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印度市场宏观趋势与量化分析报告

1宏观视角下印度经济的主要特征

印度主要股指长期较好的表现,引发全球投资者对印度股市增长核心动力的关注。本文从宏观经济的总量与结构开始,逐步向下延伸至证券市场的微观结构与核心趋势,最后用量化方法对印度市场进行刻画和判断,以相对全面的视角揭示一个真实的印度市场。


2024印度市场宏观趋势与量化分析报告

1.1印度人口:高基数、快增长,但人口红利释放存疑

印度人口有着高基数、快增长的特点。人口既是核心的劳动要素,也是重要的消费动力,是评估一个国家长期经济潜力的重要指标。联合国数据显示2022年印度总人口达14.17亿人,根据推算2023年已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22年印度人口增长率为0.69%(联合国预测2023年印度人口增长率为0.92%),虽然不断减缓,但是相较于许多其他国家(中国-0.01%,美国0.47%),其人口仍在快速增长。

2024印度市场宏观趋势与量化分析报告

印度的年龄结构显示印度年轻人口占比较高,这为印度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当前印度30岁以下人口占比51.8%(中国为34.8%),超过人口总数的一半;而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仅为4.1%(中国为8.4%)。印度15-64岁处于劳动年龄的人口占比67.8%,略低于中国的69.0%,但是受益于印度更为年轻的人口结构,这一比例有望进一步提升。与中国横向对比来看,印度当前的人口结构与中国1995年左右的人口结构相类似。

2024印度市场宏观趋势与量化分析报告

印度人口高基数、快增长的特点与印度年轻的人口结构虽为印度带来巨大的人口红利,但同时也令印度面临诸多挑战。年轻人口不断进入就业市场为印度提供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这将为印度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人口红利在无疑对印度经济起到强力推动的同时,其持续性也是印度政府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教育质量的提高与配套基建的推进。劳动年龄人口能否具有相应的劳动能力,社会能否提供相应足够的就业机会,都将影响印度的人口增长将会转换为人口红利还是人口负担。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报告《关于印度人口红利的研判分析》中提到,受产业结构、人口综合素质、社会文化和性别歧视等多重因素影响,印度大概率将错过人口红利窗口期,“空有人口、难有红利”。

1.2印度GDP:服务消费主导,增速全球前列

1.2.1GDP整体概况印度财年受其英国殖民历史的影响,与许多其他国家计算不同,其开始于每年的4月1日并结束于次年的3月31日。例如2022-2023财年时间范围是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通常也简记为2023财年或FY23(FiscalYear2023)。印度2022-2023财年名义GDP约为272万亿卢比,按年平均汇率折算约为3.42万亿美元,实际GDP增速约为7.24%,使得印度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印度财政部在2024年1月29日发布的《The Indian Economy—A Review》中表示预计印度将在未来三年内GDP达到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未来几年的GDP增速均会在7%以上。

自1991年面临国际收支危机以来,印度启动了一系列市场化和全球化的经济改革措施,这标志着30多年来经济持续增长的开始。印度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期间饱受印度式增长速度(Hindu Rate of Growth)困扰,在这一时期,印度的年均GDP增长率大约为3.5%。从1991年国际收支危机后,印度开始进行深刻的经济改革,包括自由化、私有化和全球化等措施,经济增长率因此显著提高。

尽管东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经济仍保持增长,直至2021财年才出现经济的暂时衰退。在2021财年经济收缩后,印度经济连续两年录得超过7%的增长,并且预计在2024财年将第三次实现这一增长率。在本财政年度前半段,印度经济的实际增长率达到了7.7%,基于下半年历史增长模式,全年增长率甚至可能超过印度储备银行(RBI)预测的7%。根据印度国家统计局的首次预估,2024财年印度的实际GDP增长率将达到7.3%,这一数字超过了多家国内外机构的预测(IMF预测6.7%)。

1.2.2印度的经济结构从三大产业结构来看印度经济,1991年改革以来,印度农业产值比重不断下降,工业取得一定发展但制造业仍相对薄弱,服务业则是印度经济发展的最主要驱动力。在经济自由化之前,第一产业是印度经济的主要支柱,占GDP的比重较高。自1991年以来,尽管农业产值持续增长,但因为其他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其在GDP中的比重却逐渐下降。

印度的工业部门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和现代化,政府对外资的开放和对制造业的支持推动了这一部门的发展,但是制造业仍相对薄弱。服务业是印度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在GDP中的比重显著增加,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印度作为服务提供国的声誉。2021年三大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口占比分别为农业44%,工业25.3%,服务业30.7%。

自1991年经济改革以来,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服务业和建筑业的贡献日益增加,而制造业的比重则经历了持续的波动,时而出现下降。第二产业内部,尽管印度有着相对廉价和充裕的劳动力,并且政府推出了“MadeinIndia”等倡议以促进制造业发展,但由于制造业面临着全球竞争压力、生产效率较低、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制造业在印度经济中的比重经历了波动,甚至时而呈现出下降趋势。要实现制造业的持续增长和提高其在经济中的比重,仍需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

