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泰安城投行业分析报告
本文为《走近山东城投》系列第二篇。泰安市是山东省中部重要城市,总面积7762平方公里,位于山东省的地理中心,是连接华北与华东的重要交通枢纽。本文梳理了泰安市及下辖区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并对相关城投平台进行重点分析,以供投资者参考。
一、区域概况
1、经济财政与债务水平
区域总览泰安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的地理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连接华北与华东的重要交通枢纽。泰安市依托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旅游、绿色能源、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1。
泰安市下辖2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2个县。市辖区包括泰山区、岱岳区;县级市包括新泰市、肥城市;下辖县包括宁阳县、东平县。泰山区作为泰安市的中心城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辖区内的泰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和文化影响力。泰山区依托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文化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经济体量在泰安市各区县中位居前列。岱岳区是泰安市的新兴工业区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岱岳区立足“一城两翼三组团”空间布局,建立新型工业“3+3+X”产业体系,形成新材料、精细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主导产业集群,现代物流、新型建材、食品工业三大优势产业集群2,以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新泰市作为泰安市下辖的县级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连接山东省内外的重要交通枢纽。新泰市经济基础坚实,以煤炭、建材、机械制造等为主导产业,近年来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体系。肥城市是泰安第一经济强县,也是山东省第七经济强县,长期稳居中国百强县3,是泰安市乃至山东省的重要工业基地,以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为主导产业,拥有山东肥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泰山轮胎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产业竞争力强。肥城市还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了以粮食、蔬菜、果品等为主的农业产业体系,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宁阳县作为泰安市的南大门,地理位置优越,与多市交界,民营经济活跃,近年来重点培育了五金机械、实木家具和现代农业三大产业集群,成为地区重要的生产基地。宁阳县还积极发展电梯及零部件制造、健身器材产业,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优势。东平县紧邻黄河,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水产养殖和绿色农业为主导产业,同时积极发展旅游业,依托东平湖等自然景观,打造生态旅游品牌。
区域经济概况2023年,泰安市GDP在山东省16地级市中位列第11,人均GDP位列第10,在省内属于中等梯队。2016年-2023年,泰安市GDP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尽管受山东省GDP调减和新冠疫情的影响,泰安市GDP在2016-2020年增长较为缓慢,但近三年来当地经济已重回上升通道,地区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分区域来看,泰安市下辖各区县经济体量差异不大。2023年,新泰市和肥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位居第一梯队,GDP规模均超过600亿元;泰山区和岱岳区为第二梯队,GDP位居400亿元和600亿元之间;宁阳县和东平县经济体量相对较小,经济增速偏低,GDP均在400亿元以下。
区域财政实力2023年,泰安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39.24亿元,位列全省第14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为7.4%;政府性基金收入101.57亿元,位列全省第16位,同比下降了45.2%,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降,对总体收入产生了较大影响4。近6年,泰安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步增长,平均增速为4.42%,政府性基金收入从2021年开始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受房地产市场调控及疫情等因素影响,土地交易量减少,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降较多。
从收入支出关系来看,2023年泰安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39.24亿元,支出为463.39亿元,财政自给率为51.63%。同时,泰安市税收占比为74.92%。近6年,泰安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支出均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预算收入支出之间存在一定差距,2018年以来财政自给率有所波动,税收占比较稳定,保持在70%以上。
2023年,泰安市土地出让收入为85.65亿元,位列全省第16位,土地出让收入占政府性基金收入的比例为84.33%,位列全省第10位。近6年,泰安市土地出让依赖度(土地出让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有所波动,整体保持在80%以上水平。
从预算收入来看,2023年泰安市各个区县中泰山区和宁阳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呈现较高增速,岱岳区呈现出负增长外,新泰市与前一年水平基本持平;仅有肥城市在2023年实现了政府性基金收入的正增长,其余区县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在2023年均有所下降。从债务水平上看,2023年,肥城市、宁阳县和新泰市的一般债余额较高,其中宁阳县和新泰市的一般债务率较高。东平县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低,同时一般债余额也较高,使得一般债务率也呈现较高水平;新泰市的专项债余额较高,但由于其政府性基金收入也相对较高,专项债务率维持在较为合理的水平。而泰山区和岱岳区由于其政府性基金收入较低,专项债务率呈较高水平。
