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煤炭行业报告:供需优化与市场机遇分析

1.2024年煤炭价格再次验证底部,行业估值大幅提升

1.12024年来煤炭价格再次验证底部区域

动力煤方面1-2月:价格延续旺季特征,价格水平与23年四季度基本持平,波动不明显。3月:随着气温回升和供暖季结束,动力煤价格呈现季节性回调,幅度相对有限,在800元/吨点位形成较强支撑,再次验证底部。期间下游电厂库存水平较低,显示出对后市相对谨慎的态度。4-5月: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需求预期改善,非电需求释放,带动价格反弹。期间电厂预期有所改变,集中补库,价格一度接近冬季高点。6月以来:随着高温天气频繁出现,提升市场对夏季用电需求的预期。尽管日耗没有显著偏离往年水平,但电厂库存水平高于往年,显示下游电厂对于旺季需求较高的预期。但考虑到电厂库存策略的变化和水电出力情况,动力煤价格走势相对平稳。


炼焦煤方面1-4月上旬:尽管供给端释放受阻,价格仍因需求延迟释放持续下行。2月下旬旺季切换期间价格不涨反跌超出市场预期。4月上旬以来:需求端利好频出,价格随需求改善出现企稳反弹,验证底部,之后整体呈现波动走势。2024年初以来的价格走势与我们年度策略报告《攻守俱佳,行业蕴含多重投资机遇》(2023年12月25日)判断一致。2024年以来煤炭价格走势较23年更为平稳一些,价格中枢较2023年有所下降。其中动力煤走势相对更加平稳但中枢下降幅度更大(前期基数较大),炼焦煤年初以来走势偏弱但维持了较强的价格中枢。年初以来的价格走势与我们前期判断一致,即动力煤价格中枢下降幅度小于炼焦煤下降幅度,且底部具备较强支撑性。与2023年的不同。供需层面来看,23年是供需两旺的市场环境,24年更倾向于供需两弱。因此不同价格信号的传导效果有所变化。从市场煤层面来看,23年贸易商对于价格预期较24年更强,24年后价格预期更加稳定。

1.2煤炭指数表现显著强于煤炭价格

煤炭指数走牛,表现显著强于价格。2024年以来煤炭指数延续2023年走势,市场对煤炭资产较为追捧,煤炭股呈现较为显著的估值修复。指数的走牛与煤炭价格走势形成背离状态,尽管期间价格有所反弹,但煤炭指数的交易并未跟随价格变化。


子行业分化,动力煤、炼焦煤和无烟煤表现相对强势。从子行业走势来看,动力煤、炼焦煤和无烟煤因“高股息”等优势累计涨幅较大,焦炭和其他煤化工存在结构性机会。

2.供给:安监升级造成供给结构性收缩,关注山西复产进度

2.1安监升级,供给收缩

安监升级,供给负增长。我们曾在年度策略报告《攻守俱佳,行业蕴含多重投资机遇》(2023年12月25日)中提到保供积累安全隐患,安监重要性显著提升或将对24年的供给释放形成挑战。2024年前5月,国内原煤产量持续负增长,直接原因则是部分地区安监升级,影响产量释放。随着美联储降息节奏放缓,人民币汇率仍然承压,后续或将在一定程度上进口煤增量。

2.2山西“查三超”导致产量大幅下降

山西“查三超”带动产量显著下滑。2024年4月,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国家矿山安监局山西局、山西省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煤矿“三超”和隐蔽工作面专项整治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立即在山西全省范围内开展煤矿“三超”和隐蔽工作面专项整治。《通知》明确,专项整治范围包括所有正常生产建设煤矿、具备生产条件的停工停产煤矿。其中2月底前为煤矿企业自查自改阶段,3月1日至5月31日为市、县重点检查阶段。结合产量数据,2024年前5月全国产量增速为-3.04%,山西省产量增速为-14.86%,山西省增速显著低于全国产量增速。横向比较,山西省增速也远低于其他主产区。

2024煤炭行业报告:供需优化与市场机遇分析

山西煤企产量下滑更为明显,5月产量边际改善。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前十大煤企中晋能控股集团、山西焦煤集团、潞安化工集团等山西煤炭企业前4月产量同比下滑均超过18%,与其他大煤炭集团表现存在较大差异。5月份山西“查三超”进入尾声,晋能控股集团、山西焦煤集团、潞安化工集团等山西煤炭企业产量边际改善,但产量同比下滑幅度仍然超过15%。

