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风电设备行业报告:海风建设加速与出口增长前景
摘要
国内风电:装机、投资额持续正向增长,海风建设自3月以来显著加速➢国内风电开工态势良好:装机量上来看,2024Q1,全国陆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14.8GW,同比+50%,海上风电0.69GW,同比+35%。投资额上来看,2023年至今各季度始终保持正向增长状态,2024年Q1风电建设投资完成额288亿元,同比+16%。
➢海风建设有望迎来加速:2023年度,海上风电行业受非经济因素影响进度放缓,但基于国内沿海省市的“十四五”海上风电发展计划,各省海上风电2025年累计并网容量将超过60GW,2023-2025年将累计新增27.9GW装机量,有望在2024-2025年迎来大规模建设。4月国内海风招标、开标容量分别为3.25GW、0.9GW,均远超前三个月招标、开标的总和,其中广东、江苏两海风大省招标迎来显著加速,海风开工景气度有望持续向上。
海外风电:欧洲海风长坡厚雪,日本2024年有望迎来海风元年➢2023年全球累计风电装机1021GW,其中海风75GW,陆风945GW,装机量五年CAGR为12%,其中海风和陆风分别为27%、12%,海风增速亮眼。份额上,全球风电装机中65%来自中国,排名第二的美国占比仅5%,其余国家装机数据较为分散。
➢欧洲为海外海风的主战场,国产风电企业有望迎来出口替代的机遇。欧洲在海外海风的份额占比基本在60%以上,为海外海风的主战场,欧盟海上风电规划2030年60GW+,2050年300GW+,未来海风建设有望呈现持续增长。欧美厂商风电供应链基础较为薄弱,成本压力下外包塔筒/桩基的趋势有望更加明显。
➢日本海风有望在2024年迎来元年。日本政府规划2030年海风10GW,2040年最高达45GW。截止2023年底,日本风电共装机5.0GW,均为陆上风电。24年年初,日本最大的商业海上风电场--112 MW石狩湾新港开始商业运营。我们推断日本海风建设有望迎来加速。
➢推荐标的:润邦股份、中际联合。建议关注:大金重工。风险提示:海上风电审批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海外盈利不及预期的风险
1. 国内风电:装机、投资额持续正向增长,海风建设自3月以来显著加速
国内风电装机量:2023年初至今维持逐月同比正向增长。➢2024年一季度,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15.5GW,其中陆上风电14.8GW,同比+50%,海上风电0.69GW,同比+35%。
风电招标量小幅下滑,投资完成额同比保持增长态势。➢招标量:2024年1-3月,国内公开招标市场新增招标量23.3GW,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0%。按市场分类,陆上新增招标容量21.3GW,海上新增招标容量2.0GW。➢投资完成额:2023年初至2024Q1各季度始终保持正向增长状态,2024年Q1风电建设投资完成额288亿元,同比+16%。
十四五海风规划较为明确,开工规划约80GW,并网约60GW,而23年底海风装机仅37GW,24-25年有望迎来加速。➢中国海上风电“十四五”规划装机空间较大。沿海多省出台“十四五”海风规划,各省海风新增装机规模约50GW,2025年累计并网容量将超过60GW,其中广东、江苏、山东是规划较为积极的地区。由于2021-2022年海风装机量分别为16.9、5.1GW,因此根据省级规划,2023-2025年将累计新增27.9GW装机量。
4月国内海风招标、开标容量远超前三个月总和,广东、江苏两海风大省招标迎来显著加速。➢海风招标项目:2024年4月,国内海上风电共有5个招标项目,共计3.25GW,均来自广东、江苏省。对比之下,24Q1国内海风招标仅发布3个项目,合计1.10GW,来自山东、浙江两省。4月海风招标量远远超前三个月总和。➢海风开标项目:2024年4月,国内海风开标项目共3个,均来自浙江省,合计0.9GW。而24Q1全国开标项目仅0.86GW,4月海风开标项目容量也超前三个月总和。
2. 海外风电:欧洲海风长坡厚雪,日本2024年有望迎来海风元年
全球风电累计装机量保持稳定增长,五年CAGR为12%,中国在全球风电装机占比高达65%。➢累计装机量:2023年全球累计风电装机1021GW,其中海风75GW,陆风945GW。2018年-2023年,全球风电装机量五年CAGR为12%,其中海风和陆风分别为27%、12%。➢地区分布:全球2023年新增装机65%来自中国,排名第二的美国占比仅5%,其余国家装机数据较为分散。
全球海风装机保持加速增长态势,中国与欧洲海风建设较为领先。➢海风装机加速增长:2023年全球海风累计装机达到75.2GW,同比+17%。全年新增装机10.9GW,同比增长24%。➢新增装机容量中,中国占比58%,居于绝对领先地位,其他亚洲国家占比7%,欧洲国家海风装机占比较高,合计35%,其中英国占全球比例为7.7%,德国为2.4%。
海外海风有望迎来加速建设,欧洲为海外海风的主要市场。➢根据GWEC的预测,2030年海外的海上风电建设有望达到39GW,2023-2030年的CAGR为27%。其中欧洲市场为海外海风的主要市场,占比基本在60%以上。
