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交通运输行业2023年三季报业绩综述:旺季航司盈利水平创新高,快递公司业绩短期承压
实现归母净利润约26.2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约800亿元)扭亏为盈;其中夏航空盈利水平未恢复至2019年同期。展望未来,我们预计第四季度传统淡季需求恢复可能短期承压;但是随着明年海外航线供需的完全恢复,航空公司利润结构将回归常态,盈利有望达到并超越疫情前水平。◆Q3机场盈利继续修复,国际航线恢复趋势明确。2023年前三季度机场板块(含上海机场、白云机场、深圳机场、厦门空港)实现归母净利润12.0亿元,同比上年同期(亏损36亿元)由亏转盈,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22.1%;Q3机场板块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0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12.1亿元)扭亏为盈,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45.8%。整体来看,随着国内航空客运需求持续修复,机场公司的主要业务量快速恢复;但其中海外航线恢复程度较慢,导致机场公司的非航业务盈利恢复较慢。展望未来,海外航线的恢复趋势较为明确,机场公司的盈利恢复也更具确定性;尽管未来免税协议重新招标后会面临扣点率下降的风险,但扣点率下降可以带来销售额的提升,帮助机场公司实现“以量补价”;我们认为机场口岸免税的区位优势依然存在,特别是未来免税运营商间竞争逐步激烈,这也将增加机场在新免税协议的谈判中的优势。◆市场竞争加剧,Q3快递公司业绩承压。2023年前三季度快递板块(含顺丰控股、韵达股份、圆通速递、申通快递、德邦股份)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08亿元同比增长26.1%;2023年Q3,五家快递上市公司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34.1亿元,同比下降0.9%。分公司看,韵达、顺丰2023年Q3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5.1%、6.6%,申通、圆通、德邦2023年Q3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87.7%、20.0%、6.5%。整体来看,经济下行对快递行业整体需求冲击有限,行业业务量增速保持平稳,不过行业竞争今年以来不断加剧,行业平均单票收入下行趋势明显,同时行业CR8集中度也出现持续下行;随着Q4行业传统旺季的到来,行业价格竞争有望出现阶段性缓和。◆投资建议:暑运旺季航空客运需求集中释放,航空机场公司Q3盈利能力大幅改善;随着明年海外航线供需的完全恢复,航空公司利润结构将回归常态,机场公司的盈利能力将继续恢复;经济下行对快递行业整体需求冲击有限,行业业务量增速保持平稳;行业竞争今年以来不断加剧,行业平均单票收入下行趋势明显;不过随着Q4行业传统旺季的到来,行业价格竞争有望出现阶段性缓和。我们维持行业“增持”评级,推荐华夏航空、上海机场和顺丰控股,建议关注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南方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深圳机场和白云机场。◆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影响航空、快递需求下行;海外旅客吞吐量增长缓慢;机场免税店消费额增长缓慢;快递行业竞争超预期,导致单票收入下滑。联系人:卢浩敏021-52523659luhaomin@ebscn.com中期投资策略(2023-06-09)
表1:航空板块主要上市公司盈利预测...............................................................................................................8表2:机场板块主要上市公司盈利预测.............................................................................................................10表3:快递板块主要上市公司盈利预测.............................................................................................................13
2023年前三季度,A股交运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26,042亿元,同比增长0.5%,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424亿元,同比增长44%。分结构看,航空、机场较去年同期扭亏为盈,航运、港口、公路在各子行业归母净利润中排名前三位,分别实现净利润约376亿元、305亿元、234亿元。2023年第三季度,A股交运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9,387亿元,同比增长2.1%,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628亿元,同比增长90.3%。分结构看,航空、港口、航运在各子行业归母净利润中排名前三位,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76亿元、110亿元、96亿元,其中航空同比实现扭亏为盈,港口、航运同比分别变化+8%、-74%;机场、快递、物流综合在各子行业中归母净利润中排名最后三位,分别实现净利润约8亿元、34亿元、42亿元,其中机场同比实现扭亏为盈,快递、物流综合同比分别下降1%、23%。
整体来看,疫情防控优化后,交运上市公司业绩盈利修复明显;但经济下行背景下,整体需求不足导致营业收入增长乏力。1、客运需求虽快速恢复,但仍在存在结构性问题,客运业务为主公司的运营数据、盈利修复低于市场预期。2、货运业务方面,国内外需求不足导致货运需求增速放缓,部分上市公司盈利出现负增长。
