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光储逆变器行业报告:市场分析与企业前景预测

一、公司概况:光储逆变器全球领军者,新能源业务全面布局

公司概况:光伏逆变器起家,全面布局新能源业务。阳光电源成立于1997年,2011年11月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曹仁贤为公司实控人,直接持股比例30.37%(截至2024Q1)。公司以光伏逆变器起家,专注新能源发电领域,深耕电力电子技术,逐渐形成了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新能源投资开发三大主要业务板块,同时布局风电变流器、制氢电解槽、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等产品。


市场地位:阳光电源是全球光伏逆变器和储能系统领军者。根据WoodMackenzie数据,公司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全球市场地位领先:光伏逆变器方面,公司市占率自2015年起保持在全球前两名,与华为共同作为全球光伏逆变器双龙头;2022年,公司光伏逆变器全球市占率23%,居全球第二位;2023年,公司光伏逆变器全球发货量130GW。储能逆变器方面,公司储能系统市占率领先,2022年以16%市占率居全球首位;2023年,公司储能系统全球发货10.5GWh,发货量连续八年居中国企业第一,光储业务实力强劲。

2024光储逆变器行业报告:市场分析与企业前景预测

受益于地面光伏和大储装机高增,公司营收和净利润高速增长。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高速增长,2023年实现营收722.5亿元,同比增长79.5%,2018-2023年CAGR达47%;归母净利润94.4亿元,同比增长162.7%。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6.1亿元,同环比分别+0.3%/-51.2%,主要由于储能和新能源投资开发业务一季度为淡季,加之个别项目收入确认滞后,影响一季度收入;归母净利润20.96亿元,同比增长39.1%。


光伏逆变器、新能源投资开发和储能系统是公司三大主要业务。公司深耕电力电子技术,围绕新能源发电形成三大主要业务:光伏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转换设备、新能源投资开发、储能系统。从2023年,公司三大主业贡献营收分别为38%/34%/25%,合计占营收的97%。地域方面,随着公司大力发展储能业务,深耕海外市场,公司海外收入占比逐步提升。2023年,公司海外业务占比46%,海外市场成为公司快速增长的重要舞台。


公司毛利率显著提升,海外业务、光储业务盈利能力优良。2023年,公司销售毛利率30.4%,较2022年增加5.8pct。其中,光伏逆变器、新能源投资开发、储能系统三项主营业务毛利率均得以提升。光伏逆变器方面,得益于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旺盛,公司逆变器产品毛利率提升5.5pct到37.9%,保持较高水平;新能源投资开发方面,公司加速向分布式户用业务转型,家庭光伏开发年装机量增长200%,且随着上游原材料降价,毛利率提升3.6pct到16.4%,盈利能力明显改善;储能毛利率显著提升14.2pct到37.5%,主要由于公司主动放弃低利润订单,将重点放在欧美等高门槛高价值市场,实现优良的盈利能力。


分地区来看,2023年公司海外业务毛利率41.6%,同比增长14.23pct,海外业务盈利表现优于中国大陆地区。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毛利率进一步提升6个百分点至36.7%,逆变器、储能、新能源投资开发等主营业务延续了去年高盈利的态势。公司销售净利率提升明显,ROE大幅增长。得益于毛利率的提升和费用率的摊薄,公司销售净利率提升明显。2023年,公司销售净利率13.3%,较2022年同期增加4.1pct,一方面由于毛利率大幅增加5.8pct,另一方面由于营收大幅增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有所摊薄,三大费用率合计11.8%,较2022年减少1.8pct。2023年,公司ROE(加权)41.0%,较2022年21.0%接近翻倍增长。



二、光伏逆变器:市场空间广阔,公司稳居头部

2.1市场:增速趋缓,体量庞大,头部格局稳定

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主要部件之一。光伏逆变器能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换成可并入电网或供负载使用的交流电,同时可跟踪光伏阵列的最大输出功率,是光伏发电系统的“大脑”,在光伏系统成本中占比约3%-5%。光伏逆变器广泛应用于住宅、工商业屋顶、地面电站等光伏发电系统,影响着电站收益和电能质量。


