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火电行业报告:ESG全景分析与投资前瞻
1.火电行业基本面与ESG表现梳理
1.1.截至目前火电依然是我国的支撑性电源
火电目前仍为我国支撑性电源种类,承担保供与调峰作用。电力企业可划分为火电、水电、核电、绿电(包括风电和光伏发电)四大类,目前火电仍为我国支撑性电源种类,截至2023年底,我国火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390.32GW,在电源结构中占比48%;2023年火电发电量为61019亿千瓦时,贡献占比达到66%。在“双碳”背景下,近年来新能源装机不断增长,我国能源结构正发生重大变革。但风电光伏为典型的波动性电源,发电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电网消纳能力存在瓶颈,急需增加调峰能力。目前主流的调峰方式主要包括抽水蓄能、燃油/燃气机组减负荷、火电灵活性改造、电化学储能等。其中,抽水蓄能受地质条件限制、电化学储能成本较高,而火电灵活性改造是更适合北方地区的高性价比的调峰方式。2021年以来,在能耗双控与罕见高温干旱天气等影响下,新能源发电出力不稳定的特性显现,多地出现限电困境,火电作为调峰和保供电源种类的重要性凸显,为我国现阶段为不可或缺的电源品种。2021年以来,火电投资不断加速,2023年全年投资额达到1029亿元,同比增长13%,火电装机仍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1.2.容量电价出台叠加长协煤政策强化,火电盈利稳定性提升
火电盈利主要受到上网电价、煤价、利用小时三要素影响。火电收入端主要受电价和上网电量的影响,成本端则主要受原料煤炭价格的影响。今年来,电价市场化改革和电煤长协比例提升,促进煤电盈利稳定性提升。
电价方面,煤电电价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20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为稳步实现全面放开燃煤发电上网电价目标,将现行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机制改为“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价格机制。基准价按当地现行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确定,浮动幅度范围为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对电力交易中心依照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开展的现货交易,可不受此限制。2021年,煤价出现历史级别上涨,火电企业大规模亏损,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要求燃煤发电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由现行的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扩大为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20%,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电力现货价格不受上述幅度限制。
2023年11月10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为适应煤电功能加快转型需要,决定自2024年1月1日起将现行煤电单一制电价调整为两部制电价,其中电量电价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灵敏反映电力市场供需、燃料成本变化等情况;容量电价按照回收煤电机组一定比例固定成本的方式确定,固定成本全国统一为330元/年/kW,回收比例根据各地电力系统需要、煤电功能转型情况等因素确定,2024-2025年多数地方为30%左右,即100元/年/kW,云南、四川等部分煤电功能转型较快的地方适当高一些,为50%左右,即165元/年/kW;2026年起,将各地回收比例提升至不低于50%。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煤电利用小时下降,同时燃料成本显著提升,火电企业发电意愿减弱,盈利能力受损,容量电价政策的出台有利于保障煤电的盈利稳定性。
煤价方面,政策引导煤、电企业落实长协合同抵御周期波动。2022年由于煤价依旧高位运行,多项政策陆续出台,国家稳价同时提高煤企、电企长协比例。在国家严令推动以及市场煤居高不下的背景下,2022年多数火电企业提高了中长期电煤覆盖率,实现业绩减亏。而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在延续此前长协定价机制的同时,也在数量要求、运力配置等方面进行细化,做到覆盖范围更广、签订期限更长、履约要求更严,旨在实现煤炭、电力上下游的协调发展。但据2023年6月煤炭经济运行分析座谈会中与会单位的反映,今年以来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偏弱,中下游环节煤炭库存屡创历史新高,用户“买涨不买跌”情绪浓重,煤炭中长期合同违约现象增多,部分中长期合同兑现率下降,部分无法兑现的电煤长协资源无法转售其他用户,煤炭企业销售难度加大。2023年8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更是发布倡议书,要求强化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严肃性,严格规范合同履约行为,推动实现中长期合同功能从“煤保电”到“煤电互保”的转变,共同承担国家能源安全责任。
1.3.火电行业标的ESG基本情况梳理
在MSCI评级体系下,电力公用事业行业给予环境维度的评分权重最高,达到48.3%,其中,核心议题包括有毒排放和废弃物、可再生能源机遇、碳排放,权重分别为13.5%、12.6%、10.3%;给予社会维度的评分权重为16.2%,核心议题包括人力资本开发,权重为14.4%;给予治理维度的评分权重为35.5%。核心议题包括所有权和控制权、董事会、薪酬、会计、商业道德和税务透明度。
火电行业国央企较多,整体ESG重视度较高、表现较好。ESG信息披露方面,火电行业共27家上市公司,其中有11家上市公司定期披露独立的ESG报告,披露比例达到40.74%,略高于A股公司整体36.39%披露比例。从公司性质来看,火电行业中国央企数量占比高达92.85%,其中电力央企主动披露独立ESG报告的意愿更强,披露比例达到80%。
