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医疗器械行业政策影响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设备更新政策持续推进

中央政策: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计划到2027年,我国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方案中提出要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推动医疗机构病房改造提升,补齐病房环境与设施短板。地方跟进:中央政策发布后,各地方纷纷出台具体行动方案响应。截至2024年6月13日,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具体行动方案。

2024年医疗器械行业政策影响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在中央、地方行动方案出台后,多个地方的医疗设备更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陆续发布,对更新主体、更新设备种类、资金总额、资金来源等作出进一步明确,政策落地预期逐渐明确。安徽:2024年5月,安徽省发改委陆续发布省内多家医院的病房提升改造、医疗设备改造及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等23个项目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前公示,合计投资额近34亿元。医疗设备改造及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等13个项目的投资金额近27亿元,其中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的投资额为9.5亿元,占比为35%。所有提及的设备品类中,彩超、CT、DSA、MRI、内窥镜、放疗设备的出现频率较高。广东:2024年6月,广东省发改委发布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有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前公示,总投资额近54亿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24亿元,其余资金由使用单位自筹和省、市、县(市、区)财政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解决。其中投向县域医共体和二级医院设备更新项目的资金合计约33亿元,占比为61%。


2024年医疗器械行业政策影响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福建:2024年6月,福建省发改委发布《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同意福建省省级高水平医院医疗设备更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初步设计的函》,其中包括了10家省级高水平医院的设备更新项目,总投资额约7.59亿元,项目建设资金除申请超长期国债资金外,其余由福建省卫健委自筹解决,项目建设工期为12个月。在福建省10家医院的设备更新项目中,放疗、MRI、CT、DSA、彩超、内窥镜占总体投资金额的18%、17%、13%、12%、9%、13%。重庆:2024年6月,重庆市发改委陆续发布了《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重庆市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及多家医疗机构医疗设备更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截至6月24日,已批复项目的总投资额约24.6亿元,共更新设备1051台(套),其中对县域医共体的投资金额为6.25亿元,占总投资金额比例为25%。除省级行政部门外,多个地县级政府部门也发布了医疗设备更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备更新政策正在持续推进。

2024年医疗器械行业政策影响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超长期特别国债提供资金保障

今年预计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未来几年拟连续发行:2024年3月5日,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预计共发行1万亿元。根据财政部发布的《2024年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表》,2024年1万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支出中,中央本级支出暂安排5000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暂安排5000亿元。5月17日,400亿元首期3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完成招标发行,市场认购热情高涨。截至6月21日,我国共计发行20年超长期国债共计850亿元,30年超长期国债1300亿元,50年超长期国债350亿元。

中央对设备更新政策的资金支持会有力度:2024年4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明确表示,中央投资、中央财政资金等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必定有资金支持,重点聚焦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7大领域,支持会有力度,各地政府也将结合各自财力情况给予支持。地方行动方案中的资金来源包括超长期特别国债:湖北省、广东省、湖南省等多个地方政府陆续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中指出,政府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循环利用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支持范围。地方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明确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等中央资金的支持:目前已经发布的地方设备更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福建省明确提出部分资金来自超长期国债资金,福建省福安市县域医共体医疗设备更新的资金来源是申请超长期国债资金及财政统筹安排,广东省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有关项目总共54亿元的投资中有24亿元来自中央投资。


医疗设备投资景气度逻辑分析

1)资金支持: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在未来数年内持续发行,加上地方财政的支持,未来医疗设备采购的资金来源得到保障。2)预计医院采购需求积压到下半年释放:由于设备更新的资金预计在2024年下半年才能到位,部分医院在上半年的采购需求被延后,预计下半年环比上半年会有较大的采购意愿提升。3)医疗合规化背景下2023年下半年基数较低:自2023Q3医疗合规化行动开始后,医院采购需求被压制。根据医装数胜的数据,国内县级医院医疗设备采购规模从2023Q3开始出现同比下滑。随着设备更新在2024下半年的落地,预计医疗设备市场有望在同比低基数上有较好表现。4)中国医疗设备渗透率依然较低,医疗设备的国产化率依然较低:我国医疗设备行业起步晚,渗透率仍然较低,根据罗兰贝格的数据,我国目前药械比水平仅为2.9,与全球平均药械比1.4的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并且国内放疗、MRI、消化内镜、CT、超声等多个医疗设备的国产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国产医疗设备厂家成长空间巨大。


