将通过非公开募集资金建设项目新增鸡肉熟食制品合计6万吨。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饲料及饲料原料贸易业务、肉禽业务、生猪业务。饲料业务方面,公司产品包括猪、禽、反刍等动物饲料,产品覆盖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并在海外建有饲料厂,2023年实现销量430.52万吨,同比+8%,实现收入164.70亿元,占比46%;肉禽业务方面,公司产能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河北、河南、山东等地,产业链涵盖肉种鸡养殖、孵化、饲料生产、商品代肉鸡养殖、肉鸡屠宰加工、调理品与熟食深加工等业务环节,参控股企业年屠宰能力合计超过11亿羽,屠宰量国内领先,2023年实现收入112.12,占比31%。
公司白鸡产能具备区位优势。公司白羽肉鸡事业主要布局于东北三省、河南、河北和山东,这些地区饲料原料的粮食及其副产品种类丰富、性价比高、物流便捷,同时白羽肉鸡生产量约占全国白羽肉鸡总量的75%以上,是中国最主要的几个白羽肉鸡产业发展区域,具有良好的白羽肉鸡养殖基础和较为成熟的市场销售体系,进而有利于公司形成产业规模优势,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仙坛股份:立足山东的头部白鸡养殖屠宰企业
公司主要产品为白鸡的商品代肉鸡及鸡肉产品,其中鸡肉产品主要以分割冻鸡肉产品、冰鲜鸡肉产品和预制菜品的形式销售。养殖模式方面,商品代肉鸡养殖业务由自有养殖场和合作养殖场两类养殖基地实施,其中合作养殖场贡献主要产量,养殖场出栏商品代肉鸡主要供应仙坛食品、仙坛仙食品、仙润食品、仙坛清食品,经屠宰加工形成鸡肉产品对外销售。2023年公司鸡肉产品实现收入53.19亿元,同比+13%;预制菜品实现收入2.63亿元,同比+53%。
诸城项目逐步投产,经营规模稳步扩张。公司近年正聚焦打造诸城年产1.2亿羽肉鸡产业生态项目,目前一期工程建设配套的屠宰加工厂、饲料厂和21个养殖场已经全部投入生产,2023年诸城项目商品代肉鸡的出栏量为4,780.96万羽,后续诸城项目将于2024年全部建成投产后,届时会实现父母代、商品代的全配套,仙坛股份的肉鸡宰杀量将达到2.5-2.7亿只、肉食加工能力达70万吨,公司产能将翻倍,有望推动公司经营规模稳步扩张。
公司实现肉鸡、肉鸭双产业链布局。公司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河北,建立了集饲料加工、种鸭原种培育、父母代种鸭/鸡养殖、商品鸭/鸡苗孵化、肉鸭/鸡屠宰加工、调理品/熟食深加工等业务环节于一体的肉鸭、肉鸡双产业链,目前肉鸭、肉鸡屠宰加工规模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主要产品涵盖分割品、调理品和深加工熟食。2023年,公司鸡产品实现收入67.12亿元,占比31%,鸭产品实现收入92亿元,占比42%。
致力“冻转鲜”、调熟业务发展。初加工产品方面,公司“冻转鲜”战略模式探索成果初现,通过产业互联网模式服务近万名小B客户;调熟产品方面,公司组建调熟运营中心,实现“研、供、产、销”的一体化管理,不断强化产品研发,深耕核心市场,与行业部分头部客户达成了合作,调理品2023年销量增速近30%,另外公司建立爱鸭熟食电商运营中心,以严选产品、新品研发及兴趣电商为切入点,开启公司在锁鲜、预包装食品线上销售领域的探索。
春雪食品主要从事白羽鸡鸡肉食品的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业务。公司主营的鸡肉产品分为调理品和生鲜品两大部分,二者于公司2020年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43%和37%。是国内少有的主营调理品的大型鸡肉企业。公司的鸡肉调理品为白羽肉鸡的深加工产品,其品种繁多,包含中式料理包、西式油炸裹粉、火锅制品、鸡肉烤串、健身、儿童等多个系列,可满足市场消费者多种消费需求。生鲜品主要为白羽肉鸡的初加工产品,即经屠宰、初步分割后生鲜鸡肉产品,主要包括鸡胸、鸡小腿、鸡翅根、鸡翅中、鸡腿排、鸡爪、鸡腿等产品。
B端业务基础扎实,C端品牌业务不断拓展。公司从事肉鸡养殖加工30年,产品畅销国内外,B端拥有伊藤忠商事、德克士快餐、家家悦超市、全家便利店、嘉吉动物蛋白等知名客户;C端品牌形象不断提升,2023年网络销售产品数量达到537个,总销售量达到487万件,线上销售额达到1.4亿元,其与京东联合打造的“上鲜”品牌截至2023年底已连续六年在京东禽肉类目排名TOP1,粉丝数超过2772万人,会员数超过1714万人。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