欧盟海上风电规划2030年60GW+,2050年300GW+,未来海风建设有望呈现持续增长。➢欧盟海上风电规划目标较高,2030年即规划达到60GW+,其中五国的规划目标达到10GW以上,分别为英国50GW、德国30GW、荷兰22.2GW、丹麦12.9GW、葡萄牙10GW。2050年欧盟规划海风装机量目标达到300GW+,2030-2050年间的CAGR为8.4%。➢2022-2032年欧洲各国预期海风装机分布上,英国最大,占比28%,德国、荷兰占比15%、13%。
欧洲塔筒桩基企业欧美厂商风电供应链基础较为薄弱,成本压力下外包塔筒/桩基的趋势有望更加明显➢与2022 年相比,欧美整机制造商在2023 年大幅增加了关键部件的外包。整个风电价值链的成本压力迫使整机制造商寻求成本削减方案。例如,维斯塔斯剥离了其塔筒和变流器业务,并外包更多的叶片给独立供应商,而西门子歌美飒则剥离了其在领先的塔筒供应商之一Windar中的股份。除了吸引欧洲零部件供应商外,欧盟整机商还增加了从中国供应商采购关键零部件,如叶片、齿轮箱、发电机、变桨和偏航轴承、铸件和塔架等。➢欧洲风电塔筒生产企业较多,但规模普遍较小,基本均为非上市企业,仅Sif Offshore Foundations一家是上市企业,2021年收入4.23亿欧元,净利润率2.81%。
亚太地区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也开始提出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出海契机可期➢东亚:日本政府提出到2030年海风装机达10GW,到2040年最高达45GW,而日本海风装机目前尚未大规模起步,缺口较大。韩国规划到2030年实现海风装机18-20GW,具备海风发展的较大潜力。➢东南亚:越南是目前东南亚地区中海风项目推进和落地最快的国家。2023年5月,越南政府批准了国家第八个电力规划(PDP8),其中要求到2030年,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达到6GW,到2050年至少达到70GW。
日本:目前风电5GW装机量均为陆风,2024年有望成为海风元年。➢日本政府规划2030年海风10GW,2040年最高达45GW。截止2023年底,日本风电共装机5.0GW,均为陆上风电。日本正在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市场,日本政府的目标是到2030年发展多达10GW的海上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到2040年达到45GW。➢2 024年有望成为日本海风元年。24年年初,日本最大的商业海上风电场--112 MW石狩湾新港开始商业运营。我们推断日本海风建设有望迎来加速。
3.1 润邦股份:成功突破日本海风桩基市场,海工产品矩阵不断拓宽
润邦股份:成功突破日本海风桩基市场,海工产品矩阵不断拓宽➢润邦海洋成功突破日本海风桩基市场,海工产品矩阵不断拓宽。2023年润邦海洋交付近13万吨海上风电基础桩及导管架产品,且顺利向日本客户交付了海上风电基础桩及附属构件产品,打入日本海风市场。
此外,2023年润邦海洋承建的上海天沨“3,000吨自航式全回转起重船”顺利取得船检证书并交付客户,用于海上风电基础桩、导管架等吊装作业;润邦重机向客户交付荷兰GustoMSC2500吨大吨位绕桩式海洋起重机项目、GENMA 800吨全回转海洋风电安装起重机项目、GENMA 105吨移动式港口起重机项目等,海工产品矩阵不断扩宽。➢收入快速增长,减值利空出清,盈利能力有望得到修复。
2019-2023年间,公司收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CAGR为32.74%。2022-2023年净利润率出现显著下滑,主要原因为环保业务存在商誉减值,目前商誉减值风险的绝大部分已经落地,后续减值压力较小,盈利能力有望显著修复。
润邦股份的高端装备业务:重型装备制造能力强劲,产品矩阵多维
➢1)物料搬运装备:为客户提供集装箱码头解决方案、散料系统解决方案、船厂/堆场/工厂解决方案、海洋工程解决方案。公司拥有两大工业品牌GENMA和KOCH,“杰马/GENMA”品牌移动式港口起重机、移动式港口无尘料斗、气力式卸船机、埋刮板卸船机等产品满足了不同类型的港口、码头对物料搬运设备的需求;“KOCH”品牌散料系统解决方案运用于各类矿山、港口、堆场等场所的矿石、煤炭、化肥、水泥等散料的装卸和搬运,产品主要包括堆料机、取料机、卸船机、输送机等。
➢2)海上风电装备:主要产品包括各类海上风电基础桩、导管架、海上风电安装作业平台、海洋工程起重机等。润邦海洋已交付“华电稳强”号、“海电运维801”号等海上风电安装作业平台。润邦海洋具备了为市场每年提供30 万吨海上风电基础桩和导管架的产能规模,2023年已完成首批海上风电基础桩项目出口日本市场。
整合FLSmith优质资产,迈向全球散料搬运装备龙头。2023年润邦的德国子公司成功收购FLSmidth集团旗下原蒂森克虏伯和山特维克的全球散料装卸搬运业务,在全球市场具有领先地位,产品主要包括各类堆料机、取料机、堆取料机、装船机、卸船机等堆场、码头和连续露天开采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类矿山、钢铁、电力、港口、码头等领域。有利于快速构建公司在全球散料装卸搬运系统装备领域的龙头地位,提升公司国际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地位。
