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天然碱行业市场分析与前景预测

一、专注天然碱27年铸就行业龙头

1.1发展历程:深耕天然碱行业多年,阿拉善项目打开成长空间

远兴能源是一家以天然碱化工为主导,新能源化工、精细化工及物流业为发展方向的现代化能源化工企业,公司主营纯碱、小苏打、尿素等化工产品。公司前身为伊克昭盟化学工业集团总公司,1997年公司成立,当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上市之初,公司主营产品包括重质纯碱、烧碱、硫化碱、小苏打、甲醇、元明粉、液氯、盐酸等。公司持续深耕天然碱行业多年,2021年,公司进行了业务重组,剥离煤炭、天然气制甲醇等业务,致力于天然碱法制纯碱和小苏打、煤制尿素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目前,公司主导产品天然碱法制纯碱/小苏打的产销量位于行业前列,纯碱产能全国第二、小苏打产能全国第一;此外,公司尿素产能全国前十五,且毛利率水平持续较好。



2023年,公司稳步推进阿拉善天然碱项目,持续扩大天然碱板块产能。公司作为国内老牌大宗化工品生产企业之一,品牌知名度较高:公司旗下的“远兴”牌纯碱和“马兰”牌小苏打产品为国内知名的品牌;另外,“博大实地”“博源富农”品牌也在尿素行业积累了较高知名度。目前,公司以天然碱矿为原材料进行纯碱、小苏打的生产,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玻璃、碳酸锂、化工产品、清洁洗涤以及食品医药等领域。公司天然碱矿储量丰富,拥有目前国内已探明的最大天然碱矿,为开展天然碱生产和销售提供了核心资源。公司主要生产经营地区为内蒙古、河南和海南地区,通过备货型生产方式,根据装置产能情况和市场情况,确定周期内的产品结构和生产规模。主要产品由子公司统一销售,构建了以大客户为核心,直销、经销和网络销售相结合的营销体系。

发展历程回顾:公司发展27年,目前专注于纯碱和小苏打、尿素业务品类扩展阶段:公司前身为伊克昭盟化学工业集团总公司。1997年,内蒙古远兴天然碱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当年公司股票“天然碱”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伊化旗下的公司。2002年,公司收购苏天化27.27%股权,包含在建18万吨甲醇项目。2004年,公司向盐化集团出售吉碱分公司,以持有的海晶碱业股权与锡林郭勒苏尼特碱业有限公司置换股权,最终持有苏尼特公司99.5%股权。2006年,公司收购博源煤化工24%股权、海晶碱业47%股权,并通过股权置换,持有博源联化42.2%股权。2007年8月,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远兴能源”,同时博源联化100万吨甲醇项目投产。2008-2012年,公司通过收购苏天化、博源联化、博大实地等公司股权陆续完成煤炭、尿素、甲醇等产业布局。


业务专精阶段:2014年,远兴能源收购中源化学81.7%股权获得180万吨天然碱产能,成为国内最大天然碱制纯碱的企业。2019年,控股子公司中源化学40万吨/年精品小苏打项目投产。2021年公司进行了业务重组,转让博源煤化工、博源联合化工等子公司,剥离煤炭、天然气制甲醇等业务,专注纯碱和小苏打、煤制尿素行业。2022年通过收购增资获得银根矿业60%股权,随后推进阿拉善天然碱项目。高速发展阶段:2023年6月,阿拉善一期500万吨纯碱和40万吨小苏打项目计划投产,是公司在天然碱生产领域的重要扩展。2023年12月,控股子公司内蒙古银根矿业阿拉善塔木素天然碱开发利用项目二期启动建设。“十四五”期间,公司参股子公司银根矿业将规划建设每年生产780万吨纯碱、80万吨小苏打的项目。2024年2月,阿拉善一期500万吨纯碱和40万吨小苏打已投产。后续公司仍将持续推进二期280万吨纯碱和40万吨小苏打产能建设,预计将于2025年底建成,全部投产后公司将成为全国第一大纯碱生产商,产能达到960万吨(权益产能615万吨),进一步巩固龙头地位。这一阶段,公司天然碱业务从行业追随者逐步向行业引领者转变,公司将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发展成为纯碱行业的龙头企业。

2024天然碱行业市场分析与前景预测

股权结构:公司控股股东为内蒙古博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博源集团董事长戴连荣。截至2024年5月,公司控股股东博源集团持有公司30.09%股权,实际控制人戴连荣通过博源集团间接持股8.33%,戴连荣持有博源集团26.89%的股权。

