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投资策略报告:一季度行业增收增利分析
一、A股2024年增收与增利预期如何?
此前报告《A股业绩增速波动的原因拆解——2024一季报分析(一)》中,我们提出业绩增速可以拆解为营业收入增速以及净利率增速,即:1+归母净利润同比=(1+营业收入同比)×(1+净利率同比)自上而下看,全A非金融2024年营收增速可能逐季小幅抬升,净利率同比增速则有望从二季度开始转正。结合营收与净利率同比预期,全A非金融业绩增速后续有望边际改善,并在下一季度展现基数弹性。
预计2024年全A非金融营收增速4.38%,较24Q1的0.84%逐季小幅抬升。以全A非金融营业收入增速作为因变量,GDP增速与PPI同比(MA3)作为自变量,线性回归表现出较好的显著性,以此为依据对2024年后续三个季度的全A非金融营收增速进行预测,预计2024年全A非金融营收增速4.38%,较24Q1的0.84%逐季小幅抬升。
预计全A非金融净利率2024年同样逐季小幅抬升,其中二季度可能展现基数弹性。全A非金融净利率与PPI(MA3)关联性较强,而wind一致预期下的PPI(MA3)年内呈逐季上行趋势,PPI(MA3)在2023年二季度出现明显下探,对应2024年二季度可能展现基数弹性。
二、增收又增利重点行业剖析
本章中,我们首先对增收又增利的行业进行梳理,然后结合行业业绩拆解、行业利润表拆解、细分行业与个股贡献度、上市公司公告信息等,对重点行业进行深入剖析。
2.1 哪些行业24Q1增收又增利?
筛选2024年一季度增收又增利的申万行业,包括电子、社会服务、轻工制造、汽车、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其中电子、轻工制造24Q1业绩增速与营收增速均较23Q4出现环比改善。营业收入增长占据主导的行业有汽车、家用电器,其余行业的业绩增长则更多是受到了净利率增长的驱动。
二级行业看,24Q1业绩、营收双高增且增速均较23Q4出现环比改善的行业包括科技TMT的光学光电子、消费电子、电子化学品、元件、通信设备,上游资源的橡胶、贵金属、油气开采,中游制造的摩托车及其他,下游消费的纺织制造、小家电。除上述行业外,24Q1业绩、营收双高增的二级行业还包括中游制造的航海装备、商用车、汽车零部件,可选消费的体育、旅游及景区、酒店餐饮、医疗美容、白色家电,其他服务的航空机场,必需消费的休闲食品、白酒。
2.2 电子:半导体内部显著分化,消费电子外延增长,光学困境反转
对电子及其细分行业进行业绩拆解看:(1)半导体内部细分行业出现显著分化,芯片设计以及封测行业24Q1业绩表现较强,营收同比高增的同时净利率同比也带来较大贡献,半导体设备也实现了营收、业绩双高增,半导体材料、分立器件以及集成电路制造业绩承压,净利率同比是拖累项。(2)消费电子24Q1实现营收、业绩双高增且增速均较23Q4有明显改善,其中品牌消费电子营收增长较快,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净利率同比支撑较强。(3)光学光电子困境反转,光学元件、面板以及LED均取得较强的业绩表现。
2.2.1 半导体:设计与封测强势,制造业拖累较大半导体24Q1净利率同比下降92.4bp,利润表拆解看,改善项包括管理、研发、财务费用减少以及其他收益增加,拖累项则包括毛利率显著下滑以及投资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减少。梳理个股对半导体24Q1业绩的贡献度,芯片设计公司拉动较强,集成电路制造公司则带来拖累。公告梳理看,芯片设计与制造公司的不同判断反映了前者的景气改善与后者的继续低迷,芯片设计中存储产品价格上涨预期较为乐观。
江波龙(301308.SZ):自2023年三季度末开始,全球前五大存储晶圆原厂均开始采取持续减产措施,叠加下游终端市场进入传统旺季,下游市场需求逐步复苏,半导体存储产业进入上行周期。随着半导体存储产业进入上行周期,存储产品价格持续上涨趋势一直延续至当前,短期来看,继续上涨的复苏趋势仍在。韦尔股份(603501.SH):随着消费市场进一步回暖,下游客户需求有所增长,伴随着公司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产品导入及汽车市场自动驾驶应用的持续渗透,公司营业收入实现了明显增长;同时受到产品结构优化以及成本控制等因素影响,公司产品毛利率逐步恢复。