3.2 中际联合:高空安全防护设备龙头,国内+海外需求共振
中际联合:高空安全防护设备龙头,国内+海外需求共振➢细分赛道冠军,客户群体覆盖面广阔。中际联合主要产品为高空安全升降设备、高空安全防护设备,主要产品在风力发电行业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一。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已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群体,实现了国内具有新增装机的全部风机制造商和五大电力集团的全覆盖,全球新增装机前十大风机制造商全覆盖。
➢收入、利润保持高增趋势,毛利率显著高于风电行业。2018-2023年五年间公司收入、利润CAGR分别为25%、17%,保持高速增长趋势。公司为“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毛利率始终保持在40%以上,显著高于风电行业其他环节。
中际联合是国内领先的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及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从事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公司所生产的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主要包括高空安全升降设备和高空安全防护设备。
➢1)高空安全升降设备:主要包括塔筒升降机、免爬器、工业升降机、爬塔机、物料输送机等,高空安全升降设备可以将作业人员、工具或物料由起程面送至作业面,设备在充分保障高空作业人员安全的同时,减轻人员负担、提升工作效率。
➢2)高空安全防护设备:主要包括防坠落系统、救生缓降器、速差器、智能安全帽、民用高空应急装备、爬梯等;高空安全防护设备可以保护高空作业人员日常工作安全及在发生突发意外情况时提供安全防护。
海外业务高速增长,国内+海外需求共振。➢中际联合计划在美洲、欧洲和亚太等重点区域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客户认可度,为全球客户提供超越预期的产品和服务。国际依托美国、德国、日本、印度拥有的本地仓储中心或服务团队实现本地化服务,同时辐射周边国家,实现了区域化的交付和服务能力。➢公司海外业务占比持续提升,2018-2023年间,海外业务收入由0.4亿元增长到5.4亿元,收入占比由10%提升至49%,海外业务高速增长。且海外毛利率显著高于国内,海外业务对盈利能力贡献较大。
3.3 大金重工:“两海战略”迎来新阶段,海风+出海逻辑有望持续兑现
大金重工:“两海战略”迎来新阶段,海风+出海逻辑有望持续兑现➢海外市场取得重要突破,迎来海工出口元年。
公司在2023年迎来了“两海战略”的新阶段,力争在未来3~5年,达到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海上风电市场份额第一。大金重工作为亚太区唯一实现向欧洲交付海上风电基础结构的供应商,在2023年迎来了海工规模化出口元年,全年向欧洲累计发运海上风电海工产品合计近10万吨。
➢海外市场订单有望持续高增速。2023年大金重工从欧洲市场累计拿下的海上风电单桩总量全球领先,总签单量相较2022年同比增长超50%,根据订单交付周期,预计将在2024-2026年陆续交付到英国、法国、德国、丹麦、荷兰等国家和地区。此外,公司正在参与的欧洲、日韩、美国等地多个海工项目的总需求量超过300万吨,涉及管桩、导管架、浮式基础等多系列海工产品,预计在2024-2027年度陆续拿到开标结果。
为客户提供集装箱码头解决方案、散料系统解决方案、船厂/堆场/工厂解决方案、海洋工程解决方案。公司拥有两大工业品牌GENMA和KOCH,“杰马/GENMA”品牌移动式港口起重机、移动式港口无尘料斗、气力式卸船机、埋刮板卸船机等产品满足了不同类型的港口、码头对物料搬运设备的需求;“KOCH”品牌散料系统解决方案运用于各类矿山、港口、堆场等场所的矿石、煤炭、化肥、水泥等散料的装卸和搬运,产品主要包括堆料机、取料机、卸船机、输送机等。
主要产品包括各类海上风电基础桩、导管架、海上风电安装作业平台、海洋工程起重机等。润邦海洋已交付“华电稳强”号、“海电运维801”号等海上风电安装作业平台。润邦海洋具备了为市场每年提供30 万吨海上风电基础桩和导管架的产能规模,2023年已完成首批海上风电基础桩项目出口日本市场。
海风装机不及预期的风险。➢若此后海上风电审批不及预期,则会影响到海上风电的开工与并网。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钢材等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可能会对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产生较大影响。海外业务开展不及预期风险➢若海外业务开展过程中遇到地缘政治、贸易摩擦等不利因素,则会导致海外业务开展不及预期。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