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原料药行业报告:价格波动与市场趋势分析
1.1维生素:维生素市场总体平稳,维生素B6价格环比下降
价格上涨品种:根据Wind统计数据,VA、VE、VB1、VB2在2024年4月的报价分别为87元/千克、70元/千克、167.5元/千克、104元/千克,环比上涨1.75%、0.72%、6.35%、1.96%。价格持平品种:根据Wind统计数据,其他维生素产品如VD3、烟酸、泛酸钙,叶酸,生物素在2024年4月报价分别为56.5元/千克、39元/千克、57.5元/千克,182.5元/千克,33元/千克,环比保持不变。价格下降品种:根据Wind统计数据,VB6在2024年4月的报价分别为150元/千克,环比下降1.64%。
按单品种各生产企业历年销售占比看:VE:根据PDB数据库统计,2012年至2023年VE的主要生产商为浙江医药,每年占所有生产商销售比例总体上升,2023年占所有生产商销售比例为81.79%,2022年占比为77.2%。2023年销售占比前三的生产商为浙江医药(81.8%)、双鲸药业(4.64%)、海神同洲(3.8%)。
按单品种各生产企业历年销售占比看:VA:根据PDB数据库统计,2012年至2023年VA的主要生产商为兴齐眼药,每年占所有生产商销售比例均超过90%,2023年占所有生产商销售比例为96.7%。占所有生产商销售比例第二的是国药控股子公司星鲨制药,2023年占所有生产商销售比例为1.97%,其余生产商近年占比均小于1%。VB1:根据PDB数据库统计,华中药业在2017年至2019年VB1的销售额占所有生产商销售额比例最大,2020年至2023年力生制药占有最大销售份额。除其它生产商外,2023年销售占比前三的生产商为力生制药(25.57%)、华中药业(9.45%)、太原药业(9.67%).
2022年全球泛酸钙产能约26000吨,世界市场呈高度寡头垄断格局,具有泛酸钙产能的企业仅亿帆医药、兄弟科技、山东新发、山东华辰、帝斯曼和巴斯夫六家。其中亿帆医药是全球泛酸钙行业龙头,公司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亿帆医药拥有8000吨泛酸钙产能,占总产能约30.8%。新发医药的泛酸钙产能约5000吨,占总产能约19.2%;兄弟科技产能约4000吨,占总产能约15.4%;山东华辰拥有约3000吨泛酸钙产能,占总产能约11.5%,四家中国企业合计拥有泛酸钙产能约20000吨,占总产能约76.9%,说明我国是泛酸钙产出的主要国家。巴斯夫和帝斯曼的泛酸钙产能均为3000吨,占总产能约11.5%。
按单品种各生产企业历年销售占比看:叶酸:根据PDB数据库统计,2012年至2023年叶酸的销售份额主要由常州制药厂、力生制药和斯利安药业占有,2019年开始海王福药制药每年也占有约10%销售份额。2023年销售占比前五的生产商为常州制药厂(28.96%)、斯利安药业(26.47%)、力生制药(22.04%)、麦迪海药业(5%)、海王福药制药(4.47%)。VD3:根据PDB数据库统计,2012年至2020年VD3生产商仅有通用药业。
VB6:根据PDB数据库统计,除其他生产商以外,在2012年至2016年VB6的主要生产商为容生制药,2017年至2019年VB6的销售额除其他生产商外占所有生产商销售额比例最大的生产商分别为方明药业(10.7%)、开封制药(10.1%)、晋新双鹤药业(10.2%),科伦药业在2020年VB6的销售额占所有生产商销售额比例为23.2%,为除其他生产商外占比最大的企业,2021年占比进一步增大至32.8%,超过其他生产商为占比最大的企业,2022年占比为27.8%。除占比30.9%的其它生产商,2023年销售占比前五的生产商为民生药业(12.89%)、国润制药(11.96%)、民生药业(12.89%)、科伦药业(9.4%)、遂成药业(6.98%)、方明药业(4.88%)。
按单品种各生产企业历年销售占比看:烟酸:根据PDB数据库统计,2012年至2015年烟酸的主要生产商为华润双鹤子公司华润赛科,2016年环球制药和上药信谊药厂分别占有38%和34.4%的销售份额,2017年则由凯威制药占据99.3%销售份额,2018年津升制药和凯威制药分别占有42.6%和42.7%销售份额,2019年至2023Q1-3年津升制药占有最大销售份额。
