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证券】Q3扣非净利润改善明显,业绩有望持续修复

公司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9.14亿元,同比-22.60%,归母净利润565.74万元,同比-97.82%,扣非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其中,Q3实现营收36.99亿元,环比/同比分别1.96%/-29.89%,归母净利润0.67亿元,环比/同比分别-14.23%/-22.20%,扣非净利润0.53亿元,环比/同比分别+253.33%/+1663.57%。烯烃/炭黑价差环比下滑,精细化工产销明显增加。2023Q3公司实现毛利率5.2%,环比+2.5pct,同比+1.8pct。烯烃:2023Q3实现产/销量分别为20.6/19.7万吨,同比-14.1%/-18.1%,环比-8.9%/-17.7%,聚丙烯市场价差(聚丙烯-1.19*丙烷)约905元/吨,环比-29.7%。炭黑:2023Q3实现产/销量分别为15.1/16.0万吨,同比-10.1%/-6.0%,环比+3.0%/+4.1%,环比转好系三季度为传统炭黑销售旺季。Q3价差(炭黑-1.1*煤焦油)约为2671元/吨,环比-20.3%。煤焦:2023Q3实现产/销量分别为32.7/32.6万吨,同比持平/+14.0%,环比-8.0%/-9.2%,Q3价差(焦炭-1.1*炼焦煤)约为323元/吨,环比+1.0%。精细化工产品:2023Q3产/销量同比+18.1%/+11.5%,环比+18.6%/+13.6%。(注:以上产品价差以公司业务数据披露中的价格及合理单耗假设计算,不代表实际公司经营中的价差)焦炭正处周期底部,边际改善可期。4月以来双焦的急速下跌使得二季度焦炭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但在7月煤矿事故频发的情况下,焦煤先于焦炭开启涨幅,并推动焦炭价格震荡上行。展望四季度,钢厂冬储刚需以及当前的中下游环节焦煤的低库存水平作用下,焦炭价格有望维持季节性高位震荡。据Wind数据,截至2023年8月25日当周,炼焦煤钢厂库存同比-10.3%,并几乎处于2018年至今较低的历史分位(13.6%)。长期来看,当前焦炭行业的弱势地位主要原因或为其过去两年的大规模扩产带来的相对性的产能过剩,但需要看到的是焦炭行业正走在产能出清之路上,如山东已基本完成4.3米以下焦炉产能的淘汰,内蒙古/山西等地同样也正在积极推进相关落后产能淘汰,并严格控制“双高”项目的新增产能,结合稳增长政策有望改善下游需求的预期,静待焦炭盈利中枢上移。烯烃二期项目预计年底投产,三期产能增量可期。青岛一期烯烃业务逐渐成熟,边际改善明显,进入稳定运行状态,青岛二期90万吨丙烷脱氢项目和2×45万吨聚丙烯项目现已进入后期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预计将于2023年底/2024年初相继投产,投产后公司PDH产能将达180万吨/年,聚丙烯产能将达到135万吨/年。同时,公司积极规划布局青岛三期项目,设计生产丙烯酸丁酯、高吸水性树脂(SAP)、丁辛醇和新戊二醇等产品,已取得立项和能评手续,正在做项目手续申请,预计2025年年底投产,届时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增厚公司业绩。投资建议:结合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和聚烯烃竞争加剧等情况,我们下调此前对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预期分别至0.30/5.80/7.10亿元(前值分别为7.28/14.23/15.31)亿元,对应PE为233x/12x/10x,因2023年一季度亏损较严重拖累全年业绩以2024年为业绩基准,参考公司历史估值,给予2024年13倍PE,对应目标价8.84元,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煤炭政策变动公司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9.14亿元,同比-22.60%,归母净利润565.74万元,同比-97.82%,扣非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其中,Q3实现营收36.99亿元,环比/同比分别1.96%/-29.89%,归母净利润0.67亿元,环比/同比分别-14.23%/-22.20%,扣非净利润0.53亿元,环比/同比分别+253.33%/+1663.57%。