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锂电行业中期策略报告:材料价格与盈利前景分析

1.行业回顾:政策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

1.1国内政策继续支持,海外加强补贴培育产业

国家频发促新能源发展相关政策,新能源车需求依然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年3月,两会期间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将对三家汽车央企(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长安汽车)进行新能源业务单独考核,考核其技术、市场占有率、未来的发展。2024年4月,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自《细则》印发之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或2018年4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符合节能要求乘用车新车的个人消费者,可享受一次性定额补贴。其中,对报废上述两类旧乘用车并购买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1万元;对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并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的,补贴7000元。此外,2023年6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信部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明确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延长至2027年,即2024、2025年新能源车免征车辆购置税,2026、2027年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估计2024年至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规模总额将达到5200亿元。各项政策刺激下,我国新能车需求依然将保持两位增长。


美国IRA法案终稿落地,龙头公司逐步向欧美布局产能。2024年5月3日,美国财政部和国税局发布了《减少通货膨胀法案》(IRA)中清洁能源汽车条款的最终规则,其中新增了“不可追溯(impracticable-to-trace)的电池材料”的定义并针对其设置缓冲期,也进一步明确了FEOC的限制范围。其中,石墨、电解质盐、电极粘合剂、电解质添加剂、隔膜等材料将在2027年1月1日之前排除在FEOC标准之外,即27年之前,使用中国石墨的新能源汽车仍能享受至高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2024年5月14日,美国宣布对18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包括电动汽车、电池、组件、关键矿物等。我们认为国内厂商采取技术授权、赴美建厂、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应对IRA法案和加征关税,储能方面,由于加征关税时点自2026年开始,这有望加速2024-2025年美国储能电池抢装。


欧洲关税初稿落地,长期不影响中国电动车出口大趋势。2024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在经过近10个月的“调查”后,从今年7月4日起对来自中国的进口电动汽车在目前10%的关税基础上,拟征收17.4%-38.1%不等的临时反补贴税。几家主要的中国汽车厂商分别将增加的额外关税为:比亚迪17.4%、吉利20%、上汽集团38.1%,其他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的车企,包括在中国拥有工厂或合资企业的欧洲公司,将面临21%或38.1%的关税,具体税率取决于企业对欧洲官员调查的配合程度。我们认为,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大势所趋,我国在这个产业方向上具备技术优势、成本优势、产业链优势,全方位引领行业发展,欧盟增加关税短期或对出口有影响,长期不影响中国电动车出口大趋势。本次关税征收仅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车,而海外生产的未包含在内,中国企业出海建厂大势所趋。

1.2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2023年我国新能车出口表现亮眼

2023年新能源车产量同比+35.8%。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产量分别为354.5万辆、705.8万辆、958.7万辆,增速分别为159.5%、99.1%、35.8%,新能源车产量增速于2021年到达高点,后增速逐步下行。2024年1-5月产量为392.6万辆,同比+30.7%。

2024年锂电行业中期策略报告:材料价格与盈利前景分析

2023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达1429万辆,同比+33.1%,渗透率依然有提升空间。根据乘联会崔东树数据,2023年,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达16.1%,中国达30.5%,欧洲达18.5%,而美国新能源车渗透率为9.1%远低于世界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2024年1-3月新能源车渗透率,中国为30.3%,欧洲渗透率略有下降,为15.4%,美国渗透率为9.0%。由于产业渗透率曲线多呈“S”型,类比智能手机渗透率曲线,我们认为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渗透率也将遵循“S”型曲线,以中国为例,渗透率超过10%后明显提速,目前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为16.1%,正处于渗透率提速期,未来渗透率提升有望再次加速。


2023年新能源车出口量表现亮眼。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15.5万辆,同比+70.6%,2023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949.5万辆,同比+37.9%。出口量比销量同比增速更高,海外市场需求更大。2024年5月,新能源车出口9.9万辆,同比-9.1%;1-5月,新能源车出口52.0万辆,同比+13.6%。今年来出口增速有所下降,出口市场需求受政策影响也较大。

