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银行行业报告:业绩承压,城商行表现较好
1.业绩分化明显,息差拖累利润
1.1上市银行整体业绩承压
行业整体营收增速继续下探,城农商行营收增速有所提升。从营收来看,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增速持续下探。2023年上市银行营收同比-0.85%,增速较前三季度基本持平。
2024Q1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为-1.77%,增速较2023年-0.92PCT。分银行类型来看,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2024Q1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2.22%,-3.24%,+5.72%,+4.59%,增速较2023年分别-2.20PCT,+0.44PCT,+3.27PCT,+4.32PCT,城商行与农商行营收表现明显优于其他类型银行。从单一银行来看,业绩分化迹象明显。2024Q1营收增速高于10%的多为优质区域的城农商行,其中青岛银行、浙商银行、青农商行2024Q1营收增速位居前列,分别为19.28%、16.65%、13.30%。14家上市银行营收负增长,其中平安银行、光大银行以及民生银行营收增速位居后三位,增速分别为-14.03%、-9.62%、-6.80%。营收增速差距较大,分化迹象明显。
整体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下行,城商行与股份行增速有所增长。从归母净利润来看,上市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出现下降趋势。2023年上市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1%,增速较前三季度-1.12PCT。2024Q1上市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63%,增速较2023年-2.04PCT。
分银行类型来看,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以及农商行2024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03%、0.00%、7.06%、0.45%,增速较2023年分别-4.15PCT、+2.96PCT、-0.48PCT、-9.03PCT,股份行与城商行的表现优于其他类型银行。从单一银行来看,优质区域的城农商行归母净利润增长较快。39家上市银行中2024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高于10%的有11家,增速前十的银行中6家为江浙地区城农商行,其中杭州银行、常熟银行、青岛银行2024Q1的归母净利润增速位居前列,分别为21.11%、19.80%、18.74%。郑州银行、渝农商行以及民生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位居后三位,增速分别为-18.57%、-10.81%、-5.63%,共有11家银行增速为负值。
1.2生息资产规模扩张与其他非息收入为主要支撑
从业绩归因来看,2024Q1生息资产规模扩张以及其他非息收入为主要支撑项,净息差仍为主要拖累项。2024Q1年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3.06%,主要系息差拖累,整体息差业务量增难抵价降。上市银行2024Q1生息资产规模扩张、净息差、其他非息收入对净利润的贡献度分别为+9.93%、-13.00%、+2.68%。分银行来看,生息资产规模扩张主要驱动在于国有行与城商行,二者生息资产规模扩张对净利润贡献度分别为+11.25%、+11.77%,主要系当前有效融资需求集中在靠近政策端的领域。
农商行2024Q1拨备计提对利润贡献度为-14.73%,远低于其他类型银行,预计主要系当前资产质量仍存一定压力,拨备计提力度有所提升。纵向来看,生息资产规模贡献度走低,净息差拖累减弱,拨备反哺利润力度降低。纵向来看,2024Q1与2023年一致的地方在于生息资产规模扩张与拨备都为贡献项,息差都为拖累项。24Q1生息资产规模扩张对上市银行净利润贡献度较2023年-1.91PCT,主要系当前有效需求依旧偏弱。2024Q1净息差贡献度较2023年+1.69PCT,拖累程度较2023年有所减弱。2024Q1拨备计提贡献度为+0.49%,较2023年-3.44PCT,拨备反哺利润力度明显降低,主要系当前资产质量仍有一定压力,前期拨备持续反哺利润后反哺空间减小。
1.3优质区域城农商行综合表现最佳
综合来看,优质区域城农商行综合表现最佳。以2024Q1营收增速为横轴,归母净利润增速为纵轴,ROE为宽度绘制的气泡图来看。青岛银行、常熟银行、杭州银行、江苏银行等城农商行表现更佳。
2.银行扩表速度降低,同业资产扩张较快
2.1上市银行扩表速度放缓,信贷增速下行
上市银行扩表速度减慢,同业资产为扩表的重要动力。从上市银行来看,截至2023年末,上市银行总资产同比+11.35%,增速较前三季度+0.51PCT。2024Q1上市银行总资产同比+9.57%,增速较2023年-1.78PCT。2024Q1总资产同比增速明显下行,预计主要系同业资产扩张减慢。截至2023年末,上市银行同业资产同比+19.17%,增速明显高于整体资产扩张速度。2024Q1信贷开门红,银行将更多资源投向信贷,因此同业资产增速有所放缓。
贷款增速放缓,贷款占生息资产比边际走高。截至2024Q1末,上市银行贷款余额同比+10.12%,增速较2023年-1.02PCT。贷款增速下行,主要系当前有效融资需求不足。分银行来看,国有行与城商行贷款增速较快,这与当前需求端情况相吻合。截至2024Q1末,国有行、城商行贷款余额分别同比+11.51%、+14.00%。从结构上来看,截至2024Q1末,上市银行贷款占生息资产比为58.38%,占比较23年末+0.44PCT。增速下行但占比提升,主要系2024Q1以来上市银行扩表速度明显走低,带动分母端增速较低。