ESG表现方面,火电行业上市公司的WindESG评级集中于A、BBB、BB三个等级,占比分别为25.93%、22.22%、51.85%。根据Wind ESG评级分布,在A股所有的上市公司中,拥有A级及以上ESG评级的公司仅占11.74%,火电行业的ESG表现较市场平均水平更优,共有7家公司获A评级,分别为深圳能源、长源电力、江苏国信、华能国际、华电国际、广州发展、华银电力。火电行业整体在公司治理维度的表现更优,WindESG治理维度的平均得分高达6.31,环境、社会维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15、4.1。
2.重点关注火电标的ESG表现研究
2.1.华能国际
华能国际成立于1994年,2001年成功在上交所上市,控股股东为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主营火电、风电、光伏发电、水电与生物质发电,根据公司公告,截至2023年末,公司可控发电装机容量为135.66GW,其中新能源(风电、光伏、水电、生物质)装机28.61GW,占比21.09%。根据《华能国际2020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67亿元,其中煤机、燃机、风电、光伏、水电、生物质发电分别占比86.04%、6.01%、6.22%、1.35%、0.19%、0.18%。
华能国际的Wind ESG评级为A级,Wind ESG综合得分为7.58,在火电行业中排名第三。公司在环境、社会、治理三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5.9、7.4、6.82,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于2008年开始定期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于2016年开始定期披露ESG报告,是火电行业中最早关注ESG的公司之一。2022年,公司成功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2022年A股上市公司ESG最佳实践案例榜单”,并受邀在北京证监局举办的上市公司董监事ESG培训会议上分享经验。
华能国际根据香港联交所ESG报告指引要求,参考GRI实质性分析程序,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收集、识别主要利益相关方关注的议题,开展重要性分析和排序,确定公司在环境、社会及管治方面的重要议题。其中,有毒排放和废弃物、可再生能源机遇、碳排放、人力资本开发、守法合规等议题对公司的影响较大。
高度重视废气、废液、废弃物排放管理。公司各类火电机组均按要求安装了脱硫、脱硝和除尘装置及废水处理等环保设施,严格遵守排污许可证的要求。在废气排放方面,2022年,公司京津冀及周边19家燃煤电厂已全部完成主煤场封闭,超低排放机组容量达到100%。在废液排放方面,公司对于生产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采取达标排放、处理再利用、零排放等措施。循环水产生的废水等允许处理达标后排放;脱硫废水、含煤废水等部分废水需进行处理后复用,不得外排;部分电厂不允许任何废水外排,实现零排放。在废弃物处置方面,公司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有害废弃物包括失效的脱硝催化剂、废水处理中失活的离子交换树脂等有害固体废弃物,及电厂机组运行中产生的废油等有害液体废弃物。公司将达到寿命的脱硝催化剂再生后继续装入脱硝装置进行重复利用。
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公司大力推动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不断提高清洁能源的装机比重。2018-2022年,公司的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占比显著提升。据年报披露,2022年,公司新增并网8.61GW可控装机,其中清洁能源占比76.20%;收购54MW项目,其中光伏占比55.56%;关停煤机135MW。公司低碳清洁能源(天然气、风电、光伏、水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占比从2019年的16.92%稳步提升至2023年6月底的28.02%,根据《华能国际2020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公司目标到“十四五”末,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提升至45%。公司作为综合型发电央企,未来清洁能源装机有望继续提升。
在碳排与能耗方面,机组节能改造推进煤电能耗管理。火电发电过程中主要耗用煤炭和天然气,公司深挖存量火电节能潜力,开拓供热市场,部分机组实施深度节能改造,积极开展机组检修优化、运行调整以及技术监督等措施,有效抑制煤耗增长,2022年,公司火电机组生产供电煤耗降至287.69g/kWh,较2018年下降6.13%,公司力争2025年降至286g/kWh以下。
诚信守法合规经营,依法治企反腐倡廉。华能国际不断强化廉政建设,坚持廉洁从业,严格依法治企,践行合规运营,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监管体系。公司持续关注上市地监管法律法规新变动,把握监管新动向,切实贯彻落实监管新要求。同时,公司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作风建设,开展廉洁从业教育。据《华能国际2022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披露,2022年,涉及公司或其员工的贪污诉讼案件的数目为零。成立ESG工作领导小组,形成ESG管理工作联系机制。
公司成立了ESG工作领导小组,由公司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各部室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对落实指引要求过程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同时公司本部各部门及下属各基层单位指派相关人员作为组员,负责ESG管理的日常沟通并落实具体工作。建立了一套由公司董事会决策、管理层领导、本部各部门所属各单位全员参与、横向协调、纵向联动的ESG管治架构,保证了公司ESG管理的全面性、有效性和持续性。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