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材料与新能源行业投资策略报告

1热缩材料业务起家,纵深布局“新材料+新能源”

坚定“新材料、新能源”的战略目标,深耕电子、电力、电线及新能源业务。公司成立于1998年6月,主营业务为高分子核辐射改性新材料及系列电子、电力、电线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开发运营风力发电,布局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相关产业,具体可分为电子、电力、电线及新能源四个业务板块。公司在中国华南、华东、华中及环渤海地区设有生产基地,满足区域客户需求;营销网络遍及全国大中型城市,产品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优质品牌效应。


公司热缩材料业务起家,持续拓展产品序列。1998年6月,公司前身深圳市沃尔热缩材料有限公司成立。2007年,公司在深交所上市,同年控股上海科特,参股上海世龙。2011年,子公司青岛沃尔新源风电成立。2013年,公司全资收购乐庭电线五家公司,拓展集团产品序列。2014年,子公司上海科特于新三板上市。2016年,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沃尔新能源电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018年公司完成收购长圆电子75%的股份,公司热缩材料市场地位进一步强化。2021年公司拟分拆子公司上海科特于北交所上市,目前仍在筹备。2023年拟分拆子公司乐庭电线上市,目前已终止。


深耕主业、降本增效,公司业绩实现高速增长。公司始终保持聚焦新材料、新能源领域主业的战略定力,持续打造并巩固在研发创新、成本管控、供应稳定和营销广覆盖等多维度的竞争优势,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自动化水平,加强内部运营管理效率,推进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努力实现各板块业务持续稳健发展。2019-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从39.78亿元增长到57.23亿元,四年CAGR为9.52%;归母净利润从2.10亿元增长到7.00亿元,四年CAGR为35.21%。2024Q1,公司业绩加速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3.89亿元,同比增长21.62%;归母净利润1.84亿元,同比增长77.27%。

2024年新材料与新能源行业投资策略报告

电子、电力、电线为前三大营收来源,新能源板块营收占比不断提升。电子、电力、电线业务占公司营收比例较高,2021-2023年,公司电子板块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41.93%、40.22%、39.40%;电力板块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18.30%、19.56%、22.32%;电线板块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29.01%、25.51%、20.35%。公司持续扩展新能源相关业务,2019-2023年新能源板块营收占比从6.82%提升至15.04%,营收占比不断提升。


毛利率维持较高水平,销售净利率持续提升。2019-2023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分别为35.63%、39.32%、32.49%、31.53%、32.63%、33.16%;2021年受原材料采购成本上涨以及会计准则调整影响,毛利率同比下降6.83pct,此后公司毛利率维持稳定水平。受益于公司持续推行降本增效,公司销售净利率持续提升,2019-2023年销售净利率分别为5.67%、10.46%、10.81%、12.36%、13.24%、14.25%。


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周和平先生,目前处于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状态。周和平先生自1998年6月至2019年10月任本公司董事长,现为公司首席技术官及全资子公司沃尔国际(新加坡)有限公司董事。截至2023年末,周和平先生直接持有本公司11.08%的股份;周和平先生及其一致行动人共计持有公司15.05%的股份,周和平先生为公司第一大股东。邱丽敏女士已退休,截至2023年末,邱丽敏女士直接持有本公司3.12%的股份,邱丽敏女士及其一致行动人共计持有公司11.67%的股份,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周文河先生为公司董事长,系公司第一大股东周和平先生之兄弟。回购股份拟用于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有望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2023年11月1日,公司发布《回购股份报告书》,拟定以不超过10元/股的回购价格,不低于1亿元且不超过1.2亿元的资金总额进行回购。本次回购股份拟用于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有助于充分调动核心管理人员和核心业务、技术骨干的积极性,促进公司长远发展。公司于2023年11月7日首次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实施了本次回购。截至2024年5月31日,公司累计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1356.5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1.08%,最高成交价为7.61元/股,最低成交价为7.27元/股,成交总金额为1.0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2电线板块:高速通信线放量有望带动量利齐升

2.1电线行业:数据中心、工业机器人、汽车等领域产品迎来历史新机遇

电线电缆下游应用广泛,大型数据中心、工业机器人、汽车等领域产品迎来历史新机遇。电线电缆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铜材、铝材、橡胶、塑料等原材料;中游为电线电缆生产供应环节,主要产品包括裸导线、电力电缆、电气装备用电缆、绕线组、通信电缆及光纤;下游广泛应用于电力、通信、轨道交通、建筑工程、工程机械、新能源等领域。随着全球进一步向信息化、智能化、安全环保、低碳节能等方向发展,大型数据中心、工业自动化基地、新能源等领域均对电线电缆的应用提出更高要求,不断促进电线电缆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从而为数据通信、汽车、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电线电缆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2024年新材料与新能源行业投资策略报告