融投资同比+10.16%,增速较2023年-1.10PCT。分银行来看,国有行与城商行金融投资增长较快,预计主要系这两类银行负债端优势较为明显,资产荒压力下金融投资增长较快。截止2024Q1末,国有行、城商行金融投资增速分别为13.55%、9.40%,分别较2023年+1.28PCT、-2.32PCT。金融投资增速下滑导致金融投资占生息资产比重降低。截止2024Q1末,上市银行金融投资占生息资产比重为28.71%,较2023年-0.29PCT。
2.2存款增速下行
存款同比增速明显下滑,占计息负债比重提高。截止2024Q1末,上市银行存款同比+7.43%,较2023年-3.26PCT。分银行来看,国有行与城商行存款增长较快。截止2024Q1末,国有行与城商行存款余额分别同比+8.58%、+9.56%,分别较2023年-3.45PCT、-2.16PCT。截止2024Q1末,上市银行存款占计息负债比重为76.62%,较2023年+0.50PCT,存款占计息负债比提升。
3.信贷需求主要集中在靠近政策领域的对公端
3.1新增信贷主要由对公端支撑
从新增信贷来看,对公为新增信贷最主要的支撑。从披露季度贷款数据的27家上市银行来看,新增信贷最主要的支撑还是在对公端。横向来看,2024Q1上市银行新增信贷中,新增对公、零售、票据贴现占比分别为85.81%、17.64%、-3.45%。分银行类型来看,各类银行均主要由对公端支撑。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2024Q1新增信贷中新增对公占比分别为79.07%、97.76%、132.14%、81.90%。纵向来看,2024Q1与2023Q4新增信贷均主要由对公端支撑,2024Q1新增信贷中对公占比边际提升。
对公端主要投向“五篇大文章”等靠近政策端的领域。从具体投向来看,当前经济整体呈现弱复苏态势,有效融资需求还是集中在靠近政策端的领域。
截至2024Q1末,金融机构基建类贷款余额、工业贷款余额、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绿色金融贷款余额、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同比+13.40%、+23.60%、+23.50%、+35.10%、+26.50%,增速明显高于整体信贷增速。商品房销售依旧疲软,对公信贷投放较弱。房地产方面,23年以来地产支持政策持续出台,2023年11月金融机构座谈会召开,要求“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从实际表现来看,由于商品房投资属性弱化叠加房企风险尚未完全缓释,商品房销售持续走低。截至2024Q1末,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19.40%。地产销售偏弱一方面导致房企新开工意愿走低(截至2024Q1末,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27.80%),另一方面也导致银行开发贷投放趋于审慎。多重因素影响下,金融机构开发贷表现依旧偏弱。截至2024Q1末,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贷余额为53.52万亿元,同比-1.10%。
零售端按揭依旧为主要拖累,消费贷、经营贷为主要增长动力来源。截至2024Q1末,居民住户贷款、消费贷款、经营贷分别同比+5.10%、+15.40%、+8.70%,增速较2023年分别-0.60PCT、-1.80PCT、-0.70PCT。消费贷、经营贷同比增速依旧明显高于整体居民贷款增速,为居民信贷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按揭贷款依旧为居民信贷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截至2024Q1末,居民按揭贷款余额为38.20万亿元,同比-1.90%,增速较2023年-0.30PCT。存量按揭利率调整后早偿虽有所缓解,但相较2022年来看,当前早偿压力依旧较大。2023年条件早偿率均值为13.75%,相较2022年+2.93PCT。
.2息差短期仍旧承压
上市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从2023年情况来看,测算的2023年上市银行累计净息差为1.66%,较前三季度-3.83BP。2024Q1上市银行累计净息差为1.53%,较2023年-13.19BP,净息差持续收窄。分银行类型来看,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2024Q1累计净息差分别为1.48%、1.66%、1.59%、1.73%,较2023年分别-12.39BP、-16.35BP、-9.91BP、-12.25BP。整体来看,当前各类银行整体息差都低于1.80%的警戒线,整体息差压力还是较大。
资产端收益承压是息差收窄的主要原因。根据我们的测算,上市银行2023年累计生息资产收益率为3.62%,较前三季度-3.34BP,主要系2023Q3末存量按揭利率调整后影响逐步显现。上市银行2024Q1累计生息资产收益率为3.46%,较2023年-15.39BP。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2024Q1累计年化生息资产收益率分别为3.29%、3.79%、3.94%、3.72%,较2023年分别-13.10BP、-21.22BP、-14.53BP、-20.94BP。生息资产收益率下行明显,主要系:1)2023年LPR多次下调导致2024Q1重定价压力较大。2)市场端有效需求不足导致贷款收益率下行,2023Q4一般贷款新发贷款利率为4.27%,环比-8BP;3)存量按揭利率下调影响仍需进一步下滑。
