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银行行业资产负债变化分析报告:

今年以来,债市整体处于下行通道,当中机构配置力量形成一定支撑,银行动向受到市场关注,资产端“大行放贷、小行买债”的格局持续深化,负债端“定期化、长期化”倾向下存款成本刚性相对强一些,资产端收益率下行速度快于负债端,银行净息差仍持续承压。2023年上市银行年报在资产配置、负债成本、净息差、资本充足率等方面反映了银行行为的哪些变化,本文聚焦于此。

1资产规模同比扩张,增速呈现放缓

2023年,我国货币政策维持稳健宽松的基调,流动性整体处于合理充裕,并强化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信贷总量平稳较快增长,信贷结构不断优化,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2023年银行资产规模同比增速维持高位,但斜率有所放缓,且其中国有行资产增速相对较高。2023年末,银行资产规模同比增速为11.1%,较2023年6月(11.2%)小幅回落。分银行类型来看,各类主体规模同比增速均有所放缓,国有行资产规模同比增速相对较高。在我们统计的59家上市银行样本中,扣除数据缺失样本外,仅盛京银行的资产规模同比出现负增长,其余各类银行2023年资产规模同比增速主要集中在[5%,15%]的区间。具体来看:有8家银行(平安银行、渤海银行、浦发银行、兰州银行、甘肃银行、中原银行、九台农商、盛京银行)资产规模同比增速低于5%;有6家银行(农业银行、浙商银行、成都银行、常熟银行、齐鲁银行、瑞丰银行)资产规模同比增速超过15%。

2024银行行业资产负债变化分析报告:

2资产端:证券投资加大,同业投资压缩

资产端,在存贷款业务竞争愈发激烈,存贷净息差空间减小的背景下,银行整体在加大证券投资板块的占比。2023年上市银行整体的贷款占比小幅上行,大小行贷款投放有所分化,2023H2贷款占比较2023H1上升0.1pct至55.6%。在贷款利息收入下行和净息差承压之下,银行对证券投资的需求明显提升,2023H2证券投资占比为28.7%,较2023H1上升0.7pct。此外,在监管层面要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银行压降同业规模的背景下,同业投资有所压缩,2023H2银行同业投资占比为5.7%,环比下降0.5pct。


从各类银行资产配置来看,仍以贷款和证券投资为主,但当中有所分化:贷款方面,大行贷款投放较小行仍具优势,2023H2国有行、股份行贷款占比较2023H1分别上升0.3pct、0.2pct;城商行、农商行环比分别下降0.5pct、0.2pct。证券投资方面,各类银行证券投资占比多呈现增长,国有行、城商行、农商行证券投资占比均有所上升,股份行证券投资占比基本持平。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贷款和证券投资这两个主要科目对银行资产配置展开进一步分析。

2.1贷款投向:企业贷款和住房贷款有所回落

从贷款类型来看,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占比均有所下滑,票据冲量有所延续,表明实体融资需求仍不足。(1)企业贷款:2023H2公司贷款占比整体下降,其中股份行、城商行公司贷款占比分别小幅上升0.3pct、0.2pct,国有行、农商行企业贷款占比分别回落0.7pct、1.1pct,总体而言,企业融资需求仍偏弱。与2023H1相比,2023H2的新增贷款主要流向了租赁、商业服务业与贸易固收专题研究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电热燃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但房地产业、建筑业规模环比均有所下降。


(2)个人贷款:2023H2个人贷款占比有所回落,其中各类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贷款跌幅明显,经济维持弱修复叠加房地产市场处于底部震荡,居民收入和信心不足背景下,加杠杆意愿仍偏弱。而个人经营贷 其他、个人消费贷上升幅度明显,一方面在于政策倾向小微市场主体纾困,加强信贷投放支持;另一方面,促消费政策发力扩内需,降低消费贷款利率,加大消费贷款投放,提振居民消费能力。(3)票据贴现:2023H2票据贴现占比有所上升,一方面反映银行风险偏好较低,冲票行为延续;另一方面,或与监管指导银行助力企业缓解现金流有关。

2.2证券投资:债市震荡走牛,债券投资增长

上市银行证券投资主要涵盖两类:一类是标准化的债券投资,涉 政府债、企业债、金融债等;另一类是资管产品投资,涉 公募基金、理财产品、资管计划、ABS等。2023H2商业银行资产端中的标准化债券投资比重呈现环比上升,资管产品投资占比则有所下降,2023年债市走出“牛市”行情,主要品种收益率有所下行,债券投资吸引力凸显,叠加信贷需求仍偏弱,银行加大对标准化债券的投资。具体来看:(1)标准化债券配置方面:2023H2银行明显增持政府债投资,企业债和金融债占比呈现环比回落。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和农商行的政府债投资占比均为增加,仅城商行有所回落,此外,各类银行的企业债投资占比均出现下滑。


