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毛纺行业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1、毛纺纱线龙头,扩产、扩品类支撑新一轮成长
新澳股份为全球毛纺龙头企业,深耕毛纺三十余年,目前由羊毛及羊绒业务双驱动,根据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2022年公司精梳羊毛纱线、粗梳羊绒纱线产量位列全球市占率第2、3名。公司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截至2023年,公司在羊毛方面已形成制条产能13000吨、毛精纺纱线产能15000吨(48支)、染整产能15000吨;在羊绒方面已形成粗纺羊绒纱线产能2770吨、精纺羊绒纱线产能360吨、染整产能2500吨。公司践行宽带战略、合作优质客户。截至2023年,公司拥有CASHFEEL、NEWCHUWA、新澳、38°N、CASHQUEEN、Todd&Duncan等自有品牌,形成盖中/高/奢侈端、服饰/运动/家纺等多品种、多档次、系列化的产品矩阵,成为众多优质品牌客户指定纱线供应商,覆盖全球约5000家客户,服务中高端品牌约500家。
1.1、发展历程:做大做精做强主业,推进宽带发展战略
公司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创业初期阶段(1991-2000):1991年筹建桐乡市新华毛纺联营厂,1995年改制设立新澳纺织有限公司,1999年成立厚源纺织,拓展染色、倒毛等染整工艺。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期(2001-2010):2003年成立新中和公司,专业从事毛条生产和羊毛后处理,推出拳头产品“Cashfeel”,新中和、新澳、厚源分别处于毛纺产业链中段地位,形成了完整的纺纱产业链。2010年新增10000锭纺纱项目,厚源纺织原有8800锭纺纱设备搬迁工程顺利完成。做精做大毛精纺主业,持续扩大高端产能(2011-2019):产能升级,IPO募投2万锭高档毛精纺生态纱产能、2016年定增募投新增3万锭精梳纯毛高支纱产能、2018年自筹12.5亿元新增布局6万锭产能,2020年毛精纺纱线产能达12.2万锭。
品质升级,2015年推进年产1.5万吨染整搬迁项目完善纱线品质,2016年成立新澳纺织技术研究院,在技术和设计等领域积极投入,并通过定增项目提高纺纱装备自动化水平提升产品档次,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紧密纺设备、高支纺纱设备,以及混、梳绒/毛系统、复精梳等设备。确立宽带战略,第二成长曲线(2020年至今):2019年设立新澳羊绒公司、2020年收购英国邓肯,开拓羊绒纱线市场空间,是宽带战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宽带战略:一方面,扩品类,精纺羊毛纱线的基础上新增粗纺羊毛纱线品种以及羊绒业务(粗纺及精纺羊绒纱线);另一方面,扩应用场景,在服饰用纱基础上向家纺、产业、新材料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2021年宽带发展战略成果显现,2022年计划银行抵款&自筹新增11亿元越南西宁省纺织染整5万锭项目,推进海外产能建设,2023新澳羊绒产能利用率提升、英国邓肯扭亏,2024年新澳纺织(银川)2万锭精纺纱线项目开始建设。
1.2、股权结构:股权较为集中,扁平化激励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股权较为集中,实控人之子增持股份。董事长沈建华为公司实控人,在毛纺行业拥有丰富,截至2024Q1直接持股14.22%,通过新澳实业控股30.49%,共计控股44.7%。子公司产业链高效协同。公司布局新中和(进口羊毛-洗毛-制条-改性处理)、新澳股份(纺纱)、厚源纺织(染整-质检)于一体的羊毛产业链,同时通过新澳羊绒&邓肯公司进入羊绒领域,具备可溯源性强、保障订单交付时间和质量等竞争优势。
