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银行业存款成本分析与债市展望报告

当前债市处于去年三季度调整之后债牛的“第三个大阶段”,这一阶段的行情形态以震荡为主,机构驱动以交易盘为主。造成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之一,即配置盘成本下行速度相对偏慢,制约债券收益率的中枢性下行。我们“成本看债”专题将视角聚焦在债券投资机构的成本端,本篇从近期公布的上市银行年报切入,梳理42家上市银行所披露的存款数据,探究银行配置盘成本端相对刚性的原因。

1 量的视角:向大行集中,延续定期化,向居民集中放缓

1.1 存款增速:各类银行均有所放缓,股份行回落压力更大

从存款增速来看,银行存款增速均有所放缓,其中股份行存款回落压力相对较大。2023年末42家上市银行存款同比平均增长11.3%,较2023H1回落1.9%。分银行类型来看,23年末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存款同比增速分别为12.0%、6.2%、11.3%和9.8%,增速较2023H1均有所放缓,分别回落2.0%、1.7%、0.8%和2.5%,当前国有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存款增速相对更高,而股份行存款增速回落压力相对较大。

2024年银行业存款成本分析与债市展望报告

1.2 类型分布:存款继续向国有大行集中,中小银行存款份额回落

分银行类型来看存款分布,存款继续向国有大行集中,中小银行存款份额回落。(1)从存款增量分布来看,国有大行、股份行占比分别为78.1%和12.4%,而2021、2022二者存款增量占比分别为66.4%、20.8%和70.9%、19.2%,2023年国有行存款增量占比为近年来最高,带动大行存款份额占比稳步提升,而中小银行增量份额则延续下降。(2)从存款余额分布来看,截至2023年底,上市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境内各项存款余额分别为133.6万亿、39.4万亿、14.2万亿和3.4万亿。其中国有大行占比自2022年末的69.3%进一步升至70.1%,城商行占比也自2022年末微升了4BP至7.4%,农商行占比基本持平,而股份行占比则延续小幅回落至2023年末的20.7%。

1.3 业务分布:个人存款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仍明显高于企业存款

分业务类型来看,2023年下半年个人存款增速明显回落,但仍维持两位数增速,企业存款增速虽有所抬升,但基本维持在5%以下,个人存款增速仍明显高于企业存款。


(1)在个人存款方面,2023年上市银行存款增长仍维持两位数增速,其中股份行“零售吸储”的特征仍然突出。具体来看,股份制银行增速波动最大,在2022年末个人存款增速一度高达28.4%,2023H1进一步升至28.6%,年末回落至15.3%,但明显高于国有行同期的13.4%,股份行“零售吸储”的特征仍然突出;国有大行个人存款增速明显低于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但也维持相对较高的水平,2023年末为13.4%。(2)在企业存款方面,企业存款增速仍明显低于同期个人存款的增速,结构上向大行集中的趋势仍在延续。2023年不同类型银行增速走势有些分化,但均明显低于同期个人存款的增速。其中国有大行上半年企业存款增速延续回升态势,自2022年末的8.8%升至2023H1的9.8%,2023年末又回落小幅回落至8.8%,而股份行、农商行和城商行近年来企业存款增速整体呈现回落态势,2023年增速波动区间基本集中在0-5%之间,企业存款向大行集中的趋势仍在延续。

1.4 期限分布:存款增量的97%来自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几乎零增

分期限结构来看,2023年上市银行存款增量的97%来自定期存款的增长,活期存款几乎零增。2023年42家上市银行存款合计增长18.4万亿元,其中个人定期合计增长11.5万亿,贡献了约62.6%的增量,企业定期合计增长6.4万亿,贡献了35.0%的增量,定期存款合计增长17.9万亿,合计贡献增量97.6%。而2023年全年活期存款仅增长了0.3万亿左右,贡献了约1.6%的增量。截至2023年末,42家上市银行定期存款余额占比自2022年的53.7%进一步升至58.0%,其中个人存款中定期存款余额占比自前值62.2%升至66.8%,企业存款中定期存款余额占比自前值48.1%升至52.0%。

