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银行业中期策略:政策助力与估值机遇

一、政策有望带动经济数据向好

1.1、经济数据结构性修复,进出口持续向好

投资增势较好,消费、地产需求有待释放。消费端来看,2024年以来伴随促消费政策的推进,消费需求有所提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5%,与去年相比显著上涨。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增速较4月有所提升,我们预计未来消费潜力仍有空间。地产端来看,城投舆情及房地产风险影响延续,4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继续走低,达-20.20%,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降低至-28.30%。投资端来看,企业投资信心修复,2月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动力有所提升,2024年4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回升至4.20%。5月制造业PMI达49.5%,较上月下行0.9pct,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末有所回升,释放积极信号,经济复苏压力有望缓解。


CPI环比上月季节性下降。5月CPI同比增长0.3%,较上月持平,2月CPI环比-0.1%。主要是假期后出行热度季节性减退,同时受国际油价变动影响。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继续保持上涨。PPI同比降幅缩窄,企业主体信心有望增强。5月PPI环比上涨0.2%,同比下跌1.4%,较上月降幅缩窄。今年以来,我国核心CPI涨幅保持稳定,PPI总体低位回升,表明市场供求关系改善,需求持续恢复,PPI触底回升预计对企业营收和利润释放积极信号,有助于提振企业预期,投资信心有望回暖,我们预计PPI后续降幅有望收窄。


5月进出口金额增速提升,外贸市场边际改善。4-5月我国进出口金额增速表现较为亮眼,5月我国进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1%,较上月上行0.7pct。主要是我国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保税物流进出口均增长,其中,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近60%,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增长较快。此外,铁矿砂、煤、天然气和大豆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5月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达48.4%,出口需求数据有望持续向好。

1.2、政策引导促进基本面修复,房地产需求有望提振

2024年以来会议传递积极信号,提振市场信心。2024年1月24日和1月25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在支持实体经济、对外开放、防范风险等方面为下阶段经济工作指明方向,主要体现在:


1)服务实体经济,加大支持重点与薄弱领域:1月24至25日国新办发布会强调“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表明当前金融支持将会重点作用于实体经济以及重点领域以及薄弱环节。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战略性产业和科创产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将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加强工具创新,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提升小微企业等金融服务水平。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由2%下调至1.75%,便于民营企业融资,利好银行业贷款规模。加快发展养老金融,持续推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改革。


2)金融责无旁贷支持房地产:发布会重点强调“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针对房地产风险,金融将责无旁贷支持。尤其是要支持头部房企的融资渠道稳定,要精准支持、融资协同、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此前央行、金监局发布了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金融16条”支持措施,并研究确立首套房贷利率政策的动态调整机制,下调了二套房利率政策下限、引导银行降低存量首套房贷款利率。2023年银行发放开发贷3万亿元,住房按揭贷款6.4万亿元,投资房地产企业债券,余额4275亿元。与此同时还向房地产企业提供并购贷款、存量展期贷款超1万亿元。提供3500亿保交楼专项贷款,年初央行批复1000亿租赁住房贷款计划,以市场化盘活存量房贷、扩大租赁住房供给。我们认为,在金融领域和政策的多重影响下,房地产行业融资需求将能得到有效满足,地产行业有望得到健康发展。


3)放低金融准入门槛,提高行业对外开放程度:取消银行保险机构的外资股份比例限制,大幅降低外资准入金融行业门槛,给予相同的国民待遇。我们认为,放宽外资限制将便于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带来差异化的业务模式与产品配置,拓宽国内居民的投资渠道和满足不同的金融服务需求,同时也利于中方机构开拓海外视野,提升自身竞争力。

2024银行业中期策略:政策助力与估值机遇

今年5月,央行在房地产相关方向推出多项措施。

1)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

2)降低全国层面按揭首付比例;

3)取消全国层面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

4)下调各期限品种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作为新创设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消化存量商品房。这一工具是依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21家全国性银行从央行获取利率为1.75%的资金3000亿元,期限1年,可展期4次,按照市场化原则向城市政府选定的地方国有企业发放贷款。贷款用于一视同仁支持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的商品房。此外,要求国有企业及所属集团不得涉及隐债,且非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同时应具备银行授信要求和授信空间,收购后迅速配售或租赁。我们认为,这项政策有利于加快存量商品房去库存,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以满足工薪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此外,政策有利于助力保交楼,房企出售已建成商品房后,回笼资金可用于地产项目续建,改善房企的资金状况。