公司盈利与纯碱景气度关联性分析

自2021年业务重组后(退出甲醇及煤炭业务),公司的盈利能力与纯碱行业整体景气度关联较强。近18来,公司盈利在2021年达到高点,同时也是纯碱行业景气度的高点:2021-2023年,纯碱行业整体受到需求成本双驱动。需求端,国家加大光伏支持力度,光伏玻璃投产规模不断加快,光伏玻璃需求增加,成为纯碱供需格局好转的重要驱动力。2021年之后疫情影响有所放缓,房产销售处于高位,下游房建需求开始回暖。成本端,煤炭供不应求市场价格快速上涨,成本端支撑较好。


2021年,公司剥离煤炭、天然气制甲醇等业务,专注纯碱和小苏打、煤制尿素行业,业务重组驱动公司盈利飞速提升,股价明显上涨。2022-2023年,公司收购增资银根矿业60%股权,持续推进阿拉善天然碱项目,公司股价保持高位震荡。2024年,纯碱行业供需紧平衡。供给端,新增产能对供应端扰动影响将持续。需求端,地产政策不断出台,房地产需求有所修复。乘用车玻璃需求和光伏玻璃需求整体稳中有增,纯碱价格较为坚挺,处于窄幅震荡。目前阿拉善一期500万吨纯碱中的400万吨和40万吨小苏打已投产。纯碱价格上行叠加产能逐步释放,2024年1-5月,远兴能源股价震荡上行。未来2024-2026年,公司纯碱产能将进一步释放。

近年来公司主营产品产能持续扩张。截至2024年6月,公司纯碱产能580+100万吨/年(阿拉善天然碱项目一期第四条生产线100万吨正在试车),小苏打在产产能150万吨/年,尿素在产产能154万吨/年,纯碱、小苏打产能位居国内前列。公司天然碱矿资源储备丰富,稳步推进控股子公司银根矿业阿拉善塔木素天然碱项目建设,预计全部投产后公司将进一步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其中:(1)公司矿产资源储备:天然碱方面,截止2024年4月,公司在河南桐柏县拥有安棚和吴城两个天然碱矿区,在内蒙古拥有查干诺尔碱矿和塔木素天然碱矿,其中安棚碱矿拥有探明储量19,308万吨,保有储量12,367万吨;吴城碱矿拥有探明储量3,267万吨,保有储量1,928万吨;查干诺尔碱矿累计拥有探明储量1,134万吨,保有储量182.08万吨;阿拉善塔木素天然碱矿保有资源矿石量和可采储量分别为107,836.40万吨和29,690.01万吨,是目前国内已探明的最大天然碱矿,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有和规划。


煤炭方面,公司持有蒙大矿业34%股权,蒙大矿业纳林河二号矿井煤炭保有资源量和可采储量分别为11.57亿吨和7.11亿吨。(2)阿拉善天然碱项目:公司阿拉善天然碱项目规划建设纯碱产能780万吨/年、小苏打产能80万吨/年:其中一期规划建设纯碱500万吨/年、小苏打40万吨/年;二期规划建设纯碱280万吨/年、小苏打40万吨/年。项目一期已于2023年6月投料试车,截至2024年4月,第一条、第二条和第三条生产线已达产,第四条生产线正在试车;项目二期于2023年12月启动建设,并按建设规划开展工程设计、现场勘探、部分长周期设备订货、项目开工手续办理等前期工作。

1.2聚焦天然碱研发创新,助力绿色发展

远兴能源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研发成果。目前,公司专注于天然碱资源开采和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内蒙古天然碱工程中心,在天然碱化工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现已具备成熟的天然碱研究、开发、管理等综合产业能力。内蒙古天然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50多项科技成果,14项发明专利,成果转化所产生的经济价值超亿元。目前,远兴能源具有天然碱深薄层多连通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方法、节能气流干燥换热器、一种合成氨和尿素联产液体二氧化碳的方法等专利技术,提高了生产纯碱的资源利用效率、生产小苏打的母液回收率和尿素的生产效率,充分实现了节能降耗。坚守天然碱法初心,持续深耕绿色创新。


天然碱法相较于化学合成法具有更低的能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公司采用国内先进的热液溶采工艺,从地下提取天然碱,通过纯物理方式蒸发工艺制取纯碱产品,生产后尾液继续供天然碱矿溶采循环利用,全工艺流程无废液排放,有助于推动行业的绿色发展。结合国家“双碳政策”,公司先后推进工业尾气中二氧化碳捕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项目、高盐脱硫废液资源化处理、热电脱硫石膏综合利用项目、气化细渣深度脱水干化及资源化利用研究、浓盐水零排放蒸发系统母液回收技术研究与开发,着力于减少公司部分固废处理,以绿色高质量发展思路实现节能降碳,实现绿色清洁生产。同时为了拉长产业链条,开拓新的产品服务下游市场,公司正在进行日用新产品开发、小苏打干法脱硫研发试验。除此之外,公司还不断研发提高产品质量的工艺技术,如:天然碱液气化渣吸附分离及硫化钠除铁工艺研究、新型水合罐研发与应用、湿分解完成液扩腔提浓试验等。