2.锂电主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价格反弹,材料端利润即将见底

2.1原材料:2024年锂矿供给下修,LCE价格正在筑底

2.锂电主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价格反弹,材料端利润即将见底2.1原材料:2024年锂矿供给下修,LCE价格正在筑底供需博弈影响碳酸锂价格,3月碳酸锂价格反弹。


2016-2017年,受国补刺激,碳酸锂需求快速增长,锂矿供给未放量,碳酸锂价格上涨至约17万元/吨,此时锂矿厂商加速扩张;2018年,国补退坡、需求减弱,而锂矿新增供给逐步放量,供大于求局面凸显;2019年,澳矿产能快速收缩,加速供应端出清,碳酸锂价格降至约4万元/吨;2020-2022年,受益于新能源车销量大增、疫情冲击产生的供需缺口,碳酸锂紧缺使得价格高涨,锂矿厂商扩张;2023年,碳酸锂供过于求、下游去库存、新能源车销量增速不及预期等因素导致碳酸锂价格下跌,由高点约56万元/吨跌至约9.6万元/吨;2024年3月,新能源车降价刺激销量,下游补库存排产环比大幅增长,同时受到澳矿减产、江西锂矿环保监察消息等影响,碳酸锂价格再次反弹。


6月,碳酸锂市场供应整体过剩,需求相对弱势,下游以去库为主。由于部分矿商挺价意图浓厚,且新增低品位锂矿对应碳酸锂成本在10万元以上,预计接下来碳酸锂价格将在9.5-10.5万元/吨每轮碳酸锂投产建设周期约3年,碳酸锂价格仍将维持底部震荡。根据天齐锂业公告、2021年5月1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泰利森第二期化学剂锂精矿扩产项目于2017年3月启动建设,于2019年Q3竣工投产,建设到投产时间为2.5年,结合爬坡时间,我们认为碳酸锂从建设到满产需约3年。目前正值2021年碳酸锂高价时的新增产能投放期,在本轮碳酸锂扩产周期结束后,根据上一轮碳酸锂价格走势,碳酸锂或仍将在底部横盘1-2年左右的时间,直到新的产业需求再次出现,碳酸锂价格有望实现反转上行。

多个锂精矿计划减产,2024年合计下修至少23.5万吨锂精矿产量。锂精矿提前减产应对价格下行,1月5日,CoreLithium宣布,将暂停旗下Finniss锂项目中Grants露天矿的采矿作业,以优先处理库存为主;1月29日,澳大利亚矿业巨头IGO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天齐锂业、美国雅保共同拥有的全球最大在产锂矿山格林布什(Greenbushes)的锂精矿产量将减少约10万吨(1.25万吨LCE),至130-140万吨;2月23日,ArcadiumLithium公告,MtCattlin产量将由2023年的20.5万吨减至2024年13万吨,下修7.5万吨。多家合计下修2024年锂精矿产量17.5万吨,对应2.2万吨LCE。根据百川盈孚数据,锂辉石矿山成本在342-1242美元/吨,对应碳酸锂成本约2.2-8万元/吨,考虑加工费,新扩锂矿对应碳酸锂成本应该在10万元/吨以上,锂精矿目前的价格对碳酸锂价格起到支撑作用。

2024年锂电行业中期策略报告:材料价格与盈利前景分析

正极材料价格受到碳酸锂价格、环节供需影响。(1)在供需基本平衡或过剩的环节,碳酸锂价格上涨/下跌时,材料价格随即上涨/下跌,材料受益于碳酸锂价格上涨。(2)在供需紧张环节,材料价格先于碳酸锂价格上涨,也先于碳酸锂价格下跌。比如2021年初,碳酸锂价格尚未高涨,而六氟磷酸锂受到产能不足影响价格上涨,提前获得超额利润。但2022年H1,六氟磷酸锂产能也提前释放,导致价格下跌,提前回吐产业红利。