受益标的

国内医疗器械龙头,在多个细分医疗设备赛道位居前列。公司在医疗设备方面主要有生命信息与支持、医学影像、以及新兴的微创外科三大主营业务。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的大部分子产品如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麻醉机、输注泵、灯床塔市占率均成为国内第一,其中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除颤仪在全球市占率已达到市场前三;医学影像领域的超声业务市占率为国内第一,2023年首次实现全球市占率前三;微创外科全年增速超30%,硬镜系统的市占率提升至国内第三。国内外市场持续突破。预计国内医疗行业整顿的影响将逐渐削弱,医疗新基建、设备更新的拉动和国产替代的持续推进将助力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在获得惠泰医疗控制权后,公司补齐心血管板块,扩大未来可及市场。在国际业务方面,在收购Hytest和Diasys后,IVD出海进程有望加速。公司海外本地化建设深入,产品、客户、渠道等都在持续升级。

公司业绩稳步增长。2016-2023年以来,收入CAGR达到21.3%,2023年公司实现总营收349.32亿元,同比增长15.0%,归母净利润115.82亿元,同比增长20.6%。2023年公司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占比44%,收入同比增速14%;IVD业务占比36%,收入同比增速21%;医学影像占比20%,收入同比增速9%。下半年或有望在低基数下实现高增长。2023年Q3以来受医疗行业整顿影响,市场常规采购延期,公司2023年Q3、Q4营收增速放缓。伴随2024年下半年医疗行业设备更新逐步开展,常规采购恢复释放市场需求,预计公司2024下半年有望在2023年低基数的基础上实现较高的营收增长。

国内软镜龙头,高端产品AQ-300推动进口替代。公司是国产软镜龙头,专注软镜领域近三十年,目前已实现可视喉镜、纤维内镜、VME系列、AQ系列、AC-1系列等多种内窥镜机型产品的量产和销售。2013年推出国产首台自主研发的具有分光染色功能的电子内镜系统AQ-100;2018年推出新一代AQ-200全高清光通内镜系统;2022年发布全新一代智能多光谱内镜系统AQL-200L和4K超高清内镜系统AQ-300。作为率先闯入4K领域的AQ-300超高清内镜系统,该产品在图像、可操作性、镜种丰富度等方面全方位升级,对标奥林巴斯EVISX1,有望加快国产软镜在三级医院的国产替代。国内软镜市场渗透率低+国产化率低,同时高壁垒导致国产竞争格局较优,随着国产龙头技术持续迭代和政策支持,进口替代进程有望加速,公司有望充分受益。2024年1月,AQ-300在欧洲获批,未来海外放量亦值得期待。

2020-2023年以来,公司收入高速增长,CAGR达到37%;公司营收主要来自内窥镜设备(软镜镜体+软镜主机+周边设备),2023年内窥镜设备收入占比为91.76%。AQ-300有望在今年设备更新带动下持续放量。自2022年末AQ-300推出后,公司季度营收快速增长,2023Q3的营收增速偏低,预计2023年下半年医疗合规化行动导致的产品入院放缓有一定影响。随着设备更新的逐步落地,医院采购需求有望得到释放,2024年下半年公司AQ-300或有望进一步放量。

超声与内镜双轮驱动。公司产品主要为超声诊断仪、消化与呼吸内镜、微创外科产品以及心血管介入产品,在国内超声和内镜双龙头地位稳固。超声产品方面,公司国内市占率排名第四,全球超声行业排名前十,新一代高端超声平台搭载公司专有技术,将助力超声产品进入高端应用领域;在消化内镜领域,公司国内市占率排名第三,仅次于奥林巴斯和富士,并且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市占率仍在迅速提升。超声和内镜板块或有望受益于本次设备更新政策的落地。公司海外收入占比超40%,产品线逐渐实现从内科到“内科+外科”,从诊断到“诊断+治疗”,从设备到“设备+耗材”的扩张,多产品线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整体抗风险能力和发展可持续性较强。