烯烃/炭黑价差环比下滑,精细化工产销明显增加。2023Q3公司实现毛利率5.2%,环比+2.5pct,同比+1.8pct。烯烃:2023Q3实现产/销量分别为20.6/19.7万吨,同比-14.1%/-18.1%,环比-8.9%/-17.7%,聚丙烯市场价差(聚丙烯-1.19*丙烷)约905元/吨,环比-29.7%。炭黑:2023Q3实现产/销量分别为15.1/16.0万吨,同比-10.1%/-6.0%,环比+3.0%/+4.1%,环比转好系三季度为传统炭黑销售旺季。Q3价差(炭黑-1.1*煤焦油)约为2671元/吨,环比-20.3%。煤焦:2023Q3实现产/销量分别为32.7/32.6万吨,同比持平/+14.0%,环比-8.0%/-9.2%,Q3价差(焦炭-1.1*炼焦煤)约为323元/吨,环比+1.0%。精细化工产品:2023Q3产/销量同比+18.1%/+11.5%,环比+18.6%/+13.6%。(注:以上产品价差以公司业务数据披露中的价格及合理单耗假设计算,不代表实际公司经营中的价差)焦炭正处周期底部,边际改善可期。4月以来双焦的急速下跌使得二季度焦炭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但在7月煤矿事故频发的情况下,焦煤先于焦炭开启涨幅,并推动焦炭价格震荡上行。展望四季度,钢厂冬储刚需以及当前的中下游环节焦煤的低库存水平作用下,焦炭价格有望维持季节性高位震荡。据Wind数据,截至2023年8月25日当周,炼焦煤钢厂库存同比-10.3%,并几乎处于2018年至今较低的历史分位(13.6%)。长期来看,当前焦炭行业的弱势地位主要原因或为其过去两年的大规模扩产带来的相对性的产能过剩,但需要看到的是焦炭行业正走在产能出清之路上,如山东已基本完成4.3米以下焦炉产能的淘汰,内蒙古/山西等地同样也正在积极推进相关落后产能淘汰,并严格控制“双高”项目的新增产能,结合稳增长政策有望改善下游需求的预期,静待焦炭盈利中枢上移。烯烃二期项目预计年底投产,三期产能增量可期。青岛一期烯烃业务逐渐成熟,边际改善明显,进入稳定运行状态,青岛二期90万吨丙烷脱氢项目和2×45万吨聚丙烯项目现已进入后期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预计将于2023年底/2024年初相继投产,投产后公司PDH产能将达180万吨/年,聚丙烯产能将达到135万吨/年。同时,公司积极规划布局青岛三期项目,设计生产丙烯酸丁酯、高吸水性树脂(SAP)、丁辛醇和新戊二醇等产品,已取得立项和能评手续,正在做项目手续申请,预计2025年年底投产,届时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增厚公司业绩。投资建议:结合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和聚烯烃竞争加剧等情况,我们下调此前对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预期分别至0.30/5.80/7.10亿元(前值分别为7.28/14.23/15.31)亿元,对应PE为233x/12x/10x,因2023年一季度亏损较严重拖累全年业绩以2024年为业绩基准,参考公司历史估值,给予2024年13倍PE,对应目标价8.84元,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煤炭政策变动公司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9.14亿元,同比-22.60%,归母净利润565.74万元,同比-97.82%,扣非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其中,Q3实现营收36.99亿元,环比/同比分别1.96%/-29.89%,归母净利润0.67亿元,环比/同比分别-14.23%/-22.20%,扣非净利润0.53亿元,环比/同比分别+253.33%/+1663.57%。烯烃/炭黑价差环比下滑,精细化工产销明显增加。2023Q3公司实现毛利率5.2%,环比+2.5pct,同比+1.8pct。烯烃:2023Q3实现产/销量分别为20.6/19.7万吨,同比-14.1%/-18.1%,环比-8.9%/-17.7%,聚丙烯市场价差(聚丙烯-1.19*丙烷)约905元/吨,环比-29.7%。炭黑:2023Q3实现产/销量分别为15.1/16.0万吨,同比-10.1%/-6.0%,环比+3.0%/+4.1%,环比转好系三季度为传统炭黑销售旺季。Q3价差(炭黑-1.1*煤焦油)约为2671元/吨,环比-20.3%。