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机械设备行业报告:以旧换新政策驱动市场复苏

设备更新政策

设备更新政策呼之欲出

2024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强调,“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此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在2024年3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随后,各部委和各地方政府迅速响应,助力政策落地,旨在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

2024机械设备行业报告:以旧换新政策驱动市场复苏

三类设备受益设备更新

从周期长度来看,当前制造业已经进入库存周期被动去库存阶段,设备需求有望触底反弹。设备更新政策的推出有望加快周期进程,促进更新需求的提前释放。•三类设备将显著受益设备更新:1)使用阶段较长,但下游资金相对紧张的设备,受益于政策支持,得以更新设备。如工程机械、轨交设备、油服设备等。2)环保要求较高,自身拥有提质提标需求的设备,有望受政策要求被动更新。如农机、船舶、化工、煤机等。3)通用设备进入库存周期向上阶段,由于设备更新政策加持,需求提升。如机床、注塑机等。

2024机械设备行业报告:以旧换新政策驱动市场复苏

工程机械

设备更新政策下,老旧工程机械有望加速退出

国二以下机型排放占比超40%,是节能减排的重点。截至2022年,国三机型占国内工程机械保有量超半数,但国二及以下机型仍在国内工程机械保有量中占有21.6%左右,其中国一及以前机型占3.6%,国二机型占18%。且由于国二及以下排放标准相对宽松,其NO2排放占比高达42.9%。•国二以下机型逐步进入淘汰阶段。国二标准机型销售主要集中在2010~2016年,已经进入集中淘汰期,但仍有较多长期服役的情况。以往的排放标准提升都是针对销售和生产端,如果政策加强对使用端的限制,有望大幅提振工程机械销量。

2024机械设备行业报告:以旧换新政策驱动市场复苏

装载机弹性最大,挖机次之

假设存量中70%国二及以下产品报废,30%产生更新需求,且这部份更新需求在24-26三年内释放,分品类来看:1)挖机平均每年需更新3.9万台,约为23年国内销量的43%。2)装载机平均每年需更新3.6万台,约为23年国内销量的63%。3)叉车平均每年需更新7.6万台,约为23年国内销量的10%。

重点推荐——三一重工

公司主要从事工程机械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产品包括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起重机械、桩工机械、路面机械。其中,公司2023年混凝土设备为全球第一品牌,挖掘机、大吨位起重机、旋挖钻机、路面成套设备等主导产品已成为中国第一品牌。2.310重点推荐——三一重工•投资建议:参考行业周期变化及公司国内龙头地位,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0/99.3/126.6亿元,对应PE为21/15/12倍。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价格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政策发展不及预期。

公司主要从事土方机械、起重机械、桩工机械、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高空作业机械、矿业机械、环卫机械、农业机械、应急救援装备和其他工程机械及备件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工作。2023年公司产品中,汽车起重机、随车起重机、压路机等16类主机位居国内行业第一。2.311重点推荐——徐工机械•投资建议:参考行业周期变化及公司海外新进展,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0/81.8/106.5亿元,对应PE为15/12/9倍。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价格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政策发展不及预期。

公司主要从事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产品包括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建筑起重机等。其中,公司2023年混凝土机械长臂架泵车、搅拌站市场份额仍稳居行业第一,搅拌车市场份额保持行业第二,工程起重机械市场份额保持行业领先,建筑起重机械销售规模稳居全球第一。2.312重点推荐——中联重科•投资建议:参考行业周期变化及公司国内龙头地位,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2/62.1/80.9亿元,对应PE为18/13/10倍。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价格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政策发展不及预期。

公司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叉车研发制造集团之一,产品销量十多年持续位列行业前茅,连续十年行业出口名列前茅,据美国《MMH现代物料搬运杂志》对全球叉车按销售额排名,杭叉集团位列世界第8位。杭叉集团的销量已占世界机动工业车辆总销量的7%以上,主要产品包括叉车、仓储车、无人驾驶叉车(AGV)等工业车辆、高空作业车辆等。2.313重点推荐——杭叉集团•投资建议:参考叉车锂电化进程以及公司行业龙头地位,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8/25.0/29.9亿元,对应PE为15/13/11倍。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价格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政策发展不及预期。

公司主要从事工业车辆整机、零部件、后市场、智能物流业务,产品系列拥有30多个吨位级、600多类产品、5000多种型号,产品覆盖了0.2-46吨内燃和电动工业车辆、智能物流系统、港机设备、特种车辆、工程机械及传动系统、工作装置等关键零部件。2006年公司进入世界工业车辆行业10强,2016年位居国际第7位。2.314重点推荐——安徽合力•投资建议:参考叉车锂电化进程以及公司行业龙头地位,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4/18.5/22.3亿元,对应PE为13/12/10倍。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价格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政策发展不及预期。