2.3山西减产对炼焦煤和无烟煤冲击更大

2024年以来炼焦煤和无烟煤降速更快。分煤种来看,因山西是炼焦煤和无烟煤的主要产区,“查三超”对整个炼焦煤和无烟煤的冲击更大;动力煤小幅降低;褐煤产量同比小幅增加。

3.需求:分化趋势不改,电力高增

3.1需求分化

分化趋势延续。2024年以来需求端延续2023年的分化走势,即电力和非电需求的分化。当前中国“稳增长”必要性凸显,坚持稳增长的同时也强调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新常态下能源消费回暖。同时新型电力系统改革浪潮中火电仍是主体能源,因此电煤需求保持增长。非电需求与地产关联度高,地产相关的煤炭消费增速表现弱于电煤消费。

3.2用电高增,火电未来仍将是绝对主力

“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业投资高增,提振电力、相关材料等方面的需求。自2023年9月,新质生产力在多项会议与政策通知中被频繁提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本质上将让创新要素去代替资本、劳动要素推动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包括主要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两大板块,涵盖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等行业。在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24年政府工作首要任务,未来新质生产力将是支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能。在这一背景下,制造业投资维持高增,在很大程度上提振电力、相关材料等方面的需求。


新型电力系统构想中,火电仍是绝对主力。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目标推进,“电气化”是未来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但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以新能源发电为导向的新电力系统建设的发展,传统的电源结构、负荷结构等要素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并同时带来对电网建设、储能建设、电力价格、行业管理等要素进行改革的要求。根据国家能源局《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2023年6月),我国当前电力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多重因素叠加,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保障电力供应安全面临突出挑战;(2)新能源快速发展,系统调节能力和支撑能力提升面临诸多掣肘,新能源消纳形势严峻;(3)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特性日益凸显,安全稳定运行面临较大风险挑战;(4)电力系统转型过程中面临诸多改革任务,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等。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首次提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根据《蓝皮书》,2030年、2045年、2060年为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时间节点,并制定了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发展路径,即加速转型期(当前至2030年)、总体形成期(2030—2045年)、巩固完善期(2045—2060年)。我国目前发电结构仍是以煤电为代表的火电为主,2023年火电以47%的装机发电量占比66%,其中煤电以42%的装机占了发电量的60%。预计碳达峰之前电煤消费仍有较大增长空间。考虑电气化水平提升和通过可靠性更高的火电来完成电力保供,碳达峰之前煤炭(火电)作为主体能源仍将保持增长。

2024煤炭行业报告:供需优化与市场机遇分析

3.3迎峰度夏期间动力煤需求上限或受水电影响

迎峰度夏,水电修复或对动力煤需求有所影响。2024年以来南方多雨水,三峡入库流量相较2023年有所改善。从水电出力情况看,2024年3月后水电无论同比还是环比增速均持续改善,并呈现边际加速的趋势。迎峰度夏期间,预计水电出力或将对火电需求有所影响。

4.进口煤:增量为被动补缺,海外价格有支撑

4.1进口煤被动补缺

2024年以来进口煤增速小幅增加略超预期。根据我们年度策略报告《攻守俱佳,行业蕴含多重投资机遇》(2023年12月25日)判断,预计2024年进口增速下降,同时存在负增预期。2024年以来的进口增速较2023年显著下降,符合预期。但同比仍维持小增略超预期。


如何理解进口正增长?2024年以来供应出现结构性收缩,而需求侧方面电煤相对更为坚挺,因此动力煤价格在上半年也出现了较为持续的反弹。整体来看上半年国内供需还是存在一定缺口,这一缺口需要通过进口煤来弥补。


煤炭进口金额下降。从贸易金额来看,2020-2023年煤炭进口金额保持连年上涨,其中2021年煤炭进口金额同比增76.96%,2022年煤炭进口金额同比增18.49%,2023年煤炭进口金额同比增24.59%。2024年进口煤炭金额没有延续过去几年的增长趋势,而较同期有所下降。考虑到进口煤数量仍在增加,推算以美元计价的进口煤中枢价格有所降低。


关注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未来进口的影响。当前中美利差处于较高位置,人民币兑美元持续贬值。其中2022年美元兑人民币平均即期汇率较2021年升4.49%,2023年美元兑人民币平均即期汇率较2022年升5.16%,2024年前5月美元兑人民币平均即期汇率较2023年升1.71%。

2024煤炭行业报告:供需优化与市场机遇分析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年中国软件行业信创与国企改革发展报告

2024-06-28
下一篇

2024煤炭行业报告:智能化开采技术与市场展望

202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