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持续拉动高速通信线需求。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加快5G网络建设。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架数量达97万个,全年净增15.2万个,净增量是上年的近两倍。AI服务器作为算力的发动机,算力需求的增长将迎来AI服务器需求的快速增长。根据Market.us,2023年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约为310亿美元,预计2033年将达到4300亿美元,2023-2033年十年CAGR达到30.3%。


机器人线缆是指机器人在运动环境下使用的高柔、高物理性能等特殊要求的线缆,主要为机器人运动部件提供动力及信号传输。工业机器人线缆主要应用于机器人自动化系统及工业设备、汽车生产流水线、物流搬运设备、喷涂设备、机器人手臂等要求较高的耐弯曲性、耐扭转性、耐滑动性的机器人、自动化机床等移动部位;其他服务、医疗、教育、智慧家居、军用、建筑等各领域的机器人线缆,也是在其具有耐弯折、扭转、耐磨、高柔等要求的部位使用的线缆。国内外市场需求共振,机器人线缆有望受益于下游放量。2023年1月,工信部等17部门联合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根据IFR,以最具代表性的工业机器人为例,2022年全球工厂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为55.3万台,同比增长5%,其中有73%安装在亚洲,15%在欧洲,10%在美洲。到202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新增安装量有望达到71.8万台,2022-2026四年CAGR达到7%。


汽车线缆是汽车电器的重要元器件之一,用于汽车的电能传输、信号传递和控制。由于汽车内部是一个存在震动、摩擦、臭氧、油污、高热、寒冷和电磁辐射等各种复杂条件的工作环境,要求汽车线缆具有耐热、耐寒、耐磨、耐油和抗干扰等各种功能,以保证汽车行车安全。汽车线缆不同于其他类型线缆,是根据汽车的需求而专门设计和生产的。同时随着汽车性能的不断提高以及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时代的到来,对汽车线缆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线缆与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捆扎成汽车线束,是汽车内部输送电能及通讯的基本载体。汽车线束的重量组成75%-80%是汽车线缆。


新能源车产业快速发展、汽车智能化水平提升等推动汽车线缆市场规模持续扩张。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以及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演进,车载通信线缆的迭代更新加快,给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将有效拉动汽车线缆的市场需求。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2021年全球线缆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36.7亿元,同比增长8.8%。预计到2025年全球汽车线缆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553.3亿元。

2.2高速铜缆:英伟达发布GB200产品系列,有望带动高速铜缆加速放量

英伟达发布GB200产品系列,性能大幅提升、成本和能耗显著降低。2024年3月,英伟达在GTC大会上英伟达推出新一代AI图形处理器芯片(GPU)架构Blackwell,并重磅发布采用该架构的GPU——B200和GB200产品系列。GB200集成了两块B200 GPU和一块Grace CPU,是英伟达GB200 NVL72的关键组件。GB200 NVL72是一种多节点、液冷、机架规模系统,适用于计算最密集的工作负载。它结合了36个Grace Blackwell超级芯片,其中包括通过第五代NVLink互连的72个Blackwell GPU和36个Grace CPU。GB200不仅在算力性能上大幅提升,其能耗也大幅下降。与相同数量的72个H100相比,GB200 NVL72对于大模型推理性能提升高达30倍,成本和能耗降低高达25倍。GB200 NVL72内部GPU与NVSwitch采用铜互联形式。GB200 NVL72互联模式通过NVSwitch实现,其中内部GPU与NVSwitch采用铜互联形式,即高速背板连接器,具有5000根NVLink铜缆(合计长度超2英里);而外部服务器之间则使用光互联形式,即光模块-I/O连接器。

2024年新材料与新能源行业投资策略报告

高速铜缆具有低功耗、低成本、易于安装和维护等优点,通常用于短距离的数据传输。数据中心中,主流交换网络的连接方案包括光模块+光缆、AOC(有源光缆)和DAC(直连铜缆/高速铜缆,Direct Attach Cable,简称DAC)。光模块+光缆是现下最主流的长距离传输方案;AOC(有源光缆)方案主要用于互连数据中心内不同机架中的交换机、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最远传输距离可达300米。DAC是一种用于在数据中心内连接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的高速电缆,具有低功耗、低成本、易于安装和维护等特点。DAC由镀银的铜导体和发泡绝缘芯线组成,由于铜的物理性能限制,适合短距离传输,互联距离约在5米以内。