2 价的视角:企业存款成本偏高,国股行存款成本回升

2.1 平均存款成本:同比出现小幅回升,展现出较强的刚性

2023年在三轮存款利率下调的背景下,上市银行平均存款成本同比仍出现小幅回升,展现出较强的刚性特征。截至2023年末,42家上市银行平均存款成本为2.18%,同比较2022年末小幅回升了1个BP。其中,国有大行和股份行2023年平均存款成本整体有所抬升,分别自2022年的1.77%、2.10%抬升了13个BP和4个BP至1.90%和2.14%,带动上市银行平均存款成本整体小幅上行;城商行和农商行2023年平均存款成本则整体小幅回落,分别自2022年的2.34%、2.16%小幅回落了2个BP和3个BP至2.32%和2.13%。

2024年银行业存款成本分析与债市展望报告

从41家上市银行明细数据(不考虑未披露近两年存款成本的紫金银行),2023年共有18家银行存款成本同比出现了抬升。分银行类型来看,6家国有大行中有5家出现存款成本增加;9家股份行里面有7家存款成本增加,仅兴业银行和浙商银行有所回落;17家城商行中有5家出现存款成本增加,10家农商行中仅苏农银行存款成本小幅上行。具体来看,郑州银行和江阴银行存款成本降幅靠前,分别下行了12个BP和11个BP;中国银行、宁波银行存款成本则涨幅靠前,分别上行了44BP和24BP。对此中国银行指出“存款的定期化、长期化趋势特征明显,同时市场竞争也加剧了成本下行的动能”。宁波银行亦表示“负债端由于客户定期偏好上升、成本相对刚性的影响,存款付息率上行24个基点”。


2.2 业务类型:个人存款成本延续回落,但企业存款成本刚性分业务类型来看,个人存款成本率有所下降,但企业存款成本率不降反升。自2022年开始国有大行和主要股份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过程中,个人存款成本率有所下降,但企业存款成本率不降反升。


个人存款方面,2023年上市银行个人活期存款成本和定期存款成本均明显下行。(1)个人活期存款:2023年上市银行个人活期存款平均成本率自2022年下行了8个BP至0.26%。在32家披露明细的银行中,30家银行的个人活期存款成本率下降,浙商银行、郑州银行降幅靠前,仅有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两家银行成本出现小幅上行。


(2)个人定期存款:2023年上市银行个人定期存款平均成本率自2022年下行了18个BP至2.96%。在32家披露明细的银行中,30家银行的个人定期存款成本率下降,浙商银行、上海银行降幅靠前,仅有贵阳银行和中信银行两家银行成本出现小幅上行。


企业存款方面,2023年上市银行企业活期存款成本明显上行,定期存款成本下行节奏较慢,仍有近一半银行2023年企业定期存款成本同比出现上行。(1)企业活期存款:2023年上市银行企业活期存款平均成本率自2022年上行了6个BP至1.05%。在32家披露明细的银行中,26家银行的企业活期存款成本率上行,其中光大银行、平安银行、瑞丰银行增幅靠前。包括兴业银行、郑州银行在内的6家银行成本出现小幅回落。


(2)企业定期存款:2023年上市银行个人定期存款平均成本率自2022年下行了6个BP至2.70%。在32家披露明细的银行中,有14家银行的企业定期存款成本率上行,宁波银行、农业银行、常熟银行增幅靠前,包括郑州银行、苏州银行在内的18家银行成本有所回落。


