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疆白酒行业报告:伊力特品牌与市场分析
一、伊力特:新疆白酒龙头,锐意改革进取
1.1 兵团背景国资控股,外聘高管加速改革
新疆白酒龙头,改革锐意进取。伊力特采用天山雪水、伊犁河谷优质原粮酿造,具有“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诸味谐调、酒味全面”的独特风格,被誉为“新疆第一酒”。从发展历史来看,伊力特起源于1955年驻扎下肖尔布拉克战士酿出的草原上第一锅白酒,彰显英雄本色。1999年公司改制上市,2003-12年黄金十年快速发展,2013-15受三公政策影响阶段性调整,2016年管理层履新,在陈智董事长的带领下,公司进行全方位的改革,2017年成立品牌运营公司专注疆外市场,2018年推出壹号窖卡位次高端,2020年成立电商公司加码线上渠道,2021年收回伊利王进行自营。
兵团背景,国资控股。截至1Q24,新疆伊力特集团持有上市公司42.68%的股权,实际控制人为新疆建设兵团第四师国资委。兵团背景为公司的产品、业务开展提供良好背书,也有望更好与第四师旗下的其他企业形成协同。
董事长管理经验丰富,外聘高管助力营销改革。在担任伊力特董事长之前,陈智曾担任新疆伊帕尔汗香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并成功带领公司成为国内香料行业首家新三板上市公司,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2023年12月,公司聘任李长春为公司副总经理,李长春曾在沱牌、全兴任职,拥有多年酒业实操经验;2024年1月,公司引入李小刚为外部董事,李小刚曾任职于泸州老窖,销售经验丰富,曾被评为中国酒类流通20年营销领袖。
陈智,董事长2016年7月1966大学本科学历,会计师,曾任新疆伊帕尔汗香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现任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强总经理2024年4月1970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刘新宇副总经理2008年7月1964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国家级白酒评委,中国首席白酒品酒师,中国白酒大师,现任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李超副总经理2014年8月1965男,党员,大专学历,工程师,现任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林屹东副总经理2023年4月1983本科学历,工程师,现任新疆伊力特实业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曾任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规划部副部长,基建部部长,生产设备部副部长。
费祎副总经理2023年9月1982研究生学历,现任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任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制曲中心主任。
赖良副总经理2023年9月1971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现任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任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酿酒三厂厂长。
李小刚外部董事2024年1月1971工商管理硕士,高级营销师。1993年入职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一2008年任泸州老窖销售公司西北大区经理;2008年-2015年历任泸州老窖博大公司总经理,董事长;2015年-2021年3月就职于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历任常务副总经理,党委书记;泸州老窖怀旧酒类营销有限公司董事长;2015年,被评为中国酒类流通20年营销领袖;2016年,被评为中国酒业重构期领军人物。期间多次荣获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功勋奖,劳模奖,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李长春副总经理2023年12月1978在职研究生学历。1998年10月—2001年3月历任四川华润蓝剑啤酒有限公司主管,资阳办事处主任;2001年3月—2016年12月历任四川沱牌舍得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沱牌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营销公司副总经理;2016年12月—2018年11月历任四川全兴酒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2018年11月—2023年2月历任四川省五粮液集团旗下的川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五茗茶业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2023年2月—2023年12月历任四川酒业茶业投资集团营销有限公司总经理。