需求端: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高速增长,引领逆变器需求高增。由于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下行,加之国内风光大基地集中落地,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大增76%,达376GW(交流侧)。其中,中国和欧洲贡献了主要增量。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216.3GW,同比增长148%,创下年度装机历史新高,大幅超2023年年初的市场预期,主要由于大基地项目的落地、以及工商业光伏迅猛增长。


2023年欧洲光伏新增装机56GW(换算为交流侧),同比增长40%;美国光伏新增装机29GW(换算为交流侧),同比增长51%。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增速放缓,但仍将持续增长。我们预测2024年全球光伏交流侧装机461GW,同比增长23%,整体增速放缓。国内市场方面,我们预计2024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260GW,同比增长20%。国内市场增速有所放缓,一方面由于前期装机基数已较高,另一方面考虑到多个省份在消纳压力下调整了工商业分时电价,将光伏高发的午间时段调整为谷时,一定程度影响整体增速。欧洲市场方面,我们预计2024年光伏新增装机70GW(交流侧),同比增长24%。


欧洲能源转型的持续推进,以及农业光伏等新兴应用场景的渗透,将推动欧洲光伏装机继续增长;但装机增速将较前期有所放缓。欧洲光伏协会认为,欧洲电力系统适应高比例光伏装机需要时间,并需要相应的储能建设和电网设施升级,导致光伏装机增速放缓。美国市场方面,我们参照SEIA预测,预计2024年光伏新增装机35GW(交流侧),同比增长21%。SEIA预计24年商业、社区、公用事业光伏装机同比增长19%、15%、26%,而户用装机下滑13%。户用光伏装机下滑主要受加州净计量政策和利率的影响,预计加州户用市场同比下降40%。

2024光储逆变器行业报告:市场分析与企业前景预测

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体量庞大,2024年市场空间接近千亿元。我们根据新增装机和存量替换需求,测算了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规模。假设说明如下:存量置换:我们假设逆变器替换周期为10年,使用10年前的光伏装机容量近似估计存量电站的逆变器更新需求。逆变器出货量:考虑在途、库存及损耗,逆变器实际出货量通常高于逆变器的安装量(新增装机+存量替换),我们假设在途、库存及损耗比例在10%左右,即出货量为(新增装机+存量替换)*(1+10%)。


逆变器分类:表中集中式/分布式电站占比,以及两类电站使用逆变器的种类占比为假设数。我们假设集中式电站中组串式逆变器的占比逐步增加;分布式电站中,组串式逆变器占比更大,同时微逆小幅渗透。逆变器单价:集中式逆变器技术成熟,我们假设其单价基本稳定,2024/2025年均为0.1元/W;组串式逆变器功率范围多样,品类较广,我们假设2024/2025年平均单价稳定在0.15元/W;微逆产品存在向单机更大功率演变的趋势,且行业整体较早,仍存在规模效应降本的空间,我们假设2024/2025年单价分别为0.85/0.70元/W。


我们测算,2024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将达到550GW,同比增长22%;对应市场空间959亿元。2025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将进一步增长至651GW,同比增长18%;对应市场空间1135亿元。

2024光储逆变器行业报告:市场分析与企业前景预测

国内市场方面,光伏逆变器招中标市场持续增长,产品需求以大功率组串式为主。根据国际能源网,2023年国内光伏逆变器招投标项目中,定标项目规模共计193.2GW,同比增长66.6%。2024年第一季度,国内光伏逆变器定标项目规模共计74.2GW,同比增长59.1%;新发布招标项目规模43.8GW,同比增长24.7%。国内逆变器招投标市场呈现增长态势。从需求产品分类来看,大功率组串式逆变器(≥150kW)是国内需求的主流,2023年定标规模达118.3GW,占所有项目容量的61%。集中式、小功率组串式(<150kW)逆变器分别占2023年定标项目容量的20%和9%。


