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TCL电子行业深度分析与市场展望报告
一、TCL电子:砥砺前行,持续改善
TCL电子近期发布目标亮眼的股份奖励方案,验证其公司经营进入全新阶段。过去公司弊病在于净利率偏低、非核心业务亏损过多和集团内部关联交易复杂等。但我们认为股份奖励推出的远大目标,正表明上述疑虑正在逐步消除,我们将迎来一个全新风貌的TCL电子。公司在23年亮眼成绩单的基础上,推出新一轮股份奖励计划。2024年1月25号公司公告股份奖励计划,①以0元的价格授予公司董事、高管在内的363人合计8227万股。②业绩目标是:2023年8亿元的经调整利润上,24/25/26年增长达到50-65%、70-100%、90-150%,对应业绩12-13、14-16、15-20亿港币。本次股份奖励意义重大,①不同于过去两次公司的股权激励和股份奖励计划(以期权为主),本次股份激励直接授予股份极大地促进了员工的积极性。②本次奖励计划,明确公告公司的业绩目标,其中2024年公司业绩目标同比跃进最快,我们认为2024年是公司开启新篇章的关键第一年。
1、历史梳理:从磁带厂起家的电视巨头
回顾过去:TCL是双子架构,两大主体TCL科技(A)+TCL电子(H)分别涵盖上游面板新能源、下游品牌销售等多样业务。TCL经历多次股权和公司业务变化,我们将从集团整体业务和股权变迁角度来理顺集团利益并拆解TCL电子业务结构。业务扩展历史:TCL以磁带起家,顺应时代需求,不断拓展业务边界,推出电话、手机、彩电、电脑、面板、光伏等产品,目前电视、面板、光伏是核心资产。⚫开端:TCL前身成立于1981年,主要生产磁带。⚫C端产品多元化:后续逐渐抓住改革开放的红利生产电话等通讯产品,随后切入彩电赛道。公司在彩电上亮点颇多,2017年为对抗小米、乐视等互联网电视竞争,推出雷鸟子品牌,2019年成为首家量产MINILED电视的企业。⚫能力圈向难度更高的上游扩张:2008年收集金融危机被裁掉的面板人才,实现从下游电视向上游面板制造延伸,2021年收购中环股份进军光伏新能源领域。
股权结构变动历史:⚫管理层增持+核心资产上市:1993年李东生先生及其管理团队通过股权改革和增持获得更多TCL集团的股份,充分激发管理层的主观能动性。1999年和2004年主营电视和电话的TCL国际控股(TCL电子前身)和TCL通讯(已退市,并入TC电子内)分别H股融资上市获得更多扩张助力。⚫TCL集团整体上市A股:2002年TCL集团引入战投,国资从较强的控股股东转变为相对控股股东,较好的解决产权问题。2004年TCL集团实现集团整体业务上市。整体上市后,股权流通性和含金量大幅提升,进一步调动管理层积极性和公司效率。⚫集团将C端业务从A股出售,上下游形成A+H上市公司体系:2018年后TCL集团(A股,TCL科技前身)剥离电视等C端业务并出售给李总及其管理团队持股的TCL实业。A股平台专注于上游的面板和光伏(2021年收购的中环股份);H股平台则专注于电视、手机品牌端以及销售端业务,H股TCL电子便是本文报告的核心主体。
TCL的双主体两地上市后,两个公司无相互持股关系,李东生先生在TCL电子平台持股更多。TCL科技主要负责面板和光伏等上游业务,TCL实业负责电视手机等下游业务,仅通过自然人/员工持股平台分别持股两家公司。由于TCL电子定位终端,TCL内外销均在上市公司体内。其中李东生先生在TCL电子的股权达到28%,高于TCL科技(7%)。