华虹公司(688347.SH):整体半导体市场的景气尚未摆脱低迷,且由于季节性和年度维修的影响,第一季度是代工企业的传统淡季,但华虹半导体第一季度的产能利用率、销售收入、毛利率均实现环比提升,验证了公司特色工艺的市场需求总体向好。
2.2.2 消费电子:寻求人工智能等需求的外延增长消费电子24Q1净利率同比上升105.3bp,利润表拆解看,改善项包括毛利增加,研发、财务费用减少以及投资净收益增加,拖累项则包括销售、管理费用增加以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减少。
公告梳理看,除传音控股继续寻求新兴市场的智能手机渗透率提升外,上市公司普遍没有给予智能手机市场较高的预期,而是寻求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需求外延增长。
传音控股(688036.SH):由于成熟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和智能机普及率均处于较高水平,手机出货量增速放缓并趋于稳定,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智能机的更新换代。不少新兴市场尚处于功能机向智能机过渡阶段,功能机仍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智能机市场普及率相对较低,甚至还有一定比例尚未使用手机设备的人口。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消费能力的提升,在手机智能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新兴市场的智能机市场潜力较大。
工业富联(601138.SH):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与全球顶尖客户携手,在生成式AI端持续发力。报告期内,公司云计算业务收入占整体收入近五成;AI服务器占服务器整体收入近四成,AI服务器收入同比增长近两倍,环比呈现近双位数比率增长。立讯精密(002475.SZ):公司积极贯彻“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在夯实消费电子业务基本盘的前提下,动态调度内外部资源以全力支持通讯/数据中心业务和汽车业务的高质量成长,通过成熟的工艺+底层技术的能力拼图,叠加智能制造大平台优势,实现了在不同市场高效拓展以及产品份额的不断提升。
2.2.3 光学光电子:面板需求温和复苏、价格止跌修复光学光电子24Q1净利率同比上升238.3bp,利润表拆解看,改善项重点在于毛利率提升,管理、研发、财务费用改善,拖累项则包括投资净收益、其他收益减少。公告梳理看,面板市场随着供需边际的变化迎来复苏,但结构出现分化,大尺寸面板优于中小尺寸面板,技术层面AMOLED结构性成长明显。TCL科技(000100.SZ):一季度,显示终端需求仍处于传统淡季,但在良好的供给格局和按需生产的经营策略推动下,行业供需关系和库存水平仍保持健康态势;春节后备货需求释放,拉动大尺寸面板价格上涨;中小尺寸面板价格较为稳定,部分产品出现结构性涨价。深天马A(000050.SZ):2023年,中小尺寸显示领域正经历终端需求由疲软到逐步温和复苏、价格大幅下滑到逐步企稳止跌、开始修复的过程。全球智能手机显示屏市场规模将相对稳定,且呈现a-Si/LTPS TFT LCD、AMOLED等多种技术并存态势,其中AMOLED结构性成长明显。
2.3轻工制造:增收与增利并非同源,前者主因家居,后者对应造纸
对轻工制造及其细分行业进行业绩拆解看:虽然轻工制造行业24Q1营收与净利润均取得较高增长,但分别源于不同行业,前者主因家居,后者对应造纸。
造纸行业公告梳理看,行业整体盈利情况虽有所改善,但稍显动力不足,国内造纸行业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阶段性产能过剩等挑战。太阳纸业(002078.SZ):2023年以来,在经济温和复苏的带动下,我国造纸行业景气度有触底回升迹象,主要原材料价格整体呈波动下行态势,但受下游需求限制、原材料价格波动及消纳库存等因素影响,造纸企业利润改善尚未完全显现。近年来,国内造纸行业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阶段性产能过剩等多重挑战,叠加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寒冬可能仍将是漫长的季节。晨鸣纸业(000488.SZ):2023年,受下游需求不振、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供给增多等因素影响,造纸行业整体盈利情况虽有所改善,但稍显动力不足。供给端,内外叠加的供应量增长对纸品价格波动产生了较大影响。短期内,在供给较为宽松的局面下,纸制品价格的回归仍面临一定阻力。