正极材料ROE随碳酸锂价格涨跌而同步涨跌。碳酸锂价格和正极材料ROE中位数变化同步,当碳酸锂价格上升时,正极材料ROE随之上升。

2.2盈利能力:电池盈利能力优秀,材料端盈利基本见底

2.2.1材料端盈利基本见底三元材料价格和利润下行,磷酸铁锂行业平均利润亏损。三元材料原材料价格支撑不足,价格下行至成本线附近,利润低,截至5月31日,三元材料单吨利润低至63.1元。2024年起,磷酸铁锂行业利润为负,成本持续倒挂。


负极材料价格和利润低位稳定,隔膜龙头盈利即将归零。负极材料方面,受需求不佳影响,价格和利润持续下跌,当前低位稳定。隔膜方面,2023H2隔膜价格开始下行,利润随之下行。隔膜环节已经显现过剩格局,头部厂商和二三线需求分化严重,预计隔膜价格基本见底。


电解液利润处于低位,六氟磷酸锂亏损。电解液利润处于低位,截至5月31日,电解液单吨利润达1063.9元,而2022年利润高点可达超2.0万元/吨。六氟磷酸锂方面,行业平均利润自23年10月以来亏损,至今已亏损2个季度,自3月起价格止跌上涨。3月9日,天赐材料发布《关于液体六氟磷酸锂产线停产检修的公告》,释放底部信号。


2.2.2动力电池产量高增、出口亮眼,格局进一步集中,电池盈利能力优秀2024年1-5月,动力电池产量同比+39.0%。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3年,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累计产量为778.1GWh,同比+42.5%。2024年1-5月产量345.5GWh,同比+39.0%。


2023年动力电池出口高增,宁德时代海外出口占比持续提升。动力电池出口稳中有增,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电池累计出口达127.4GWh,同比+87.1%,2023年动力电池出口增速远高于产量增速。龙头公司宁德时代海外出口占营收比重持续提升,2023年公司海外营收1309.9亿元,同比+70.3%,占总营收比重32.7%,同比+4.6pct。


国内各企业动力电池格局较为稳定,2023年相比2022年行业集中度上升。2024年1-5月,动力电池格局相对稳定,相比2023年,宁德时代、蜂巢能源、欣旺达、瑞浦兰钧等厂商份额上升。2023年相比2022年行业集中度上升,Top5市占率由2022年的85.3%上升至2023年的87.4%,Top10市占率由95.0%提升至96.8%。2024年1-5月,宁德时代装车量占比明显提升,达46.7%。竞争对手数量逐渐减少。以动力电池企业为例,中国配套动力电池企业数逐渐减少,从2020年12月的50家逐渐减少,当前稳定在30-40家左右。

2024年锂电行业中期策略报告:材料价格与盈利前景分析

各环节盈利能力来看,宁德时代利润占比份额较大、盈利能力稳定。电池方面,产业链利润分配来看,宁德时代持续份额较大、利润占比稳定。材料环节,2023年材料环节利润占比明显缩小,材料中,正极和隔膜利润占比相对较大,但2024年开始利润也大幅收缩。锂矿方面,2023年以来利润下行,2024年以来呈现亏损状态。

2.3供给:产能扩张放缓,资本开支增速放缓

产能扩张放缓,多个厂商停产检修,资本开支同比增速下滑。2023年7月,百合花公告取消“年产40000吨电池级磷酸铁锂项目”和“年产3000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2023年8月,中元股份公告终止原计划年产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定增项目;2023年12月,云天化公告终止原计划用于建设合计40万吨/年的磷酸铁定增项目;2024年1月,恩捷股份公告拟将美国锂电池隔离膜项目减产,投资额由约9.16亿美元调整为约2.76亿美元。

2.4库存:24Q1开工率提升,材料端阶段性补库存

2024Q1下游补库存需求增长,各材料开工率均回升。2024Q1,锂电产业链下游排产阶段性大增,带动上游材料开工率上行。截至5月31日,磷酸铁锂开工率为50.0%;负极材料开工率为59.6%;隔膜开工率为87.4%;电解液开工率为26.4%。