TCL电子是实业主要上市主体,包含显示和创新等主要业务,公司规模接近800亿元,近三年主业收入和毛利率均比较稳健。2021年公司收入体量明显增长,239亿增量源于注入TCL通讯(即手机业务)带来97亿收入增量。②电视在TCL大屏化策略&面板涨价下,海外电视均价大涨贡献93亿收入增量。③剩余的40+亿增量源于全品类营销和互联网等。2023年公司61%收入源于大尺寸显示(电视),13%源于全品类营销(TCL品牌的白电海外代销),9%来自中小尺寸(平板&手机),8%来自光伏业务,3%为互联网,剩余的6%为智能连接、商显等业务。
与海信视像相比,TCL电子收入体量更大,但其归母净利的高低和盈利的稳定性是投资者关心重点,以下我们将从毛利、营业利润、费用率做以下分析说明公司的痛点及改善方式。2、痛点之一:如何增加业绩稳定性?公司过去业绩波动较大一方面是存在资产注入、出售等非经常性影响;另一方面则是非主业的中小尺寸等业务为业绩出血点。23年公司主业已有修复,但非主业亏损仍为公司业务出血点。相较于归母利润(存在非经常性资产出售等损益影响),经调整利润或许能更好解释公司的实质情况。①2014-2020年表现稳定;②2021-2022年显著回调主要是收购通讯(即手机业务)后带来较大的费用,其中2021年面板大幅涨价也加剧营业利润的亏损;③相对于2022年,2023年手机等中小尺寸业务亏损、互联网业务的费用摊销等问题并未得到明显解决,但电视高端化和互联网业务增长带动公司经调整利润增长1亿,是公司主业修复的标志。
展望24年:两大出血点(中小尺寸显示、互联网激励费用摊销问题)有望解决,非主业带来的波动有望明显缩窄。出血点一:中小尺寸显示,主要销售自主品牌的手机和平板电脑,该业务进入主动收缩、追求盈利质量,有望大规模减亏的阶段。该业务在TCL重组时,2019年从A股的TCL集团(TCL科技前身)剥离后于2020年并入H股,以求发挥手机X电视的渠道和智能家居体系构建协同优势。该业务规模较大,曾在全球北美、欧洲、拉美等150+个国家设立80+个销售机构,但竞争加剧导致公司该业务出现亏损。目前公司采取收缩战略,主动砍掉亏损业务和渠道,2024年有望成为轻装上阵第一年。①从渠道上,主攻盈利能力更强的欧美一线运营商,砍掉其余较为低端的新兴市场渠道,业务收入从2021年的144亿收窄至2023年的71亿,23年欧美收入占比达到71%。②从产品上,主动让阿尔卡特(Alcatel)等低端机品牌退出市场。③简化组织架构,业务规模收缩后不再设立小总部,手机和平板业务部门直接跟总部汇报,精简人员降费。2023年该业务仍处于优化阶段,效果将在2024年显现。保留该业务优势多多,①手机和平板的技术能在AR等新显示产品上复用。②该业务储备着优质的欧美一线运营商渠道资源,有望帮助其他业务更快导入。
出血点二:雷鸟股份激励,24年分摊费用大幅减少。TCL自2019/3收购雷鸟15.6%的股权后,雷鸟并表。为进一步提升雷鸟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效果,以及加强参与者与集团利益的一致性,2021年5月TCL分别授予雷鸟高管/雇员合计181人共4205万的新股限制性股份,以及7242万股现有股份的限制性股份。24年预计该板块激励费用有望大幅减少。
2、痛点之二:费率过高如何解决?
