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光通信产业升级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1.光通信行业领军者
1.1光通信设备领先供应商
公司全称“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12月由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为主发起人设立,200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19年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募资建设5G承载网络系统设备、下一代光通信核心芯片、烽火锐拓光纤预制棒(一期)、下一代宽带接入系统设备、信息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等一些列研发及产业化项目。2020年公司被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列入“实体清单”,受到美国出口管制,限制购买、使用美国技术。
公司是集光通信领域三大战略技术(光通信系统和网络、光纤光缆、光电器件)于一体的科研与产业实体,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国内光通信领域的“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和创新型企业,先后被国家批准为“国家光纤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亚太电信联盟培训中心”、“MII光通信质量检测中心”、“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光通信设备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等。公司主营业务为通信系统设备、光纤光缆、数据网络等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及安装。通信系统设备业务主要为应用于信息传输过程的设备、软件和解决方案。光纤及线缆分为光缆产品、光纤产品和海洋网络。数据网络产品涵盖大数据、IT、云计算和移动化产品四个细分领域。
公司客户主要为有通信数据需求的行业/企业用户和运营商用户等。运营商用户产品涉及传送网、接入网、数据通信、IT基础设施、光纤光缆、光纤分配网、站点能源、海洋网络、数据中心能源等。行业/企业用户产品涉及传送网、接入网、IT基础设施、数据通信、云计算、光纤分配网、移动化、大数据、数字展示、海洋网络、光纤光缆、站点能源、数据中心能源等。
1.2股权结构稳定清晰,管理层更迭激发活力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公司为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持股比例41.68%。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由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直接控股92.69%,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控股,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
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背景下,公司管理层实现新老交替。在执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期间,包括任职22年的前董事长鲁国庆在内的部分管理层成员离职,副总裁曾军接替成为新董事长。曾军自2014年起在烽火通信担任副总裁,对公司的经营状况有着深入的了解。新组建的管理层平均年龄为47岁,相较于原管理层平均年龄低10岁。
1.3业绩增长稳健,重视研发投入
公司业绩保持稳步增长,2020年被美国纳入“实体清单”,出现一定下滑。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1.30亿元,同比增长0.69%;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59亿元,同比增长0.85%。2021年后,公司盈利能力逐步恢复,2023年归母净利润达到5.05亿元,同比增长24.38%。公司2024Q1实现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增长10.93%。
从地区来看,公司国内业务营收和毛利润占比较高,2023年分别达到68.46%/56.77%。公司2018-2022年海外业务营收占比逐年提升,2023年有所下降达到31.54%;毛利润占比在2020年后较为稳定,2023年达到43.23%。
公司国内业务毛利率维持在20.00%左右,2023年达到17.05%;海外业务毛利率较高,维持在25.00%-30.00%之间,2023年达到28.19%。
公司各业务板块营收及毛利润构成较为稳定,通信系统占比较高。2023年营收构成中,通信系统占比76.41%,光纤光缆及电缆占比17.30%,数据网络产品占比5.07%。2023年毛利润构成中,通信系统占比71.49%,光纤光缆及电缆占比17.87%,数据网络产品占比10.19%。
毛利率方面,公司数据网络产品毛利率较高,维持在40.00%以上,2023年达到41.35%。通信系统毛利率维持在20.00%左右,2023年达到19.24%。光纤光缆及电缆毛利率维持在17.00%左右,2023年提升幅度较大,达到21.24%。公司近年销售毛利率较为稳定,2023年达到20.56%。公司在遭遇制裁后,加大研发投入,用以开展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的开发,提升战略产品竞争力,2020年后销售净利率维持低位,2023年达到1.57%。
公司研发费用率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2023年达到11.49%。公司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达到6998人,且占员工总数比例较高,达到45.65%。
