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A股市场投资策略报告

1 2024上半年A股表现回顾

1.1 市场走势:A股年初下行后明显回升,4月以来窄幅震荡

以同花顺全A走势看,今年以来市场表现可分为以下阶段:(1)1月市场对国内经济走低的担忧发酵,同时在海外市场再通胀压力升温影响下,A股持续下挫;(2)春节假期后至3月中旬,A股快速修复。龙年开市后A股全线高开,央行5年LPR的调降和全国两会的顺利举行提振市场信心,市场情绪开始转向乐观,A股明显回升;(3)4月中上旬,对年报及一季报业绩表现担忧再起,A股小幅调整;(4)四月下旬政策频发提振市场情绪,一季度经济数据表现良好,两者同时释放利好信号助推A股整体震荡回升;(5)5月以来,A股量价有所回落,主要宽幅指数箱体震荡,市场缺乏新的主线形成,交投热情略有下滑。

1.2 宽幅指数表现:主要指数涨跌互现

截至2024年6月5日,今年以来上证综指涨3.04%。A股主要宽幅指数涨跌不一,其中,科创50(-11.73%)跌幅最大,创业板指(-3.06%)次之。大盘蓝筹表现稳健,上证50、沪深300分别上涨6.11%、4.77%。

2024年A股市场投资策略报告

1.3 市场风格偏好和投资主线:稳定、低估值、大盘股表现较优

从市场风格看,伴随着新“国九条”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发布实施,截至2024年6月5日,各风格板块较2023下半年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回升。其中稳定、金融和周期风格指数由跌转涨,分别上涨8.21%、5.42%和2.00%。从变动幅度来看,稳定板块较2023H2回暖最为明显,环比大幅提升15.43pct。分规模看,除小盘指数(-8.88%)有所下跌,大、中盘指数均有所回升,分别上涨4.87%和0.52%。从估值水平看,低市盈率指数表现明显优于中、高市盈率指数,2024上半年上涨12.64%。从业绩表现看,三大指数均有所下跌,亏损股指数(-21.41%)和微利股指数(-11.47%)跌幅居前,绩优股指数(-4.43%)跌幅明显收窄。


分行业看,截至2024年6月5日,行业自身防御属性较强与红利低波策略受追捧下,银行业(17.61%)涨幅居行业首位;煤炭(15.70%)行业涨幅次之;家用电器行业得益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上涨14.20%,位列第三。综合(-25.68%)、计算机(-21.07%)、传媒(-16.43%)等行业跌幅居前。从市场走势与行业涨跌幅看,2024年以来表现较好的领域主要有:1)在市场风险偏好总体偏弱下,投资者关注稳定的业绩增长,低估值、高分红的大蓝筹表现较优;2)原油、贵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抬升推动石油石化、有色金属等板块上涨。

1.4 估值水平:A股主要股指估值分位数偏低,配置性价比较高

截至2024年6月5日,除创业板指外,A股主要股指市盈率较2023年年末小幅回升,但当前估值仍处于近十年来历史分位数的较低水平。从市盈率角度看,上证50当前市盈率处于历史60%-65%分位数区间,上证指数、沪深300当前市盈率分位数位于40%-45%区间,创业板指当前市盈率历史分位数最低,仅为3.11%。从市净率角度看,除上证50和创业板指外,当前A股主要股指市净率均低于历史10%分位数水平。


分行业看,截至2024年6月5日,与年初相比,申万一级行业市盈率表现分化,市盈率提升的行业包括公用事业、石油石化、煤炭、有色金属、家用电器等,主要为与经济修复密切相关的顺周期行业,在市场预期改善下估值水平回升;降幅较大的行业包括计算机、医药生物、电子、商贸零售、传媒、美容护理等行业。


结合行业ROE一致预期分析,截至2024年6月5日,受益于政策利好、需求回暖、预期改善等因素共同作用,煤炭、基础化工、汽车等行业在2024年仍有较高的预期ROE,显示市场对其利润增长仍保持信心。值得关注的是,食品饮料、社会服务、家用电器等行业ROE预期相对较高,且行业估值水平修复潜力大,具备较大的长期成长空间。

2 2024年市场环境展望

2.1 A股盈利展望:Q1盈利增速边际回升,下游盈利水平相对稳定

营收端:24Q1全A营收增速环比小幅回升,创业板表现最优。2024Q1全A营收达16.90万亿元,营收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3.66pct至0.17%。边际上看,环比23Q4小幅提升0.52pct。分指数看,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24Q1营业收入分别为4.67万亿元/10.09万亿元/2.55万亿元/0.87万亿元,24Q1营 收 同 比 增 速 分 别 为2.24%/1.20%/-2.51%/2.32%,较2023年四季度营收增速均有所改善。