1.2 收入较快增长,费用率持续优化
短期疫情扰动,长期稳定增长。据公司财报,受三公消费影响,2012-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维持在16-17亿元左右规模,2017年积极改革后收入较快增长,2020-22年受疫情影响,收入有所波动,但2023年以来持续恢复,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22.3亿元,同比增长37%,1Q24公司实现营收8.3亿元,同比增长12.4%。公司利润端亦持续恢复,2023年归母净利3.4亿元,同比增长105%,1Q24归母净利1.6亿元,同比增长7.1%。
毛利率稳中有升,费用率有所摊薄。2023年公司高档酒/中档酒/低档酒毛利率分别为59.8%/40.7%/1.7%,同比分别+2.8/-1.1/+4.5pct,整体毛利率48.2%,同比+0.2pct;1Q24公司毛利率51.9%,同比+0.4pct。未来伴随公司高档自营产品放量,毛利率仍有向上空间。2023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9.4%/3.6%/0.9%/0.2%,同比分别-2.8/-1.0/-0.1/+0.2pct,得益于收入的恢复性增长,费用率整体有所摊薄。
二、新疆白酒:经济筑基消费,白酒潜力较大
2.1新疆经济:旅游快速复苏,人口重回净增
新疆经济发展潜力较大。2023年新疆GDP总量19126亿元,在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后同)排名第23位;人均GDP 7.37万元,在全国排名第16,经济发展水平处于我国中下游。但新疆面积广袤,位于亚欧大陆腹地,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八国接壤,能源、煤炭储备丰富,在我国对外开放、能源安全等方面作用凸显,未来伴随旅游业修复发展,经济增长动能较强,发展潜力较大。2023年新疆GDP增速达6.8%,在全国排名第4位。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集中建设八大产业集群。从结构上看,新疆支柱产业包括油气、矿业、煤炭、粮油、棉花纺织、畜牧业、旅游等。2024年新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未来将立足资源和禀赋,集中发展“油气生产加工、煤炭煤电煤化工、绿色矿业、粮油、棉花和纺织服装、绿色有机果蔬、优质畜产品、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产业集群建设。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新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GDP占比14.3%/40.3%/45.3%,同期全国GDP结构为7.1%/38.3%/54.6%,新疆第一产业占比相对更高;从趋势上看,新疆第一产业占比相对稳定,而受疫情扰动,第三产业占比从2019年51.7%的高点下滑到2022年的低点44.9%,但伴随防疫政策优化,旅游业持续恢复,第三产业占比2023年同比提升0.5pct至45.3%。
油气生产加工培育壮大油气生产加工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重点推进大型油气田建设和煤层气勘探开发,实现油气增储上产,新增煤层气产能5亿立方米以上;加快推进乌石化PX装置50%扩能和200万吨/年PTA项目、独石化塔里木120万吨/年二期乙烷制乙烯项目建设。
煤炭煤电煤化工加快发展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集群,进一步释放煤炭优质产能,加大准东、哈密、吐鲁番、准南等地煤炭勘探开发,推动一批支撑性煤电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一批煤制烯烃、煤制气项目,推动煤炭分级分质清洁高效利用,力争原煤产量达到5亿吨,着力打造国家大型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和煤制油气战略基地。
