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私募基金行业报告:多策略配置新趋势

1.全球对冲基金回顾:业绩回升,规模创历史新高

1.1.规模突破5万亿美元,股票多头成为增长新动力

2023年,全球对冲基金管理资产规模创历史新高,在二季度突破了5万亿美元。具体来看,Q1、Q2、Q3分别环比增长了3.91%、2.10%和-3.50%,最高峰值达到5.14万亿美元,三季度末收至4.96万亿美元,较2022年的4.84万亿美元增长了2.48%。全球对冲基金规模从2000年的0.26万亿美元发展至5万亿美元,已增长接近20倍,年平均复合增速达到14.10%。如果叠加上管理期货基金(CTA),资产规模达到了5.49万亿美元。2023年资产规模小幅反弹,一方面受到全球权益市场整体回报较好的正向影响,另一方面市场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地缘摩擦以及欧美加息周期等限制了总规模的进一步增长。


从细分策略上来看,股票多头和新兴市场两类占比较大的策略市场份额出现明显增长,其中股票多头的规模增长率超过40%,行业主题和固定收益类策略规模小幅提升,并购套利和宏观策略的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股票多头策略,截至2023年Q3规模增长达到1591亿美元,大幅超出了对冲基金总规模增长的1156亿美元。


根据Pensions&Investments所做的问卷调查,截至2023年6月,全球对冲基金管理规模最大的20家公司上榜名单中,新上榜仅有1家,为埃利奥特管理公司,排名第四,整体头部格局未发生显著改变。其中桥水联合和曼氏虽然规模有所缩减,但仍稳居前2,也是唯二管理规模超过600亿美元的公司。规模排行TOP20的总持有资产规模从2022年的8348.55亿美元增长至8673.53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3.89%,头部规模依然稳定。

1.2.业绩回升,股票多头和期权策略表现亮眼

2023年全球股市整体表现较好,纳斯达克指数涨幅超40%,标普500、巴西IBOVESPA指数、法国CAC40分别上涨24.23%、22.28%和16.52%,日经指数创过去30年新高。在相对积极的投资环境下,全球对冲基金也一扫2022年的颓势,整体年度收益直接反弹回升至9.29%,尤其在1月、6月、11月和12月表现出色,单月收益均超过了2%。其中股票多头类策略年度收益率达到14.33%,高居各策略榜首,期权策略年度收益也超过10%,但份额相对较小,各权益类相关策略收益均呈现明显反弹。而2022年逆势上扬的CTA策略在2023年表现不佳,成为唯一负收益策略,主要是因为大宗商品价格承压下行,工业品和能源跌幅居前,随着下半年中美去库存周期结束、美联储停止加息后,商品市场才有所止跌回升。由于地缘摩擦、美联储加息周期延长,宏观交易难度增加,宏观策略收益小幅收窄。


2023年海外债市涨跌互现,英美由于通胀水平较高叠加经济数据超出预期,长端利率有所上行;新兴经济体中巴西央行降息导致长端利率大幅下降;受美联储年内加息周期推进、终止乃至转为降息预期的影响,美债收益率(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震荡走高后回落,波动行情中固定收益套利策略也获得了8.29%的收益。


收益居前的还包括事件驱动、股债均衡和新兴市场策略,较2022年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回升。

2024私募基金行业报告:多策略配置新趋势

2.中国私募行业回顾:供给侧改革加速,塑造行业新常态

2.1.监管体系持续完善,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私募基金行业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务院发布了首部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本小节简称“中基协”)也先后发布多项监管新规,延续了加强私募行业监管、引导私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思想,也为私募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作出了上层指导。本节首先对2023年较为重要的监管文件进行梳理。