利润端:归母净利润同比继续承压。2024一季度同花顺全A归母净利润为1.43万亿元,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6.06pct至-4.83%,边际上较2023年四季度增速下降3.79pct。分指数看,2024第一季度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10.29亿元/11,010.41亿元/1263.24亿元/587.56亿元,24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4.78%/-4.74%/-13.69%/-1.58%,环比2023年四季度净利润降幅有所收窄,其中在低基数下,创业板环比变动最大。

2024年A股市场投资策略报告

从上中下游不同板块盈利情况看,截至2024年一季报数据,下游盈利水平相对稳定,ROE(TTM)波动较小。从ROE边际变化来看,上游及中游板块盈利能力延续下滑态势,下游行业ROE在2023年实现连续回升,今年一季度有所回落。分风格看,24Q1稳定风格盈利表现亮眼,2024年一季度ROE水平达8.59%。从变动情况看,周期、消费风格ROE小幅下降,成长风格ROE下滑幅度较大。

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国内经济逐步向潜在增长中枢靠拢,预计全年GDP有望实现5%以上的增长。增强经济增长动能依然是政策的重点,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供给端,今年以来工业生产整体延续扩张态势,数据指标表现较优,预计下半年景气度维持平稳,需求侧发力支撑的重要性将提高。今年以来我国出口表现亮眼,一方面,海外发达经济体需求仍有韧性,新兴市场需求增长较快;另一方面,在海外仍面临通胀压力下,我国供应链完备性及稳定性优势和产品性价比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在低基数以及“出海”策略推进下,下半年我国出口景气度有望推高。从内需看,在消费层面,就业环境、收入增长预期及房价走势仍将影响居民消费决策。从近期数据看,城镇失业率回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发力下,有助于提振居民消费信心。


从边际消费倾向来看,中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增长是关键。在投资层面,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缓解重大项目长期资金压力,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支持经济回升。基建领域大型重点项目及数字化、绿色化方向有望保持高增长。当前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安排落地,多部委、多地出台系列配套方案,下半年设备购置有望成为制造业资本开支的重要支撑,对整体制造业投资形成提振。同时,海外需求仍有韧性,带动部分行业进入补库阶段,出口对制造业的支撑仍有望持续。


通胀方面,今年以来国内物价水平仍在较低水平。往后看,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或加大,地缘政治冲突或导致价格波动加剧。若下游核心消费品需求回升加快,有望拉动PPI修复。猪价逐步进入上行周期拉动食品分项回升,力度整体偏弱,短期CPI上行依然较为有限。在大规模设备更新及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终端需求有望得到提振。

随着国内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有望带来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实现温和修复。截至6月5日预测数据,预计2024年全部A股(非金融)净利润增速回升至约15%,多数A股宽幅指数2024年预测净利润同比正增长。在供需再平衡压力缓解下,需求增长偏强的领域如服务消费、出口链等领域预计盈利改善幅度更高。

2.2 流动性展望:A股市场流动性处于改善通道中

今年以来国内宏观流动性延续偏宽松格局,1月央行分别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各0.25个百分点。2月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除月末时点有所扰动外,银行间资金利率持续低位运行。预计下半年央行仍有望通过降准、降息等手段维持流动性充裕,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资本市场方面,今年1-2月A股市场流动性转弱,资金呈流出趋势,多数板块出现下跌。


3月以来,随着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交易所等强调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着力稳定投资者预期,鼓励中长期资金加配权益市场,市场逐步回暖,资金净流出情况改善。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有望回升、企业盈利逐步改善,同时系列新政策增强市场信心,长线资金加配A股的意愿有望提升。下半年海外发达经济体或开启降息,全球资本流动或加强。在估值优势凸显及增长预期回暖下,A股对外资具备较高吸引力。


年初以来美元指数一度走高突破106关口,当前仍处于104附近,人民币汇率总体表现较弱。但2月北向资金扭转此前连续多月的净流出态势,且净流入额创下近一年来新高。此后延续净流入A股市场。当前欧元区已开启降息进程,预计年内美联储也将降息,欧美利率水平有望高位回落,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分化程度或将收敛,资金或从发达经济体流出。若海外进入降息周期,国内经济回升势头向好,A股市场流动性逐步改善,预计将吸引外资流入A股市场。

2024年A股市场投资策略报告

2.3 风险偏好展望:政策发力提振市场信心,市场情绪将继续修复

全球范围内地缘政治风险频发,地区矛盾与冲突加剧一定程度上压抑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推动能源、贵金属等价格上涨,需要继续关注地缘政治风险对投资者情绪的不利影响和对市场的冲击。