内窥镜占比提高。自2021年以来,公司营收、利润均保持快速增长。超声业务增长稳健,内窥镜保持快速增长,业务结构中内窥镜占比不断提高,从2019年的23%提高至2023年的40%。2023Q3以来收入增速下降。自2023Q3医疗合规化导致产品入院放缓,公司营收增速有所下降,2023Q3、2023Q4、2024Q1收入同比分别为2%、28%、1%。从目前政府公开资料来看,超声和内窥镜都是设备更新中报量较多的产品,预计下半年公司收入或有望随着设备更新落地在低基数上有较好表现。

新华医疗多条产品线有望受益于设备更新。公司在医疗器械板块形成了感染控制、放射治疗及影像、手术器械及骨科、实验室设备及仪器等九大产品线。在感染控制设备领域,公司国内市场占有率在70%以上,规模居国内第一;公司的实验动物产品线是国内动物实验设备“系统化解决方案”的开创者与领导者;在放射治疗设备领域,公司在国内生产品种最全,规模居国内第一;此外还有手术器械、手术室工程及设备、实验室设备及仪器、医用环保及供氧工程等业务条线都有望受益于本次的医疗设备更新政策。公司作为国有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推动国企改革深化的方针,持续加快主业结构转型和国际化布局。1)为加快主业结构转型和毛利率提高,公司从多维度促进产品结构优化。2)公司紧跟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战略,在国外市场实现快速突破,海外收入占比的提高将加快公司主业结构的转型和盈利能力的提高。

业务结构持续改善:2018-2023年以来,医疗器械板块占总体营收的比例从21.9%提高至41.6%,制药装备占比从8.50%提高至19.20%,医疗商贸收入占比从61.6%下降至28.9%。随着高毛利率的医疗器械和制药装备业务占比提高,公司毛利率得到优化,从2018年的20.0%提高至2023的27.4%。2023Q3-Q4基数较低,2024Q3-Q4有望在设备更新政策助力下有高增长:2023Q3-Q4,公司季度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1.3%、2.4%,相比2023Q1-Q2的15.4%、13.4%有明显降速,形成较低基数,预计受到医疗合规化等因素影响。各地方设备更新预计将在下半年逐步落地,新华医疗的多个产品线有望受益,并在去年同期的低基数上有高增长。

公司业绩稳步增长。2016-2023年以来,收入CAGR达到21.3%,2023年公司实现总营收349.32亿元,同比增长15.0%,归母净利润115.82亿元,同比增长20.6%。2023年公司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占比44%,收入同比增速14%;IVD业务占比36%,收入同比增速21%;医学影像占比20%,收入同比增速9%。下半年或有望在低基数下实现高增长。2023年Q3以来受医疗行业整顿影响,市场常规采购延期,公司2023年Q3、Q4营收增速放缓。伴随2024年下半年医疗行业设备更新逐步开展,常规采购恢复释放市场需求,预计公司2024下半年有望在2023年低基数的基础上实现较高的营收增长。


国内软镜龙头,高端产品AQ-300推动进口替代。公司是国产软镜龙头,专注软镜领域近三十年,目前已实现可视喉镜、纤维内镜、VME系列、AQ系列、AC-1系列等多种内窥镜机型产品的量产和销售。2013年推出国产首台自主研发的具有分光染色功能的电子内镜系统AQ-100;2018年推出新一代AQ-200全高清光通内镜系统;2022年发布全新一代智能多光谱内镜系统AQL-200L和4K超高清内镜系统AQ-300。作为率先闯入4K领域的AQ-300超高清内镜系统,该产品在图像、可操作性、镜种丰富度等方面全方位升级,对标奥林巴斯EVISX1,有望加快国产软镜在三级医院的国产替代。国内软镜市场渗透率低+国产化率低,同时高壁垒导致国产竞争格局较优,随着国产龙头技术持续迭代和政策支持,进口替代进程有望加速,公司有望充分受益。2024年1月,AQ-300在欧洲获批,未来海外放量亦值得期待。