高销售及管理费率导致TCL电子利润率较低。TCL毛利率与同业海信视像相当,但净利率弱于海信视像的原因则在于更高的费用率。即便剔除AH会计准则的差异,前者费用率仍比后者高5%,其中销售和管理费率费率差异较大,导致净利率显著低于后者。
TCL电子销售费率较高的原因是?①销售管理不够精细:以往公司处于快速扩张阶段更注重收入,因而给予国内外的前端销售部门较高的自由度,导致销售费率较高。②分销体系的差异:TCL电子国内外终端分销环节都在上市公司体内,而海信视像海外销司在体外,导致TCL电子销售费率更高。如何改进?组织改革,拆分并精细化组织架构+股份奖励激发积极性。TCL逐步拆分销司,2022年TCL销售架构仅为国内外两个平台,下半年把北美独立出来,2023年彻底拆分6个大区(中国、亚太、北美、拉美、欧洲、中东非)营销本部,组织架构更平面化,带来诸多优势,①减少决策链条,提升组织效率,增强全球产品端对端的经营能力。②组织改革后,各个本部需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优化费用效率。③配合2024年1月发布的股份奖励计划,考核目标以利润为导向,中高层利益理顺至上市公司,各个本部负责人在股份奖励的激励下,更重视高端+大屏等高利润产品销售。在新的扁平化销售架构和各个部门自负盈亏的导向下,有望改善公司之前较为粗放的费用投放方式。
如何改善管理费率?管理费用的上升更多来自中小尺寸业务的影响,业务收缩下费率有望缩窄。公司2008-2019年管理费率为2-4%,略高于海信,但2020年后管理费率提升至4+%,主要和小尺寸业务合并有关。后续看:①小尺寸业务人员优化和退出长尾市场的举措已进入尾声,减少费用支出。②公司引入智能化生产设备,在仓储、物流和人力系统引入智能化系统以提升工作效率,有望持续降本增效。
二、核心成长点:电视主业何处见增长?
短期业绩的迅速修复有望来自公司非主业出血点的减少,叠加治理优化、人员提效。但中期仍更需关注公司主业的成长。公司电视主业当前看占据全球前三销量地位,短期高端化(MINILED加速渗透)+全球化(海外市占率持续提升)下有望迎来量价齐升的优质成长期。规模大:TCL和海信是全球的中资电视双雄,销量占据全球前三席位。公司2023年整体电视收入达到486亿港币,销量突破2500万台,据OMDIA,2023年TCL的全球电视份额达到13%,销量仅次于三星、海信,位居全球第三席位。
海外强:全球化卓有成效,2023年海外收入占比TCL电视业务67%。其中美洲为核心据点,其他区域持续开拓。在美洲:TCL已有较高市场地位。2023年TCL分别占据北美、拉美17%(仅次于三星)和13%的销量份额。在东南亚、中东非、欧洲等市场:公司强化本土化营销和切入本土化渠道,携手意大利国家球队、澳式足球联盟和南美解放者杯等本土化体育赛事,复制美洲成功经验提升份额。
盈利弱:公司电视业务规模大、出海强,但盈利弱为此前核心痛点。对比TCL与海信视像:两者销量规模类似(收入规模TCL由于渠道在体内而更领先),但TCL利润仅为海信的1/3。总结看:规模已占据龙头地位,提盈利对于TCL而言可能为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后续TCL的盈利能力能否向上改善?上文我们提及的组织架构优化调整已经为盈利改善打下基础,落实到业务层面上:高端化、全面化、全球化均进入利润释放期,看好公司盈利向上。
维度一:高端化,MINILED和大屏等高端产品渗透加速2024年MINILED进入显著放量期。23年年底随着小米推出高性价比MINILED电视,行业进入放量阶段,截至4月,奥维统计下我国MINILED电视销量渗透率达到8.3%,预计24年内销渗透率比23年翻倍。2023-2026年全球MINILED电视销量年化增速预计达到73%,短期内会成为电视细分市场核心成长点。
MINILED电视均价是整体电视的3倍,产品红利下行业利润有望迅速增厚。MINILED电视均价在8-16千元间,而电视均价为3-6千元。以TCL的两款主打的MINILED和普通电视型号为例,其面板规格类似,成本最大区别在于背光模组,成本差异在千元内,但二者售价差距可达到1500元,留给制造商较大利润空间。