煤焦:2023Q3实现产/销量分别为32.7/32.6万吨,同比持平/+14.0%,环比-8.0%/-9.2%,Q3价差(焦炭-1.1*炼焦煤)约为323元/吨,环比+1.0%。精细化工产品:2023Q3产/销量同比+18.1%/+11.5%,环比+18.6%/+13.6%。(注:以上产品价差以公司业务数据披露中的价格及合理单耗假设计算,不代表实际公司经营中的价差)焦炭正处周期底部,边际改善可期。4月以来双焦的急速下跌使得二季度焦炭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但在7月煤矿事故频发的情况下,焦煤先于焦炭开启涨幅,并推动焦炭价格震荡上行。展望四季度,钢厂冬储刚需以及当前的中下游环节焦煤的低库存水平作用下,焦炭价格有望维持季节性高位震荡。据Wind数据,截至2023年8月25日当周,炼焦煤钢厂库存同比-10.3%,并几乎处于2018年至今较低的历史分位(13.6%)。长期来看,当前焦炭行业的弱势地位主要原因或为其过去两年的大规模扩产带来的相对性的产能过剩,但需要看到的是焦炭行业正走在产能出清之路上,如山东已基本完成4.3米以下焦炉产能的淘汰,内蒙古/山西等地同样也正在积极推进相关落后产能淘汰,并严格控制“双高”项目的新增产能,结合稳增长政策有望改善下游需求的预期,静待焦炭盈利中枢上移。烯烃二期项目预计年底投产,三期产能增量可期。青岛一期烯烃业务逐渐成熟,边际改善明显,进入稳定运行状态,青岛二期90万吨丙烷脱氢项目和2×45万吨聚丙烯项目现已进入后期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预计将于2023年底/2024年初相继投产,投产后公司PDH产能将达180万吨/年,聚丙烯产能将达到135万吨/年。同时,公司积极规划布局青岛三期项目,设计生产丙烯酸丁酯、高吸水性树脂(SAP)、丁辛醇和新戊二醇等产品,已取得立项和能评手续,正在做项目手续申请,预计2025年年底投产,届时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增厚公司业绩。投资建议:结合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和聚烯烃竞争加剧等情况,我们下调此前对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预期分别至0.30/5.80/7.10亿元(前值分别为7.28/14.23/15.31)亿元,对应PE为233x/12x/10x,因2023年一季度亏损较严重拖累全年业绩以2024年为业绩基准,参考公司历史估值,给予2024年13倍PE,对应目标价8.84元,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煤炭政策变动公司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9.14亿元,同比-22.60%,归母净利润565.74万元,同比-97.82%,扣非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其中,Q3实现营收36.99亿元,环比/同比分别1.96%/-29.89%,归母净利润0.67亿元,环比/同比分别-14.23%/-22.20%,扣非净利润0.53亿元,环比/同比分别+253.33%/+1663.57%。烯烃/炭黑价差环比下滑,精细化工产销明显增加。2023Q3公司实现毛利率5.2%,环比+2.5pct,同比+1.8pct。烯烃:2023Q3实现产/销量分别为20.6/19.7万吨,同比-14.1%/-18.1%,环比-8.9%/-17.7%,聚丙烯市场价差(聚丙烯-1.19*丙烷)约905元/吨,环比-29.7%。炭黑:2023Q3实现产/销量分别为15.1/16.0万吨,同比-10.1%/-6.0%,环比+3.0%/+4.1%,环比转好系三季度为传统炭黑销售旺季。Q3价差(炭黑-1.1*煤焦油)约为2671元/吨,环比-20.3%。煤焦:2023Q3实现产/销量分别为32.7/32.6万吨,同比持平/+14.0%,环比-8.0%/-9.2%,Q3价差(焦炭-1.1*炼焦煤)约为323元/吨,环比+1.0%。精细化工产品:2023Q3产/销量同比+18.1%/+11.5%,环比+18.6%/+13.6%。(注:以上产品价差以公司业务数据披露中的价格及合理单耗假设计算,不代表实际公司经营中的价差)焦炭正处周期底部,边际改善可期。4月以来双焦的急速下跌使得二季度焦炭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但在7月煤矿事故频发的情况下,焦煤先于焦炭开启涨幅,并推动焦炭价格震荡上行。