2020-2023年以来,公司收入高速增长,CAGR达到37%;公司营收主要来自内窥镜设备(软镜镜体+软镜主机+周边设备),2023年内窥镜设备收入占比为91.76%。AQ-300有望在今年设备更新带动下持续放量。自2022年末AQ-300推出后,公司季度营收快速增长,2023Q3的营收增速偏低,预计2023年下半年医疗合规化行动导致的产品入院放缓有一定影响。随着设备更新的逐步落地,医院采购需求有望得到释放,2024年下半年公司AQ-300或有望进一步放量。


超声与内镜双轮驱动。公司产品主要为超声诊断仪、消化与呼吸内镜、微创外科产品以及心血管介入产品,在国内超声和内镜双龙头地位稳固。超声产品方面,公司国内市占率排名第四,全球超声行业排名前十,新一代高端超声平台搭载公司专有技术,将助力超声产品进入高端应用领域;在消化内镜领域,公司国内市占率排名第三,仅次于奥林巴斯和富士,并且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市占率仍在迅速提升。超声和内镜板块或有望受益于本次设备更新政策的落地。公司海外收入占比超40%,产品线逐渐实现从内科到“内科+外科”,从诊断到“诊断+治疗”,从设备到“设备+耗材”的扩张,多产品线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整体抗风险能力和发展可持续性较强。


内窥镜占比提高。自2021年以来,公司营收、利润均保持快速增长。超声业务增长稳健,内窥镜保持快速增长,业务结构中内窥镜占比不断提高,从2019年的23%提高至2023年的40%。2023Q3以来收入增速下降。自2023Q3医疗合规化导致产品入院放缓,公司营收增速有所下降,2023Q3、2023Q4、2024Q1收入同比分别为2%、28%、1%。从目前政府公开资料来看,超声和内窥镜都是设备更新中报量较多的产品,预计下半年公司收入或有望随着设备更新落地在低基数上有较好表现。


新华医疗多条产品线有望受益于设备更新。公司在医疗器械板块形成了感染控制、放射治疗及影像、手术器械及骨科、实验室设备及仪器等九大产品线。在感染控制设备领域,公司国内市场占有率在70%以上,规模居国内第一;公司的实验动物产品线是国内动物实验设备“系统化解决方案”的开创者与领导者;在放射治疗设备领域,公司在国内生产品种最全,规模居国内第一;此外还有手术器械、手术室工程及设备、实验室设备及仪器、医用环保及供氧工程等业务条线都有望受益于本次的医疗设备更新政策。公司作为国有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推动国企改革深化的方针,持续加快主业结构转型和国际化布局。1)为加快主业结构转型和毛利率提高,公司从多维度促进产品结构优化。2)公司紧跟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战略,在国外市场实现快速突破,海外收入占比的提高将加快公司主业结构的转型和盈利能力的提高。


业务结构持续改善:2018-2023年以来,医疗器械板块占总体营收的比例从21.9%提高至41.6%,制药装备占比从8.50%提高至19.20%,医疗商贸收入占比从61.6%下降至28.9%。随着高毛利率的医疗器械和制药装备业务占比提高,公司毛利率得到优化,从2018年的20.0%提高至2023的27.4%。2023Q3-Q4基数较低,2024Q3-Q4有望在设备更新政策助力下有高增长:2023Q3-Q4,公司季度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1.3%、2.4%,相比2023Q1-Q2的15.4%、13.4%有明显降速,形成较低基数,预计受到医疗合规化等因素影响。各地方设备更新预计将在下半年逐步落地,新华医疗的多个产品线有望受益,并在去年同期的低基数上有高增长。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年食品饮料行业投资策略报告

2024-06-25
下一篇

2024食品饮料行业投资策略报告

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