受通胀粘性仍较强的影响,美联储或在更长时间维持高利率。最新议息纪要显示,多位官员对降息的态度更为谨慎。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幅度减弱,首次降息时点推迟至9月。


欧央行在6月6日宣布降息,将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均下调25个基点。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调整,或带来海外流动性拐点。若后续欧美货币政策逐步转向宽松,美债收益率预计高位回落,影响全球资金流向,有利于缓解人民币汇率面临的外部压力,对于A股市场而言,投资者观望情绪或将改善。国内方面,4月新“国九条”发布,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着重加强投资者保护,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及优化结构。证监会、沪深京交易所陆续出台配套细则,支持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对优化上市标准、提高回报预期、加强分红、规范减持等提出多项政策部署。监管层稳定资本市场预期决心坚定,推动市场高质量发展目标清晰,有助于提振市场的长期信心,吸引长线资金布局A股。

截至6月3日,2024年A股日均成交额为8889.80亿元,较2023年日均成交额有所提升。2024年初两融余额大幅下行,其后逐步震荡回升,两融交易额占A股总成交额比例冲高后有所回落,市场风险偏好仍待改善。预计2024年在企业经营环境向好、市场流动性改善带动下,投资者情绪有望继续回暖。分行业看,社会服务、传媒和通信行业交投热情较高,换手率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居前。展望下半年,若AI技术取得新突破,应用落地带来新的热点,TMT领域市场关注度有望继续提升。此外,大规模设备更新及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设备购置及汽车、家电等消费赛道或将维持较高景气度,吸引资金配置。


截至5月31日,当月股债性价比日均值为6.00%,今年1月中下旬,股债性价比触及2021年以来的高位,随后震荡回调。展望下半年,国内经济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在成本压力维持相对低位下,上市公司业绩的改善预期增强,随着流动性环境向好,A股中枢抬升动能有望进一步积聚,当前进入配置A股的战略窗口期。

2.4 投资风格展望:逐步从稳健低估蓝筹转向绩优高景气成长

今年我国经济开局良好,国内经济总体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扩大内需、提振信心的政策效果显现,景气度有望持续向上,市场对年内经济增长的预期有所上修,有望带动企业盈利与现金流的改善。4月新“国九条”发布,充分体现国家对资本市场发展的高度重视。证监会、交易所等出台多项配套政策,加强监管防范风险,切实加强投资者保护、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落实改革要求,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成为下一阶段工作重点。截至5月末,今年上证综指呈现先抑后扬走势。3月以来A股主要宽幅指数表现分化,大盘蓝筹表现较优,中小创持续震荡。资金博弈驱动市场风格转化,板块轮动、概念题材切换较快的特点依然突出。总体看,预计我国经济增长动能继续回升、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三中全会即将召开,或将释放更多提振经济的政策信号,利好市场信心的修复。宏观调控政策有望维持宽松基调、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仍将加大,推动企业盈利预期改善,下半年A股市场有望继续修复行情,建议积极把握配置的战略窗口期。投资风格方面,预计市场情绪与流动性趋于好转,A股市场风格逐步从稳健低估蓝筹转向绩优高景气成长。可关注“发展新质生产力”导向下的战略新兴及未来行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及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下的制造业设备购置、汽车、家电等消费赛道。

3 配置主线推荐

3.1 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配置机遇

6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技术应用加速创新迭代,将催生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并将新技术新业态渗透至传统产业领域,驱动社会生产力水平全面跃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新旧动能转换发挥着引领性作用,未来产业代表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二者都是向“新”而行、向“实”发力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布局视角看,战略新兴行业及未来行业是主要方向。


结合“十四五”规划及2035远景规划目标,202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上升至17%。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三新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持续提升,占GDP比重从2016年的15.30%提高至2022年的17.36%。预计我国科技创新步伐继续加快,科创成果与技术迭代将更加紧密地与产业发展融合,孕育新的商业模式,进一步释放需求潜能。根据2024年工信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产业发展的具体方向上,前瞻部署六大新赛道涵盖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方向。此外,未来产业发展中将打造标志性产品,涉及十大创新标志性产品方向。

从市场表现看,自2023年新质生产力概念兴起以来,万得新质生产力指数(8841755.WI)从窄幅震荡逐步转向上行。今年2月以来涨势较为迅猛。2023年万得新质生产力指数上涨40.68%,与万得全A相比实现47.06%的超额收益。截至6月5日,今年新质生产力指数涨幅为16.05%,与万得全A相比实现19.43%的超额收益。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年城投参与收储政策影响分析报告

2024-06-18
下一篇

2024日本股市量化择时模型构建研究

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