(2)资管产品投资方面:资管、信托产品投资占比整体下降,基金投资占比明显上升,理财产品基本持平,加大公募基金的投资具有节税优势,可进一步增厚收益。其中,农商行基金投资占比明显上升,资产支持证券品投资占比显著下降;股份行基金投资占比有所上升,资管、信托产品投资占比有所回落

2024银行行业资产负债变化分析报告:

3负债端:存款成本刚性,负债压力仍大

负债端来看,吸收存款是银行计息负债的主要来源(占比70%以上),一方面,存款定期化、长期化趋势下,存款成本相对刚性;另一方面,银行仍存在一定的高息揽储行为,对负债端成本下降形成掣肘,也是当前政策端需进一步深化的重要环节。


1)吸收存款占比下降,在债市走牛,存款利率调降和禁止手工补息的背景下,存款相较理财、基金等产品的吸引力有所下降,2023H2各类银行吸收存款规模有所回落。从存款结构来看,存款定期化和长期化的趋势有所延续,2023H2的存款成本率有所上行,主因在于低成本的活期存款占比下降,而高成本的定期存款占比持续提高。2023H2定期存款占比为57.3%,环比上升1.6pct,其中公司定期存款和个人定期存款占比分别增加0.4pct、1.1pct,活期存款占比则有所下滑。存款定期化、长期化的背后,一方面由于经济弱修复过程中,市场主体的就业收入预期具有不确定性,储蓄意愿进一步增强,导致银行定期存款占比持续上升;另一方面,债市低利率环境下,定期存款相对于活期存款的利息优势逐步凸显。


(2)同业负债(含同业存单)占比提升,在银行缺负债背景下,叠加债市利率下行,同业负债成本或降低,银行发行同业存单的动力有所增强,当中国股大行对同业负债的依存度较高,中小银行占比相对较低。2023H2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同业负债占比均出现上升,较2023H1分别提高了0.6pct、0.8pct、0.5pct、0.5pct。

4资产负债定价压力下,净息差持续收窄

2023H2上市银行整体净息差环比下降至历史低位,一方面,贷款利率下行背景下,生息资产收益率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存款定期化趋势下,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降低的速度较为缓慢,带动净息差持续收窄。2023H2上市银行整体净息差环比下降0.04pct至1.73%,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较2023H1变动-0.05pct、-0.05pct、-0.06pct、+0.01pct至1.62%、1.76%、1.57%、1.90%。

2024银行行业资产负债变化分析报告:

(1)资产定价来看:生息资产收益率呈现回落趋势,其中贷款收益率下降主因政策积极引导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央行调降MLF利率、LPR利率,推动贷款利率下行,2023年12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3%,同比下降0.31pct,处于历史低位。分主体来看,各类银行的生息资产收益率均出现下行,农商行下行幅度较大。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分别下降0.06pct、0.09pct、0.06pct、0.22pct至3.51%、4.02%、4.09%、3.90%。2024年5月17日, 行提出取消全国层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5月23日,发改委等四部门部署今年降成本重点工作,“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在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预估未来贷款利率仍有下降空间,银行资产端收益率或仍承压,考虑到监管层面较为关注商业银行净息差问题,预计调降幅度和节奏还需审慎评估,存款端利率固收专题研究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证券研究报告15调降推动降低负债端成本是空间打开的触发因素。(2)负债定价来看:在几轮存款利率下调背景下,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下降仍不明显,其中存款成本率具有一定刚性,尤其是对公付息率降低的速度和幅度相对有限,此外,同业负债率也呈现环比上升。分主体来看,农商行的计息负债成本小幅下行0.01pct至2.27%,股份行基本持平于2.25%,国有行、城商行分别上升0.01pct、0.01pct至2.03%、2.39%。往后看,一方面,银行存款挂牌利率仍有下调空间;另一方面,禁止手工补息高息揽储下,有助于压降对公存款成本,引导银行负债成本降低,缓解净息差压力,但这其中需要评估对存款规模的影响,综合影响或许并不能线性推演固收。


分主体来看,农商行的计息负债成本小幅下行0.01pct至2.27%,股份行基本持平于2.25%,国有行、城商行分别上升0.01pct、0.01pct至2.03%、2.39%。往后看,一方面,银行存款挂牌利率仍有下调空间;另一方面,禁止手工补息高息揽储下,有助于压降对公存款成本,引导银行负债成本降低,缓解净息差压力,但这其中需要评估对存款规模的影响,综合影响或许并不能线性推演。