1.3产品结构优化叠加天然碱板块持续放量,公司营收规模提升

公司业绩情况:公司产品结构优化,业绩快速提升。2018-2020年,纯碱、尿素、煤炭等行业景气度下行,行业竞争激励,公司利润出现下跌。2021-2022年,公司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性退出了煤炭、天然气制甲醇及下游产业,叠加纯碱进入景气周期,公司业绩中枢明显提升。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21.49亿元,同比增长57.81%,实现归母净利润49.51亿元,同比增加7171.11%,主要得益于光伏、锂电拉动汽车、建筑和其他终端使用行业需求的增长,拉动纯碱价格上涨,同时尿素行业受到供需和成本的双驱动,景气上升。2023年虽行业竞争加剧、主营产品市场价格及毛利率同比下降,但公司积极持续强化运营管理,叠加银根矿业阿拉善塔木素天然碱项目一期部分生产线投料,产能逐步释放,公司营业收入达120.44亿元,同比增长9.62%;归母净利润为14.1亿元,同比下降46.99%。2024年Q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2.80亿元,同比增长31.03%;归母净利润5.69亿元,同比下降12.70%。

2024天然碱行业市场分析与前景预测

天然碱产品贡献公司主要营收,公司销售毛利率与净利率波动上升。2020年,受疫情影响下游需求疲软,公司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下跌。公司持续深耕纯碱行业,技术储备深厚,生产工艺不断迭代。2021年业务重组叠加光伏、锂电拉动下游需求高涨,天然碱板块营业收入上涨,纯碱业务毛利率大幅持续上涨,尿素、小苏打产品毛利率稳步上升。2021年,纯碱、尿素行业景气,下游板块复苏,全年销售毛利率为41.39%,净利率为46.80%,主要原因是2021年公司处置了子公司内蒙古博源联合和内蒙古博源煤化工,退出甲醇和煤炭业务并收回股权转让款。2022-2023年,公司毛利率略有下降,但整体仍维持在40%以上。公司产品毛利构成逐步聚焦,2023年公司天然碱系列产品(纯碱+小苏打)毛利润占比为80.38%,尿素占比18.97%,核心业务毛利占比集中度超过99%。整体来看,2018-2023年期间,公司销售毛利率波动上升,自2021年来,毛利率维持在40%以上,销售净利率均在17%以上。截至2024Q1,公司毛利率为44.47%,净利率为25.99%。


公司现金流情况良好,资产负债结构健康。2018年至2024Q1,公司生产经营和销售收款情况良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7.39、15.22、19.89、34.89、32.5、31.41、4.17亿元。近2-3年来,公司项目建设的投资较多,如支付阿拉善塔木素天然碱开发利用项目款增加,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较大。2023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主要系吸收投资及现金分红所致。此外,公司近四年来货款回笼能力提升,2020年至2024Q1期间,公司现金收入比分别为99.13%、105.53%、89.28%、86.64%、79.42%,处于良好水平。公司净利率和ROE同步波动变化,主要受到行业景气影响:2020年纯碱、尿素等产品下游需求疲软,产品价格下行,导致ROE下降至0.67%;2021年净利率和ROE达到30%以上。公司资产负债率小幅下降,由2018年的50.24%下降为2024年Q1的44.32%,偿债能力持续增强,资产负债结构正常。

2024天然碱行业市场分析与前景预测

近年来公司期间费用率相对平稳。2020年管理费用率明显上升,主要系公司将预计无法形成采矿权的勘探费列入管理费用,以及停车检修费用、煤炭开采区村民搬迁补偿款增加;销售费用率下降,主要系客户自提量增加,运输费用减少所致。2021年随着子公司出售,管理费用率有所下降;随着公司业务结构集中,销售费用率持续降低;财务费用率下降的原因主要系融资总额减少导致利息费用减少。2023年,阿拉善塔木素天然碱项目一期部分生产线投料,产品销量增加,销售费用同步增加;财务费用有所上升,主要原因为贷款利息增加以及利息收入减少。公司天然碱业务地区集中度高。公司在河南桐柏县拥有安棚和吴城两个天然碱矿区,在内蒙古拥有查干诺尔碱矿和塔木素天然碱矿,近五年来内蒙、河南两地营收累计占比近100%,天然碱业务地区集中度高。


