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建材行业报告:稳增长政策下的新机遇
行情回顾:2023年业绩整体承压,消费建材率先企稳
2023年建材板块业绩整体承压,但消费建材业绩已率先企稳
2023及2024Q1建材板块业绩整体承压,消费建材渠道转型成效显现,业绩率先企稳。受房企资金承压、经济增速趋缓等因素的影响,2023年及2024Q1地产复苏缓慢,建材板块业绩整体承压,2023年建材板块营业收入同比+0.08%,归母净利润同比-43.18%,毛利率同比-1.45pct,费用率同比-0.03pct,净利率同比-5.34pct;分板块来看,消费建材板块业绩率先企稳,2023年消费建材营收同比+3.94%,归母净利润同比+14.18%,主要受益于企业渠道转型,零售业务表现亮眼所致。2024Q1建材板块营收同比-17.76%,归母净利润同比-63.79%;消费建材业绩韧性较强,2024Q1营收同比+1.49%,归母净利润同比-0.18%。
2024年以来建材板块表现仍较弱,处于价值底部区域
政策支持:地产个别指标边际改善,基建托底更凸显
地产销售持续下行,但地产支持政策已使边际改善
2024年1-4月地产销售持续下行。2024年1-4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22.28%,降幅较2023年全年扩大4.53pct,仍未整体出现改善。地产支持政策已使边际改善。政策层面持续出台稳地产政策,包括放松限购、降低贷款利率等。2024年4月30日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出“继续坚持因城施策,压实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各方责任,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要结合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数据来看,2024年3月30大中城市销售面积同比降幅环比2月收窄16.9pct,一二三线城市成交均出现反弹。
地产竣工、新开工、投资均处于筑底阶段
虽然2023年保交楼政策驱动地产竣工端回暖,但是2024Q1竣工端大幅下滑,同比-20.7%,增速较2023年全年下滑37.7pct。受房企资金承压、2023年拿地大幅下降的影响,地产新开工、投资增速仍承压。2024Q1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28.4%,但降幅环比1-2月收窄2.15pct;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15.0%,降幅环比1-2月扩大1.6pct。
2024Q1基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同比增长8.75%;分行业看,电力等公用事业累计完成额增速达到29.1%,增速较2023年全年+6.1pct;铁路运输业和航空运输业累计完成额增速较高,分别为17.60%、35.40%,其中航空运输业同比增速较2023年全年+31.30pct。
消费建材:防水、涂料、管材受益产品和渠道多元化
新开工接近底部区间,2024Q1降幅扩大。新开工面积自2021年以来持续下滑,2023年全年新开工面积仅9.5亿平,同比下滑20.9%,较2022年降幅收窄18.5pct。2024Q1全国新开工面积1.7亿平,同比下滑28.35%。防水行业规上营收持续下滑。2023年1-9月,防水行业规上营收775.85亿元,同比下滑6.1%。
防水行业龙头,市占率高。东方雨虹2022年在防水行业市占率20.12%,为行业龙头,连续三年位于地产首选率第一。零售优先,多品类扩张驱动长期成长。2023年公司多元化业务砂浆粉料板块实现收入41.96亿元,占比12.79%,收入同比40%。2023年公司零售业务实现营收92.87亿元,同比+28.11%,营收占比28.29%,同比+5.06pct。其中民建集团保持高增长:2023年民建集团实现营业收入81.8亿元,同比增长34.58%。截至2023年年末,民建集团实现经销商数量近5000家,分销网点超22万家。公司加速以“虹哥汇”为核心的会员运营体系建设,截至2023年年末,“虹哥汇”会员数量已突破270万人
地产步入存量时代,重涂需求有望带来持续增长动力。地产市场已步入存量房时代:从中短期来看,融资政策和施工面积处于高位支撑竣工需求修复,但从长期来看,“房住不炒”仍为主线,竣工面积中枢将逐步下移;受人口老龄化、出生率降低等宏观因素影响,需求动能减弱。存量房高基数催化重涂需求,重涂有望为行业提供新的增长动能。积极开展渠道变革的内资龙头有望实现弯道超车。随着地产步入存量时代,小B市场和零售市场为行业提供新增长动力。近几年,三棵树、东方雨虹等内资龙头加速布局零售和工程业务,扩产提速拓展服务半径,同时加大渠道布局力度,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驱动零售和工程业务进入快速成长通道,内资龙头企业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三棵树:渠道扩展、零售高端化、品类扩张,保持收入稳健增长品类扩张贡献新增张。2023年公司家装墙面漆实现收入26.32亿元,同比+2.58%。工程墙面漆/胶黏剂/基材与辅材/防水卷材分别实现收入46.76/7.61/24.24/12.57亿元,同比+9.52%/+29.49%/+41.02%/+26.91%,品类多元化为公司业绩增长贡献新动力。渠道变革加速强化竞争优势。公司拓展新渠道、加大推广投入和促销、加强分销渠道管理,在渠道和品牌建设方面持续发力。小B端运营高效且加速完善渠道布局,扩大一二线城市份额,在三四线整合下探;C端则通过冬奥会合作等形式树立民族品牌形象,马上住服务有效解决消费者痛点;大B端加强央国企地产合作。
