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医药生物行业报告:GLP1产业链与长期投资价值分析
1. 板块观点
1.1. 板块观点
本周、年初至今医药指数涨幅分别为-2.01%、-15.33%,相对沪指的超额收益分别为-0.85%、-17.90%;本周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及商业等股跌幅较大,中药、生物制品及化药等股价跌幅较小;本周涨幅居前百利天恒(+17.60%)、天坛生物(+10.06%)、康恩贝(+8.38%),跌幅居前龙津药业(-22.88%)、景峰医药(-22.78%)、长江健康(-22.55%)。涨跌表现特点:本周医药板块大小市值个股普跌、但小市值个股受到尾盘股影响跌幅较大。
本周、年初至今港股医药指数涨跌幅分别为-0.3%、-23%;医药商业、化药及中药等股价涨幅较大;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及医疗服务等跌幅较大;本周涨幅居前阿里健康(+17%)、亚盛医药(+16%)、复星医药(+15%),跌幅居前高视医疗(-19%)、微创机器人(-17%)、乐普生物(-15%)。
【投资策略】关注思路:
1)GLP1产业链领域:博瑞医药、信达生物、新诺威、诺泰生物等;
2)药店领域:老百姓、益丰药房等;
3)CGM领域:鱼跃医疗、三诺生物等;
4)中药领域:太极集团、东阿阿胶、佐力药业、方盛制药、达仁堂、康缘药业等
5)原料药领域:千红制药、同和药业、华海药业、天宇股份等;
6)临床及仿制药CRO:诺思格、泰格医药、百诚医药、阳光诺和等;
7)创新药领域:百济神州、恒瑞医药、海思科、迈威生物、泽璟制药-U、迪哲药业;赛生药业、和黄医药、康诺亚等;
8)医药商业:九州通、国药股份、柳药集团等;
9)IVD领域:新产业、安图生物、亚辉龙等;
10)医疗耗材领域:惠泰医疗、大博医疗、三友医疗等;
11)仿创药领域:吉贝尔、恩华药业、仙琚制药、立方制药、信立泰等;
12)医疗服务领域:爱尔眼科、三星医疗、海吉亚医疗、固生堂等;
13)科研服务领域:药康生物、奥浦迈、百普赛斯等。
14)血制品领域: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博雅生物等。
1.2. 细分板块观点
自2015年我国药政改革开始,国内创新药的竞争环境更加开放、竞争方式也由以往后端的商业化推广往前端的靶点选择、临床开发等环节转移,创新药的竞争更加激烈和全方位。从2015年至今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创新药研发上市、进口药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政策,随之而来的是整个新药开发模式的大变革。从靶点选择、到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再到研发管线的构建,都影响着未来企业的现金流和价值,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成药性评估和临床转化,尤其在临床转化环节效率与策略的正确与否最终决定着一个药品的上市进度与最终商业价值的大小。
医保国谈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机制完善,不再追求“大降价”的结果,规则和要求在波动中调整,变得更加稳定和可预测,意味着医保谈判逐渐有了相对宽松的气氛和环境,能够让创新药企在动态平衡中寻找到机会,实现患者、医保和企业的多赢。医保支持创新旗帜鲜明,创新药“应配尽配”,突破药占比、医保额度指标限制,打通进院“最后一公里”成为多项政策的核心支持点。
Beta行情对创新药及其产业链股价的带动作用是非常强劲和迅猛的,是创新药投资的冲锋号角。板块应充分关注,加息周期美元流动性、国际局势中美关系、疫情波动、国内审评审批以及医保政策等对国内创新药产业链的Beta行情的影响。2023年创新药已经迎来全面估值修复行情,创新药的价值被重新发现,依然处于底部位置的创新药行业具备布局价值,应密切跟踪可反转或确证公司逻辑的催化剂。在个股选择方面:1)关注估值拥有上升空间,弹性大且催化剂密集的公司;2)关注拥有加强公司估值逻辑的催化剂且市场认可度高的领域内龙头。推荐:恒瑞医药、和黄医药、康诺亚、荣昌生物;建议关注:康宁杰瑞、百济神州、信达生物、亚虹医药、康方生物、科济药业、亚盛医药、先声药业、开拓药业等。
【医疗器械领域】