降低首付比例、取消房贷利率下限有利于刺激购房需求。全国层面首套房贷最低首付比例降至15%,二套房贷最低首付比例降至25%;取消全国层面房贷利率政策下限,仍然按照因城施策的原则来实施。截至2024年5月,全国首套房贷利率政策下限为LPR-0.2pct,二套房为LPR+0.2pct。降低首付比例、取消按揭利率下限等政策有利于降低居民购房门槛,利好刺激房市消费,进一步拉动消费市场。我们认为,在金融支持房地产在信贷支持、协调协同以及尽快落实的要求下,房地产行业融资需求有望得到有效满足,叠加房贷政策持续出台,居民购房需求有望提升,房地产市场有望实现长期健康发展,银行端资产质量将有望得到改善。

1.3、“五篇大文章”定调金融高质量发展

2023年以来“五篇大文章”在多次会议中被提及。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2月26日,央行召开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并精心谋划、统筹推进、狠抓落实。3月5日,“五篇大文章”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其在我国经济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性。


(1)普惠金融实现金融内生价值。国新办发布会提出,针对普惠小微贷款,将普惠小微贷款的认定标准由现行单户授信不超过1000万元放宽到不超过2000万元。截止到3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3.4万亿元,同比增加20.3%。2023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78%,同比下降0.47pct,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在量和价上得到持续支持。在普惠相关的涉农领域,涉农贷款余额不断提高,截至3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超60万亿元,同比增长13.5%。涉农贷款余额规模不断扩大。我们认为,普惠金融发展已经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金融机构持续支持普惠小微贷款有望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提高中小微企业的持续生存与发展能力。在这一进程中,银行或可以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倾斜到中小微企业中,加大贷前贷中贷后的识别力度,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为企业提供抵押、信用等贷款,更加切实的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2024银行业中期策略:政策助力与估值机遇

(2)科技和数字金融提升经济增长动力。科技和数字金融是金融行业的大主题,2022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即“数据二十条”,《意见》中提出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制度、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和数据要素治理制度,为金融领域在数据产权、流通、交易等方面提供了明确的方向。2023年末,“专精特新”、科技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分别为18.6%和21.9%,保持高速增长。我们认为,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可与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实现共生共赢,在中小科创企业、绿色新兴产业等领域进行高效支持,以达到相互赋能的可持续发展。当前银行业针对科技金融也有不同程度的实践。例如,招商银行围绕科技企业“银行融资、财资管理、资本对接、跨境发展、留才用才”五大核心需求形成科技企业综合服务方案, 推出专属融资产品“科创贷”,重点拓客科技企业;农业银行建立分层服务模式及多元化产品,针对科技型企业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轻资产、高风险的企业建立专属信贷服务,同时推广“火炬创新积分贷”、面向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科技e 贷”,以打造全生命周期产品矩阵。我们认为,做好科技和数字金融大文章,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此外,结合科技型企业的成长周期特点,或可开创更加适合科技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以实现长期的金融匹配。


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意见》首次确立了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顶层架构,并确定了绿色金融的定义,即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此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指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大对绿色信贷、绿色直接融资等绿色金融的业绩评价和考核制度。近年来,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不断的加大。截至3月末,绿色贷款同比增长30.5%,2022年3月以来增速均超30%。


银行角度,我们认为:

a)加大对绿色信贷的投放力度,具体而言,银行可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生态环境、清洁生产和绿色服务等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b)积极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同时做好配套贷款;

c)政策指引下,丰富绿色产品货架。例如,可以在绿色理财、绿色投资、ESG等方面多做文章。例如,招商银行在2023年境外发行全球首笔蓝色浮息债券,募集资金用于支持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和海上风力发电项目。2023年末,招银理财累计发行4只规模共计17.3亿元的ESG概念理财产品,同时代销该类型产品共37亿元。此外,招银理财投资绿色债券余额达293亿元。


我们认为,金融机构对于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将继续加大,对于绿色金融的参与程度将不断加深。此外,在绿色金融债券、绿色企业债券、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等绿色金融产品上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绿色金融市场将是更大的蓝海市场。

2024银行业中期策略:政策助力与估值机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化工行业趋势分析报告:市场动态与投资指南

2024-06-20
下一篇

2024新茶饮行业报告:市场扩容与品牌升级趋势分析

202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