展望四季度,钢厂冬储刚需以及当前的中下游环节焦煤的低库存水平作用下,焦炭价格有望维持季节性高位震荡。据Wind数据,截至2023年8月25日当周,炼焦煤钢厂库存同比-10.3%,并几乎处于2018年至今较低的历史分位(13.6%)。长期来看,当前焦炭行业的弱势地位主要原因或为其过去两年的大规模扩产带来的相对性的产能过剩,但需要看到的是焦炭行业正走在产能出清之路上,如山东已基本完成4.3米以下焦炉产能的淘汰,内蒙古/山西等地同样也正在积极推进相关落后产能淘汰,并严格控制“双高”项目的新增产能,结合稳增长政策有望改善下游需求的预期,静待焦炭盈利中枢上移。烯烃二期项目预计年底投产,三期产能增量可期。青岛一期烯烃业务逐渐成熟,边际改善明显,进入稳定运行状态,青岛二期90万吨丙烷脱氢项目和2×45万吨聚丙烯项目现已进入后期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预计将于2023年底/2024年初相继投产,投产后公司PDH产能将达180万吨/年,聚丙烯产能将达到135万吨/年。同时,公司积极规划布局青岛三期项目,设计生产丙烯酸丁酯、高吸水性树脂(SAP)、丁辛醇和新戊二醇等产品,已取得立项和能评手续,正在做项目手续申请,预计2025年年底投产,届时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增厚公司业绩。投资建议:结合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和聚烯烃竞争加剧等情况,我们下调此前对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预期分别至0.30/5.80/7.10亿元(前值分别为7.28/14.23/15.31)亿元,对应PE为233x/12x/10x,因2023年一季度亏损较严重拖累全年业绩以2024年为业绩基准,参考公司历史估值,给予2024年13倍PE,对应目标价8.84元,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煤炭政策变动公司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9.14亿元,同比-22.60%,归母净利润565.74万元,同比-97.82%,扣非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其中,Q3实现营收36.99亿元,环比/同比分别1.96%/-29.89%,归母净利润0.67亿元,环比/同比分别-14.23%/-22.20%,扣非净利润0.53亿元,环比/同比分别+253.33%/+1663.57%。烯烃/炭黑价差环比下滑,精细化工产销明显增加。2023Q3公司实现毛利率5.2%,环比+2.5pct,同比+1.8pct。烯烃:2023Q3实现产/销量分别为20.6/19.7万吨,同比-14.1%/-18.1%,环比-8.9%/-17.7%,聚丙烯市场价差(聚丙烯-1.19*丙烷)约905元/吨,环比-29.7%。炭黑:2023Q3实现产/销量分别为15.1/16.0万吨,同比-10.1%/-6.0%,环比+3.0%/+4.1%,环比转好系三季度为传统炭黑销售旺季。Q3价差(炭黑-1.1*煤焦油)约为2671元/吨,环比-20.3%。煤焦:2023Q3实现产/销量分别为32.7/32.6万吨,同比持平/+14.0%,环比-8.0%/-9.2%,Q3价差(焦炭-1.1*炼焦煤)约为323元/吨,环比+1.0%。精细化工产品:2023Q3产/销量同比+18.1%/+11.5%,环比+18.6%/+13.6%。(注:以上产品价差以公司业务数据披露中的价格及合理单耗假设计算,不代表实际公司经营中的价差)焦炭正处周期底部,边际改善可期。4月以来双焦的急速下跌使得二季度焦炭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但在7月煤矿事故频发的情况下,焦煤先于焦炭开启涨幅,并推动焦炭价格震荡上行。展望四季度,钢厂冬储刚需以及当前的中下游环节焦煤的低库存水平作用下,焦炭价格有望维持季节性高位震荡。据Wind数据,截至2023年8月25日当周,炼焦煤钢厂库存同比-10.3%,并几乎处于2018年至今较低的历史分位(13.6%)。长期来看,当前焦炭行业的弱势地位主要原因或为其过去两年的大规模扩产带来的相对性的产能过剩,但需要看到的是焦炭行业正走在产能出清之路上,如山东已基本完成4.3米以下焦炉产能的淘汰,内蒙古/山西等地同样也正在积极推进相关落后产能淘汰,并严格控制“双高”项目的新增产能,结合稳增长政策有望改善下游需求的预期,静待焦炭盈利中枢上移。烯烃二期项目预计年底投产,三期产能增量可期。