医疗器械行业百花齐放、黄金投资时代的大趋势不变,核心原因:1)受益新基建、贴息及防疫医疗资源储备等政策,医疗设备装机量加速;2)细分领域国产龙头不断突破技术壁垒,进口替代加速;3)集采影响逐步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随着疫后院内手术量恢复,创新器械公司迎来快速恢复;4)科创板将加快更多优质器械公司上市。我们建议关注以下几类,1)医疗设备类企业,政策友好,国产替代+海外出口推动长期稳定发展,如核磁、内镜、呼吸机等领域;2)集采逐步出清、进口替代空间大的院内耗材方向,如化学发光、电生理、PCI介入耗材等领域;3)新技术、新术式带来的新的诊疗方向,如介入瓣膜、神经介入、癌症早筛、手术机器人等;4)自费产品,受益于消费升级,重点推荐眼科如角膜塑形镜领域;5)器械CDMO,短期受益上游成本端降价,长期依靠不断加强的精密制造能力,客户/订单量激增,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如医疗设备上游核心零部件领域。
【疫苗领域】
逻辑1:众多重磅产品进入收获期,业绩确定性较高。1)消费端:刚需品,新冠疫情影响逐步消除,中长期受益消费升级,二类苗接种率逐步提升;2)产品端:两大趋势:a、产品向多联多价升级,如三联苗、四联苗,以及四价流脑结合、四价流感疫苗,麻腮风水痘、五联苗等;b、国产新品种兑现:如13价肺炎疫苗、2价HPV疫苗,以及4/9价HPV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人二倍体狂犬疫苗、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等。目前已进入国产重磅疫苗陆续上市的阶段,随着重磅疫苗品种放量,疫苗公司高业绩增速确定性较强。逻辑2:疫苗管理法出台,行业集中度提升,利好龙头。全球最严《疫苗管理法》出台后,行业再次发生重大安全事件的概率将大幅降低,在严管控的同时,疫苗管理法也明确鼓励疫苗生产集约化,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逻辑3:新技术带动疫苗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容。新冠疫情加速了mRNA技术在人用疫苗上的应用进度,也加速了在疫苗领域的技术创新,国内mRNA疫苗研发布局逐步丰富,有望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药店、医疗服务、医美领域】
药店:新冠肺炎疫情催化下,药店板块业绩表现更加亮眼。展望未来,我们认为药店板块仍将在行业集中度提升、连锁化率提升的趋势下稳健增长。一方面,头部连锁药店公司在资本助推下,稳步推进在全国的复制扩张,同时精细化管理推动内生性增长加快。另一方面,处方外流持续推进,药店业务量仍将不断增长。推荐: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建议关注:一心堂、健之佳等。
医疗服务:在疫情考验下,医疗服务板块展现快速恢复能力与长期增长韧性,头部企业投资价值凸显。随着居民消费意识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赛道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尤其面对医保局控费等政策进一步推进,医疗服务作为避险赛道更值得投资。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步消除和居民医疗支出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行业将在短期迎来修复性增长,在中长期也具备坚实的成长逻辑。推荐爱尔眼科、华厦眼科、通策医疗、三星医疗,建议关注普瑞眼科、海吉亚、固生堂等。
医美:伴随消费升级大趋势,医美行业蓬勃发展,医美赛道资产证券化加速且备受青睐。疫后医美消费场景修复,消费医疗有望恢复性增长。展望未来,我们看好医美板块,主要原因包括:1)我国医美渗透率提升空间大,医美接受水平不断改善;2)医美产品呈现多样化,国内品牌份额趋于提升;3)医美行业市场逐步规范化,将利于正规持证品牌获取存量市场份额。推荐: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华东医药等。
2.1. 肥胖人数逐年增加,减重市场需求凸显
肥胖是很多疾病的重大风险因素,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肌肉骨骼疾病和癌症。超重和肥胖的定义是可损害健康的体重异常或过量脂肪累积。目前主流的判断方法为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计算方法是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有所差异。中国所采用的标准是:BMI在18.5-24是体重正常,24-28属于超重,大于28为肥胖。