5资本充足率整体上升,国有行明显改善

2023H2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指标较上半年呈现改善,一级资本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有明显提升。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方式,尽管2023H2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利润同比下滑,内源性补充资本有所下降;但商业银行可通过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外源性工具来补充资本。2023年全年二永债发行规模1.12万亿元,净融资规模超7000亿元;2024年以来,截至5月27日,二永债发行6012亿元,明显高于季节性水平,其中国有大行是发行主力。具体从上市银行来看,2023H2多数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呈现上行,资本新规落地后,国有行资本充足率改善明显,其次为城商行。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较2023H1分别上升0.63pct、0.14pct、0.24pct、0.15pct至16.91%、13.37%、13.28%、13.93%。考虑到国有大行要满足TLAC监管要求,资本充足率仍需提升,或通过发行资本工具来进行部分资本补充。2023-2024年这一轮的二永债批复额度合计约2.53万亿元,各类银行二永债仍有约1.33万亿元的剩余额度待发行,预估今年二永债供给仍有增长空间。

6小结

今年以来,债市整体处于下行通道,当中机构配置力量形成一定支撑,银行动向受到市场关注,资产端“大行放贷、小行买债”的格局持续深化,负债端“定期化、长期化”倾向下存款成本刚性相对强一些,资产端收益率下行速度快于负债端,银行净息差仍持续承压。2023年上市银行年报在资产配置、负债成本、净息差、资本充足率等方面反映了银行行为的哪些变化,本文聚焦于此。1、银行资产规模同比扩张,增速呈现放缓2023年银行资产规模同比增速维持高位,但斜率有所放缓,其中国有行资产增速相对较高。2023年H2银行资产规模同比增速为11.1%,其中各类上市银行资产规模同比增速多在[5%,15%]区间,仅盛京银行资产规模同比负增长。


2、资产端:证券投资加大,同业投资压缩资产端来看,在存贷款业务竞争愈发激烈,存贷净息差空间逐渐压缩的背景下,银行整体在加大证券投资板块的占比,“小行买债”的逻辑持续演绎。(1)2023年上市银行整体的贷款占比小幅上行,大行贷款投放较小行仍具优势。贷款类型来看,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占比均有所下滑,票据冲量有所延续,表明企业融资需求仍不足,居民加杠杆意愿仍偏弱。(2)在贷款利息收入下行和净息差承压下,银行的证券投资需求明显提升。证券投资类型来看,2023H2银行一方面加大标准化债券投资,主要增持政府债,企业债和金融债占比环比回落。另一方面,减少资管产品投资占比,其中资管+信托产品投资占比下降,基金投资占比明显上升,理财产品基本持平。(3)在监管层面要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银行压降同业规模的背景下,同业投资占比呈现环比压缩。3、负债端:存款成本刚性,负债压力仍大负债端,吸收存款是银行计息负债的主要来源,在存款定期化、长期化趋势下,存款成本相对刚性,叠加银行高息揽储行为,对负债端成本下降形成掣肘。(1)吸收存款占比下降,在存款利率调降和禁止手工补息下,存款相较理财、基金等产品的吸引力下降,2023H2银行吸收存款规模整体回落。从存款结构来看,存款定期化和长期化的趋势有所延续,低成本的活期存款占比下降,而高成本的定期存款占比持续提高。(2)同业负债(含同业存单)占比提升,银行缺负债叠加债市利率下行,同业负债成本或降低,银行发行同业存单的动力增强,其中,国股大行对同业负债的依存度较高,中小银行占比相对较低。


4、资产负债定价压力下,净息差持续收窄2023H2上市银行净息差环比下降至历史低位,一是贷款利率下行背景下,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二是存款定期化趋势下,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降低缓慢,带动净息差持续收窄。(1)资产定价来看:生息资产收益率呈现回落,其中贷款收益率下降主因政策引导降低实体融资成本。2024/5/23,发改委等四部门部署今年降成本重点工作,强调“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预估未来贷款利率仍有下行空间,银行资产端收益率或仍承压,考虑到监管层面较为关注银行净息差问题,预计调降幅度和节奏还需审慎评估,存款端利率调降或是空间打开的触发因素。


(2)负债定价来看:在几轮存款利率下调背景下,银行计息负债成本下降仍不明显,其中存款成本率具有一定刚性,尤其是对公付息率难降,同业负债率也有所上升。往后看,一方面银行存款挂牌利率仍有下调空间;另一方面,禁止手工补息下有助于压降对公存款成本,引导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缓解净息差压力,但这其中需要评估对存款规模的影响,综合影响或许并不能线性推演5、资本充足率整体上升,国有行明显改善2023H2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指标较上半年呈现改善,一级资本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有明显提升。资本新规落地后,国有行资本充足率改善明显,其次为城商行。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方式,尽管2023H2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利 同比下滑,内源性补充资本有所下降;但商业银行可通过二 资本债、永续债等外源性工具来补充资本。


考虑到国有大行要满足TLAC监管要求,资本充足率仍需提升,或通过发行资本工具来进行部分资本补充。2023-2024年这一轮的二永债批复额度合计约2.53万亿元,各类银行二永债仍有约1.33万亿元的剩余额度待发行,预估今年二永债供给仍有增长空间。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中药行业报告:太极集团改革成效与市场增长前景

2024-05-29
下一篇

2024建材行业报告:稳增长政策下的新机遇

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