家居行业公告梳理看,出海业务增长是重点方向。恒林股份(603661.SH):2023年营业收入变动主要系跨境电商业务增长、永裕全年收入并表所致。作为一家出口主导型企业,公司以“拥抱变化,变革发展”的态度,在海外建设生产基地,积极拓展品牌出海业务。致欧科技(301376.SZ):制造业原材料及价格的下降,带来了国内家居家具产品的规模优势与成本优势进一步扩大,为中国制造出海提供充分支持。2023年,家居系列在欧洲地区保持稳健增长的同时,部分品类开始在北美市场取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2.4橡胶:增收对应橡胶制品,增利对应炭黑
对橡胶及其细分行业进行业绩拆解看:与轻工制造行业类似,橡胶24Q1营收与净利润均取得较高增长,但分别源于不同行业,前者主因其他橡胶制品,后者对应炭黑。
公告梳理看,炭黑盈利修复但产能过剩情况仍然存在,二氧化硅产能释放,橡胶胶带等产品需求增长乏力。黑猫股份(002068.SZ):2023年,炭黑产能过剩情况依然存在,截至到2023年12月,国内炭黑总产能859.7万吨,炭黑行业平均开工预计59.35%,2023年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炭黑分会会员企业炭黑生产总量493.33万吨,同比增加4.71%。2023年炭黑行业原材料煤焦油价格震荡下行为主,炭黑产品销售价格跌幅增大。确成股份(605183.SH):2023年,公司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公司主要产品二氧化硅的产能陆续释放,销售量创下历史以来同期最大的销量,销量同比增长19.04%。三维股份(603033.SH):综合各方面情况,当前橡胶胶带行业面临着市场增速放缓、行业渐趋集中、同质低价竞争、产品创新有限、环境治理趋严等五类主要问题。
2.5贵金属:增收与增利并非同源,前者主因家居,后者对应造纸
对贵金属及其细分行业进行业绩拆解看:黄金与白银24Q1均呈现增收又增利特征。贵金属24Q1净利率同比上升86.1bp,利润表拆解看,改善项包括毛利率提升,管理、财务费用改善,拖累项则包括投资净收益下滑。
公告梳理看,上市公司对2024年黄金价格预期较为乐观,逻辑包括海外降息预期、地缘风险以及央行购金。山东黄金(600547.SH):2023年,山东黄金年产黄金1吨以上的矿山达到10家,其中境内矿山合计产金35.34吨,同比增长8.37%。当前,在全球政治经济形势不确定性不断加大的背景下,黄金有望继续保持较强的资产配置吸引力。主要逻辑包括美欧主要经济体的高利率环境,美欧等部分主要经济体央行较大概率将从紧缩转为宽松,当前世界局势仍不稳定,局部战争时有爆发,且多个国家或地区进入大选年。
银泰黄金(000975.SZ):2023年,我国黄金行业进一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资源并购等途径加快增储上产。2024年,美联储降息、央行购金和ETF流动等将成为黄金价格的重要支撑因素,预期金价将呈现震荡偏强态势。此外,世界黄金协会预计,2024年央行的黄金购买量仍将超出预期,为金价上涨提供助力。
2.6油气开采:中国海油油气产量增长、成本竞争优势稳固
对石油石化及其细分行业进行业绩拆解看:24Q1增收又增利的行业包括油气开采以及炼化及贸易中的其他石化。油气开采24Q1净利率同比上升266.3bp,利润表拆解看,毛利率的提升是主要改善因素,拖累项则包括税金增加,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缩水。