2.3 银行类型:国股份行平均存款成本回升,城农商则有所下降分银行类型来看,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平均存款成本有所回升,主因企业存款成本率上行,其中活期存款成本的上行幅度更大,城商行和农商平均存款成本则有所下降。(1)国有大行:2023年上市国有大行平均存款成本自2022年的1.77%上行13BP至1.90%,其中企业存款成本率延续上升,活期和定期成本分别自2022年上行8BP和2BP至1.03%和2.65%;个人存款成本则延续下降趋势,活期和定期成本分别自2022年下行5BP和15BP至0.24%和2.61%。(2)股份行:2023年上市股份行平均存款成本自2022年的2.10%上行4BP至2.14%,其中企业存款成本率延续上升,活期和定期成本分别自2022年上行8BP和3BP至1.31%和2.76%;个人存款成本则延续下降趋势,活期和定期成本分别自2022年下行6BP和16BP至0.28%和2.93%。


(3)城商行:2023年上市城商行平均存款成本自2022年的2.34%回落2BP至2.32%,其中仅企业活期存款成本率延续上升,自2022年上行5BP至0.96%;其余存款分项成本则延续下降趋势,个人活期、定期和企业定期存款成本分别自2022年下行10BP、20BP和16BP至0.28%、3.22%和2.75%。(4)农商行:2023年上市农商行平均存款成本自2022年的2.16%回落3BP至2.13%,其中仅企业活期存款成本率延续上升,自2022年上行5BP至0.86%;其余存款分项成本则延续下降趋势,个人活期、定期和企业定期存款成本分别自2022年下行10BP、19BP和6BP至0.21%、2.85%和2.60%。

3 成本刚性:存款定期化、定期长期化,企业活期不降反升

在政策推动叠加挂牌利率下行背景下,银行存款成本应该持续走低,但2023年在三轮存款挂牌利率下调之后,上市银行平均存款成本仍上行1BP,通过分析存款成本的结构我们认为银行存款成本的刚性可能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3.1 因素一:“存款定期化”延续之外,“定期长期化”也更明显从期限结构来看,近年来存款整体呈现“定期化、长期化”特征,一定程度上也部分抵消存款利率调降的效果。一方面,“存款定期化”趋势依然延续。近年来上市银行整体定期存款占比持续上行,2023年存款定期化的趋势延续,上市银行定期存款占比自2022年的53.7%进一步上行至58.0%。

另一方面,“定期长期化”特征也更加明显。3月以内定期存款继续向3月-1年和1-5年定期迁移。从上市银行报表来看,2023年剩余期限在3个月以内的存款占比自2022年回落0.7%至15.5%,3个月-1年和1-5年内的存款占比则分别相较2022年上涨0.5%和3.3%。存款定期化、长期化一定程度上也抵消了一部分存款利率调降的效果,银行各期限加权平均后的存款利率不降反升。

2024年银行业存款成本分析与债市展望报告

3.2 因素二:企业存款成本刚性,企业活期成本不降反升企业存款成本刚性,尤其是活期存款利率上升压力较大。从业务结构来看,2023年上市银行个人贷款成本整体有所回落,但企业存款平均成本上升压力较大。进一步分拆来看,企业活期存款成本率上升是推动企业存款上升的主要原因,2023年上市银行企业活期存款平均成本相比2022年年末上升了6个BP。第一,规模增长乏力下,银行对公活期存款利率上升压力较大。近年来,对公存款增速明显弱于个人存款,前者在2022年-2023年规模同比增速均在5%以下,远低于后者接近20%左右的增速水平,对公存款占比也在2023年末进一步下降2.1%至49.7%。因此,规模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企业存款竞争也有所加剧,或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利率上升。其中,上市银行对公活期存款整体规模在2023年仅增长约2100亿,不少银行规模净减少,竞争更加激烈,上市银行对公活期存款利率上升压力较大。第二,或受到协定存款、通知存款等影响,“类活期”存款导致成本提升。协定存款、通知存款这两类存款具有“类活期”的性质,但实际利率高于活期存款利率,是银行吸纳对公存款的重要渠道,随着存款竞争加剧,其成本也进一步提升。