2023年销售占比前三的生产商为津升制药(53.62%)、白云山明兴制药(25.5%)、凯威制药(15.37%)。VB2:根据PDB数据库统计,2012年至2022年VB2的主要生产商为江西制药,2023Q1-3变为上海浦津林州。2012年至2019年五洲通药业的VB2销售额占所有生产商销售额比例第二,其中2012年至2017年除江西制药和五洲通药业外其余生产商占比均不足1%,2020年至2022占所有生产商销售比例第二的是力生制药。2023年销售占比前五的生产商为上海浦津林州制药(39.54%)、江西制药(22.66%)、力生制药(11%)、新黄河制药(7.22%)、广东恒建(4.29%)。
1.2抗生素及中间体:硫氰酸红霉素、7-ACA报价环比上涨
117-ACA,硫氰酸红霉素:根据Wind数据,2024年4月7-ACA报价480元/千克,环比上涨3.23%,同比上升6.67%。硫氰酸红霉素的最新报价为550元/千克,环比上涨5.26,同比上升10.0%。6-APA、青霉素工业盐:报价分别为320元/千克、130元/BOU,环比下降3.03%、13.03%。
同比下降13.51%、23.53%。青霉素工业盐价格从2020年开始持续上涨,价格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维持在212.5元/BOU持续处于高位并保持平稳,2022年12月下降至170/BOU,同比下降5.88%,6-APA同比下降8.11%。
1.3 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咖啡因价格环比下降
根据Wind统计数据,安乃近、阿司匹林、扑热息痛4月价格分别为97.5元/千克(环比+0%,同比-9.26%)、21元/千克(环比+0%,同比-52.14%),25.25元/千克(环比+0%,同比-9.26%),布洛芬、咖啡因的4月最新报价分别为170元/千克、125元/千克,布洛芬环比下降5.56%,同比下降10.53%、咖啡因环比下降10.71%,同比下降26.47%、扑热息痛自2020年Q1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以来,始终维持在高位。受新冠疫情发展的影响,许多人使用扑热息痛缓解轻度的发热和疼痛等症状。
这种情况导致扑热息痛的需求量上升。因为供应和生产的时间有限,供给端无法立即增加,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扩散得到控制,药品的需求量减少,且药品的生产和供应链恢复正常,导致扑热息痛价格回调。
按单品种各生产企业历年销售占比看:扑热息痛:根据PDB数据库统计,2012年至2021年扑热息痛的主要生产商为强生制药,占比在70%左右,2022年强生制药仍是第一大生产商,但销售占比降低至48.6%。2023Q1-3降为第二位,销售17.73%,2012年至2015年BMS的扑热息痛销售额占比位列第二,2016年至2018年占比位列第二的是万州绿色制药,2019年至2022年扑热息痛销售额占比位列第二的是汉晨药业。
2023年销售占比前三的生产商为盛迪医药(65.65%)、强生制药(19.85%)、汉晨药业(3.49%)。布洛芬:根据PDB数据库统计,2012年至2022年期间除2020年以外布洛芬主要生产商为强生制药,每年占所有生产商销售比例在40%左右,2022年占所有生产商销售比例为40%,2023年占比为42.09%。2023年销售占比前三的生产商为强生制药(42.09%)、苑东生物(15.75%)、成都倍特(7.19%)。
安乃近:根据PDB数据库统计,2013年至2021安乃近的主要生产商为上药信谊药厂,2021年占比为64.2%,2022年占所有生产商销售比例为1.6%,产量减少可能由于近年安乃近相关药品因副作用原因禁用,需求量降低,同时2022年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异军突起,一跃成为2022年安乃近第一大生产商,销售占比近90%,挤占了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2023年销售占比前三的生产商为昆药集团(71.29%)、沈阳第一制药(19.32%)、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4.87%)。
阿司匹林:根据PDB数据库统计,2012年至2022年阿司匹林的主要生产商为拜耳,每年占所有生产商销售比例均超过90%,2012年和2013年占比第二的是德全药品,2014年至2018年瑞阳制药的阿司匹林销售额占所有生产商销售额比例第二,2019年至2023年阿司匹林销售额占所有生产商销售额比例第二的是新华制药。
