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信息技术行业报告:AI迭代与投资机遇分析
1、Ai手机热潮来袭,继续看好Ai及需求转好产业链
Ai手机热潮来袭,继续看好Ai及需求转好产业链。大模型不断升级,带动Ai芯片、Ai服务器及800G光模块需求持续旺盛,戴尔表示,公司Ai服务器需求强劲,订单环比增长近40%,积压订单几乎翻了一番,本财年达到29亿美元。鸿海在墨西哥购买土地,扩张AI服务器产线。AMD CTO表示,Ai推理芯片需求猛增。苹果放弃造车,团队转向生成式Ai。英伟达CEO黄仁勋预计通用人工智能(AGI)最快将在五年内面世,需要更多晶圆厂。英伟达中国特供AI芯片H20H20芯片开始预售。各大厂商正加快推进Ai手机及Ai PC,三星首款Ai手机Galaxy S24在韩国开售仅28天销量便突破100万部,刷新S系列手机销量最快破百万纪录;魅族全面转向Ai手机,很多手机厂商今年将陆续发布重磅Ai手机,有望带动手机创新及换机需求,华为即将发布旗舰机型P70手机,产业链迎来创新及拉货机会。英特尔表示,公司目标是到2025年为多达1亿台支持人工智能的个人电脑(AI PC)提供核心处理器;仁宝总经理翁宗斌表示看好AI PC将刺激下半年市场需求,公司携手微软打造Ai PC新产品,最快5月问世。手机需求正在逐步转好,2024年1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3177万部,同比增长68%。整体来看,电子基本面逐渐改善,Ai大模型持续升级,Ai给消费电子赋能,有望带来新的换机需求,看好AI驱动、需求复苏及自主可控受益产业链。
今年下半年智能手机、AI PC将迎来众多新机发布,三季度有望迎来需求旺季,AR/VR/MR创新有望带来新应用,激发新的需求,中长期来看,Ai有望给消费电子赋能,带来新的换机需求,看好Ai驱动、需求复苏及自主可控受益产业链。重点受益公司:沪电股份、顺络电子、电连技术、中际旭创、天孚通信、新易盛、传音控股、立讯精密、江海股份、恒玄科技、正帆科技、水晶光电、卓胜微、纳芯微、中微公司、拓荆科技、华海清科、精测电子、赛腾股份、安集科技、韦尔股份、思特威、格科微、艾为电子、澜起科技、生益科技、三环集团、洁美科技、兆驰股份、精智达
TrendForce:第一季LCD电视面板出货量预估约5580万片,第二季将续增。TrendForce预估,2024年Q1 LCD电视面板出货量将达5580万片,季增5.3%,受惠于第2季电视面板报价应仍有上涨空间,使得面板厂生产意愿提高,有望刺激出货量回升至6,150万片,季增10.5%。需求方面,4~5月将受惠618节庆促销,以法国奥运会的备货动能支撑。
铠侠将扩大闪存产量结束2022年以来的减产。铠侠2月29日宣布,将重新审视自2022年以来一直实施的电子设备存储介质闪存的减产计划,并增加产量。这是因为此前一直在恶化的半导体市场正在好转。据称,预计到今年3月,该工厂的利用率将恢复到90%左右,具体取决于需求。公告称公司将阻止业绩恶化,确保巨额投资资金,实现扭亏为盈。WSTS预测,由于数据中心和其他领域的需求增加,存储器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在2024年显著恢复,较上年增长44.8%。
手机厂商集体押注AI,智能手机体面退场。2月18日,魅族宣布“All in AI”,将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全力投入明日设备AI For New Generations。自2023年中开始,各大手机厂商纷纷转向AI领域。具体地看,华为(盘古)、vivo(蓝心大模型)、OPPO(AndesGPT)、荣耀(魔法大模型)、三星(Gauss大模型)、小米(MiLM)均已官宣。依据调研机构Canalys给出的最新预测数据,2024年,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中仅有不到5%为AI手机,但这也意味着AI手机的出货量仍将达到6000万部;到2027年,AI手机市场份额将达到45%。
TrendForce:预估2024年全球服务器整机出货量年增2.05%,AI服务器占比约12.1%。服务器整机出货趋势今年主要动能仍以美系CSP为大宗,但受限于通货膨胀高,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压缩资本支出,整体需求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成长幅度,预估2024年全球服务器整机出货量约1,365.4万台,年增约2.05%。同时,市场仍聚焦部署AI服务器,AI服务器出货占比约12.1%。
2、半导体代工、设备及材料:产业链逆全球化,自主可控逻辑加强
半导体代工、设备、材料、零部件观点:半导体产业链逆全球化,美日荷政府相继正式出台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管制措施,半导体设备自主可控逻辑持续加强,为国产半导体产业链逻辑主线。出口管制情况下国内设备、材料、零部件在下游加快验证导入,产业链国产化加速。
半导体代工&IDM :从2024年1月的营收数据来看,台积电1月营收环比大增,同比增速转正,环比增长22.4%,同比增长7.9%,联电1月营收环比增长12%,同比下滑3%。中芯国际发布2023年报,2023年四季度销售收入环比增长3.6%至1,678百万美元,略高于指引;毛利率为16.4 %,符合指引。2023年全年销售收入为63.2亿美元,同比下降13%,毛利率为19.3%,基本符合公司年初的指引。年底折合8英寸月产能为80.6万片,年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5%。2024年一季度公司销售收入预计环比持平到增长2%,毛利率预计在9%到11%之间。预计资本开支与2023年相比大致持平。先进制程方面,三星先进制程追赶台积电,也面临英特尔积极扩大市占的竞争,我们判断24年晶圆厂竞争仍激烈,面临降价抢单的风险。根据中芯国际法说会,行业景气度会呈现双U型走势,行业周期延长至2年目前需求仍然偏平。整体而言我们看好中芯国际作为国内晶圆代工龙头,逆全球化下为国产芯片产业链的基石,港股0.76倍PB存在低估。