海外出口去向方面,我国企业生产的逆变器主要销往欧洲和亚洲市场。我国是逆变器的主要生产国,产品销往全球,为全球多个地区提供逆变器产品。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我国逆变器(包括光伏、储能逆变器)出口金额共计696亿元,同比增长15.4%;2024年1-2月,我国逆变器出口金额共计72.2亿元,同比减少46.1%,主要由于户用类逆变器2023年1-2月出货较为集中,导致基数较大,而现阶段户用逆变器市场仍存在一定量的库存所致。从出口市场分布来看,我国逆变器主要销往欧洲,2023年出口金额占56%;随后为亚洲、南美、非洲,2023年出口金额占比分别为22%/9%/7%。出口国别来看,荷兰、德国、巴西、南非和美国是我国逆变器出口的前五大国家,2023年出口金额占比分别为28%/10%/5%/5%/3%。


供给端:头部企业地位稳定,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光伏逆变器市场竞争较为充分,近年行业集中度呈上升趋势,头部厂商地位稳固。头部逆变器企业拥有更高的技术实力、品牌优势、项目和渠道积累,市占率保持领先。


全球市场方面:市场集中度提升,国内企业优势明显。根据WoodMackenzie,华为和阳光电源2015年-2022年始终稳居全球光伏逆变器行业前两名(2023年数据尚未发布),2021、2022年两者出货量合计占全球的44%、52%,头部地位稳定,且市场份额继续上升。2022年,全球Top10光伏逆变器企业出货量占据全球的86%,市场集中度较2021年(CR10=82%)进一步提高。


2022年全球出货量Top10的光伏逆变器企业中,8家为中国企业。分产品应用场景来看,光伏逆变器主要企业分别深耕优势场景,形成错位发展。地面电站领域,华为、阳光电源等企业竞争优势突出;在分布式领域,SolarEdge、锦浪科技、固德威等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而在微型逆变器领域,Enphase、德业股份等企业优势显著。


国内市场方面:头部企业地位稳定,侧重耕耘大功率组串市场。根据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2023年193.2GW光伏逆变器定标项目中,有116.2GW确定了中标人以及中标份额,77.8GW的集采项目未公布具体份额。从已中标企业份额来看,2023年华为和阳光电源居国内光伏逆变器中标榜前两位,产品以大功率(≥150kW)组串式为主。2024年第一季度74.2GW光伏逆变器定标项目之中,有15.4GW确定了中标人以及中标份额,58.8GW为集采项目,未公布具体份额。2024年第一季度,华为和阳光电源仍为中标榜前两位,龙头地位稳定;随后的数家企业排名较2023年有一定区别,中间梯队竞争相对激烈。



2.2 公司:光伏逆变器业务健康增长,竞争实力出色

公司光伏逆变器收入强劲增长,2019-2023年复合增速超60%。2023年,公司光伏逆变器全球发货量130GW,“光伏逆变器等电力转换设备”板块收入276.5亿元,同比增长61.0%;光伏逆变器板块毛利率37.9%,较2022年增长5.5pct。公司一季报未单独披露光伏逆变器板块收入,但根据业绩说明会公告信息,公司一季度光伏逆变器收入同比仍保持良性增长。2019-2023年,公司光伏逆变器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为62.7%。


公司光伏逆变器产品布局全面,侧重大功率组串式产品。光伏逆变器是阳光电源的核心产品,公司自1997年成立起,就致力于以光伏逆变器为核心的光伏系统设备研发和生产。公司光伏逆变器功率范围涵盖3kW-8800kW,包含户用逆变器、组串逆变器、集中逆变器和模块化逆变器,全面覆盖户用、工商业和大型地面电站等应用场景,产品品类齐全,功率覆盖范围业内领先。从产品侧重来看,公司在地面电站场景优势明显,产品以大功率组串式居多。国际能源网统计,2023年,公司国内光伏逆变器中标量23GW(数字不包含未公布中标份额的集采项目,公司实际中标规模可能更大),其中17.5GW为大功率组串式,占公司国内中标量的76%。