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民航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868.1亿吨公里、4.64亿人次、521.6万吨,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9.9%、93.3%、95.7%。2023年第三季度全国民航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分别为336.8亿吨公里、1.80亿人次、194万吨,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9.6%、103%和100%。分结构看,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航线、地区航线、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分别恢复至19年同期的102%、52%、33%,2023年第三季度国内航线、地区航线、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分别恢复至19年同期的110%、75%、52%;其中暑运期间出行需求集中释放,2023年7~8月国内航线客运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12.4%;海外航线加快恢复,2023年9月地区、国际航线客运量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2.9%、53.5%。
航空板块(统计样本含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南方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华夏航空)2023年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3,443亿元,同比增长约111%,较19年同期增长0.8%。2023年第三季度,六家航司共实现营业总收入约1,4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3%,较19年同期增长13.3%。从各航司的经营数据来看,2023年第三季度国航、东航、南航ASK较2019年同期分别变化+0.2%(近似调整19年数据为含山航的口径)、-0.5%、-2.7%;吉祥航空、春秋航空、华夏航空ASK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3.8%、18.9%、9.2%。2023年第三季度国航、东航、南航客座率分别为75.4%、76.6%、80.2%,较2019年同期分别下降6.7、5.8、3.4pct;吉祥航空、春秋航空、华夏航空客座率分别为86.3%、91.8%、80.1%,较2019年同期分别下降0.68、0.15、2.7pct。从各航司的营收表现来看,2023年第三季度国航、东航、南航营收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1.4%(若剔除合并山航的影响,增速为5.4%)、4.3%、9.0%;吉祥航空、春秋航空、华夏航空营收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37.5%、32.5%、5.23%。2023年前三季度航空板块(统计样本含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南方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华夏航空)实现归母净利润约26.2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约800亿元)扭亏为盈。2023年第三季度,六家航空公司合计归母净利润约150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约263亿元)扭亏为盈。从航司的经营环境来看,2023年第三季度布伦特原油均价约85.9美元/桶,环比增长10.5%,同比下降12%;国内航空煤油出厂均价约6,524元/吨,环比增长7.4%,同比下降25.3%,但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参考19年~21年同期布伦特原油均价区间43~73美元/桶,国内航空煤油均价区间2,833~4,884元/吨),对航司成本端的正面贡献有限。汇率方面,第三季度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与二季度相比较小(参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升值幅度约0.5%,而第二季度贬值幅度约5.2%),六家航空公司Q3财务费用环比下降62.1%。综合收入成本,2023年第三季度六家航空公司均实现盈利,其中国航、东航、南航归母净利润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17.1%(若剔除合并山航的影响,
增速为-2.3%)、50.3%、75.7%,吉祥航空、春秋航空归母净利润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63.0%、113%,仅华夏航空盈利水平未恢复至2019年同期。春秋航空业绩表现最为亮眼,公司凭借其优异的市场竞争优势与成本管控能力,以及积极的机队扩张策略,充分受益于后疫情时代航空出行需求的集中释放,单季盈利再创新高。整体来看,受益于暑运旺季航空客运需求集中释放,今年第三季度航空公司盈利能力快速回升。展望未来,我们预计第四季度传统淡季需求恢复可能短期承压;但是随着明年海外航线供需的完全恢复,航空公司利润结构将回归常态,盈利有望达到并超越疫情前水平。
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机场完成飞机起降881万架次,同比增长54.5%,较2019年同期增长1.1%;完成旅客吞吐量94,537万人次,同比增长124%,恢复到2019年的92.8%。2023年第三季度,我国机场完成飞机起降323万架次,同比增长44.2%,较2019年同期增长5.8%;完成旅客吞吐量36,451万人次,同比增长104%,较2019年同期增长1.4%。2023年9月首都机场、浦东机场、白云机场、深圳机场国内航线旅客吞吐量较19年同期分别变化-32.6%、+11.1%、-1.8%、+4.8%;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分别恢复到19年同期的36%、53%、54%、49%,地区航线旅客吞吐量分别恢复到19年同期的61%、81%、86%、63%。机场板块(统计样本含上海机场、白云机场、深圳机场、厦门空港)2023年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总收入约1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64.2%,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2.5%。2023年第三季度,四家上市机场共实现营业总收入约63.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20.1%,较2019年同期增长2.9%。