股权激励绑定核心人才,扁平化激励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公司实时两期股权激励,2015年第一次股权激励对象23人,授予股份283万股,首次授予部分占当时总股本比例1.43%,业绩考核全部达成。2023年第二次股权激励计划,激励人数远高于2015年,激励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2023年10月26日首次授予数量1421.10万股,首次授予人数323人,约占截至首次授予日公司股本总额的1.98%。
高管在新澳股份体系内任职多年,行业经验丰富。华新忠任桐乡市新华毛纺联营厂生产技术科长,目前担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沈剑波历任桐乡市新华毛纺联营厂技术员,目前担任董事兼副总经理,刘培意历任公司外贸部业务员、外贸部科长等,主要从事美国、欧洲、日韩、中国香港地区等国际市场的开发工作,目前担任董事兼常务副总经理。
1.3、财务分析:盈利能力逐步提升,开启新一轮扩产周期
公司收入Q4淡、Q2旺。由于毛纺产品特性,毛精纺服装大多在秋冬季销售,公司所经营的纱线为产业链上游,且下游品牌生产商订货较早,因此每年3-8月为需求旺季,收入呈现出Q4淡、Q2旺的特征。上市以来业绩稳健,2018-2020年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及扩产影响。营业收入规模持续扩大,2014-2023年CAGR为12.5%,归母净利润CAGR达15.1%,2018-2020年业绩增速放缓,利润在2019年出现低点,收入在2020年出现低点,主要系2018H2开始至2020年底原材料价格急跌、低档混纺替代趋势导致销售价格下降,叠加需求疲软下扩产带来的折旧及人力成本提升,利润受到压缩。行业出清、毛价反弹、宽带战略,2021年以来业绩快速增长。随中小毛纺产能出清后行业集中度提升、2020年9月底羊毛价格触底反弹,公司在宽带战略引领下,以产促销和激励政策促进羊毛纱规模及利润双回暖,羊绒纺纱业绩大幅增长。
分产品看,公司形成了羊毛羊绒业务的双轮驱动发展。公司已拥有多元化的纱线产品结构体系,并持续创新羊毛、羊绒新产品,探索延伸高附加值应用领域。(1)毛精纺纱业务稳健增长,2011-2023年收入CAGR为10%,营收占比始终大于50%。(2)羊绒纱线业务持续快速发展,成为第二大业务,成为公司发展的新动力。从2019年底开始拓展以来营收贡献不断提升,2020-2023年收入CAGR达491%,2020-2023年占比分别为9%/24%/27%/28%。(3)羊毛毛条占比逐渐下降,从2011年的42%逐年下降至15%。
分地区看,境内毛利率较高且增长稳健,2021-2023年境外规模及盈利快速增长。境内2011-2023年收入CAGR为11.7%至30.85亿元,2023年占比70%,境外收入CAGR为6.3%至13.3亿元,公司加快推进全球化产能和营销网络布局,2021-2022年境外收入快速增长37%/32%,2023年受去库周期影响境外收入承压。境内毛利率高于境外,主要系产品结构不同,境内以高支产品为主。2019年境内外毛利率均受原材料价格急跌影响,2021年以来随原材料价格回暖而修复,2015-2023年平均毛利率21%,境外毛利率逐步提升,自2015年的12%提至2023年的17%。
成本结构中以澳毛为主,人力成本逐年提升。公司主要原材料为澳大利亚原产羊毛及其半成品羊毛毛条,2023年主营成本构成中,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能源≈83%:7%:6%:2%,原材料占比波动但基本维持80%以上水平,人力成本从2015年的5%提升至7%,能源及制造费用基本稳定。2023年直接材料成本在毛精纺业务成本中占比均在80%以上,在羊绒纱线中占比略高于羊毛纱线,在羊毛毛条中占比接近90%。
澳毛价格长期单边上涨或急剧下跌均会导致毛利率承压。澳毛价格影响成本及产成品价格,受气候/消费需求/产业国政策/羊毛储备情况/汇率变动等多因素影响。通过复盘公司毛利率走势,分为毛价上涨和下跌期:羊毛价格下跌周期:(1)若温和下跌,产成品价格下降但可通过主动管理保持相对稳定毛利率水平,例如从2011年7月至2015年初,带动期间毛精纺及羊毛单价下降,但公司通过成本管控及销量增长,2012-2015年 毛 利 率-1.2pct/+2.5/+1.4/-0.4pct。
