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研究院】2023国潮美食新消费产业洞察报告
中国的食品饮料市场是一个万亿规模的大市场,是大众消费领域中规模最大的赛道之一,也是近年来消费领域中最受资本市场关注的赛道。在如今的新消费环境之下,美食企业如果能抓住人群、产品、渠道、资本、营销、IP中的任何一个变量,并结合传统文化、国潮科技、地方特色等国潮元素做创新,就都有可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姿态,重塑或创造一片美食细分领域的新天地。
为了探索国潮美食新消费产业的现状和趋势,观潮研究院在2023年5月8日发布了《2023国潮美食新消费产业洞察报告》,报告以始终专注的“国潮”研究为切口,提出对今天国潮美食行业整体情况的总结、剖析和展望。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义国潮美食
观潮新消费认为,“国潮美食”顾名思义,是最能代表中国特色的美食品类,即以中国美食文化为土壤,厚植现代食品科技创新之根基,引领当代食品趋势,发现并塑造当今中国潮流美味的美食品类。
与此同时,我们也为国潮美食总结了四个关键词——新、奇、特、鲜。
“新”指的是创新性,或是产品本身具有新技术、新成分、新形态,亦或是品类品牌致力于面向新人群、新需求、新场景;
“奇”体现的是潮流性,也就是食品饮料品牌要以迎合甚至超越市场认知的姿态,同今天的消费者建立链接;
“特”指的是差异化,比如特色的风味、包装、渠道和供应链,打造食饮品牌辨识度;
“鲜”是指符合健康化趋势。在健康中国的蓝图之下,新鲜、短保、冷链、健康必将成为国潮食品的发展内核。
为了对“国潮美食”有更直观、具体的概念,观潮新消费提出属于“国潮美食”的五大特征——
第一是中国特色,即体现中华美食文化精华的区域特色美食;
第二是中国原创,即中国特有的美食品类,原叶茶、火锅、药食同源等都是个中代表;
第三是中国技术,这里特指我国在食品工业、食品科技领域作出的独创性成果,比如体现特色食品工艺的翻毛月饼、茶萃取、白酒酿造;以及科技创新品类,比如合成玻尿酸、类人蛋白食品等;
第四是中国文化,此处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时令美食,这是华夏民族独有的集体记忆,也是属于全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五是本土化创新。如果说以上四个特征体现出“人无我有”的独创性,那么第五个特征则体现出“人有我优”的创变性,即一些美食“舶来品”可以通过自身创新,在与中国本土消费市场做结合的过程中焕发新的生机。比如浓缩咖啡液、新型方便食品、蛋白棒等品类已在中国消费市场中备受欢迎,体现出“国潮美食”兼收并蓄的文化品格。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五个特征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彼此交叉、融合。在这些特性里,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和前沿科技,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主线;而文化、科技两大关键词,也恰是观潮新消费对“国潮”二字内在驱动力的解读
国潮美食作为数十万亿规模的消费大赛道,在不同地区资源禀赋、政策扶持、龙头企业等多维驱动力的差异化带动下,发展完善了数个月有地方特色、全国布局的产业集群。
以白酒、软饮、方便食品、乳制品等细分赛道为代表,我们可以一窥全国美食产业的区域分布
国潮美食产业区域图谱:白酒产区分布:《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中指出:“白酒产业基本形成了以遵义(贵州)、宜宾(四川)、宿迁(江苏)、泸州(四川)、吕梁(山西)亳州(安徽)六大核心产区为主的产业结构,六大产区白酒产销量占据了白酒产业的半壁江山,利润达到80%以上。”其中,独得2席的四川以49.63%的产量占比拔得头筹。
企业分布:在企业注册数量上,四川、贵州、云南、湖北与辽宁占据前五,除山西外,六大核心产区所在省份企业数量均进入TOP10列表,其中四川以34093家企业的表现独占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