管材:零售市场增速维持较强韧性,旧改有望成为行业增长亮点塑料管材零售市场增速有望维持较强韧性.(1)精装修对零售渠道的冲击或将减弱;(2)地产或将步入存量时代,重修有望对需求形成一定支撑。老旧小区改造有望成为行业增长亮点。2021年底住建部发布《“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2021-2025年计划完成对在2000年建成的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2021-2022年已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18万个,已开工占比为73.88%。旧改对管材需求拉动主要来源于两方面:(1)室内给排水系统,2000年前建筑给排水管基本使用镀锌管,按照政策规定给水管更换成PPR管材,排水管更换成PVC管材;(2)室外雨污排水系统,主要使用双壁波纹。
伟星新材:深耕零售,稳步推进国际化公司C端零售占比较高,品牌、服务、渠道竞争力强及“同心圆”战略的加速推进。深耕零售,拓展“同心圆”产业链:公司狠抓渠道拓展和优化,聚焦核心市场,创新营销和服务优化并进,快速提升市占率,2023年公司市占率提升3pct以上。加快拓展“同心圆”产业链,防水业务加速市场推广与品牌升级,净水业务立足全屋净水。稳步推进国际化,海外业务良性发展:泰国工业园内强智造,有效助力市场开拓;新加坡捷流逐步进入健康快速发展轨道。
传统建材:玻璃、水泥受益政策和成本,盈利或改善
玻璃:受限于竣工端偏弱,但纯碱价格下行致盈利仍存韧性受现竣工端持续下滑,浮法玻璃现货价格持续下跌且库存增加。2023年受益于政策保交楼等政策支持,竣工端带动玻璃需求价格上行,但2024年竣工端边际弱化,2024年3月以来再次进入下行通道,且库存也出现被动累库,表明中下游补货热情不高,多以刚需拿货为主。纯碱价格下降有利于提升玻璃盈利韧性。2023年四季度以来,重质纯碱价格震荡下行且跌幅较大,从3200元/吨水平跌致2000元水平;2024年1-4月份纯碱均价2279元/吨,相较于2023年同期单吨价格下降536元。成本端下行有望托抬玻璃盈利韧性。
旗滨集团:浮法玻璃盈利稳健,光伏玻璃贡献成长浮法玻璃盈利稳健。2023年公司优质浮法玻璃原片产量11402万重箱,同比+5.6%;销售光伏玻璃加工片19408万平方米,同比+201.7%。公司优质浮法玻璃/节能建筑玻璃/超白光伏玻璃毛利率分别同比+4.2pct/-0.5pct/+13.5pct。2024年Q1公司浮法玻璃业务基本稳定,毛利率同比有所增长,光伏终端装机需求持续增加,产销量同比大幅增长,盈利能力大幅增强,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光伏玻璃贡献成长。2024年公司光伏玻璃预计投产3条1200吨/日生产线(总计3600吨/日),光伏玻璃产销量提升规模效应将会逐渐显现。
水泥:基建已成最大应用领域,有望对冲地产需求下滑基建已成为水泥最大的应用领域。水泥下游应用领域主要为房地产、基建、民用,主要应用于项目前端,2023年下游应用占比分别为35%、40%、25%,基建已连续三年取代房地产成为水泥下游主要需求领域。基建有望对冲房地产领域水泥需求量下滑。2024年1-3月,下游房地产需求低迷,房地产新开工/竣工面积分别同比-27.8%/-20.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9.5%,受此影响,2024年1-3月水泥产量为3.37亿吨,同比-11.8%。然而基建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速,2024年1-3月基建投资完成额同比+8.8%,考虑基建水泥占比提升,基建作为水泥需求压舱石,有望对冲地产下滑影响。
水泥:稳增长政策持续出新,水泥需求有望企稳稳地产政策加大支持。2023年9月以来,主要城市加速放开限购,多数新一线已取消限购政策,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也不同程度放开限购;2024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基建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国债支持力度显著提升,稳增长政策强调靠前发力;2024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水泥开工率已快速反弹。截至2024年4月25日,国内水泥开工率已反弹至48.82%,已基本恢复支往年同期水平,虽仍存在下降,但处于合理区间,考虑当前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房地产及基建领域需求有望持续释放,下水泥需求有望企稳。