(2)若短期内大幅下挫,导致结转成本较高,同时将增加毛纺企业存货管理的难度,毛利率下降。例如2018年8月澳毛价格开始急剧下跌,到2020年9月触底反弹走出低迷,2019年毛利率-3.9pct,之后随毛价反弹温和复苏。上涨周期:(1)若温和上升,产品价格随之上涨,加之低价备货原材料产生的库存效应,毛利率呈现上涨态势。例如,2020年9月触底反弹后2021年毛利率+4pct。(2)如果羊毛价格长期高企,将直接推动毛纺产品价格持续走高,抑制终端需求,毛利率下降。例如,2015年澳毛价格开始持续波动上涨近四年,2017/2018年毛利率分别-0.8/-1.6pct分产品看,毛精纺毛利率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最好水平,羊绒毛利率提升。2022年 毛 精 纺 纱/羊 毛 毛 条/改 性 处 理 及 染 整 加 工/羊 绒 毛 利 率 分 别 为25.4%/5.5%/31.0%/11.4%,毛精纺纱毛利率不断提升,2023年达到25.1%,羊绒业务毛利率快速提升,2023年达到12.7%(+1.3pct)。
毛利率回升叠加控费,2020年以来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公司强化综合成本最优化理念,费用管控突出,期间费用率从2020年的9.1%下降至2023年的7.4%,管理及研发费用率下降且财务费用率受益于人民币贬值下降,2023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1%/2.8%/2.5%/-0.1%,净利率持续提升,2023年归母净利率为9.1%。
'
经营指标良性,2023年开启新一轮扩张期。2018年存货周转天数显著上升,主要系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及募投项目“3万锭紧密纺高档生态纺织项目”产能释放,2020年以来提升主要系公司及新澳羊绒为储备库存,生产量及原料采购增加。应收及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基本稳定,2023年分别为32/44天。经营性活动现金处于恢复周期,随资本支出扩张波动,2014年IPO后处于资本扩张周期,疫情期间趋于保守,2023年开启新一轮扩张期。
2、毛纺行业千亿规模,多场景促需求扩容、替代与出清并存
2.1、产业链:毛纤维原料产量低价值高,中游纺纱环节承上启下
毛纤维在全球纺织纤维中产量占比低但价值高。据纺织交易所统计,2022年全球纤维总产量1.16亿吨,其中植物纤维:动物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27%:1.6%:6.3%:65%。全球动物纤维以羊毛为主,羊毛纤维110万吨,占全球纤维产量约1%。从价格角度看,由于化纤实现工业量产,价格比天然纤维有较大差距,2023年7月涤纶DTY/锦纶DTY/棉花/羊毛/羊绒价格分别为1.5/1.8/1.8/5.7/33.2万元/吨,因此更多应用于高档服装面料市场。
毛纺织产业链根据生产流程可以分为原材料初加工、毛纺纺纱、毛纺织造及品牌运营等环节,上游为原毛生产及初加工,原毛以羊毛、羊绒纤维为主,中游包含纺纱,下游为制造,终端为品牌运营。毛纺原料是生产优质、多品种毛纺织产品的前提,中游毛纱的生产工艺、特性及质量决定后期毛纺织物的性能与质量,在毛纺织产业链中发挥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根据工艺,毛纺纱线可分为精纺、粗纺、半精纺和花式纱线。从工艺特点看,粗纺纱线工艺流程短、使用原料广泛但纱支数较低,织物蓬松厚实,主要用于粗花呢等;精纺纱线通过关键的精梳工艺得到高支纱,与粗纺比具有表面光洁、富有弹性、强力好、产品附加值较高的特点,主要用于高端西服等制造,毛精纺纱线包括纯羊毛纱线、高档天然纤维混纺纱(羊毛、蚕丝、羊绒等)以及化学纤维混纺纱。毛精纺被称为“技术纺织”,具有鲜明的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特点,因此盈利能力、产品定位具有竞争力。
根据原材料,毛纺纱线可分为羊毛纱线、羊绒纱线。羊毛出自绵羊,而羊绒出自山羊粗毛根部的一层薄细绒,产量少、生产工艺更复杂、吸水及保暖等性能更优,因此有“软黄金”之称。此外还有兔毛、兔绒,也有马海毛、羊驼毛、牦牛毛,及骆绒、貂绒等特殊动物纤维原料,毛纺原料正在向多品种、高端化方向发展.