2023年2月24日中基协正式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本小节简称“《备案办法》”)及配套指引,于同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本次《备案办法》是继此前2022年12月30日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经过公开征求意见后出台的正式稿,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和产品备案的相关规定进行了重新修订,确立了分类管理、扶优限劣的原则。其中在基金管理人的登记方面,全面提高标准,并且对配套细则进行了完善;私募基金产品备案方面,从保护投资者权益的角度出发,更加系统性地加强了私募基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此外还强调了私募基金管理人信息披露的义务与责任,规范了信息披露整体的流程。


2023年4月28日中基协紧接着发布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征求意见稿)》(本小节简称“《运作指引》”),在继承监管理念的基础上,瞄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这一特定领域,针对私募基金从募集到投资再到运作管理的一系列流程环节提出了新的规范要求。《运作指引》重点明确了防范风险的底线,严令禁止私募债券基金参与结构化发债,对以雪球为代表的场外衍生品进行了规模上的压实,预防潜在风险聚集,加速了私募基金行业优胜劣汰的进程。


2023年7月9日国务院下发私募行业首部行政法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本小节简称“《条例》”),为行业发展的方向作出了上层指导,将私募基金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条例》本身主要对以往各个环节、不同层级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吸纳、整合,并在法律层面作出了相应补充、强化,释放出引导私募行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健康生态的积极信号。


除了行业整体的监管持续在推进,还有多项与私募基金投资息息相关的监管政策下达,包括证监会指导上海、深圳、北京证券交易所出台了《关于股票程序化交易报告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加强程序化交易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旨在建立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和相应监管安排。


进入2024年,虽然还未直接颁布新的私募基金监管文件,但是已经有多项新规对私募基金有关策略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一是证监会经充分论证评估后,进一步优化了融券机制,具体包括: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和将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对融券效率进行限制。二是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就“两融”融券业务有关情况答记者问中表明,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以现转融券余额为上限,依法暂停新增证券公司转融券规模,存量逐步了结;并且禁止证券公司向利用融券实施T0交易的投资者提供融券。无论是融券角度对于股票多空策略的影响,还是T0交易方面对T0策略的严限,都对相关私募产品的底层策略产生了不小冲击。2024年或将继续加强量化交易、融券等方面的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

2.2.基金规模先升后降,管理人数量逐步缩减

私募基金存量规模和管理人数量的变化情况展现出行业发展新生态的趋势。2023年全年,私募基金管理人存续规模继续下降,新增管理人数量仅498家,较2022年同比减少61.09%,注销管理人数量达2539家;截止2023年12月存量私募基金管理人21625家,相比2022年同期减少了8.63%。产品方面,新增私募基金数量大幅缩水,仅23987只,相比2022年同期减少了30.16%;清盘私募基金却不减反增,达到了13149只,同比增加12.09%;存续私募基金数量增幅再次放缓,2023年为153079只,同比增幅仅5.56%。规模方面,2023年度存续私募基金规模先升后降,总体小幅扩大,从2022年底的20.03万亿元增长到了20.58万亿元,其中7、8月达到历史峰值20.82万亿元。2023年私募行业整体生态的变化与监管体系的健全进程息息相关。随着2022年底《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发布,2023年1月当月注销管理人数量就高达1565家,占全年总注销数量的比例超过六成,也是全年管理人数量加速缩减的最关键因素;5月1日《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正式落地实施,对管理人登记和新产品备案加强了监管,可以观察到在新规落地之前,3至4月份私募行业集中进行了产品的发行和管理人登记,两个月内新登记管理人数量和基金新发行数量都处于高位水平,尤其4月份不仅增量高,清盘基金的规模也显著减少,这也使得存续私募基金规模冲高;随之而来的5月,新规影响立竿见影,登记管理人数量由139家骤降至2家,备案基金数量也从3705只减少到1209只,此后管理人和产品新增的数量基本维持在新常态。


