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食品行业报告:劲仔食品增长新阶段与市场分析

1.劲仔食品:中国辣卤休闲食品领军企业

劲仔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湖南长沙,主营业务为风味休闲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现有主要产品有鱼制品、豆制品、禽类制品等系列,已成为行业内较为知名的休闲食品企业。2020年9月14日,公司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鱼类零食第一股”。


公司创始人周劲松于1990 年涉足食品行业,专注于休闲食品领域已经超过30 年。公司聚焦休闲食品,逐步形成“休闲鱼制品、豆制品、禽类制品”三大品类,“小鱼、豆干、肉干、鹌鹑蛋、魔芋、素肉”六大产品系列。公司秉承诚信厚道,食品安全为先的理念,加强源头管理与设计,进一步建立预防为主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自2020 年以来,公司在GMP、HACCP、ISO9001 认证的基础上通过BRCGS(食品安全全球标准)、IFS(国际食品标准)双欧洲标准认证。2022 年,劲仔食品获得由中国质量检验协会颁发的“全国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领先品牌”“全国食品行业质量领先企业”等荣誉,以及由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的“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1.1.发展历程:从“小零嘴”到“大单品”,业务版图持续扩大

2000年于湖南成立,开启全国快速扩张。1990年,创始人周劲松踏上休闲食品创业征程;2000年,“劲仔”品牌诞生;2010年,湖南省华文食品有限公司成立,迈向食品工业现代化;2011年正式进军休闲鱼制品蓝海赛道;2013年采用“代言人+精准投放”策略,品销双增;2014年全国领先的全自动化休闲豆制品生产线投产;2016年获联想控股佳沃集团战略投资3亿元。从代代相传的“手艺”到大步踏出国门的“美味”,从一间间家庭作坊里生产的“小零嘴”到覆盖几十万个实体终端的“大单品”,从纯手工制作升级为智能化生产,对劲仔食品来说,每一个十年,都是一次创业。


2020年登陆资本市场,品牌势能愈加强劲。2020年9月,公司正式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启资本市场新征程;引进专业战略团队,升级劲仔品牌价值链,品牌价值稳定提升,公司获评中国“水产品推荐品牌”,鱼类零食专家品牌形象确立,品牌影响力日益彰显;持续推进“劲仔”品牌年轻化发展,彰显品牌个性,传播品牌主张。


2020年至今,持续夯实主业基础,提升品牌竞争力。公司坚持聚焦主业,持续贯彻自2020 年深交所主板上市以来的经营改革,大力引进人才推进组织变革,加大研发投入与产品创新,深化营销网络建设,持续品牌专业化年轻化打造,发挥自主制造核心优势,提高智能制造和信息化水平,经营情况稳步改善,快速增长态势得以继续保持。公司“大包装升级”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产品矩阵得到优化,渠道竞争力不断加强,品牌力进一步提升。

1.2.股权结构与管理层:周劲松夫妇为公司实控人,核心管理团队成熟稳定

周劲松夫妇为公司实控人,公司股权结构集中。截至2023Q3,周劲松、李冰玉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周劲松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二人共持有公司46.23%的股份,股权结构较为集中。核心管理团队经验丰富,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公司核心管理团队成员多数为长期在休闲食品领域中从事经营管理、创新研发和市场开拓的资深人士,专业结构合理,从业经验丰富,管理经验成熟。公司高度重视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育,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在技术研发、应用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技术交流,全方位提高员工素质。同时,根据市场的变化以及产业发展战略调整,积极地完善技术人员结构,以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技术研发需求。


子公司方面,截至2023年中报,公司主要参控股7家公司,其中全资参控股6家公司,业务主要涉及农产品初加工服务;水产品冷冻;豆制品、面制品、水产、禽、肉类制品、调味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