2023年销售占比前三的生产商为拜耳(90.53%)、新华制药(4.63%)、瑞阳制药(0.92%)。咖啡因:根据PDB数据库统计,2013年至2022年咖啡因的主要生产商为凯西制药,2017年开始苑东生物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且占比不断提高,2017年苑东生物的咖啡因销售额占所有生产商销售额比例为3.6%,至2022年该比例增加至19.9%。2023年销售占比前三的生产商为凯西制药(52.81%)、苑东生物(16.29%)、西南药业(13.85%)。
1.4 激素类药:地塞米松磷酸钠同比大幅上涨
根据Wind统计数据,地塞米松磷酸钠和皂素的最新报价分别为45000元/千克和580元/千克,环比无变化,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分别上升361.54%、上升16%。
地塞米松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激素药物,在新冠疫情期间,被用于治疗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减轻炎症和提高生存率,曾被视作新冠重症唯一有效药。随着新冠疫情的好转,新冠病毒毒性减弱,进入重症和危重的患者比例逐渐减少;且新冠特效药价格进一步下降(国产新冠口服液每疗程价格在千元以内),激素类药物的需求量减少,导致地塞米松的价格回落。2024年4月地塞米松价格上涨明显,主要受主要受供求关系影响,包括成本压力上涨、利润不足、质量要求提高,临床急救药品需求短缺等影响。
2.1 心血管原料药:药品报价相对稳定
根据Wind统计数据,马来酸依那普利、赖诺普利、缬沙坦、阿托伐他汀钙、厄贝沙坦的最新报价分别为825元/千克、2250元/千克、650元/千克、1250元/千克和625元/千克,环比均保持不变;马来酸依那普利同比保持不变,赖诺普利同比下跌6.25%,缬沙坦同比下跌11.56%,阿托伐他汀钙同比下跌18.03%,厄贝沙坦同比下跌1.57%。心血管类原料药相对稳定,阿托伐他汀钙价格自2020年12月以来始终保持1500元/千克,2023年1月上涨至1525元/千克,2023年6月下跌至1300元/千克。
缬沙坦价格从2021年3月保持625元/千克,2022年10月开始上涨,2023年1月上涨至735元/千克;厄贝沙坦价格自2021年4月以来维持在640元/千克,2022年10月下降至625元/千克,2023年1月上涨至635元/千克,2023年5月上涨至640元/千克,2023年11月下跌至625元/千克;赖诺普利的价格自2021年5月开始保持2400元/千克;马来酸依那普利价格从2020年11月开始维持825元/千克,已持续35个月。
2.1 心血管原料药:药品报价相对稳定
按单品种各生产企业历年销售占比看:缬沙坦:根据PDB数据库统计,2012年至2023年缬沙坦主要生产商为北京诺华制药,每年占所有生产商销售比例在80%左右,近五年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2022年所有生产商销售比例为71.6%,2023年占比为71.8%。2023年销售占比前三的生产商为北京诺华制药(71.8%)、四药制药(9.04%)、天大药业(7.86%)。
厄贝沙坦:根据PDB数据库统计,2012年至2023年厄贝沙坦的主要生产商为赛诺菲(杭州)制药,每年占所有生产商销售比例呈下降趋势,2022年占所有生产商销售比例为42.4%,2023年占比为42.27%。近年恒瑞医药和华海药业开始占据一定市场份额,2022年恒瑞医药厄贝沙坦销售额占比位列第二,占比为18.9%,2023Q1-3占比为17.45%;2022年华海药业的厄贝沙坦销售额占比位列第三,占比为17.7%,2023年占比为17.81%。
赖诺普利:根据PDB数据库统计,2012年至2015年赖诺普利的市场份额主要由上海信谊万象药业、东阳光长江药业、帝益药业和金石制药占据,其中上海信谊万象药业销售额占所有生产商销售比例最大,占比超过25%,其余三家生产商占比在20%左右。2016年华海药业开始占有较大市场份额,2016年华海药业的赖诺普利销售额占所有生产商销售比例为27.3%,东阳光长江药业开始失去赖诺普利市场,占比仅3.4%,上海信谊万象药业占比也略有下降,销售额占所有生产商销售比例为24.8%。2016年至2023年华海药业的赖诺普利销售额占所有生产商销售比例最大,金石制药的赖诺普利销售额占所有生产商销售比例第二。2023年赖诺普利的生产商仅有华海药业(79.59%)、金石制药(19.87%)、帝益药业(0.54%)。