期间费用方面,公司销售费用较高,2023年达到17.87亿元。2023年公司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为3.41和3.16亿元。公司近年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较为稳定,2023年分别为1.10%和1.01%。公司销售费用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023年达到5.74%。
2.公司是400GOTN骨干网核心供应商
2.1OTN骨干网进入400G时代
“东数西算”工程于2022年2月17日全面启动,是我国首次从战略层面对覆盖全国一张大网提出的顶层规划蓝图。“东数西算”将东部海量温/冷数据通过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输送到西部,解决了东西部对数据处理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问题。据此,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了8大枢纽共10个国家级数据中心集群,推动东部温/冷数据率先西迁,或向周边区域转移。
“东数西算”、“东数西训”、“东数西存”和“东数西渲”是东数西算的四大类典型业务场景。四大类典型业务场景本质差别在于使用的“算力类型”不同,对承载网络SLA存在差异。
随着东部数据持续西迁,跨区域海量数据流动将逐步成为常态。这必将使得骨干传送网的承载压力逐年增大。参考2022年东数西算八大枢纽申报的未来几年机架规模,八大枢纽总共上报规划了400万+机架(2.5KW等效机架)。预计到2027年,骨干传送网累积新增流量将达到1900Tbps,超大带宽是下一代全光骨干传送网核心能力之一。面对当下的算力网络市场需求,传统的100G已无法满足用户相关业务的新需求。在此背景下,备受业界关注的400G被普遍认为是骨干网下一个重大变革性的代际技术,有望成为算力网络时代的“光底座”。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间基本实现不高于理论时延1.5倍的直连网络传输,重点应用场所光传送网(OTN)覆盖率达到80%;并且明确表示加快400G/800G高速光传输网络研发部署。
作为下一代骨干网的核心承载技术,400G与100G OTN相比,系统带宽提升了4倍,将传输“单车道”变成“四车道”,功耗节省10%以上,时延降低10%,相当于在“算网高速”铺设了一座“高架桥”,实现算力跨区域高效循环,真正做到以网强算。面向算力时代的骨干传送网络,需要80×400G超大带宽能力。基于400G光系统创新技术,实现传输距离不变,容量持续翻倍的目标。
400G产业链的完善和成熟,为400G的大规模商用提供了可能。同时,新波段、新器件、新光纤等全面支撑400G传输技术实现广泛应用。
2.2运营商启动骨干网400G招标
公司中标中国移动“400G规模部署第一标”2023年10月,中国移动发布《中国移动省际骨干传送网400G OTN新技术试验网设备集中采购_招标公告》,总价约36.30亿元。该项目集中采购产品为400G OTN试验网新建设备,预估采购规模为新增OTN设备1910台,400G线路OTU端口11190个。涉及400G OTN试验网一平面、400G OTN试验网二平面东部、400G OTN试验网二平面西部三个标包。2023年11月该项目发布中标候选人公示,三个标段的中标候选人分别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华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体,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汉烽火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体。
电信联通有望跟进400GOTN规模部署中国电信《全光网络2.0技术白皮书》指出,到2025年骨干全光传输技术进入400Gb/s时代,具备超长距传输能力的单波长400Gb/s DWDM传输系统开始规模商用,为IP骨干网、数据中心互联等客户提供400GbE业务电路。2023年3月,浙江联通与中国联通集团研究院在中国联通集团网络部的规划指导下,联合华为建成全国最大规模的400G OTN实验网,并基于该网络完成业务功能、性能、保护倒换、应用场景等关键项目验证。
2.3公司光通信产业链完备,OTN产品性能领先
公司控股多家光通信企业,掌握自主光纤预制棒及光纤生产核心工艺,拥有从光纤、光缆、芯片到系统设备的、较为完整的光通信产业链。2022年,公司携手中国电信建设G.654.E超高速骨干。2023年,公司联合中国电信研究院成功实现400Gbit/sDWDM系统现网3820km超长距实时传输,标志着骨干400Gbit/sDWDM系统向规模商用迈进重要一步;同年,公司中标中国电信AI算力服务器(2023-2024)集采项目。
公司产业布局从武汉向中国向全球不断延伸,目前在中国有1+6产业基地,承建了各行各业接近400条国家级光通信干线。公司的智慧光网覆盖了全国31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目前在全球有2个海外生产基地,8个海外研发中心,11个全球交付中心和30个海外代表处,产品、方案和服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拥有多款高性能的400GOTN设备,包括FONST6000 U系列、FONST6000 N系列、FONST6000 UE系列等。公司通过OTN设备间的配合组网,形成从边缘/接入网、城域/汇聚网到骨干/核心网,结构完整、层次清晰的大容量、多业务网络解决方案,满足运营商及企业客户的需求。
3.算力网建设加速,公司技术底蕴深厚
3.1运营商资本开支结构偏向算力网建设
转型、算力、AI成为2023半年报三大运营商发展的新关键词。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表示: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算力成为新的基础能源,预计未来五年全球算力总规模的年均增速将超过50%;人工智能成为新的生产工具。未来三年,在生产经营环节应用AI大模型的企业占比将由目前的不到5%提高到80%以上。算力网建设是实现数字化转型和AI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基础。根据运营商2023年年报,2023年移动/电信的算力/产业数字化资本开支分别为391/355亿元。根据运营商业绩说明会推介材料,2024年移动/电信的算力/产业数字化资本开支分别为475/37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48%/4.11%。