区域债务水平从显性债务水平来看,2023年,泰安市政府债务限额为972.37亿元,债务余额低于该限额,共计960.25亿元,其中一般债余额为367.67亿元,专项债余额为592.58亿元,均处于全省较低水平。债务率在山东省处于较高水平,为281.76%。近6年,泰安市的债务率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以来增速较快,专项债规模增加是债务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专项债规模增加主要是用于市政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以及农林水利建设等项目5。
2、人口分布和产业布局
人口分布2022年数据显示,泰安市常住人口为540.10万人6,人口密度相较省内其他城市稍高,位列全省第七,约为695.83人/平方千米。近五年来,山东常住人口规模处于上升态势,而泰安市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此外,其余各区域情况不尽相同,位于山东东部与中部城市多数呈现人口数量上升的态势,山东西部城市人口数量则总体下降。2018-2022年山东各地市中泰安市的复合人口增速最小,为-1.1%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泰安市2020年常住人口547.22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49.42万相比下降0.4%7。人口最多的为新泰市,合计127.27万人口,占比23.26%。此外,人口数量位列二三的是肥城市和宁阳县。自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以来,泰安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都呈现出下降的态势,常住人口于2018年达最大值564万人,户籍人口于2019年达最大值573.33万人。近五年来,泰安常住人口持续下降,除泰山区和岱岳区外,多数区县的常住人口数量呈现一定下降趋势。
产业结构从产业结构来看,山东省各地市均以二、三产业为主,其中泰安市已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从第三产业看,泰安市在山东省位列第十四,高于淄博、东营。2023年,泰安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61.84亿元,占比9.93%,第二产业增加值1349.78亿元,第二产业占比为40.6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612.24亿元,占比为48.51%。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其中第三产业占比最高。泰安市8依托泰山这一世界级旅游资源,旅游业已成为其重要的支柱产业,使得第三产业占比最高。随着泰安市9提出“1331”产业发展体系,构建“441X”现代产业体系,将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食品、高端化工确定为支柱产业,将新能源、医药及医疗器械、出版印刷、纺织服装确定为优势产业,将数字经济等定为未来产业,使得从2019年开始,泰安市第二产业占比波动上升。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2022年和2023年维持正增速,且增速较高。
泰安市各区县的产业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各有侧重。部分区县以第三产业为核心,例如泰山区的第三产业占比达到71.80%。泰山区10以泰山为龙头,构建“一核、两带、六区”的全域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强化与普照寺、玉泉寺、三阳观、竹林寺等周边景区的联动,推进济南南部山区、泰山景区协作发展,共创“大泰山”旅游圈,打造“大汶河—东平湖—大运河(泰安段)”文化旅游带。部分区县的第二产业较为发达,例如肥城市的第二产业占比接近50%。
肥城市11新型电池电极材料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宁阳县高端化工、岱岳区精细化工、肥城市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入选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总数达到9个。岱岳区12做优做强新材料、精细化工、食品工业、新型建材四大主导产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家;宁阳县13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认定省级高新区,全年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以上;东平县14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擦亮绿色名片,放大生态优势,同时着力隆起生物医药、现代食品、高端金属表面处理、绿色建材四大百亿产业;新泰市15完善差异化、精准化技改扩规扶持政策,设立专项技改基金,实施工业技改全覆盖和智能化数字化提升行动;肥城市16新型电池电极材料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加速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崛起。目前,各区县都拥有彰显各自特色的发展方向,采用多种方式吸引青年人才返乡创业。
产业布局与规划“十四五”阶段,泰安市着力发展“441X”现代产业体系,将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食品、高端化工确定为支柱产业,将新能源、医药及医疗器械、出版印刷、纺织服装确定为优势产业,将数字经济等定为未来产业;重点打造13条产业链,其中包括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高端化工产业链、数字经济产业链、矿山装备及工程机械产业链、出版印刷产业链、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新型建材产业链、特色金属材料产业链、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链、现代食品产业链、输变电装备及电线电缆产业链以及纺织服装产业链。
在“十四五”时期,泰安市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借助多家区域特色平台载体,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蓬勃发展。泰安市持续在新制造业发力,对产业体系的建设目标进行细化,将重点产业与新兴产业相结合,增强区域对产业平台载体的赋能。泰安坚持助力技术创新,支撑融合发展,提高质量和可靠性。
上市公司区域及行业分布泰安市上市公司总市值在山东省位于第十五。截至2024年4月底,泰安市共有7家A股上市公司,分布于5个区县,其中岱岳区3家,新泰市1家,泰山区1家,宁阳县1家,肥城市1家。