2.2 培南类:4-AA报价环比下降
根据Wind统计数据,截至4月30日,4-AA的最新报价为925元/千克,环比下降7.5%,同比下降32.7%。按单品种各生产企业历年销售占比看:美罗培南:根据PDB数据库统计,2012年至2023年美罗培南的主要生产商为住友制药,每年占所有生产商销售比例在50%左右,2023年销售比例突破60%。
除住友制药以外2012年至2023年美罗培南的市场主要由海滨制药、瀚晖制药和欧意药业占据,其中海滨制药多是除住友制药外第二大生产商。2023年多家企业销售额占比接近且超过5%,欧意药业的美罗培南销售额占所有生产商销售比例6.29%,北大医药的美罗培南销售额占所有生产商销售占比6.95%,罗欣药业的美罗培南销售额占所有生产商销售占比5.52%,华药南方制药的美罗培南销售额占所有生产商销售占比5.94%。2023年销售占比前三的生产商为住友制药(61.37%)、海滨制药(9.13%)、北大医药(6.95%)。
2.3 肝素:出口均价环比提升明显
根据Wind统计数据,2024年4月肝素的出口平均价格为4754.7美元/千克,报价环比提升24%,同比下降50.3%。2024年4月我国肝素出口量为10.72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4.7%。肝素出口价格自2020年11月超过1万美元/千克以来,持续在1.2万美元/千克附近波动,最高出口价格为2021年6月的1.6万美元/千克。此后出口价格震荡下行,2023年1月价格下跌到1万美元/千克以下,2023年7月价格回升到1万美元/千克以上,此后一路下跌,2024年4月环比上浮约24%至4754.7美元/千克。
肝素上游原料主要来源于猪小肠,我国拥有较高的生猪出栏量,生猪养殖和屠宰量占全球50%以上,猪小肠资源丰富,是全球最大的肝素原料药出口国。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生猪出栏5.4亿头,与正常年份相持平,2020年我国生猪出栏量为5.2亿头,2021年生猪出栏量为6.7亿头,2022年我国生猪出栏量为7亿头,2023年生猪出栏量为7.3头。2019年全年生猪出栏量为5.4亿头(-21.6%),主要受2018年下半年起非洲猪瘟疫情爆发影响;2020年全年生猪出栏量为5.3亿头(-3.2%),猪小肠供给端进一步紧缩;2021年全年生猪出栏量为6.7亿头(+28.9%),呈大幅回升状态;2023年全年生猪出栏量为7.3亿头(+3.8%),延续回升的趋势。过去几年养猪行业去产能化,能繁母猪生猪存栏量从2014年开始持续下降,2019年首次跌破2000万并于2019年9月达到最低点;2020年开始反弹,2022年12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390万头,逐步恢复到去产能化最初时期水平。
2023年12月末能繁母猪存栏4142万头,环比下降2.31%,同比下降5.65%。上游原料供给减少叠加下游肝素产品需求增加推动肝素价格上涨。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肝素粗品的价格从2014年的10.3美元/mega上涨到2019年的53.3美元/mega,年复合增长率为38.9%;肝素API的价格从2014年的33美元/mega上涨到2019年的54.3美元/mega,年复合增长率为10.5%。预计未来4年肝素粗品价格维持在90美元/mega附近,肝素API价格维持在110美元/mega左右,价格处于高位。
原料药板块2023年报总结
2023年头部企业贡献近一半业绩,收入、利润贡献集中度较低2023年:原料药板块实现收入988.8亿元,16家样本公司收入实现正增长,0家公司收入增速超30%、5家公司净利润增速超30%;0家公司收入增速超50%,3家公司净利润增速超50%。从收入贡献看,2023年新和成、普洛药业、新华制药、浙江医药、海普瑞贡献比例为15%、12%、8%、8%、6%;从净利润贡献看,新和成、普洛药业、新诺威、国邦医药、仙琚制药贡献比例为32%、13%、9%、7%、7%。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