公司主营业务属于工程机械行业。工程机械作为装备制造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柱产业。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定义,工程机械包括铲土运输机械、挖掘机械、起重机械、工业车辆、路面施工与养护机械、压实机械、桩工机械、高空作业机械等。•公司2022年通过吸收合并柳工有限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实现整体上市,柳工有限旗下建筑机械、农业机械、混凝土机械及工程机械生产配套资产整体注入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进一步向上下游延伸及横向拓展,产业结构更优化、产业布局更完善。公司位居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厂商第17强(英国KHL集团旗下《国际建设》杂志YellowTable2022)。土方机械国内市场销量和占有率稳居行业前列。•公司2023年装载机销量稳步提升,市场份额持续保持领先,电动装载机销量同比增长67%,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大型产品销量同比提升41%。挖掘机国内市场销量增速跑赢行业超20个百分点,市场份额增长3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中型吨位挖掘机销量提升2.1个百分点。平地机业务海外业绩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销量同比增长50%,市场占有率提升2.6个百分点。


轨交设备

我国铁路机车、客车、货车保有量逐年上升

受益于轨道交通建设,我国铁路机车、客车、货车数量稳步上升。2000-2021年,我国铁路机车、客车保有量分别由14342、35989辆增长至21721、77572辆,其中电力机车保有量由3516辆增长至13916辆,内燃机车由10826辆下降至7805辆,结构升级明显。2006-2022年,我国铁路货车保有量由56.67万辆增长至99.7万辆,主要受益于经济发展带来的铁路货运需求。

更换周期将近,铁路整车替换需求逐步起量

更换周期将近,铁路整车替换需求逐步起量。铁路整车经过多年投资,存量较大,随着整车逐步达到20-25年的使用寿命,整车替换需求有望逐步起量。根据我们的测算,铁路客车、货车、电力机车2024-2027年替换空间分别为33.3/23.6/25.9/64.1亿元,73/97.8/75/56.7亿元,66.3/69.8/88/138.3亿元。•假设如下:1)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下,铁路整车按照20年寿命进行更新替换;2)铁路客车、货车、电力机车单价分别为420万元/45万元/2500万元。

铁路动车逐步进入高级修放量阶段

我国动车组从2007年开始批量交付,交付巅峰为2014-2016年。2007-2022年我国动车组保有量逐步上升,由105组攀升至4194组,CAGR为27.86%。分阶段来看,2007-2009年我国动车组交付中枢维持在100组左右,2010-2013年,交付区间上移至172-195组,2014年开始,我国动车组交付进入快速增长期,峰值为2016年的703组。

我国动车组实行国铁集团、铁路局、动车段三级管理,实行以行驶周期为主、时间周期为辅(先到为准)的计划预防修。动车组修程分为五级,一、二级检修为运用检修,在动车组运用所内进行,三、四、五级检修为高级修,在具备相应车型检修资质的检修单位进行。根据智研咨询,三级修费用在500 万-1000 万元区间水平,四级修费用在1500 万-2000 万元,五级修费用在3000 万左右。考虑到动车组四级修/五级修分别6/12年的维修周期,我们预计2024-2026年我国动车组车辆将进入集中高级修阶段,对应市场空间187.7/215.7/220.1亿元。

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加速老旧内燃机车淘汰。国家铁路局于2023年12月5日发布《关于〈老旧型铁路内燃机车淘汰更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自2035年始,老旧型铁路内燃机车应当全面退出铁路运输市场。2024年3月13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航空、船舶、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2024年2月28日,国家铁路局局长表示,我国铁路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内燃机车,目前还有近万台内燃机车承担运输任务,污染重、耗能高、噪音大,淘汰更新势在必行,力争到2027年实现老旧内燃机车基本淘汰。

老旧内燃机车淘汰有望增厚相应公司业绩。根据我们的测算,假设老旧内燃机车占内燃机车20%/30%/40%的情况下,2024-2027年国内老旧内燃机车替换需求带来的年均市场空间分别为104亿元/156亿元/208亿元,对应中国中车、思维列控2023年营业收入弹性分别为4/7%/9%,9%/13%/18%。假设如下:1)内燃机车保有量:根据国铁集团2023年统计公报,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为2.24万台,其中内燃机车0.78万台。2)老旧内燃机车比例:假设老旧内燃机车占全部内燃机车比重为20%、30%、40%。3)电力机车单价:9600KW电力机车单价为2000万元/辆。