1.3.财务分析:“持续高增长,发展更强劲”,营收、盈利能力展现韧性

“大包装升级”战略持续发力,公司营收指标和盈利能力展现较强韧性。2023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4.93亿元,同比增长47.85%,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33亿元,同比增长47.49%;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14.62亿元,同比增长31.59%,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25亿元,同比增长46.77%。2020-2022年虽面对各种挑战,但公司始终以“大包装升级”为战略抓手,产品矩阵得到优化,渠道竞争力不断加强,营收指标和盈利能力呈现较强韧性。2021年,公司重点发力渠道建设、产品创新以及人才培养,实现收入11.11亿元,同比增长22.21%;2020年,在新冠疫情带来的困难下,公司仍聚焦主营业务,稳步实施战略升级,实现稳健发展,全年实现收入9.09亿元,同比增长1.6%。

2024食品行业报告:劲仔食品增长新阶段与市场分析

鱼制品销售贡献主要业绩,营收占比超60%。分产品来看,2023年上半年,公司鱼制品销售实现收入6.03亿元,于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65.2%,为公司主要营收来源;禽类制品销售实现收入1.71亿元,于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18.47%;豆制品销售实现收入1.01亿元,于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10.93%;其他产品销售实现收入0.37亿元,于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3.98%;其他业务销售实现收入0.13亿元,于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1.42%。整体来看,公司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49.07%,主要是持续开发及优化经销商、落实终端市场建设、新产品推广以及新媒体平台收入增长所致。


华东地区收入占比最大,近年不断优化市场战略布局。分地区来看,2023上半年,公司于华东地区营收占比最高,2023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59.76%,占整体收入的22.07%,其次为华中、西南地区。同时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境外食品零售商认可度提高,境外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52.87%。线上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2.24%,较上年同期增长69.71%。


盈利能力方面,2023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6.47%;实现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47.49%,归母净利率为8.92%。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26.26%,同比减少0.81pct,主要系鱼制品原料价格上涨以及新产品推广,产品结构变化所致,实现归母净利润0.83 亿元,同比增加47%。分产品来看,2023上半年公司鱼制品业务销售毛利率为28.10%,同比下滑1.39pct;豆制品毛利率为26.12%,禽类制品毛利率最低,为16.98%。分地区来看,公司华南地区业务毛利率最高,为27.62%。


费用率方面,公司2023 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16.7%。其中,销售费用率为11.44%,同比+0.9pct,主因前三季度公司增加了终端费用的投放,销售人员薪酬、品牌推广费与电商平台推广服务费同比增长所致;管理费用率为3.78%,同比-1.38pct;研发费用率为1.88%,同比+0.04pct。

2.辣味零食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未来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2.1.辣味零食:增速高于休闲食品行业整体,行业占比持续提升

2.1.1.辣味休闲食品种类丰富、历史悠久,为休闲食品重要分支


休闲食品俗称“零食”,是指通常在正餐以外的时间里或休闲时间食用的包装食品。休闲食品种类多样、口味丰富,它们不仅为消费者提供味觉上的享受,也能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情绪价值。亿滋国际在2020 年发布的《零食现状报告》认为,消费者将吃零食视为获得舒适感、情感联系和归属感的重要源泉。辣味食品在中国饮食习惯中历史悠久。据中山大学人类学学者曹雨所著的《中国食辣史》,中国人食辣已有400多年历史。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辣椒生产国与消费国,食辣人群基数巨大。据2020年中国辣椒产业数据分析显示,国内可以吃辣或喜欢吃辣的消费者超过6.5亿人。


辣味休闲食品在休闲食品子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指原材料包含一种或多种辣味调料的休闲食品,大致可分为辣味肉制以及水产动物制品、调味面制品、辣味休闲蔬菜制品、辣味香脆休闲食品、辣味种子及坚果炒货、辣味休闲豆干制品以及其他辣味休闲食品。其中辣味休闲肉制品以及水产动物制品、调味面制品、辣味休闲蔬菜制品消费占比较高,2021年分别为27.53%、26.32%、15.33%。此外,辣味香脆休闲制品、辣味种子及坚果炒货、辣味休闲豆干制品分别占比11.80%、10.47%、5.32%。


