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电子行业周报:存储价格波动与AI系统创新
1、股票组合及其变化
1.1、本周重点推荐及推荐组
(1)美光工厂火灾,对存储影响有待观察
据台媒报道,美光台中内存厂6月20日下午发生火警,现场有气体外泄冒白烟,消防人员到达时工厂自动洒水设备已扑灭火势,起火原因仍待调查厘清。消防人员表示,火警现场为台湾美光内存公司工厂内,气体供应室存放的高压气体钢瓶,有烧损及泄漏情形,消防人员到场时已无燃烧情形,现场无人员受伤。消防局指出,火势由厂内自动撒水设备动作,以室内消防栓扑灭,燃烧面积约2平方公尺,起火原因后续由火调人员厘清。根据报导,美光针对台中厂火警一事发出声明,经查证所有员工与承包商安全无虞,且厂区营运未受任何影响。美光是国际三大DRAM厂商,市占约19.2%,与前两大三星及SK海力士合计市占达96%。美光高达65%的DRAM产品在中国台湾生产,也开始量产1-beta制程,以EUV制程导入的1-gamma技术持续研发,台湾和日本研发团队合作进行中,对内存产业重要性可见一斑。内存业者高度关注火灾事件的影响情况,业界人士说,火灾原因未明,最近DRAM价格较平稳,市场还有三星等其他品牌供应,影响有待观察。建议关注:佰维存储、江波龙、德明利、朗科科技、东芯股份、普冉股份、聚辰股份等。
(2)华为HDC大会:HarmonyOS NEXT首次将AI融入系统
6月21日,2024年华为开发者大会(HDC)在东莞正式开幕,带来全新的HarmonyOS NEXT、盘古大模型5.0、昇腾AI云服务、GaussDB数据库等最新科技创新成果。此次大会,华为将多年积累的AI能力和鸿蒙原生应用生态相结合,带来了全新的鸿蒙原生智能(Harmony Intelligence)。HarmonyOS NEXT首次将AI能力融入系统,赋能生态。HarmonyOS 实现了一个系统,统一所有设备生态。基于OpenHarmony打造的全场景智能操作系统HarmonyOS NEXT在今天启动面向开发者和先锋用户的beta升级,带来全场景、鸿蒙原生智能、原生安全等创新体验。HarmonyOS NEXT采用端云垂直整合的全新系统架构,是HarmonyOS自诞生以来的最大一次升级换代。HarmonyOS NEXT延续了天生跨端的基因,手机、平板和智能屏等都能共享一个系统。分布式软总线也全面升级,在更低功耗的情况下,连接速度提升3倍,最多可同时连接4个设备。小艺升级为小艺智能体,可执行更复杂的操作,并在端云大模型协同和意图框架的加持下获得更好的场景感知、意图识别和用户理解能力。HarmonyOS NEXT也为鸿蒙生态带来了强大的AI能力,围绕图像智能、通话智能、文档智能、跨应用协同等。AI大模型时代的隐私保护同样是华为关注的重点。在星盾安全架构下,HarmonyOS NEXT也重新构建了操作系统的安全体系与秩序,带来原生安全的系统和生态。HarmonyOS NEXT预计在2024年第四季度正式商用,届时将带来更多重磅特性。建议关注:华力创通、创耀科技、唯捷创芯、卓胜微、美芯晟、伟测科技。
1.2、海外龙头一览
6月17日-6月21日当周,海外龙头一半以上处于上涨态势。稳懋领涨,涨幅为6.51%;英飞凌科技领跌,跌幅为7.01%。
从更宏观角度,我们可以用费城半导体指数来观察海外半导体行业整体情况。该指数涵盖了17 家IC 设计商、6 家半导体设备商、1 家半导体制造商和6 家IDM 商,且大部分以美国厂商为主,能较好代表海外半导体产业情况。从数据来看,6月17日-6月21日当周,费城半导体指数总体呈现下跌态势,近两周整体处于先涨后跌态势。更长时间维度上来看,指数在进入2022 年下行通道后,2023 年1-6 月,复苏迹象明显,处于震荡上行行情;7 月以来处于下行行情;10 月底开始持续上涨。
2、周度行情分析及展望
2.1、周涨幅排行
跨行业比较,6月17日-6月21日当周,申万一级行业大部分处于下跌状态。其中电子行业下跌0.43%,位列第7位。估值前三的行业为计算机、国防军工、综合,电子行业市盈率为46.65,位列第4位。
电子行业细分板块比较,6月17日-6月21日当周,电子行业细分板块处大部分于上涨态势。估值方面,半导体材料、数字芯片设计、模拟芯片设计估值水平位列前三,LED、集成电路封测估值排名本周第四、五位。
6月17日-6月21日当周,重点关注公司周涨幅前十:模拟IC 独占四席、通信终端及配件、EDA、功率半导体、PCB、数字IC、光芯片各占一席。利尔达(通信终端及配件)、纳芯微(模拟IC)、概伦电子(EDA)包揽前三,周涨幅分别为20.87%、15.61%、12.58%。
3、行业高频数据
3.1、台湾电子行业指数跟踪
行业指标上,我们依次选取台湾半导体行业指数、台湾计算机及外围设备行业指数、台湾电子零组件行业指数、台湾光电行业指数,来观察行业整体景气。日期上,我们分别截取各指数近两周的日度数据、近两年的周度数据,来考察不同时间维度的变化。近两周:环比看,6月10日-6月21日两周,台湾半导体行业指数、台湾计算机及外围设备行业指数整体呈现先升后降态势;台湾电子零组件行业指数、台湾光电行业指数呈现上涨的态势。近两年:更长时间维度看,台湾电子行业各细分板块指数经过2022年震荡下行后,上半年整体呈现震荡上行趋势,但进入下半年以来复苏放缓。其中台湾计算机及外围设备行业指数2023年7月以来呈现先降后升态势,台湾电子零组件行业指数、台湾半导体行业指数近期有所回升,台湾光电行业指数则在低位震荡。
我们可以通过中国台湾IC产值同比增速,将电子各板块合在一起观察:
中国台湾IC各板块产值同比增速自2021年以来持续下降,从2023年Q2开始陆续有所反弹,各板块产值降幅均有所收窄。IC板块整体表现不佳,主要因为消费电子需求差,导致IC设计下滑,加之2021年缺货、涨价导致的2022年库存水位上升。但随着AI、5G、汽车智能化等应用领域的推动,2024年需求开始逐步回升。
3.2、电子行业主要产品指数跟踪
受益于上游头部供应商减产以及2023年第四季度消费电子市场有所恢复,存储芯片价格整体呈现回升趋势。NAND方面:Wafer:512GbTLC现货平均价从2023年7月底开始回升,2024年6月11日价格为3.33美元。DRAM方面:DRAM:DDR4(8Gb(512Mx16),3200Mbps)现货平均价从2023年9月中旬开始持续上涨,2024年3月以来价格略有下滑,6月21日价格为1.72美元。
全球半导体销售额2023 年H1 整体呈同比下降态势。2024 年4月,全球半导体当月销售额为464.3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其中中国销售额为141.7亿美元,环比增长0.21%,占比达30.5%。此外,从2023 年3 月开始全球半导体当月销售额逐月递增,自2023 年4 月以来,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降幅逐月收窄,直至2023 年11月份开始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变动转正并持续扩大。
面板价格保持稳定态势。面板价格自2021年7月以来,价格持续下降,目前价格整体保持稳定,其中液晶电视面板:32寸:OpenCell:HD价格近期有所回升,2024年5月24日为40美元/片,液晶显示器面板:21.5寸:LED:FHD价格自2022年8月23日以来,价格稳定在43.3美元/片,2024年3月22日价格略有上升,为44.00美元/片。
2023H2,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转正。2024年4月国内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25.5%。全球范围内,2023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3.3%,但分季度来看,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三季度同比降幅逐季收窄,2023年四季度同比变动转正。主要由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手机硬件缺乏创新,发达经济体以及中国5G周期结束后,消费者换机周期拉长;另一方面中国疫情之后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消费者需求疲软。
无线耳机方面,国内海关出口数据显示,2023 年以来呈现复苏趋势,全年自2023年2 月以来无线耳机月度出口量同比增幅持续为正,且自2023 年9 月以来同比增幅持续扩大。无线耳机技术已经充分成熟,相对于手机消费,无线耳机普及还有空间,随着无线耳机传感器的增多,产品体验感会更加出色,叠加价值量相对手机较小,换机周期会显著快于手机。因此,随着国内的放开和经济复苏,我们继续看好无线耳机这类可穿戴设备的成长。
中国智能手表2023 年全年累计产量同比下降5.90%;但进入2024 年之后出现反弹,第一季度智能手表累计产量同比增长24.7%,打破近两年的持续下滑趋势。展望2024 年,随着生成式AI 与终端硬件的结合,智能手表有望集成更多AI 功能,从而为市场增长开辟新途径。
个人电脑方面,2020-2021年疫情带来居家办公需求快速上升,推动PC重回增长轨道,但疫情带来的短期复苏结束后PC重回弱势趋势,在2022Q2开始进入下行区间,2022Q2全球PC出货量同比微增0.53%,远低于Q1的11.44%的增速,2023H1,全球PC出货量继续下降,一季度同比下降29.16%,二季度同比下降17.16%;2023Q3,出货量同比下降5.47%,降幅有所收窄;2023Q4,出货量同比下降2.94%,降幅进一步收窄。2023年,品牌台机/品牌一体机/服务器出货量累计达392.58万件,同比增长2.62%。AI大模型落地给PC产业链带来新的创新驱动力,另外PC换机潮的到来,预计2024年PC市场将恢复增长。
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以及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车,新能源车销量依旧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23年1-4季度分别取得26.18%、60.92%、28.68%、38.68%的同比增速。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949.52万辆,同比增长37.88%。2024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同比增长31.82%。新能源车产业链已经发展成熟,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带来的电子零部件和汽车半导体的需求将持续保持高成长态势。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