2023年前三季度机场板块实现归母净利润12.0亿元,同比上年同期(亏损36亿元)由亏转盈,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22.1%。2023年第三季度,机场板块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0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12.1亿元)扭亏为盈,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45.8%。其中,白云机场、上海机场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0%、28%。随着国际客流逐步恢复,机场免税业务持续改善。上海机场前三季度免税合同收入13.1亿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45.9%,第三季度的免税合同收入5.3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7.3%。空港整体来看,随着国内航空客运需求持续修复,机场公司的主要业务量快速恢复;但其中海外航线恢复程度较慢,导致机场公司的非航业务盈利恢复较慢。展望未来,海外航线的恢复趋势较为明确,机场公司的盈利恢复也更具确定性。尽管未来免税协议重新招标后会面临扣点率下降的风险,但扣点率下降可以带来销售额的提升,帮助机场公司实现“以量补价”;同时我们认为机场口岸免税的区位优势依然存在,特别是未来免税运营商间竞争逐步激烈,这也将增加机场在新免税协议的谈判中的优势。
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931.2亿件,同比增长16.4%,其中,同城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96.1亿件,同比增长1.2%;异地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813.7亿件,同比增长17.7%;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21.4亿件,同比增长55.3%。2023年前三季度,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545.5亿元,同比增长11.1%。2023年第三季度,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336亿件,同比增长16.7%,其中,同城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34.5亿件,同比增长2.5%;异地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293.7亿件,同比增长17.9%;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7.8亿件,同比增长49.6%。整体来看,经济下行对行业整体需求冲击有限,行业业务量增速保持平稳,不过行业竞争今年以来不断加剧,行业平均单票收入下行趋势明显,同时行业CR8集中度也出现持续下行。2023年9月,全国快递行业单票收入约9.07元,环比上涨约2.0%,同比下降约4.7%,较2021年同期下降7.0%。2023年前九月,快递行业CR8指数为84.1,同比减少0.7,环比2023年前八月持平。
快递板块(统计样本含顺丰控股、韵达股份、圆通速递、申通快递、德邦股份)2023年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总收入约3,174亿元,同比下降0.8%,低于上年同期增速(36.5%)。2023年第三季度,五家上市快递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1,097亿元,同比下降2.4%,低于上年同期增速(36.2%)。分公司看,申通、圆通、德邦2023年第三季度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2.4%、0.01%、21.6%,韵达、顺丰2023年第三季度营收分别同比下降9.1%、6.4%。2023年前三季度五家快递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08亿元,同比增长26.1%。2023年第三季度,五家快递上市公司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34.1亿元,同比下降0.9%。分公司看,韵达、顺丰2023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5.1%、6.6%,申通、圆通、德邦2023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87.7%、20.0%、6.5%。整体来看,经济下行对快递行业整体需求冲击有限,行业业务量增速保持平稳,不过行业竞争今年以来不断加剧,行业平均单票收入下行趋势明显,同时行
业CR8集中度也出现持续下行;随着Q4行业传统旺季的到来,行业价格竞争有望出现阶段性缓和。
暑运旺季航空客运需求集中释放,航空机场公司Q3盈利能力大幅改善;随着明年海外航线供需的完全恢复,航空公司利润结构将回归常态,机场公司的盈利能力将继续恢复;经济下行对快递行业整体需求冲击有限,行业业务量增速保持平稳;行业竞争今年以来不断加剧,行业平均单票收入下行趋势明显;不过随着Q4行业传统旺季的到来,行业价格竞争有望出现阶段性缓和。我们维持行业“增持”评级,推荐华夏航空、上海机场和顺丰控股,建议关注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南方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深圳机场和白云机场。1、宏观经济下行影响航空、快递需求下行。宏观经济下行会带来全社会客运、货运需求下行,虽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航空、机场、快递公司受到的冲击较小,但仍可能出现业绩低于预期的情况。2、海外旅客吞吐量增长缓慢;机场免税店消费额增长缓慢。如果机场海外航线旅客吞吐量、或免税店人均消费金额增长缓慢,机场免税收入增长可能会低于市场预期。3、快递行业竞争超预期,导致单票收入大幅下滑。虽然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竞争有利于缓和目前的价格战,但一线快递公司“以价换量”的动力仍在,快递公司单票收入降幅仍可能大于单票成本降幅。