青岛一期烯烃业务逐渐成熟,边际改善明显,进入稳定运行状态,青岛二期90万吨丙烷脱氢项目和2×45万吨聚丙烯项目现已进入后期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预计将于2023年底/2024年初相继投产,投产后公司PDH产能将达180万吨/年,聚丙烯产能将达到135万吨/年。同时,公司积极规划布局青岛三期项目,设计生产丙烯酸丁酯、高吸水性树脂(SAP)、丁辛醇和新戊二醇等产品,已取得立项和能评手续,正在做项目手续申请,预计2025年年底投产,届时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增厚公司业绩。投资建议:结合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和聚烯烃竞争加剧等情况,我们下调此前对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预期分别至0.30/5.80/7.10亿元(前值分别为7.28/14.23/15.31)亿元,对应PE为233x/12x/10x,因2023年一季度亏损较严重拖累全年业绩以2024年为业绩基准,参考公司历史估值,给予2024年13倍PE,对应目标价8.84元,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煤炭政策变动证券分析师:杨晖邮箱:yanghui@hcyjs.com执业编号:S0360522050001联系人:陈俊新邮箱:chenjunxin@hcyjs.com


清华大学化工学士,日本京都大学经营管理硕士。4年化工实业工作经验,6年化工行业研究经验。曾任职于方正证券研究所、西部证券研发中心,2022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2019年“新财富”化工行业最佳分析师入围,2021年新浪财经“金麒麟”新锐分析师基础化工行业第一名。


A股市场基准为沪深300指数,香港市场基准为恒生指数,美国市场基准为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推荐:预期未来3-6个月内该行业指数涨幅超过基准指数5%以上;中性:预期未来3-6个月内该行业指数变动幅度相对基准指数-5%-5%;回避:预期未来3-6个月内该行业指数跌幅超过基准指数5%以上。每位负责撰写本研究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分析师在此作以下声明:分析师在本报告中对所提及的证券或发行人发表的任何建议和观点均准确地反映了其个人对该证券或发行人的看法和判断;分析师对任何其他券商发布的所有可能存在雷同的研究报告不负有任何直接或者间接的可能责任。本报告仅供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履行披露义务。本报告仅供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履行披露义务。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本公司对具体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本报告所载信息不构成对所涉及证券的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本报告中提及的投资价格和价值以及这些投资带来的预期收入可能会波动。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转发或引用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如征得本公司许可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华创证券研究”,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无时不在的市场,请您务必对盈亏风险有清醒的认识,认真考虑是否进行证券交易。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华创证券】Q3扣非净利润改善明显,业绩有望持续修复
上一篇

【华创证券】2023年三季报点评:金融信息服务业务承压,证券业务蓄势待发

2023-11-08
下一篇

【开源证券】固定收益2024年度投资策略:政策逆周期,债市偏防御

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