自1991年实施经济改革以来,印度选择将服务业,尤其是信息服务业,作为其发展的重点产业。国际收支危机的背景下,资金的短缺使得印度难以在改革初期提供较多的基础设施投资,因此难以走大规模工业化的道路。与制造业和其他重资本行业相比,服务业特别是信息服务业的初始投资相对较低;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市场对信息服务业,包括软件开发、IT咨询和业务流程外包的需求大幅增加,印度凭借英语语言优势和丰富的技术人才池,成功定位自己为全球信息服务业的主要提供国。

印度是一个以消费驱动的经济体,这一点从私人消费在GDP中占60%的贡献中得到体现。印度经济在过去十年中显示出强劲的GDP增长和人口优势,这使得印度人均收入有显著提升,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印度人均收入在2019年便超过2000美元,并预计未来将继续快速增长。OECD预计2030年超过65%的印度人口将被归类为“中产阶级”及更高,将是2019年的两倍以上。年轻且庞大的人口加上快速增长的收入,使得印度消费成为全球投资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叙事之一。

要未来几十年实现高增长,印度需要维持强劲的投资。在早期阶段,国内储蓄的增加为投资提供了主要的资金来源,而在后期,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资本的流动性增强,国外资本流入开始在资金来源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在1991年到2008年期间,印度的投资率从20%急剧上升到大约35%,尽管之后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30%的水平。深入分析投资资金的来源显示,2007年之前,投资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储蓄率的提升;而2007年以后,印度外国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中枢则出现明显上移。

印度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印度的贸易逆差应该从两个层面来看,首先是印度作为信息服务业的主要提供国,其囊括服务的无形商品出口一项长期为正。但是因为印度制造业整体偏弱,商品出口竞争力不强,加上能源方面的资源禀赋不足,需要大量进口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出口的商品项长期处于逆差状态。由于商品项的逆差大于无形商品的净出口,所以印度整体呈现贸易逆差的状态。

1.3印度的三高:高财政赤字、高通货膨胀、高贸易赤字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印度当前面临着“三高”的问题:高财政赤字、高通货膨胀、高贸易赤字。印度长期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2000年到2022年财政赤字率平均为7.75%,远超其他新兴经济体财政赤字率(中国2023年财政赤字率3.8%);高财政赤字使得印度政府需要一定的通胀来维持自身债务的可持续性,从印度的货币政策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印度2016年开始采用通胀目标制作为货币政策框架,其通胀目标为4%,容忍区间为2%-6%。高通胀现象扭曲了投资和储蓄行为,从而会对经济长期的增长潜力产生负面影响。长期的贸易赤字,意味着印度严重依赖外资流入来维持本国投资增长,从而加大了印度受到国际金融冲击的风险。

为增加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印度在过去20年间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2024年3月印度外汇储备达到6464亿美元。长期贸易逆差的背景下,印度能够积累大量外汇储备的原因是其资本账户的长期盈余:一方面外资的流入是印度重要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印度侨民汇款的规模也在世界排名的前列。较大规模的外汇储备使得印度有着一定应对外部冲击以及进行汇率干预管理的能力,但是也要注意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2014年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两个事件中,当出现对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入的突然逆转时,印度的宏观经济表现都受到了较大冲击。


2印度证券市场:基本概况

2.1印度证券交易所

全印度共有两家全国性证券交易所,分别为孟买证券交易所(BombayStock Exchange,BSE)和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National Stock Exchange,NSE)。孟买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875 年;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92 年,并于1994 年开始交易。两个交易所遵循相同的交易机制、交易时间和结算流程,目前仍为T+1交割的模式,但是从2024年3月28日开始,将针对部分股票提供T+0结算的可选项,当前仍处于从T+1到T+0的过渡阶段。

孟买证券交易所拥有上市公司4759家(2024.5.10),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拥有上市公司2379家(2024.3.31)。尽管NSE上市公司数量少于BSE,但二者的总市值差异不大,并且NSE的股票交易量和成交额明显高于BSE。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公司可以同时在多个证券交易所同时上市,因此许多大型公司选择同时在NSE和BSE上市,这也是使得二者总市值接近的原因之一。2024年1月22日,印度股票市值首次超过香港股市,成为全球第四大的股票市场。