股权激励彰显公司长期发展信心。公司积极进行股权激励政策:公司于2023年10月16日向229名激励对象(均为公司董事高管、核心技术人员等)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11,856万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总量为12,970万股。业绩考核目标是以公司2020-2022年度净利润均值为业绩基数,对各年度定比业绩基数的净利润增长率进行考核。股权激励的实施有效稳定了企业的管理团队,激发了关键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动力,进一步激活和挖掘企业自身的正向内驱力。

二、纯碱供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叠加产能优化升级

2.1纯碱:重要基础化工原料,工艺分为天然碱法和合成碱法

纯碱分为轻质纯碱和重质纯碱。纯碱又名碳酸钠、苏打,化学式为Na2CO3。纯碱为“三酸两碱”中的两碱之一,有“化工之母”的美称,广泛应用于建材、化工、冶金、纺织、食品、国防、医药等国民经济诸多领域。在玻璃、化工、冶金、纺织、造纸、医药等关键行业中,纯碱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是玻璃行业的重要原料,能够提高玻璃的透明度和机械强度;在化工领域,天然碱被用于制造合成洗涤剂、肥皂、烧碱等多种化工产品;冶金行业中天然碱则作为助熔剂,有助于提取金属和提高冶炼效率;纺织和造纸行业则利用天然碱的碱性特性,进行纤维处理和纸张漂白;医药行业更是离不开天然碱,它是许多药物的重要原料之一。按照密度不同,纯碱工业产品主要分为两种:轻质纯碱和重质纯碱,轻质纯碱密度为500-600kg/m3,重质纯碱密度为1000-1200kg/m3。轻重碱生产可以转换,其中重碱是通过轻碱水合法或挤压法转化得来。重碱下游是浮法玻璃、光伏玻璃等;轻碱下游主要日化玻璃、医药行业等。重质纯碱能够满足一些特殊要求,成本也要高于轻质纯碱。此外,按照用途不同,纯碱分为工业纯碱和食品添加剂纯碱。

纯碱生产工艺主要分为合成碱法和天然碱法,而合成碱法又分为氨碱法和联碱法:


(1)氨碱法:可生产低盐碱,硫酸盐的含量也很低,产品质量好。氨碱法主要生产原料为原盐和石灰石,通过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得到碳酸氢钠再将碳酸氢钠煅烧,得到轻碱,转化之后得到重碱。主要原材料包括原盐、石灰石、焦炭或白煤、中间媒介氨、燃料煤(锅炉发电和生产蒸汽)等;辅助材料包括助沉剂、硫化钠、产品包装袋等,原材料采购成本约占总成本的40%-50%。氨碱法主要优点是产品质量高、可以生产低盐碱、适合大规模连续生产、副产品氨、二氧化碳循环利用,缺点在于产品单一、原盐利用率低、废液废渣污染环境等。


(2)联碱法:工艺更加环保,副产氯化铵能有效降低纯碱成本。联碱法的主要工艺与氨碱法类似,联碱法也称候氏制碱法,1938年在氨碱法上改进而来,其原料主要是原盐与合成氨,通过与氨厂进行“一次加盐、两次吸氨、一次碳化”联合循环生产,利用氨厂NH3和CO2同时生产出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氯化铵主要用作生产复肥的基础肥料。主要原材料包括原盐、二氧化碳、氨和燃料煤(锅炉发电和生产蒸汽)等,辅助材料包括助沉剂、硫化钠、产品包装袋等,原材料采购成本约占双吨总成本的66%-75%。联碱法避免了大量废渣和废液的排放,原盐利用率大幅提升,但其纯碱盐分仅能控制在0.6%左右,硫酸盐含量也只能控制在0.03%左右。联碱法装置几乎全部分布在中国。


(3)天然碱法:产品质量好且成本低,但受到资源限制。是以天然碱矿为原料,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分离等即可制得纯碱。天然碱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分布较为广泛,主要集中在北美、亚洲和非洲等地区。天然碱法则以物理过程为主,通过热溶、蒸发、结晶、提纯等工艺从天然碱矿或碱湖中将纯碱分离。相较合成法,天然碱法具备环保、成本低、能耗低、产品质优的特点;局限性在于依赖天然碱资源。天然碱法碳排放减少约65%,水资源消耗减少约76%,且无废液、几乎无废固。天然碱质量好,且生产成本较低,但受资源限制仅有部分企业能规模扩产。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工程机械行业市场展望

2024-06-21
下一篇

2024年煤炭行业市场分析与投资策略报告:前景展望

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