绿色矿业积极建设绿色矿业产业集群,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快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推动和田火烧云千万吨级铅锌矿、大红柳滩百万吨级稀有金属矿等重点矿山投产见效,着力发展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能源金属加工制造产业链,积极保障国家能源和关键矿产资源安全。粮油着力推动建设粮油产业集群,统筹谋划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存储和消费,加快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精深加工,提高粮油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棉花和纺织服装加快建设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高标准建设国家优质棉纱基地,高质量运营棉花棉纱交易中心,推动棉花加工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着力补齐化纤、印染、服装、家纺、针织及设计等产业链供应链短板,促进棉花产业和化纤产业耦合发展,拓展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空间。绿色有机果蔬打造绿色有机果蔬产业集群,优化特色果蔬产业布局,推进绿色有机林果产业集群示范园和示范区建设,加快葡萄酒、番茄加工、特色林果加工等产业发展,促进林果产品加工高端化,加快建设中药产业化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
优质畜产品建设优质畜产品产业集群,推进优质饲草料基地、标准化养殖基地、畜禽种业基地建设,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产区、企业集聚,打造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新能源新材料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哈密北、准东、喀什、若羌等一批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和乌鲁木齐、伊犁、克拉玛依、哈密等4个氢能产业示范区建设,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推动铝基、铜基、钛基、锂基等产业链延伸发展,加快发展新能源装备、高端输变电、新型农牧机械等先进制造业。
旅游产业较快恢复,单人消费仍有空间。新疆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比较高,受疫情影响,2020-22旅游人次和收入较2019年都有较大程度回落。2023年新疆加快旅游兴疆战略,开展文旅主题宣传营销活动,冰雪游、自驾游、特种游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全区接待游客2.65亿次,同比增长117%,较2019年增长25%;全区实现旅游收入2967亿元,同比增长227%,但较2019年的3633亿元仍有修复空间。2023年新疆旅游收入占GDP/第三产业GDP的比重分别达16%/34%,同比+10/+23pct。
2.2白酒格局:地产酒体量较小,伊力特绝对领先
新疆地产酒较多但体量较小,伊力特在疆内市场绝对第一。据酒业家,受经济与人口总量影响,新疆白酒规模约40-50亿元,体量相对较小。据乐酒圈,新疆地产酒品牌较多,代表品牌包括伊力特、肖尔布拉克、三台、白杨、新安等,这些品牌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除伊力特外,其他地产酒品牌体量都较小,2023年伊力特省内市占率约40%,处于绝对领先。地产酒布局百元以下产品,高端酒以全国性名酒为主。据乐酒圈,新疆白酒大众消费位于40-80元,商务消费主流价格带位于100-200元。分价格段看,新疆的中低端市场由地产品牌占据,主要集中在百元以下的产品,而高端市场则由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等全国性名酒占据。伊力特作为疆酒龙头,在各个价格带均有产品布局。
三、战略聚焦大单品,省内深耕省外拓展
3.1 品牌:弘扬英雄文化,兵团背书品质
地处伊犁河谷,生态酿酒奠定品质基础。公司地处具有中亚湿岛之称的伊犁河谷,气候适合微生物的生长,据公司公告,伊力特微生物群落能够产生近百种芳香气息和20多种有益的微量元素。此外,伊犁河谷年均拥有2800小时的日照时间,生长季平和绵长,高粱、小麦、大米、玉米、豌豆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高品质酒精分子和香味物质,奠定了伊力特酒体醇厚、浓香饱满的基础。在多年的酿酒实践中,公司形成了独特的酿酒技术,包括“三步法”发酵窖泥工艺、架式大曲立体培养工艺、特有的发酵窖池等,使得酿制的白酒具有独特风味。
窖:从60年代初期开始,伊力特就采用5:1:2完美黄金比窖池。其特点是深、长、窄,便于防寒、保温、防感染,使酒醅接触窖泥的面积最优化,使伊力特酿造的浓香型曲酒具有独特的风味。
水:伊力特酿酒用水主要以巩乃斯河水为主(巩乃斯,瓦刺蒙古语,意为“绿色的谷地”)。用天山融水酿造的伊力特酒,比其他白酒多一份清冽,少一分寡淡,风格独特,风味自然,同时也为伊力特带去了甘润与爽净,是名副其实“圣水酿造的美酒”。