印度股票交易市场是新兴市场中相对成熟的市场,在资金的融通方面有效推动了印度经济的发展。

2.2印度主要股指

印度两个著名的市场指数是Sensex指数和Nifty指数。Sensex指数是印度最古老的股票市场指数,创建于1986年,其由30家在BSE上市的主要公司组成。Nifty 50则是是另一个主要的印度股市指数,涵盖13个经济部门,代表了在国家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0家最大且最活跃的公司。截至2023年9月29日,Nifty 50指数约占NSE上市股票自由流通市值的59%。截至2023年9月的过去六个月,Nifty 50指数成分股的总交易额约占NSE所有股票交易额的34.6%。印度主要股指近年来表现强势。2020年3月23日,SENSEX和NIFTY指数达到阶段谷底,分别为25981点和7610点。此后,印度股市迅速走牛,截至2024年5月10日,分别收得72664点和22055点。2020年3月23日-2024年5月10日期间:SENSEX指数总回报179.7%,年化收益率28.6%,年化波动率18.5%。NIFTY指数总回报189.8%,年化收益率29.8%,年化波动率18.2%。无论是从收益回报还是风险收益比的角度来看,印度股市近年来都表现出极高的性价比。

印度市场的市值行业分布和其经济结构吻合,金融服务和信息技术占比最高。我们以NIFTY 500指数为例,其由总市值和日均营业额排名前500 的公司构成,截至2023 年9 月29 日,它约占NSE 上市股票自由流通市值的93%,2023 年9 月的过去六个月,指数成分股的总交易额约为NSE 所有股票交易额的82.6%,对于全市场的情况有较高的代表性。金融服务、信息科技占比最高,分别为28.69%和10.38%,其次占比较高的有石油天然气及消耗性燃料、快速消费品、汽车及汽车零部件。

从市值风格角度来看,2020年以来印度中小盘风格表现明显强于大盘。2020年1月1日至2024年5月10日:代表大盘股的NIFTY 50指数总回报81.0%,年化收益率14.7%,代表中盘股的NIFTY MIDCAP 100指数总回报188.9%,年化收益27.7%,代表小盘股的NIFTY SMALLCAP 100指数总回报174.1%,年化收益26.2%。

估值的角度来看,印度目前大盘相对而言更具性价比。2023年5月10日NIFTY 50指数PE、NIFTY MIDCAP 100指数和NIFTY SMALLCAP 100指数的PE分别为22.2、31.0、30.7。当前NIFTY中盘股在经历前期的暴涨之后,估值有显著的提高;小盘股2023年也出现了估值的快速提升,但2024年随着业绩兑现估值回落;大盘股则由于业绩的增长和经营的改善,整体估值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2.3印度投资者结构

总市值视角下,个人创始人持股比例最高;自由流通市值视角下,当前印度外资持股比例最高。截至2023年12月,从总市值来看,个人创始人占比33.1%最高,其次是外国证券投资者18.2%,政府创始人10.2%,个人投资者9.7%,国内公募基金8.8%等;从自由流通市值来看,外国证券投资者占比37.0%最高,其次分别为个人投资者19.6%,国内公募基金17.9%。,银行、金融机构、保险11.3%等。

在SIP(系统投资计划)流入量增加的支持下,印度国内公募基金的持股比例急剧增加。自2014年以来,除2021财年受到宏观经济放缓与可支配收入下降导致的SIP流入放缓以及赎回压力较大影响,印度国内公募基金持股比例保持上升态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散户对股票共同基金的持续兴趣,其以SIP作为投资渠道参与股票市场的热情不断升温。(关于SIP具体分析参见报告3.1节)

与十年前相比,2023财年FPI在NSE自由流通市值中的持股比例下降了20%左右。2002年至2015年间,除了2007-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短暂时期外,FPI在NSE自由流通市值中的持股比例逐渐增加。但在接下来的三年,受到中美贸易摩擦、英国脱欧等国际因素的影响略有下降。此后FPI份额在2020年12月前持续回升,虽在2020年前两个季度在急剧下降,但紧接着受益于全球流动性宽松带来的风险偏好改善,下半年FPI份额又有大幅上升。此后,FPI份额一直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为地缘政治风险、全球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导致的投资者情绪减弱。


3印度证券市场:核心趋势

3.1大金融:家庭储蓄加速流入股市

自2021年以来,家庭储蓄向股票金融化的趋势显著加速,印度权益基金连续37个月资金净流入。据印度共同基金协会(Association of Mutual Funds in India,AMFI)统计,2024年3月印度国内权益基金净流入2263亿卢比,细分来看,行业主题基金更受青睐,大中盘基金的关注度也有所提高。

印度共有约7920万的系统投资计划(Systematic Investment Plan,SIP)账户,通过这些账户,投资者定期投资于印度的共同基金方案。系统投资计划(SIP)是共同基金提供的一种投资方式,使投资者能够定期以固定金额投入共同基金方案,比如每个月进行一次,而不是一次性进行大额投资。SIP的投资额可以低至每月500卢比,这与每月存入一定金额的定期存款类似。在印度,SIP作为一种投资共同基金的方式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它既能帮助投资者实施平均成本法,又能让投资者在不考虑市场波动和时机的情况下,以有纪律的方式进行投资。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宠物食品行业国产品牌崛起报告

2024-06-23
下一篇

2024神经外科新材料行业展望

2024-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