2024年以来正极材料库存小幅增长,负极材料库存有所降低,隔膜、电解液库存持续上行。正极材料库存小幅增长,根据百川盈孚,截至5月31日,达9475吨;负极材料库存由1月5日的20610吨降至5月31日的18848吨;2024年,隔膜库存持续累积,电解液库存在上升后持稳。


锂电池行业自2023年开始去库,宁德时代库存大幅下降。锂电池行业库存于2022年Q4达高点1320.2亿元,后持续减库,2024年Q1达867.3亿元。宁德时代迅速去库,2022年Q2,宁德时代库存商品达到高点316.2亿元,此后持续降库存,2023年年报,宁德时代库存商品降至153.1亿元,和高点相比-51.6%。

2.5新技术:半固态电池技术逐步成熟,高端车型开始配套

固态电池优势明显,半固态电池开始量产。相比于传统锂电池,固态电池排除易燃漏液的安全隐患,安全性更强,且缩减电池质量和体积,显著提升能量密度,有望成为未来锂电池发展方向。当前,全固态电池规模化量产尚需时间,半固态电池作为液态向全固态的过渡产品,技术发展逐步成熟,已有部分产品实现量产。宁德时代于2023年4月发布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最高可达500Wh/kg,当前正在进行民用电动载人飞机项目的合作开发;2023年6月,卫蓝新能源向蔚来正式交付半固态电池,12月,蔚来ET7搭载卫蓝新能源提供的150kWh半固态电池包;清陶能源于2024年装车上汽智己,二代半固态电池预计2024年量产,第三代全固态电池在验证中,预计2027年量产;此外,赣锋锂业、国轩高科、正力新能等企业纷纷研发半固态电池,加速量产进度。2024年1-5月,我国半固态电池合计装车达1621.7MWh。

3.投资建议

3.1重点推荐宁德时代:龙头优势显著,海外营收大幅提升

宁德时代就美国国会议员对于宁德时代的指控发表声明否认。6月5日,美国国会部分议员们发给拜登政府的两封信中表示,应立即将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福特汽车的合作伙伴宁德科技公司和大众汽车部分拥有的电池公司国轩高科列入进口禁令名单。


宁德时代针对供应链问题发表声明指出,美国国会议员6月5日的一封信指控宁德时代与强迫劳动有联系,这是毫无根据和完全错误的。该信以不准确和误导的方式引用有关供应商的信息。公司与信中所提及的一些供应商业务关系早已终止;与其他供应商的业务关系也是与不同的子公司进行的,绝对没有涉及强迫劳动或任何违反美国适用法律法规的行为;其中还有一些公司,宁德时代从未从他们那里采购过任何产品,所引用的信息是完全错误的。宁德时代严格遵守在美国运营和开展业务活动适用的所有法律法规。


龙头优势显著,盈利能力优秀。2023年,公司动力电池毛利率为22.3%,同比+5.1pct。公司龙头优势显著,销售均价下降,而单位盈利提升。我们测算2023年锂电池销售均价为0.89元/Wh,比2022年减少0.08元/Wh;2023年动力和储能电池单位毛利为0.20元/Wh,同比+0.03元/Wh;单位净利为0.10元/Wh,同比+0.02元/Wh。公司作为龙头,盈利能力优势显著,预计盈利能力将稳中向上。2023年,宁德时代电池销量390GWh,同比+35.0%。销量方面,2023年公司动力电池系统销量321GWh,同比+32.6%;储能电池系统销量69GWh,同比+46.8%。产量方面,公司实现锂电池产量389GWh,同比+19.7%;产能利用率达70.5%;库存管理优秀,库存量为70GWh,同比持平。根据SNEResearch,2023年公司占全球新能源车动力电池装机量比例为36.8%,占中国新能源车动力电池装机量比例为44.5%。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年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医保调整与创新发展分析

2024-06-25
下一篇

2024年省级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观察报告

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