中国移动2023年通用算力规模达到8 EFLOPS,同比增长14%;智能算力规模达到10.1 EFLOPS,同比增长206%。中国移动计划2024年通用算力累计达到9EFLOPS、智能算力累计超过17 EFLOPS。中国电信2023年新增智能算力8.1EFLOPS,达到11.0EFLOPS,增幅279.30%,计划2024年智能算力新增10 EFLOPS,总计达到21 EFLOPS。
3.2公司中标中国电信AI服务器集采项目
按照《中国算力白皮书(2022年)》定义,算力主要分为四类: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边缘算力。其中通用算力以CPU芯片输出的计算能力为主;智能算力以GPU、FPGA、AI芯片等输出的人工智能计算能力为主;超算算力以超级计算机输出的计算能力为主;边缘算力主要是以就近为用户提供实时计算能力为主,是前三种的组合。AI服务器相较于通用服务器具备更强的计算能力,会配备GPU加速卡,以处理大量并行计算,强化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根据TrendForce预估,2023-2026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分别约120/150/190/240万台,3年CAGR约为26%;AI服务器出货量占整体服务器出货量近9%,到2026年将达到15%。
2023年8月20日,中国电信启动AI算力服务器(2023-2024年)集采,将采购I系列/G系列训练型服务器总计4175台,InfiniBand交换机总计1182台。项目分4个标包,分别为训练型风冷服务器(I系列)、训练型液冷服务器(I系列)、训练型风冷服务器(G系列)、训练型液冷服务器(G系列)。本次AI服务器集采,I系列服务器CPU采用Intel至强可扩展处理器,G系列服务器CPU采用鲲鹏处理器,其中,I系列服务器规模为2198台,G系列服务器规模为1977台。C114简单测算,本次集采以G系列服务器为代表的国产化服务器规模占比超过47%,接近50%。
2023年10月13日,中国电信AI算力服务器(2023-2024年)集中采购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公司分别中标I系列训练型风冷服务器、G系列训练型风冷服务器、G系列训练型液冷服务器三个项目。根据评审结果,标包1和2(Intel芯片)共57亿,入围企业包括超聚变、浪潮信息、新华三、宁畅信息、中兴通讯、烽火通信、联想,占比分别为31.56%/22.50%/16.34%/11.93%/9.47%/4.65%/3.56%。标包3和4(鲲鹏芯片)共28亿,入围企业包括华鲲振宇、昆仑技术、烽火通信、宝 德 计 算 机 、 新 华 三 、 湘 江 鲲 鹏 、 神 州 云 科 , 占 比 分 别 为31.04%/21.98%/15.97%/10.97%/11.04%/5.00%/3.99%。
3.3长江计算:“鲲鹏+昇腾”生态产品完备的国产算力主力军
计算与存储是公司近年着力打造的成长型业务,抢抓算力大发展的战略机遇,近年复合年增幅达到50%以上。在产品技术方面,基于在通信领域二十多年的深耕积淀,公司广泛联合业界最先进供应商,领先发布X86、ARM等多样性算力产品和技术,实现算力基础硬件的系统性布局和产品化。公司推出系列化自研服务器产品,完成高端液冷服务器全链条的技术突破,自研高端液冷服务器实现产品化,冷板式液冷比例达到业内领先水平,产品应用覆盖互联网、运营商、政府、金融等多个行业。长江计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5月,是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匹配国家总体战略布局、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成立的全资子公司,由公司控股子公司武汉长计科技有限公司控股70.71%。
长江计算集服务器、计算机、存储产品、云计算等相关软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于一体,逐步“解锁”从通用算力、智能算力到高性能算力的服务器,形成提供定制化服务的专业解决方案能力。2020年,长江计算加入鲲鹏生态,推出R220KV2通用服务器、G440KV2智算服务器、AccelerPoD5000 V2系列全液冷整机柜等一系列高性能、高能效、稳定易维护的多样性算力基础设施底座。长江计算通过提供强算力、高可靠性的鲲鹏计算硬件底座,与各行业软件共同孵化创新解决方案,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通信、金融、数字政府、电力等行业提供服务,加速各行业数字化转型。2022年6月2日,长江计算与华为举行昇腾万里伙伴授牌仪式,正式成为昇腾认证级整机硬件伙伴。长江计算基于昇腾AI,面向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业务需求,先后推出G210KV2边缘型、G220KV2推理型、G440KV2训练型等多种AI服务器。2024年2月,长江计算获“华为鲲鹏展翅伙伴计划-领先级整机硬件伙伴”和“华为昇腾万里伙伴计划-优选级整机硬件伙伴”双体系认证。
长江计算已推出5大类算力产品,包括通用服务器、智能服务器、高性能计算服务器、存储产品、终端产品等。
3.4烽火超微:产品多元的服务器厂商
公司控股子公司烽火超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集软硬件自主研发、生产、销售和交付于一体的计算、存储系统和方案供应商。烽火超微拥有自主的服务器核心技术,为客户提供端到端定制化服务,产品覆盖通用计算、关键应用、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等诸多场景。
烽火超微逐步深化产业布局,积极与云生态伙伴开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的应用实践,拥有成熟的分布式存储,高性能计算(HPC),大数据,云计算等解决方案,可为用户提供从方案的规划到部署,从项目验收到运维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建设服务。烽火超微通过持续深耕信息化市场,坚持自主创新,已跻身国内IDC数据中心服务器供应商10强。烽火超微年销售额保持85%以上的复合增长,累计出货规模超过50万台,产品广泛应用于互联网、电信、金融、交通、医疗、教育等行业,服务于全国各省市1000+行业客户。
烽火超微近年营业收入整体保持增长,2022年达到24.71亿元,同比增长55.70%。烽火超微归母净利润在2019-2021年间保持在2000万左右,2022年亏损3332万元,2023年扭亏,达到238.67万元。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