半导体设备板块:ASML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的净销售额为72亿欧元,毛利率为51.4%,均略高于预期。2023年全年净销售额为276亿欧元,较2022年212亿欧元增长30%,毛利率为51.3%,净利润为78亿欧元。按区域来看,中国市场占ASML第四季度机台销售额的39%,低于上一季度的46%。23年头部晶圆厂的招标整体偏弱,24年部分厂商的招标情况有希望有积极改善,部分存储厂商如果进展顺利有望拉动较大的国产设备投资,我们看好订单弹性较大的【中微公司/拓荆科技/华海清科】;另一方面消费电子补库,半导体需求端也在持续改善,随着周期走出底部,一些成熟制程大厂的资本开支有望重新启动,自主可控叠加复苏预期,我们持续推荐设备板块,推荐【北方华创/精测电子/中科飞测/芯源微】。
半导体材料:看好稼动率回升后材料边际好转及自主可控下国产化的快速导入。材料相对后周期,行业β会受到一些半导体行业景气度的影响,从材料中报数据来看,部分渗透率高的公司营收业绩承压,三季报来看,材料端营收利润环比弱复苏。根据环球晶圆,硅片端2024年上半年客户可能仍有库存待消化,以短期来看,第一季会较弱,客户虽营收已有增长,但还在出库存,客户保守看待库存水位,第二季预估持平或略增,下半年会增长。当前美国杜邦已经在逻辑和存储相应的制裁领域断供,日本加入了设备的制裁,材料风险也在增加。中长期看好平台化材料公司,短期看好光刻胶公司的催化机会,推荐鼎龙股份、雅克科技、安集科技等。
3、IC设计:AI助力周期向上,重点关注业绩向好标的。
行业基本面逻辑:半导体周期见底向上。供给端,全球及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库存已见底(芯片公司普遍降至3-5个月,渠道端降至2个月),预计晶圆厂稼动率逐步走出底部(Q2有望环比向上);需求端,Ai赋能消费电子,有望带来新的换机需求,AI手机、AI PC及折叠手机有望积极拉货,AI服务器需求强劲叠加Q1通用服务器开启采购,今年工业库存见底有望出现补库需求。我们认为,24年芯片整体供给调整到位,需求稳步向上,芯片价格有望见底向上,半导体产业链开启上行通道,持续看好半导体板块投资机会。
投资思路:一手AI主线(算力+存力),一手周期(业绩+低估值)
1、看好AI驱动算力+存储主线:持续看好AI主线,我们认为23年是AI训练的元年,24年将是AI推理的元年,主要归因于海外有望持续推出包括Sora在内的AI应用产品,叠加国内国央企发力AI应用,这将有力带动AI推理的需求,看好AI推理芯片及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重点看好标的,存储—香农芯创、朗科科技、澜起科技、江波龙、德明利、兆易创新、聚辰股份等;算力—英伟达、寒武纪、源杰科技、海光信息、盛科通信。
2、挖掘业绩趋势明显向好,细分赛道超跌标的:根据产业链调研,我们看好今年存储芯片持续涨价,数字Soc需求起量,模拟、MCU等芯片价格筑底。建议重点关注细分赛道超跌,趋势向好标的,力芯微、赛微微电、艾为电子、峰岹科技、卓胜微、圣邦股份、晶晨股份、韦尔股份、思特威、格科微、炬芯科技、恒玄科技、天德钰、龙迅股份等。
4、工业、汽车、安防、消费电子:24年消费电子需求逐步回暖,AI边端未来可期。
1)消费电子:①根据Canalys,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减4%,预计2024年达11.7亿部、同增4%,2027年达12.5亿部,2023~2027年CAGR达2.6%。预计2024年PC出货量为2.67亿台、同增8%。预计2024年全球个人音频设备同增3%、智能手表同增17%。②Vision Pro于美国太平洋时间1月19日上午5点开启预购,2月2日在美国市场正式发售。发售后供不应求,预计首批销量超16万台,建议关注MR核心供应链标的(兆威机电、高伟电子、立讯精密、杰普特、深科达等)。③三星首款AI手机Galaxy S24系列销量向好,预计未来伴随更多AI手机、AI PC发布。建议关注PC品牌公司(联想集团、雷神科技)、PC供应链(珠海冠宇、春秋电子、光大同创)。
2)汽车:关注智能化+电动化。①根据乘联会,预计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38万辆,渗透率为33%。预计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100万辆,同增22%,渗透率达40%。③建议积极关注智能化(电连技术、永新光学、京东方精电、舜宇光学科技、宇瞳光学、联创电子、水晶光电)。电动化(瑞可达、永贵电器、维峰电子、法拉电子、中熔电气)等标的。3)光刻机是半导体设备中最昂贵、最关键、国产化率最低的环节。光学系统是光刻机的核心,光刻机制程越小,对光学系统的精度要求越高,目前仅有少数公司(德国蔡司、日本佳能、尼康)具备光刻机超精密光学系统供应能力。伴随美国制裁加剧,建议积极关注光刻机光学公司(晶方科技、茂莱光学、福晶科技、腾晶科技、炬光科技等企业)。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