负债端成本小幅改善。从2023年来看,根据我们的测算,上市银行2023年累计计息负债成本率为2.08%,较前三季度+0.74BP,主要系存款成本有所提升。上市银行2023年存款平均成本率为1.93%,较2023年上半年+2.91BP,主要系存款定期化态势延续。截至2023年末,上市银行定期存款占比为57.95%,较2023年中+1.49PCT。从2024Q1来看,上市银行2024Q1累计计息负债成本率为2.06%,较2023年-2.02BP。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2024Q1累计计息负债成本收益率分别为1.98%、2.19%、2.30%、2.08%,较2023年分别-0.91BP、-3.45BP、-4.20BP、-9.70BP。负债成本小幅改善,预计主要系2023年存款挂牌利率多次下调后带动存款成本逐步改善。
4.代理+理财类业务拖累整体中收
4.1中收表现进一步走弱,主要受代理+理财类业务拖累
中收进一步走弱。上市银行2023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累计同比-8.08%,增速较前三季度-2.31PCT。2024Q1上市银行中收继续走弱,2024Q1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累计同比-10.27%,增速较2023年-2.19PCT。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7.51%、-16.40%、-13.94%、+4.84%,增速较2023年分别-5.50PCT、-1.28PCT、+11.54PCT、+13.21PCT。
上市银行代理+理财类业务表现较弱。从手续费收入细项来看,上市银行2023年代理+理财类等业务表现偏弱。2023年上市银行代理+理财类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8.99%,增速较上半年-6.56PCT。而从结构来看,代理+理财类业务在银行手续费收入中占比较高。2023年上市银行代理+理财类业务手续费收入占整体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超20%,占比相对较高。其中宁波银行、瑞丰银行占比更是将近八成。
代理+理财类业务受到量价的双重拖累。上市银行2023年代理+理财类等业务表现偏弱,主要系:1)资本市场表现偏弱导致银行代理/理财类业务规模有所下滑。截至2023年末,上市银行非保本理财余额合计19.70万亿元,同比-3.20%。2)2023年降费导致银行代理/理财类业务收益水平下降。以代理+理财类业务收入与非保本理财平均余额之比作为衡量指标,2023年上市银行代理+理财类业务平均费率为0.96%,较上半年-30BP。
4.2客户基础稳中有进,AUM稳步提升
客户基础稳中有进,市场回暖后有望快速修复。尽管受市场及政策等影响,上市银行中收短期承压。但从客户基础来看,银行代理/理财类业务客户基础依旧稳中有进。个人AUM与私行AUM均保持较快增长。后续随着前期降费政策影响逐步消化以及市场逐步回暖,上市银行中收有望得到快速修复。
5.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健
5.1不良率稳中有降,关注率略有抬升
上市银行不良率稳中有降。截至2024Q1末,上市银行不良率为1.25%,较2023年末-1.05BP。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不良率分别为1.29%、1.22%、1.05%、1.13%,较2023年末分别-0.91BP、-1.45BP、-1.10BP、-0.66BP。关注率略有提升。截至2023年末,上市银行关注率为1.71%,较2023年中+9.10BP。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不良率分别为1.56%、1.96%、1.65%、1.67%,较2023年中分别+4.33BP、+4.67BP、+11.19BP、+13.50BP。关注率边际提升,预计主要系疫后经济复苏相对缓慢、居民就业与收入有所承压、延期还本付息政策退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上市银行地产领域风险持续暴露。对公方面,截至2023年末,上市银行开发贷不良率均值为4.23%,较年中+1BP,较年初+64BP。年内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等多项指标累计降幅继续扩大,房地产行业仍处于承压运行状态,部分民营房企现金流问题尚待解决,地产行业风险仍未出清。零售方面,按揭不良率均值为0.62%,较年中-1BP,较年初+3BP。较年初不良有所上行,主要系房价持续下跌,居民就业、收入形势不确定性增加致使存量按揭风险暴露有所增加,再叠加早偿压力抬头拖累按揭余额增长的分母效应,2023年按揭贷款不良率逐步上行。整体来看,按揭依旧为十分优质的资产。
5.2拨备计提力度有所下降,不良生成率低位运行
持续处置不良资产,不良生成率低位运行。动态来看,上市银行不良核销贷款处置力度持续提升,2023年上市银行累计处置核销不良贷款8318亿元,同比+2.19%。另一方面,上市银行不良生成率总体保持稳定。2023年上市银行不良生成率为0.68%,较上半年小幅-1.28BP。不良生成率低位运行,当前主要压力或集中在零售端。分银行类型来看,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2023年不良生成率分别为0.44%、1.24%、0.90%、0.96%。
上市银行拨备计提力度边际下行,带动信用成本下行。息差持续收窄、银行经营承压背景下,银行拨备计提力度边际有所下行。截至2023年末,上市银行拨贷比为3.31%,较前三季度-7.90BP。拨备计提力度下行带动上市银行信用成本下行。2023年上市银行信用成本率为0.44%,较2023年上半年-9.48BP。2024年一季度上市银行拨贷比进一步下调,2024Q1上市银行拨贷比为3.28%,较2023年-3.30BP。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