在全球范围内,成年人中超重占比超过39%,肥胖超过13%。在过去的二十年时间内,全球肥胖患病率的趋势有所增加。由于生活条件改善以及运动缺乏等因素,导致近年我国肥胖人口迅速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我国肥胖人数从2016年的1.8亿人增至2020年的2.2亿人,年复合增长率为5.0%。到2030年,肥胖人数近3.3亿人,成人中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可能将达到65.3%,在儿童青少年(7~17岁)中将达到31.8%,在学龄前儿童(≤6岁)中将达到15.6%(WHO标准)。我们预计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居民体重管理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减肥需求市场将持续增加。
2.2. 全球销售额快速增长,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有望成为新一代“药王”
诺和诺德的长效GLP1激动剂司美格鲁肽,2023年全球销售额超过200亿美金,同比增长超过70%。其中皮下注射制剂Ozempic(用于降糖)实现营收957.18亿丹麦克朗(约合137.8亿美元),口服片剂Rybelsus(用于降糖)销售额达187.50亿丹麦克朗(约合27亿美元),减重产品Wegovy销售业绩达313.43亿丹麦克朗(约合45.1亿美元)。2024年一季度,三款产品销售额分别达43亿美元、7.2亿美元和13.5亿美元,合计63.7亿美元,增长迅速,仅次于Keytruda 69.5亿美元销售额,有望成为下一代“药王”。
替尔泊肽是礼来GIP/GLP-1双靶点受体激动剂。2022年5月,替尔泊肽糖尿病适应证Mounjaro首次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2022年该药为礼来贡献了4.83亿美元的收入。2023年,Mounjaro收入51.6亿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Mounjaro收入18.07亿美元。替尔泊肽减重版Zepbound于2023年11月8日在美国获批用于减重。2023年不到两个月的时间,Zepbound收入1.76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收入5.17亿美元。凭借更优的减重效果,替尔泊肽销售增速比司美格鲁肽更快,未来潜力较大。
2.3. GLP1技术不断迭代,国产GLP1类产品快速追赶
GLP1技术不断迭代,从单靶点逐步向双靶点和三靶点迭代,从日制剂向周制剂迭代,从注射剂型向口服剂型迭代。从减重效果看,GLP-1R/GCGR/GIPR三靶点减肥药优于双靶点减肥药优于GLP-1R单靶点司美格鲁肽。目前,国内相关产品快速追赶,GLP-1R/GCGR靶点信达生物进度最快,已经处于NDA阶段;GLP-1R/GIPR靶点恒瑞医药、博瑞医药、翰森制药、众生睿创等进度较快;GLP-1R/GCGR/GIPR三靶点研发较早期,只有民为生物进入到II期临床。
重要研发管线一览
6月7日,勃林格殷格翰(BI)宣布,survodutide(BI 456906)治疗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的II期临床试验亚组分析取得了突破性结果,治疗48周后,高达64.5%纤维化2期或3期(F2-F3)患者(中度至晚期疤痕)实现了纤维化改善且MASH没有恶化,而安慰剂组为25.9%。
6月6日,2024年欧洲过敏和临床免疫学会(European Academy of Allergy & Clinical Immunology, EAACI)年会在西班牙瓦伦西亚召开。会议期间,天辰生物在大会上口头汇报了LP-003过敏性鼻炎II期临床完整数据。数据显示,LP-003 过敏性鼻炎II期临床研究(NCT06046391/CTR20231145)达到全部临床终点。
6月6日,菲鹏制药携全新推出的First-in-Class新药FP008(抗体-细胞因子融合蛋白)亮相,为患者带来白细胞介素10(IL-10)在肿瘤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
6月5日,安进宣布伊奈利珠单抗(inebilizumab,商品名:Uplizna)治疗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的III期MITIGATE研究取得了积极结果。该药物是首个在IgG4-RD适应症上取得积极III期研究结果的产品。基于此,安进将在美国递交伊奈利珠单抗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如果获批,IgG4-RD患者将迎来首款治疗药物。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