技术优势、渠道和服务优势、品牌优势显著,公司光伏逆变器赛道竞争优势突出。技术优势:产品效率领先,技术创新引领市场。公司通过采用新型半导体材料、高效磁性器件、优化电路设计、改善MPPT算法、优化散热系统等,带动逆变器效率不断提升,目前阳光电源逆变器最大效率已全线达到99%。公司独创模块化逆变器,开创行业新品类,每个模块单元功率为1.1MW,通过并联扩展实现1.1MW-8.8MW子阵灵活配置,兼具集中逆变器和组串逆变器优势,具备了更高的跟踪精度和即插即用式的简便运维,同时满足全球不同市场、各类应用场景的多样化需求。


公司已攻克2000V高压系统关键技术,引领光伏系统级创新,全面推动光伏系统降本。根据阳光电源光储集团副总裁李晗在PAT先进技术研讨会上的发言(阳光光储充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相比1500V系统,2000V光伏系统CAPEX可节省4分/W,OPEX节省12.5分/W,系统效率提升0.5%~1%,全生命周期投资节省1.65亿元/GW。


2023年7月,公司联合华能打造的全球首套2000V高压系统在陕西榆林投运,已稳定运行至今。公司以技术实力为根基,保障产品性能领先的同时,持续通过技术创新引领光伏系统降本增效。渠道和服务优势:打造全球服务能力,渠道布局广泛。公司成立伊始就树立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公司海外的印度生产基地和泰国工厂产能已达25GW。


公司已在海外建设了超20家分子公司,全球六大服务区域,490+服务网点和数百家重要的渠道合作伙伴,产品已批量销往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3年末,公司海外员工1423人,同比增长58.1%。未来公司将持续深耕全球市场,持续提升全球营销、服务、融资等关键能力建设,强化全球化支撑能力体系,提升全球影响力。


品牌优势:产品质量与服务能力形成口碑,铸造品牌价值。光伏电站是长周期资产,需要逆变器长期高效、可靠运行。从电站投资收益的角度,客户不仅关注初始投资成本,更关注产品长期稳定运行的能力。公司经过长期深耕,产品性能、过往项目运行效果、服务体验优良,在全球积累了口碑,形成出众的品牌效应,产品可获得品牌溢价。


2023年,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年度《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公司以802.7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第117名。世界品牌实验室对公司品牌的评估价值较2022年提升超180亿元,公司品牌价值持续提升。2019-2022年,公司被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连续四年评为“全球最具融资价值的逆变器品牌”;2023年,公司在BNEF逆变器品牌融资价值榜单中排名第三位。



三、储能:海外大储崛起,公司一马当先

3.1 市场:全球需求持续增长,海外大储和国内工商储机遇较优

全球储能需求蓬勃增长,中、欧、美为主要市场。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联盟(CNESA)统计,2023年全球新型储能新增装机46GW,同比增长130%。中国、欧洲和美国为三大主要市场,2023年新增装机分别为21.5/10.3/8.7GW,同比增速分别为193%/97%/90%;2023年前三大市场装机占据了全球的88%。我们预计,2024/2025年全球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将分别达到64.8/84.6GW,同比增速分别为41%和31%。分场景来看,大储仍为全球储能新增装机的主要类型,2024/2025年新增装机48.5/63.9GW,增速分别为49%和32%;户储为第二大装机类型,预计2024年市场需求与2023年持平;工商业储能装机体量相对较小,但在中国市场增长强劲。各细分板块详细分析及假设说明见后文。


需求端:2023年,大储是全球储能装机增长的主力,全球大储新增装机32.7GW,同比增长138%,中、美、欧市场均呈现显著增长。2024年,中、美在前期高基数下增速数字略显放缓,但仍维持较强增势;欧洲则有望迎来大储装机的快速增长。我们预计,2024/2025年全球大储新增装机48.5/63.9GW,增速分别为49%和32%。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电梯行业报告:市场趋势与企业发展潜力分析

2024-05-23
下一篇

2024风电设备行业报告:海风建设加速与出口增长前景

202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