梳理个股对油气开采24Q1业绩与营收的贡献度,中国海油是主要引领。公告梳理看,中国海油油气产量增长、成本竞争优势稳固,实现了油气销量与价格的上涨。中国海油(600938.SH):国际油价震荡上行,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为81.76美元/桶,同比基本持平。本公司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扎实推进提质增效升级行动,油气净产量稳步增长,成本竞争优势得到巩固,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创历史新高。2024年第一季度,本公司未经审计的油气销售收入达约人民币899.8亿元,同比上升21.3%,主要原因是油气销量上升及实现油价上升。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397.2亿元,同比上升23.7%。公司桶油主要成本为27.59美元,同比下降2.2%。本季度内,本公司的平均实现油价为78.75美元/桶,同比上升6.2%。
2.7摩托车及其他:出行恢复、出口走强共同拉动需求
对汽车及其细分行业进行业绩拆解看:(1)摩托车及其他24Q1实现营收、业绩双高增且增速均较23Q4有明显改善。(2)商用车分化,载客车业绩较强而载货车恢复平淡。
摩托车及其他24Q1净利率同比上升86.6bp,利润表拆解看,改善项包括财务费用缩减,毛利率提升等,拖累项则包括税金增加,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增加等。公告梳理看,上市公司普遍受益于出口高增,其中欧美市场对应娱乐功能的大排量、时尚外观车型,而新兴市场对应灵活便利、成本低廉的小排量车型,此外,电动平衡车、滑板车的市占率提升也带来增益。九号公司-WD(689009.SH):2023年,公司持续深耕经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电动两轮车、服务机器人和全地形车产品不断推出新产品,产品市场占有率和销售规模持续提高。本报告期内公司加强业务流程管理,提升运营效率,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较同期减少。隆鑫通用(603766.SH):在非洲、南美等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及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备影响,小排量摩托车因其灵活便利、成本低廉的优势成为主要通勤代步工具,在一定时期内仍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目前大排量摩托车因其独特的社交消费属性吸引了众多新进入市场的消费者,市场的主要增量也主要来自于新兴消费群体。
春风动力(603129.SH):2023年,公司全地形车出口额占国内同类产品出口额70.79%,稳居龙头地位;美国市场成长势能强劲,经销网点持续铺开,欧洲市占率不降反增,继续蝉联市占率第一。随着全球消费升级,以娱乐功能为主的中大排量摩托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北美和欧洲是这类摩托车的主要消费市场,消费者偏好大排量、时尚外观的车型,市场空间大。
钱江摩托(000913.SZ):国内二轮摩托车由于禁限摩、消费升级、替代品渗透等原因,交通属性持续受抑制,尤其是普通代步二轮燃油摩托车,市场需求持续下滑。愈演愈烈的降价使得各摩托车企业盈利空间承压,难以维持过往的毛利率水平。虽然全球摩托车市场空间仍然巨大,但整体竞争态势激烈。从细分市场来看,亚太、拉美、中东、非洲等发展中区域中低端燃油摩托车产品市场广阔,目前市场主要被日系、印度以及本土品牌占据,其市场多以高性价比的产品为主;欧美等发达国家区域是高端产品的主要市场,但多为欧美日等品牌占有。
涛涛车业(301345.SZ):目前,北美是全球电动滑板车最大的市场,份额占比约为60%,其次是欧洲和中国,份额占比分别约为20%和10%,其他地区的普及率相对较低,预计未来伴随全球消费复苏,行业市场空间有望实现快速提升。中国企业进军电动平衡车市场,受益于国内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及制造能力,使得产品的销售价格明显下降,迅速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电动平衡车因个人、公共巡逻和商业应用的不断扩大,需求实现稳步提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