区县间上市公司市值差异较大。岱岳区上市公司数量最多且总规模最大,3家上市公司市值总计为114.56亿元。其余区县均未达到百亿规模,肥城市上市公司市值总计仅为7.45亿元。上市公司行业分布与泰安市支柱产业相对应。轻工制造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多且行业市值较高,3家轻工制造上市公司的市值之和为77.49亿元,占泰安市上市公司总市值的39.94%;其次为计算机行业,1家上市公司市值为39.48亿元,占泰安市上市公司总市值的20.34%。
园区一览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2年发布的《山东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1—2025年)》17为基准,泰安市现有园区8个,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家,省级经济开发区6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家。
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泰安高新区)筹建于1992年,正式成立于1994年,1995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区,201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泰安市经济建设主战场、动能转换主阵地、双招双引主平台。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1.23亿元,同比增长5.54%,增幅全市第一。规模工业总产值362.2亿元,同比增长6.3%;规模工业营业收入386.6亿元,同比增长9.9%;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增速列县市区第1位。泰安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制药产业集聚优势明显,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建立了以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龙头,“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四级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先后建成了泰山创新谷、泰山智慧谷、泰山创意谷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园区,孵化面积近百万平方米18。
山东泰山经济开发区是省级经济开发区,地处山东泰山脚下、泰安市市区东部,是泰安建设东部生态科技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0年6月开始建设,规划面积27.6平方公里,辖泰山碧霞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泰山科技文化产业园、泰山工业园“一区两园”,连续多年获“经济社会发展明星园区”荣誉称号。泰山经济开发区强化现代工业主业地位,推进现代服务业和科技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推进产城融合,打造现代化产业强区和生态化活力新城。
已形成输变电装备、纺织服装、汽车配件、食品及生物医药和工程机械五大主导产业,正加快布局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互联网信息技术、医养健康、旅游休闲等新兴产业。目前,已建成企业300余家,其中“四上”企业70余家,年纳税1000万元以上骨干企业近20家19。山东岱岳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0年4月,2006年3月,由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开发区位于泰城西部新区167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规划面积44.86平方公里,被评为“山东省最佳投资园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字托底、快字当先”工作总基调,坚持“创新创业引擎、产城融合新城”发展理念,着力调优产业规划、聚集特色产业、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坚持“目标、问题、结果、制度”四个导向,坚持“项目为王、产业为王、工业为王”不动摇,全力打造全区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制度创新的试验区和对外开放先行区20。
3、金融资源与土地市场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2023年,泰安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0.45万亿元,增速在山东省内16个地级市中排名第6位。2018到2023年,泰安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速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速下降。2022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速下降,2023年增速有所反弹,达到13.86%,贷款余额稳定增长,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地区的资金吸引能力、综合实力和发展前景。2023年,泰安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0.63万亿元,在山东省各地级市中位于中下游。存贷比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区内商业银行的资金是否投入实体,是否用来解决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问题。2018年到2023年,泰安市银行存贷比(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率)持续上升,从64.21%上升至72.04%。
主要银行机构泰安市本土银行数量的相对较少,全市共有银行5家,1家城商行、4家农商行,无银行上市。截至2024年4月末,本土银行中仅有泰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有存量债余额为68.4亿元(永续债15亿元、存单43.4亿元),其余银行无存量债余额。
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务开展情况在山东省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务开展方面,泰安市省内股份行数量位列第十三,共有6家二级分行和15家支行,青岛、济南、烟台市的股份行数量位列山东省前三名。泰安市各区县股份行数量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仅在泰山区、岱岳区和肥城市设立,分别为13家、5家和3家,而二级分行仅在泰山区和岱岳区设立.
泰安市中仅泰山区、岱岳区和肥城市设有股份行网点,而其他3个区县未设股份行网点。其中,泰山区有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设立网点。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