TCL为MINILED电视龙头,具备技术、产品和品牌优势,产品红利浪潮下有望拔得头筹。TCL为全球首个量产MINILED企业,具备显著先发优势。从份额上看:洛图和中怡康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在MINILED电视全球销量份额达到22%,仅次于三星(47%),其中内销份额达52%,是全国第一,与第二名拉开较大差距。从内部渗透率看:从2022年起TCL的MINILED内部渗透率维持较高,2023年全球渗透率为2.4%(行业为2.1%)、国内渗透为5.3%(行业为2.5%),产品结构领先行业。
从产品竞争力看:TCL和雷鸟作为MINILED先发者,24年合计推出Q9、Q10和鹤系列等16款(TCL的MINILED推新数量占行业新品的41%)产品,除了100寸和75寸外,公司在55、65、85寸上的产品质价比均为最高,体现产品对参数以及均价的极致竞争力。
总结:MINILED进入快速放量期,有望增厚行业利润;TCL作为MINILED龙头,红利有望更显著。我们预期2024年TCL的MINILED全球销量在23年60万台的基础上有望持续高增,产品结构的改善有望拉动公司利润持续向上。除MINILED外,国内大屏的普及仍能贡献20-30%的均价提升空间。Display search和奥维显示,国内60寸+电视销量渗透从2016年的5%提升至2023年的54%,国内大屏化明显提升的原因:①大陆面板厂在全球市占率达到70%,且国内有更多高世代线产能,大屏和小屏价差收窄,23年80寸以上电视均价比21年便宜5K,大屏性价比持续提升,从供应端带动大屏化渗透。②小米从2017年依托高性价比大屏的卖点开始发力电视,带动行业大屏渗透率快速提升。③大屏才能表现出Miniled出色的显示表现,因而MINILED的基本尺寸均在55寸+,可以说MINILED是“功能加强版的大屏电视”,相互推进大屏电视的普及。
海外大屏化脚步稍慢,但低基数造就高成长。根据OMDIA和奥维,我们预计23年海外60寸+大屏仅占20%,主要是①海外大屏和小屏电视价差大,大屏作为利润型产品,对消费者来说性价比不高。②海外(特别是北美)消费者追求电视数量,希望每个房间均有电视,对电视尺寸要求不高。短期海外大屏进程有望加速。①2024年举办欧洲杯、奥运会等体育赛事,刺激消费者更新电视,加速大屏和MINILED等产品渗透。②国内企业出海以高质价比的大屏+Miniled电视进入市场,预计海外中高端化进程将加速。维度二:全面化,内销雷鸟补足性价比短板公司2020年“重启”子品牌雷鸟。
2019年海信重启VIDDA子品牌,定位年轻人的第一台好电视。TCL 2020年在国内重启子品牌雷鸟,快速增长,21-23年销量CAGR达到161%。雷鸟系列精简,全系列覆盖。海信的VIDDA参数的覆盖度更广,R/M/V/S/X/Z系列涵盖几乎全部尺寸段,定价偏性价比。相对于VIDDA多个系列,雷鸟仅有“青鸟、鹤、鹏、雀”四个系列,各自定位不同,比如新推的青鸟做壁纸电视,鹤做Miniled电视,鹏做大屏电视,雀做65寸以下的性价比电视。雷鸟定位极致“堆料”质价比电视,24年在推新下,加速成为“超高质价比”品牌,享受高增市场红利。2024年1-4月,雷鸟陆续发布了鹤7、鹤6 PRO和鹏7系列产品,加速布局65/75/85英寸的MINILED和大屏电视,新品价格不断下探,性价比优势逐步显现,帮助雷鸟充分享受MINILED渗透率快速提升红利。
在销量上,雷鸟近两年显著增长,但对标VIDDA仍有渗透空间。VIDDA重启后2022年的销量达到2020年的3倍,为海信系贡献较大销售增量空间,2023年稳定在200万台,约占海信系内销量的1/4。而雷鸟从2022年起高增,2023年销量不到100万台,约占TCL系内销量1/5。对标VIDDA的比例雷鸟预计有38%的增量空间。
在均价上,24年雷鸟依托MINILED,预计公司增量又增利。雷鸟24年新品重点在“极致堆料”的MINILED电视,MINILED电视渗透率从24/1的0%提升到24/4的9%,雷鸟均价提升速度有望快于行业。MINILED的净利润高于普通电视,雷鸟的增量是量/利双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