4 未来展望:打破存款成本刚性,关注配债成本约束

4.1 取消“手工补息”后,调整重点或仍在企业“类活期”存款近期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了《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以下简称“倡议”)。倡议要求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户承诺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的补息”,并要求“于2024年4月底前完成整改”。考虑到手工补息原本是对业务操作失误的勘误环节,但部分银行通过该方式变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以高息揽储留住企业大客户,而这类客户一般对于银行的筛选较为严格,通常仅选择国有行和股份行进行现金管理。因此,基于国有行和股份行银行2023年年报披露的数据,我们对涉及“手工补息”的超自律上限活期存款规模和影响测算,具体假设条件如下:已知自律机制定价上限:一般对公活期(国有行0.45%、其他行0.55%)、协定存款(国有行1.25%、其他行1.35%)、1天通知存款(国有行0.90%、其他行1.00%)、7天通知存款(国有行1.45%、其他行1.55%)。


假设实际执行利率:对于未超自律的企业活期存款,假设实操中国有行、股份行分别执行0.35%、0.45%的利率水平;对于超自律的企业活期存款,考虑到“类活期”存款与货基在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上有很强的相似性,假设超自律企业活期存款平均利率大概在2%,“手工补息”停止后平均利率由2%降至目前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利率上限均值(国有行为1.20%,股份行为1.30%)。测算结果:已知银行活期存款成本率,则可计算得到单个银行超自律活期存款占所有活期存款的比例,进而计算得出银行超自律活期存款规模,保守估计国有行和股份行超自律活期存款规模11.8万亿和6.8万亿,合计约18.6万亿,若取消“手工补息”,国有行和股份行总存款成本率平均分别减少7.1BP和12.0BP,合计平均为8.2BP左右。可见,取消“手工补息”与之前保险资管“协议存款”的监管思路一致,当前存款成本刚性的原因之一,即在于企业“类活期”存款成本偏高,后续或仍是重点监管领域。而“存款定期化、定期长期化”更多是居民和企业在低利率环境中所做出的选择,需要进一步理清存款利率、理财收益率、债券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实现广谱利率调降后的细分市场利率水平的平衡。


4.2 对债市而言,银行负债端约束短期明显,中长期有望打破银行综合负债成本依然偏高。(1)以41家上市银行作为样本,根据综合负债成本等于利息支出/有息负债,可以测算出2023年末上市商业银行综合负债成本为1.98%,较2022年末上升12bp。


(2)分银行类型来看,国有银行综合负债成本相对最低,2023年末同比上行17BP至1.89%;城商行综合负债成本最高,2023年末同比上行4BP至2.20%;股份行综合负债成本2023年末同比上行5BP至2.13%,农商行2023年末负债成本震荡回落4BP至2.06%。结合上文,农商行依赖网点下沉和区域客户粘性,当前存款增速整体仍保持较快增长,而近年来贷款则主要向大行集中。存贷增长的不对称性下,农商行资产配置压力增大,对于债券市场的参与度提升,这也使得农商行成为债市越来越重要的定价者。根据上市农商行披露的定期报告数据,2023年末农商行综合负债成本在2.06%,存款平均成本在2.13%,故2.1%附近可能是农商行的成本底线,配置长期债券的合意收益率的下限要求应在2.2%以上。

后续来看,短期成本约束明显,中长期存在突破可能。(1)短期来看,银行负债成本刚性对债券收益率中枢性下行的限制依然明显。2024年3月后,随着长期和超长期债券收益率不断逼近农商行综合负债成本和平均存款成本率,债券市场交易结构波动性增加,收益率也从前期的快速下行阶段逐渐转向了震荡期。(2)中长期来看,长端收益率的进一步下行还需依靠银行负债成本的压降。后续若存款利率调降(包括挂牌利率下调、类活期存款监管等调降方式)、政策利率调降落地,银行平均存款成本、综合负债成本有望下行。成本端约束在低利率环境下的影响更加极致,成本约束放松才能打破震荡行情,打开债市收益率中枢下行空间。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年矿山机械行业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2024-06-16
下一篇

2024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报告

2024-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