本报告所包含的分析基于各种假设,不同假设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出现重大不同。本报告采用的各种估值方法及模型均有其局限性,估值结果不保证所涉及证券能够在该价格交易。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以勤勉的职业态度、专业审慎的研究方法,使用合法合规的信息,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并对本报告的内容和观点负责。负责准备以及撰写本报告的所有研究人员在此保证,本研究报告中任何关于发行商或证券所发表的观点均如实反映研究人员的个人观点。研究人员获取报酬的评判因素包括研究的质量和准确性、客户反馈、竞争性因素以及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整体收益。所有研究人员保证他们报酬的任何一部分不曾与,不与,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具体的推荐意见或观点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本报告由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制作,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负责本报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仅为本报告目的,不包括港澳台)的分销。本报告署名分析师所持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编号已披露在报告首页。中国光大证券国际有限公司和EverbrightSecurities(UK)CompanyLimited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关联机构。本报告由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制作,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负责本报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仅为本报告目的,不包括港澳台)的分销。本报告署名分析师所持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编号已披露在报告首页。中国光大证券国际有限公司和EverbrightSecurities(UK)CompanyLimited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关联机构。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中国证监会批准的首批三家创新试点证券公司之一,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的核心金融服务平台之一。根据中国证监会核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本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本公司经营范围: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证券投资基金代销;融资融券业务;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此外,本公司还通过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直接投资、期货、基金管理以及香港证券业务。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中国证监会批准的首批三家创新试点证券公司之一,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的核心金融服务平台之一。根据中国证监会核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本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本公司经营范围: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证券投资基金代销;融资融券业务;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此外,本公司还通过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直接投资、期货、基金管理以及香港证券业务。本报告由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以合法获得的我们相信为可靠、准确、完整的信息为基础,但不保证我们所获得的原始信息以及报告所载信息之准确性和完整性。光大证券研究所可能将不时补充、修订或更新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该等更新。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均反映报告初次发布时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且不予通知。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客户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不同时期,本公司可能会撰写并发布与本报告所载信息、建议及预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可能会向客户提供与本报告中观点不同的口头或书面评论或交易策略。本公司的资产管理子公司、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板块可能会独立做出与本报告的意见或建议不相一致的投资决策。本公司提醒投资者注意并理解投资证券及投资产品存在的风险,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建议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抉择。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附属机构可能持有报告中提及的公司所发行证券的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正在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本公司及本公司附属机构就报告内容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勿将本报告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信赖依据。本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分发,仅向特定客户传送。本报告的版权仅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目的进行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本公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本公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深圳福田区深南大道6011号NEO绿景纪元大厦A座17楼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联机构香港中国光大证券国际有限公司香港铜锣湾希慎道33号利园一期2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