2.2、行业:我国毛纺业千亿规模,可持续、舒适及户外驱动需求扩容
预计全球羊毛制品市场规模约350亿美金,其中服装受益于羊毛运动服需求提升。综合Business Research Company、MordorIntelligence、MMR,预计2023年全球羊毛制品规模为345~389亿美元,预计未来4-7年单位数增长至约450亿美元,以服装及家纺用拆分,全球羊毛服装市场占比65%,羊毛衫等服装结合休闲和正装风格,羊毛套装以优雅、舒适和耐用而闻名,因此随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流行趋势后,羊毛运动服需求提升。
预计中期全球羊绒服装市场规模保持4~6%复合增速。综合GrandViewResearch、Fortune、PolarismarketResearch,预计2022年全球羊绒服装市场规模约22~32亿美元,预计至2030年增长至约40亿美元。
2023年中国毛纺织业市场规模1582亿元,2018~2023年CAGR为3%。2021年随内外需恢复,我国毛纺织及染整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1513亿元,同比+15.4%,但2022年营收和毛纺产量受到国内消费市场明显波动的影响,2023年国内外毛纺消费市场均受经济政策形势及消费信心的影响,消费需求未见进一步释放,在复杂形势下,毛纺行业彰显韧性。中国羊绒资源丰富,为全球最大的羊绒原料生产、加工和产品出口国。世界上主要的羊绒生产国有中国、蒙古、伊朗等,全球约70%的山羊绒原料产自中国,其中主要产地内蒙古有大量的优质细毛羊品种,例如中国独有的珍稀绒山羊—克什米尔白山羊,由其生产的绒毛纤维细腻柔软,还可以与其他纤维混纺,增加产品的柔软度和保暖性。2022年我国羊绒产量为1.46万吨,同期进口为0.77万吨,出口为0.55万吨,国内羊绒需求总量为1.68万吨。
我国原料进口以澳大利亚羊毛为主,制品内销比例约60%,在欧美日等主要毛纺消费市场的占有率较高。(1)从原料看,2023年我国累计进口羊毛29.7万吨(+4%),进口额20.4亿美元(-9%),平均进口单价6.9美元/千克(-12.4%),以澳大利亚为主的地区羊毛进口量均有增长。(2)从制品看,包括中间品(毛条、毛纱线、毛织物等)以及成品(羊毛衫、羊绒衫等),我国毛纺产品内销比例约60%,以羊毛为主原料内销占比更高,以羊绒为主原料则外销更强势,制品主要出口到美国、欧盟、东盟、日本,2022年1-11月中国毛纺产品在美/日进口毛纺品的份额为29%/40%。
2.3、需求:高档服饰具备需求韧性,多场景应用唤醒羊毛/绒新生命力
消费习惯逐步向绿色、自然回归。羊毛、羊绒是天然纤维,可迅速生物降解,羊毛最短3-4个月完成降解,一般羊毛衣物的降解时间在1年以内,此外,根据坎特伯雷大学的调查研究表明,羊毛可以在海洋环境中降解,而合成纤维则会在海洋中存续数十年。
消费者环保意识逐步加强,根据亿欧智库发布的《2022双碳目标下的中国青年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61%青年群体的“可持续消费”概念中包含使用循环可生材料,但“可持续消费”鞋服产品实际购买渗透率仅有43.5%,预计未来会逐渐渗透。户外运动兴起,带动羊毛应用场景多元化。在北欧、澳大利亚,羊毛、羊绒纺织品为受欢迎的户外运动材料,需求日益旺盛,羊毛材质具有舒适性、防水吸汗、透气耐磨等特征,根据Woolmark,羊毛可吸收达约35%的相对湿度,而棉花低于20%。根据CBNData发布的《2022羊毛材质消费趋势洞察》,羊毛的穿着场景丰富,2022年线上天猫羊毛服饰在野餐露营场景的穿着增速6.1倍,户外常规运动增速4.5倍。羊毛细支纱及羊绒凭借高品质和独特物性,满足消费者服装舒适和美观需求。
全球来看,LoroPiana、BrunelloCucinelli(上市)、alllbirds等羊毛绒品牌加大对中国市场投入,BC中国区收入占比11%(2020年),位列销售区域第四,亚洲区收入增速维持高增长,2021-2023年亚洲收入增速分别为33%/28%/40%。一方面,国内消费者在购买服装时注重面料的稀有性及品质,羊毛服饰因设计感、时尚性、便捷舒适受到年轻群体青睐,另一方面,国内奢侈品牌发展及高级定制业务兴起,因此羊毛服饰的消费力增强,受众群体年轻化,高新级消费者居多,利好羊绒制品市场发展,并带动毛纺产业链增长。2022年天猫羊毛服饰的消费人群中18-34岁人群共占50%以上,三线及以上城市占比60%以上。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