2.1.2.辣味零食高于休闲食品行业增速,占休闲食品比例持续提升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休闲食品市场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休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人均消费额和人均消费量预计将持续提升,推动行业稳健增长。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2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市场总规模从9900亿元增长至11654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约为4.2%。市场规模增速基本稳定略有放缓,但仍受可支配收入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消费场景日益丰富、现有产品持续升级及新产品推出以及销售渠道不断改善等因素的推动。


辣味休闲食品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与日俱增。随着近年来辣味休闲食品行业的发展,众多食品生产商持续开发新型食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偏好,推动了辣味休闲食品行业的增长。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辣味休闲食品2017-2021年复合增速达到8.3%,高于休闲食品行业整体增速,预计2022年和2023年行业规模将分别达到1804和2045亿元。

2024食品行业报告:劲仔食品增长新阶段与市场分析

2.2.行业特征:品类多样性和消费场景丰富度不断提升,全渠道消费持续扩容

2.2.1.辣味零食新品层出不穷,消费场景的丰富与消费频次不断提升


辣味休闲食品的持续创新助推了“辣潮”的崛起。辣味休闲食品已经开发了包括甜辣、酸辣在内的多种新辣味口味,以满足更广泛的消费者需求。另外,在辣味休闲食品行业内出现了若干有潜质的细分市场,例如海带、魔芋等辣味休闲蔬菜制品。得益于其健康的属性、优异的口感、现有产品的持续升级及新产品的推出,该等产品对消费者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其中,魔芋制品本身具备高膳食纤维、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健康属性,因而广受欢迎。其他辣味休闲食品也不断推陈出新,如白象自2006年推出辣味速食品牌“大辣娇”,随后不断丰富其品类,现已有火鸡面、酸辣粉、红油面皮、拌面、南昌拌粉、新疆炒米粉等众多产品。2019年大辣娇火鸡面在天猫年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之后白象又推出“大辣娇”系列的新产品重庆小面,以其个性表达受到年轻人追捧。辣味休闲食品龙头企业卫龙则围绕辣条这一细分品类做出了多元化的产品如大面筋、大辣片、亲嘴烧、大刀肉、小辣棒等众多细分产品,此外还有魔芋爽、烤面筋、香辣鱼豆腐等辣味休闲食品。


消费习惯的演变是中国辣味休闲食品行业增长的关键因素。据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休闲食品消费者消费场景主要聚焦打游戏、追剧等休闲时间以及休闲聚会、旅游等活动。同时,辣味食品的消费场景也不再局限于正餐,已经拓展至休闲活动、娱乐、旅游、办公时间等多种场景,与零食消费场景契合。得益于消费场景的多元化,辣味休闲食品的消费频次亦快速提升,进一步助推其市场的增长。根据艾瑞咨询,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已经从“吃饱”到“吃好”与“吃健康”,对食品需求不断提高,安全性、品质和口味成为消费者食品购买的最关键因素,消费者更愿意为品质安全、口味好吃的食品买单。


2.2.2.传统渠道及现代渠道为主要消费渠道,线上渠道成为重要增长点


传统渠道及现代渠道占据中国辣味休闲食品市场份额的绝大部分,电商渠道增速明显高于其他渠道。按零售额计,2021年以小型杂货店、非连锁便利店、批发市场及夫妻店为代表的传统渠道,以及以购物商场、超市及连锁便利店为代表的现代渠道占整体市场的份额分别达到43.1%及31.3%,线上电商渠道占整体市场的份额则达到12.4%。随着线下渠道向低线城市进一步下沉及效率提升,卫龙预计2021年至2026年,传统渠道及现代渠道将分别以9.7%及7.8%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而随着网络的持续渗透和年轻消费者在线购物需求的上升,预计2021年至2026年电商渠道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5.4%。以现代和传统渠道为代表的线下销售渠道不断完善,向低线城市的进一步下沉提升了辣味休闲食品的可触达性。随着年轻消费者在线购物需求的增加,线上渠道蓬勃发展。零售渠道的完善促进了消费者消费频次的提升,逐渐释放低线城市的市场潜力。

2024食品行业报告:劲仔食品增长新阶段与市场分析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年医药生物行业投资策略与分析

2024-06-20
下一篇

2024年纺织服装行业一季度回暖与品牌分化分析

202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