水泥:成本端压力缓解,盈利初现拐点修复煤炭价格下行,成本压力缓解致水泥盈利有所修复。由于房地产新开工降幅较大,水泥需求较弱,水泥价格位于近七年较低水平。但是成本压力有所缓解,煤炭价格从高位持续回落,逐步回归致合理区间,有望维持窄幅波动,近期水泥盈利(价差)随着煤价的回落已出现反弹。此外在供给端加大错峰生产力度、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需求弱复苏稳定向好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水泥盈利或继续修复。
药用玻璃:受益一致性评价和集采,中硼硅市场广阔
药用玻璃:“一致性评价+集采”将促使中硼硅需求高增2023年中硼硅药用玻璃渗透率不到20%,远低于国际70%的渗透率。“一致性评价+集采”政策促进中硼硅药用渗透率加速提升:第四批集采起,注射剂采购需求量大幅提升;第五批集采起,注射剂品规占比均超过50%;自2018年以来药品一致性评价批准量大幅增长,2021、2022、2023年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批准量达689、491、626件,占比均超60%。中国玻璃网预计2030年前将会有30%-40%的药用玻璃由低硼硅玻璃、钠钙玻璃升级为中硼硅玻璃。
力诺特玻:中硼硅模制瓶转A落地,业绩增量可期公司中硼硅模制瓶顺利转A。中硼硅模制瓶投产加速,假设中硼硅模制瓶市场价格为9300元/吨,目前已投产5080吨产能对应产值为0.47亿元,在建项目达产后16322吨产能对应产值为1.52亿元,长期规划项目达产后62896吨产能对应产值为5.85亿元。中硼硅模制瓶生产难度较高且竞争格局优。目前国内仅有5家公司中硼硅模制瓶产品通过A状态,市场参与者较少叠加需求旺盛,导致目前行业供需处于偏紧阶段。山东药玻的模制瓶毛利率基本维持在40%左右,显著高于管制瓶盈利水平。公司中硼硅玻璃模制瓶批量化销售后有望为公司贡献较高业绩增量。
玻璃纤维:基本面指标向好,底部确立且涨价进行时
供给:新增产能放缓。截至2024年4月,玻纤行业在产产能达到798万吨/年,同比+4%,自2021年以来,受行业周期下行的影响,新增产能增速逐年下滑。库存:拐点或已显现。2021年起行业库存低位反弹,突破上轮周期(2020年)高点并于2023年8月达到92.8万吨高点,2024年2月受春节需求偏弱影响再度累库,但达到90.6万吨即再度下滑,库存拐点或已显现。出口:海外需求更好。2024Q1出口相较于2023年同比上升,代表海外需求表现更好;国内方面,随着Q1春节带来的需求扰动结束,二季度开始将进入玻纤需求旺季,叠加国内经济复苏预期,预计国内需求也将逐步改善。
价格底部基本确立,各品种相继开启涨价。2024年3月底由玻纤行业龙头开启的涨价从直接纱逐步传导至合股纱、电子纱等多个品种。价格提涨有利于改善下游客户观望情况,叠加二季度是玻纤需求的传统旺季,玻纤企业整体出货情况良好,库存出现去化后使得价格上涨具有持续性。
全球玻纤龙头,规模与成本优势显著。公司玻纤产能稳居全球第一,目前拥有产能达260万吨,超3000个产品规格,规模优势显著。公司积极探索降本增效,通过池窑大型化、配方升级以及冷修技改等措施保持成本优势,当前公司成本处于行业第一梯队,毛利率也领先于行业。高端产品性能提升,智能化再启动。E8玻纤产品成功应用于海上最长126米风电叶片和陆上直径最长216米风电叶片,E9玻纤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模量超过100GPa。2022年公司智能制造基地全面建成,年产电子布9.5亿米,成为全球电子布产能第一大厂商。2023年开工建设的淮安玻纤零碳智造基地是中国巨石全球第六大生产基地、全球首个玻纤零碳智造基地。
老牌玻纤企业技术底蕴深厚,全球化布局及时响应。公司前身为1971年成立的重庆玻纤厂,是中国最早(1986年)用直接法生产E玻璃纤维的制造商,技术底蕴深厚。公司创造性开发了白泡石原料工艺,同时实现化工原料自产化,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此外公司在国内、巴西及巴林均有产能布局,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上市带来产能扩张。当前公司池窑年限较长且单体产能较小(单个池窑产能平均约6万吨,巨石约10万吨)。公司上市募集资金用于年产15万吨ECT玻纤智能生产线、年产15万吨玻纤冷修技改项目及高性能电子级玻纤升级改造项目。公司利用大型池窑自主设计能力,在上市后迎来新一轮的产能迭代及成本降低过程,有利于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投资建议与受益标的
投资建议:建材整体需求更依赖于地产和基建,当前稳增长政策持续出新,当前行业正处于基本面底部,随着经济复苏,商品价格反弹和预期反转,建材股票价值已处于底部,从而具备更强的向上弹性。推荐【东方雨虹】【三棵树】【力诺特玻】【旗滨集团】【坚朗五金】【伟星新材】
风险提示
经济增速下行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房地产销售回暖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国内保交楼进展不及预期;基建落地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