中国中车:公司是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由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对等原则合并组建的A+H股上市公司。经中国证监会核准,2015年6月8日,中国中车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现有46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员工17万余人,总部设在北京。中国中车主要经营:铁路机车车辆、动车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机械、各类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及零部件、电子电器及环保设备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修理、销售、租赁与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实业投资与管理;资产管理;进出口业务。•思维列控:公司创立于1992年,是专业从事铁路运输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应用软件开发的铁路装备定点企业。公司自主研发的以防超速、防冒进著称的LKJ系列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服务于铁路列车安全控制、列车运行安全管理、列车运行安全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为历次全国铁路大提速、保障铁路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农机

我国农机市场规模5,600亿,拖拉机占30%以上

数据显示,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428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561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0%,呈现上升趋势。拖拉机在中国农业机械市场中占比一直处于较高地位,2021年拖拉机销售额占整体的33.96%;其次为水稻收割机及玉米收割机,销售额占比分别为13.82%和10.37%,分别排名第二第三;小麦收割机、水稻插秧机、旋耕机占比分别为5.21%、4.77%、3.62%。

我国拖拉机行业经历从小拖向中大拖升级的趋势,目前保有量约2200万台,我们根据国标时间及每个月的产量数据估算得出,国1标拖拉机目前保有量尚有460万台,占保有量的21%,国2-4标拖拉机保有量分别是1187/550/48万台,占国内拖拉机保有量的比例分别是53%/24%/2%。参考大中小拖的额定功率分别不低于73.6/44.2/14.7kw,估算出,国1~4标拖拉机保有量的动力占比分别是17.0%/49.2%/30.1%/3.6%。

我们假设国1&2标淘汰比例从10%~100%,分5年淘汰完,则每年淘汰动力装机相比2023年新增动力装机弹性从32%到317%;假设分3年淘汰国1&2标拖拉机的话,则每年淘汰装机相比2023年新增装机弹性在53%~528%。

一拖股份: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农业机械、动力机械及相关零部件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轮式拖拉机、履带式拖拉机、柴油机、零部件。本公司深耕农机行业多年,拥有国内农机行业领先的产品研发和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完整的核心零部件制造体系,高效的生产组织能力和质量保障能力,以及健全完善的营销渠道和售后服务体系,公司始终保持了拖拉机行业的领先优势。


船舶

2023年全球船舶交付量0.78亿dwt,约为2011年峰值的50%,1996年交付量为0.35亿dwt。•根据交通部发布的《老旧运输船舶管理规定》,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等对应强制报废年限分别为31/33/34年以上,而特别定期检查船龄分别是26/28/29年,我们从30年换船角度算的话,上一轮造船周期(1996-2011年)将于2026年开始进入换船周期,近些年随着环保要求提升,换船的时间可能提前。

截止2024年初,从全球三大船的船龄分布来看,20年以上的船龄运力占比约6.5%,16-20年的船龄运力占比17.7%,11-15年船龄运力占比约33.4%,而21-29年船龄的船若均未报废的话占目前的运力应为16.1%,但目前实际占比为6.5%意味着目前船舶实际报废临界点预计为25年左右。若从25年报废临界点来看,1996-2011年的造船上行周期的新增船将于2021年进入报废周期,此外,对于非更新需求假设参考最近10年全球贸易额复合增速(约3%),假设未来维持3%的复合增速,2025/2030/2035年三大船型交付量分别是96.5/125.5/189.3(Mdwt),是2023年交付量的1.23/1.60/2.41倍,24-35年CAGR=7.6%。

中国船舶:公司系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结构最全的造船旗舰上市公司之一,业务涵盖船舶建造、修船、海洋工程、动力业务、机电设备等。公司的主要产品有散货船、油船、超大型矿砂船、海工船FPSO、海工平台、柴油机。公司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固的市场地位,造船总量、造机产量常年位居全国第一,是国内造船行业当之无愧的领跑者。•中国动力: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多维度的高端动力装备研发、制造、系统集成、销售及服务。公司主要产品为:燃气轮机,汽轮机,柴油机,电机、电控设备,蓄电池,热气机,核电特种设备,船用机械、港口机械,齿轮箱等。公司在船舶发动机领域份额较高。•亚星锚链:公司主要从事船用锚链和海洋工程系泊链的生产与销售。公司主要产品为船用锚链和附件、海洋平台系泊链及其配套附件。公司产品60%左右出口至日本、韩国、欧洲、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金融工程报告:红利催化市场,成长风格占优

2024-06-20
下一篇

"2024年金融行业趋势分析报告"

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