GB200放量有望带动高速铜缆市场规模高速增长。6月2日,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宣布,英伟达Blackwell芯片现已开始投产。预计未来亚马逊网络服务、戴尔、谷歌、Meta、微软、OpenAI、甲骨文、特斯拉和xAI等或都将采用Blackwell平台。目前,供应链对GB200寄予厚望,预估2025年出货量有机会突破百万颗,将占英伟达高端GPU出货量的近40%—50%。根据LightCounting,预计从2023年到2027年,高速铜缆的CAGR(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25%。


2022年,全球高速铜缆CR10达到约69%,安费诺为全球第一大供应商。全球范围内高速直连铜(DAC)电缆生产商主要包括Amphenol(安费诺)、Molex(莫仕)、TE Connectivity(泰科)、Juniper Networks、Volex(豪利士)等。作为全球领先的核心解决方案提供商,安费诺一直在高速互连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和领导地位。

2.3公司:高速通信线产品实现批量供货,有望受益于下游放量

公司电线系列产品由乐庭智联经营,主要包括高速通信线、汽车线、工业线及消费电子线等产品。公司电线类重点产品主要专注于高速通信设备、工业装备及机器人、汽车、消费电子设备等核心市场。公司子公司乐庭智联成立至今已有36年,在电线行业深耕多年,拥有一支强大的研发技术团队,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乐庭智联已掌握了各项重点产品的核心技术;其检测实验室配置了各类齐全的先进检测设备,具备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各项性能检测能力,实验室获得CNAS、TUV认证。乐庭智联还拥有行业先进的67GHz网络分析仪,具备独立自主地开发测试治具的能力。


高速通信线、汽车线、汽车线研发成果显著。高速通信线,公司完成800G高速通信线多种规格的产品开发;汽车线方面,公司完成车载25G以太网线的开发;工业线方面,公司完成工业以太网profinet系列产品开发,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工厂和生产自动化车间的建设。


乐庭智联的高速通信线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服务器、交换机/工业路由器等的数据信号传输,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乐庭智联经过近几年对产品品类的战略调整,不断聚焦,重点产品所占比重和技术水平得到稳步提升,其中高速通信线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速通信线产品类别主要包括SAS3.0/4.0/5.0、PCIe4.0/5.0、56G/112G背板线、10G/40GQSFP+、25G/100GQSFP28、400GQSFP56/QSFP-DD、800GQSFP112/QSFP-DD等。高速通信线产品批量供货给多个行业头部客户,有望受益于下游放量。乐庭智联高速通信线产品从初始的25G更新迭代至目前的400G、800G、单通道224G,乐庭智联已积累了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和制程控制经验,产品品质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其中高速通信线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400G、800G高速通信线均已实现稳定量产。单通道224G的高速通信线尚处于配合安费诺等大客户打样阶段,并根据客户需求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开发。乐庭智联的高速通信线产品已批量供货给多个行业头部客户,如安费诺、豪利士、莫仕、泰科、立讯等。多因素致电线电缆板块业绩承压,未来高速通信线等高端产品有望带动量利齐升。2019-2023年,公司电线电缆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10.57亿元、10.39亿元、15.69亿元、13.62亿元、11.6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34%、-1.67%、50.95%、-13.15%、-14.52%;毛利率分别为17.64%、20.74%、19.07%、19.86%、15.84%。受市场环境、国际关系以及行业发展等众多因素影响,公司电线业务板块业绩有所波动。2023年,乐庭智联水口工业园新基地正式投入运营。未来,公司将通过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以提升公司电线业务的盈利能力。2024Q1,乐庭智联实现营业收入3.40亿元(未经审计),同比增长29.08%,其中高速通信线产品的增速较快。

3电子板块:热缩材料市场绝对龙头,高端领域持续突破

3.1热缩材料行业:市场空间广阔,国产龙头进军高端产品

热缩材料是一种典型的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热缩材料通常以结晶性或半结晶性的通用高分子材料(如PE、EVA、PVC等)为基材,配合以适当含量的抗氧剂、阻燃剂、加工助剂等功能性添加材料,通过辐射加工、化学催化等方式使其分子间产生交联反应而形成。热缩材料的形状记忆效应使其可以在加热后由扩张状态收缩恢复到扩张前的形态,从而表现出热收缩性。利用热缩材料的形状记忆效应和热收缩性,可以使用热缩材料制品对物体进行紧密的包裹和保护。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年汽车行业智能化与全球化投资策略报告

2024-06-28
下一篇

2024年比特币与加密货币市场投资策略报告

202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