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来看,各数据的中枢变化与私募基金的整体变化基本一致,其影响因素也同样主要来源于监管政策端。2023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新增数量为179家,同比下降66.79%,存量基金管理人8469家,相比2022年同期的9023家,再次下降6.14%;产品数量方面,新增私募证券投资基金16567只,较2022年新增25617只同比减少35.33%,存续基金数量为97258只,较2022年同期92578只增加了5.06%,增幅显著回落;规模方面,新增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模达2880.64亿元,较2022年同期2399亿元同比增加了20.08%,存续基金规模达5.72万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5.61万亿元小幅增加了1.96%。数据显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数量和规模并没有随着管理人数量的减少而下降,反而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体现出监管进一步完善后,管理人选择扩大原有产品的平均规模并减少清盘数量,来替代新产品发行较少的缺口,每个管理人平均管理产品数量上升至11.48只,平均管理规模增加至6.75亿元。

2024私募基金行业报告:多策略配置新趋势

2.3.新规落地影响显著,打破传统发行清盘格局

回顾2018年至2022年,我国每年私募基金(本小节如无特别说明,私募基金均指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新发行数量和清盘数量主要与私募基金整体的业绩表现挂钩,但2023年私募基金的发行与清盘格局显著受到监管影响,打破了以往的规律,同样彰显了行业发展的新生态。


发行方面,2018年权益市场表现较为低迷,私募基金新发行数量出现收缩,仅1.1万余只;2019年到2021年这三年私募基金整体业绩表现优异,三年私募大年带来了新发行数量的持续增长,且增长速度也大幅提升,促使2021年新发行的私募基金数量创出历史新高,达到3.1万余只;而2022年由于股票、债券和商品全都表现不佳,私募基金各策略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回撤,新发行私募基金数量也对应出现了相当程度的下滑,减少到2.5万余只。2023年虽然权益市场依然下挫,但得益于小盘风格的强势,私募基金中占比较多的股票策略和相对价值策略业绩较2022年均有一定改善,不过私募基金新发行数量却没能逆转下降趋势,反而更大幅度缩水至1.6万余只,行业历史规律被打破。


清盘方面,2018至2021年的私募基金清盘数量变化与新发行数量基本保持一致,业绩表现也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2019年开始由于收益表现较好,清盘数量整体中枢上明显下降,从发行和清盘的视角也能看出这一阶段私募行业蓬勃发展的境况。2022年伴随私募基金业绩的回撤,清盘数量也有一定增加,至2023年发行数量急速减少的背景下,清盘数量仍然进一步上升,整体存续数量增速显著放缓,也体现出行业新的发展趋势,即重点放在存量的更新迭代而非增量规模扩张。


具体来看2023全年发行与清盘的月度走势,可以发现新发行数量不同以往的主要原因就来自于监管政策端,其中《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本小节简称“《办法》”)对新发行私募基金数量的影响最为关键。从行情的规律上看,1月和2月受春节影响,新发行私募基金数量较少,3月和4月一般会释放发行需求,并且2023年1至4月权益市场整体回暖反弹,业绩驱动下,私募基金发行数量中枢较2022年同期有所上移。5月开始,行情端对发行数量影响有限,政策端冲击显著。《办法》对备案的新规定于2023年5月1日正式落地实行,私募基金新发行数量也是从5月份开始巨幅缩水,单月数量从4月份的2740只减少到5月份的826只,全年来看1至4月的月均发行数量为2413只,而5至12月这一数字锐减到864只,可见政策端影响的力度之强。面对政策影响的发行数量整体中枢下移,行情端对发行带来的只是小幅波动,10月份受国庆长假因素的影响,新发行数量达阶段最低点393只,11月权益市场估值逐渐见底后,预期下跌空间有限,新发行数量回到1000只以上,但仍远远不及新规落地之前的水平。清盘方面,1月、2月和10月均受假期因素影响,清盘数量较低,此外4月由于应对即将落地的《办法》,私募管理人对存量产品的保留态势更加积极,也使得清盘数量远低于正常水平。

2024私募基金行业报告:多策略配置新趋势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年速冻食品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4-06-21
下一篇

2024年汽车行业一季度经营分析及投资策略报告

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