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报告:同质化挑战与差异化机遇

1.同质化终食恶果

1.1需求:2023年增速超预期,预期2024年平稳增长

产业链价格下降带来终端收益率上行,2023年我国全年新增装机同比增长148.1%。CIPA两次上调对2023年全年新增装机预测,我国装机由95-120GW上调至120-140GW后再次上调至160-180GW,同比增长83%-105%。实际情况来看,我国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216.9GW,同比增长148.1%,超出预期。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由280-330GW上调至305-350GW后再次上调至345-390GW,同比增长50%-70%。


组件出口规模同比增长,但受价格下降影响,出口金额同比略有下滑。根据海关数据,2023年12月我国光伏组件出口额约16.2GW,同比增加50%,环比减少8.6%;2023年全年累积出口208GW,相比2022年全年的154.8GW,同比增长34%。按金额来算,12月出口额21.3亿美元,全年累计出口395.3亿美元,同比下降6.7%。


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组件需求仍会保持两位数增长。根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内各大发电企业全年组件累计招标规模达到278.2GW,叠加去年未定标的集采项目,总规模达332GW,较2022年翻倍增长。


根据InfoLink的数据,2023年光伏产业组件需求规模中位数442GW,同比增长49%;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组件需求规模约460-519GW,增速有望达12%。其中,中国240GW、欧洲115GW、美国52GW、印度20GW、巴西14GW,其他地区约80GW包括沙特南非等地区有GW以上需求。

1.2供给:先进产能继续增加,落后产能静待出清

供应链产能持续扩大,产能过剩现象显著。根据硅业分会数据,2023年全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为147.5万吨,同比增长81.4%;全年多晶硅进口量为6.3万吨,同比下降28.5%;合计国内多晶硅总供应量为153.3万吨,同比增长70.7%。从百川统计数据看,截至2023年底,我国硅料的产能为240.0万吨,有效产能为204.4万吨,按照2.2g/W的硅耗计算,对应的组件供给量为929GW。


截至2023年底,硅片环节的产能为801GW,预计电池、组件的产能分别为886GW和853GW,各环节约50%的产能利用率即可满足全球的装机需求,整体产能过剩现象较为明显,各环节的开工率呈现下行态势。但结构性来看,先进产能供给相对有限,预计在此背景下,新增产能节奏有望放缓,不具备效率及成本优势的落后产能将逐步出清。

1.3价格: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行,全产业链亏损近在眼前

在供大于求的背景下,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行。截至2024年1月24日,多晶硅致密料价格为65元/kg;150um的182mm单晶硅片均价2.00元/片,130um的182N型硅片均价2.00元/片;M10电池片(转换效率23.1%)均价为0.38元/W,210mm电池片(转换效率23.1%)均价为0.38元/W,182mmTOPCon电池片均价为0.47元/W;182mm单面PERC组件均价0.90元/W,182mm双面PERC组件均价0.92元/W,182TOPCon双玻组件价格0.96元/W,产业链价格均处于两年以来低位。

当前价格下,全产业链均处于盈亏线附近,硅料仍有微利,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已面临亏损。

2024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报告:同质化挑战与差异化机遇

展望2024年全年,组件价格或低位维持。从近期开标数据来看,1月9日,中电建42GW组件P型最低开标价为0.806元/W;1月20日,华能集团2024年10GW组件最低投标价为0.79元/W;1月25日,金开新能2024年1GW光伏组件集中采购的最低投标价为0.77元/W,再创新低。当前Infolink最新的组件报价在0.9元/W的水平,已经处于低位,预计全年价格低位震荡。

2.差异化中寻找新机

2.1技术路线的差异化:TOPCon加速渗透,BC技术特立独行

“降本增效”推进光伏技术不断迭代,PERC电池效率接近理论极限,N型替代势在必行。2016年以来,光伏行业历经了从多晶向单晶、常规BSF向PERC电池的技术迭代。根据CIPA数据,2022年PERC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达为23.2%,PERC电池已经迫近理论效率极限,进一步提升空间有限。而TOPCon/HJT/XBC的量产效率分别为24.5%/24.6%/24.5%,效率提升潜力较大。N型电池扩产提速,替代P型电池势在必行。


2023年N型招标份额不断提升。据北极星光伏网不完全统计,2023年光伏组件集中采购招标规模约296GW,其中N型组件招标规模超过133GW,占比约45%。从每月数据变化来看,N型组件招标从8月开始放量,8-11月单月N型招标规模均超过10GW,年底P型迅速向N型切换,12月N型招标爆发式增长,单月招标超过40GW。


我们认为,年底P型快速切换成N型可能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地面电站土地成本日益高涨,分布式屋顶租金也越来越高,组件安装费用等也往往按块计算。因此,高效率、高功率的N型组件有更高的溢价空间。其二,以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电投联合开展的黑龙江大庆实证基地为代表的一系列实证数据的发布,N型组件高双面率、高发电量得到广泛认可。其三,N型组件价格持续走低,N-P型价差也在缩小,1-10月,N型组件投标均价与同标段(或同批次)P型组件投标均价的价差维持在0.1元/W左右,进入10月,该价差降至0.03元/W左右甚至更低,N型组件性价比显著。



2024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报告:同质化挑战与差异化机遇

2.2资本实力的差异化:头部公司现金充沛,中小厂商难熬寒冬

在产业链竞争加剧,各环节面临亏损的背景下,充沛的现金流是决定企业穿越周期、熬过寒冬生存下来的关键。

我们对比了各企业的现金流水平,头部一体化公司以及部分硅料公司优势更为明显。从现金及等价物指标来看,隆基绿能、大全能源、通威股份、天合光能、TCL中环、晶科能源、阿特斯、阳光电源、晶澳科技等一体化龙头企业或专业化头部企业在手现金规模位于前列。

现金减去借款(长期+短期)反应了公司在极端情况下的违约风险,该指标规模越大,公司违约风险越小。从这一指标数值来看,一体化龙头企业或专业化头部企业基本无违约风险;此外,捷佳伟创、迈为股份等设备龙头企业和禾迈股份、德业股份等逆变器企业违约风险也较小。


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入是评估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状况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硅料龙头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特变电工等企业经营性现金净流入靠前;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阿特斯等一体化龙头同样表现优异;此外硅片专业化企业TCL中环、电池专业化爱旭股份等也表现良好。


2.3竞争格局的差异化:辅材龙头地位稳固,成本优势鸿沟难越

中国光伏玻璃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信义光能和福莱特两家企业具有先发优势,市场份额分别占比31.7%和20.3%,两个龙头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过半。此外,彩虹新能源、唐山金信、中建材三家企业分别占比7.8%、6.9%、4.9%。


从纳入听证会的项目来看,龙头企业的规模优势有望保持。根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2年6月份的统计,福莱特和信义光能纳入听证的项目分别为7个和5个,产能分别为3.5万吨/天和2.45万吨/天,持续领先其他企业。

2024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报告:同质化挑战与差异化机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有色金属行业分析报告:市场动态与投资建议

2024-06-04
下一篇

2024海上风电行业报告:全球增长与“中国制造”出海机遇

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