粮:伊力特酿酒使用的高粱、玉米、大米、小麦、豌豆等原料均来自伊犁河谷酿酒原粮基地。这里地处中高维度,丰沛的水源、充足的日照成就了优质的粮食,在汲取冰川融水的精华、凝聚伊犁河谷的灵气生长成熟后,经过精挑细选、严格检测,最终成为伊力特合格的酿酒原粮。
藏:伊力特的酒海有两种,陶坛酒海和金属酒海,他们不仅仅只是储存原酒的容器,也是原酒老熟的场所,伊力特采用“按质分坛”窖藏,经过至少一年窖藏后方可调制罐装。酒海中的酒完成了去新除杂、熟化增香的复杂过程,促进了酒的老熟,也确保了伊力特酒醇厚丰满,香味协调,绵甜爽净,回味悠长。
境:三山两谷地形、中亚湿岛环境、纯净天山雪水、优质阳光纯粮、独有微生态环境,五大生态品质助力伊力特酒的高品质。伊犁河谷典型的温暖润泽的气候,加上多年的酿酒传承,经过衍生、进化、纯化,形成了伊力特独有的酿酒微生态环境,使伊力特酒曲能自然富积优选环境中的微生物而发酵生香,促使窖池中微生物生长、发酵更具特色,最终形成了伊力特酒醇厚绵长的酒体风格。
弘扬英雄文化,具备军团背书。伊力特的第一桶酒,是由1955年驻扎在肖尔布拉克的垦荒将士用简陋的设备酿出,揭开了英雄酿酒事业的新篇章。公司在品牌宣传时,注重对于英雄文化、军团文化的强调,为产品品质实现良好背书。近年来,公司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英雄本色”、“伊力王”白酒商标分别荣获新疆著名商标称号。
加强矩阵式营销,品牌力持续提升。公司持续加强品牌营销,强化一体化传播:1)电视广告:伊利王酒《路篇》广告重登央视;2)线下活动:主要产品在机场、高铁站等交通媒体铺设,成功打造519酒文化节、“酒是爱你”520 伊粉音乐节特色节会名片等五项特色主题活动;3)新媒体:抖音、微信官方账号丰富,日活持续增长。2023年公司广告宣传、商超、促销费为1.58亿元,近三年CAGR达16%,占到当期收入的7.1%。
3.2产品:理顺产品矩阵,聚焦核心单品
持续清退条码,聚焦助力单品。近年来,公司持续清退体量小、对主销产品有负面影响的同质化产品,大幅削减多余产品条码,保障核心产品的价格与销售。据酒业家,伊力特成立产品研发部,全方位梳理公司产品矩阵,2024年1月起,伊力特停止疆内包销产品开发,禁止疆外开发产品在疆内销售;2024年4月起部分产品实行价格双轨制,为产品结构提升、增加经销商利润提供有力保障。产品矩阵清晰,核心单品贡献主要收入。
公司的高档产品主要包括伊力王酒、壹号窖和伊力老窖,其中大小老窖是公司的主销产品,卡位新疆主流价格带,小酒海承接大小老窖升级需求,亦快速放量;伊利王是公司次高端核心产品,其中蓝王定位通货大单品,红王主打宴席,黄王线上拔高品牌;壹号窖定位200-500元价格带,补充伊力老窖与伊利王中间空白价格带。中档与低档酒主要包括伊力老陈酒、伊力特曲、伊力大曲,后续还储备有光瓶酒。
产品结构升级,吨价重回增长。据公司公告,2016-20年,公司中高档白酒收入占比从51.1%提升至74.5%,2021-22年受疫情影响有所回落,但2023年开放后重回增长区间,2023年占比达65.7%,同比+4.1pct。2023年公司白酒均价9.7万元/吨,同比提升10%,2016-23年CAGR 9.3%,其中高档/中档/低档酒均价分别为21.1/5.5/3.0万元/吨,同比分别增长0.9%/10.5%/7.1%,2016-23年CAGR分别为10.7%/5.9%/7.0%。
3.3渠道:加大直营布局,省外积极拓展
完善销售渠道,加大直营布局。伊力特早期采取买断制的经销模式,产品由买断商独家经营,公司仅负责生产,2016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高达80%。近年来,公司逐渐从买断制过渡到“经销+直销+线上”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其中买断制产品基本位于200元以下,而更高档的产品公司主要采取直销模式,加大对于终端的掌控力。2021年7月,公司完成伊利王品牌的回收,并成立伊利王事业部。2023年直销渠道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128%,收入占比11.8%,同比+4.7pct;1Q24直销渠道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94%,收入占比14.1%,同比+6.0pct。
新疆贡献主要收入,疆外收入快速增长。2023年伊力特疆内/疆外分别实现营收17.0/4.9亿元,同比分别+50%/+5%,分别占到白酒收入的78%/22%;1Q24疆内/疆外分别实现营收6.7/1.5亿元,同比分别+7%/+37%,分别占到白酒收入的82%/18%,疆外收入占比同比+3pct。
疆内聚焦伊利王大单品,扁平化、精细化运营渠道。公司在疆内集中资源扶强培优,单品小老窖、大老窖、小酒海等产品市场优势不断巩固,核心主推大单品伊利王酒消费者认可度持续提升。新疆人口相对偏少,但居住相对集中,伊力特在疆内实行扁平化、精细化运作,后续将进一步细化到乡镇,疆内团队的质量和数量有望进一步增加。布局南疆产业园,加快南疆市场拓展。近年来新疆大量利好政策均位于南疆,公司为贯彻兵团向南发展部署,拟投资2.93亿元建设伊力特草湖酒文化产业园项目,集品牌形象展示、酒文化旅游、工艺体验、白酒生产于一体,该项目2022年6月正式开工,目前在建产能900万吨。公司将依托南疆销售公司与南疆文化产业园,不断完善白酒产业链在南疆师市的布局,扩大南疆市场份额。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