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铁路设备行业报告:政策利好驱动更新换代潮

一、机车列控设备龙头,盈利能力较高

(一)国内领先的轨道交通行车安全控制和信息化系统提供商

深耕行业三十年,成为国内列控设备领域专家。公司创立于1992年5月,位于郑州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5年12月24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是国内列控领域首家A股上市公司。2012-2014年,公司成功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以6A、CMD为代表的机务安防业务实现重要突破。2018年公司并购高铁综合监测核心供应商蓝信科技,实现高铁业务的战略落地。当前,公司已成为一家从事列车运行控制、铁路安全防护、高速铁路运行监测信息管理整体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注于轨道交通运输安全、效率两大主题,努力将公司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轨道交通行车安全控制和信息化系统提供商”。

(二)实控人地位稳固,分红回报丰厚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集中,长期实行分红机制。董事长李欣先生、董事王卫平先生和董事郭洁女士为实际控制人,截至2024年3月31日三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比例45.72%,前四大股东合计持股57.13%,股权结构稳定。公司现有5家全资子公司,3家控股子公司,2家参股公司。公司注重投资者回报,上市以来连续八年实施了现金分红,与股东分享企业发展成果,切实回报广大股东。根据公司2023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公司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75655元(含税),共计派发红利2.88亿元。公司于2024年4月9日发布2024-2026年分红规划,提出差异化分红政策,表示公司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的,进行利润分配时,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80%。

公司核心骨干深耕行业多年,积累丰富经验。董事长李欣曾任郑州铁路局电务器材厂副厂长,河南思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行业经验丰富。公司董事郭洁身为工程师,曾任河南思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公司董事王卫平曾任河南思维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董事、河南思维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河南鑫科能源有限公司董事。公司总经理方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EMBA工商管理硕士,曾在郑州富炜新材料有限公司、河南思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任职。公司管理层大多为自动化设备领域任职多年的资深人士,拥有丰富经验。

(三)降本增效显著,财务状况稳健

近年来,公司营收及业绩整体呈现增长态势。2019年至2023年间公司营业收入整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分别为9.02/8.44/10.64/10.67/11.80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66.66%/-6.51%/26.19%/0.25%/10.60%。 公 司2019-2023年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7.89/-5.74/3.86/3.46/4.12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320.24%/-172.76%/167.12%/-10.15%/18.97%。2018年公司收购蓝信科技同时并表,营收和业绩受此影响实现大幅提升。2020年受铁路系统改革及招标延缓等因素影响,公司铁路安全防护系统和高速铁路列运行监测系统订单量下降,公司营收下滑6.51%;剔除2020年对蓝信科技形成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和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因素,公司2020年业绩同比增长4.82%达到3.43亿元。2021年,公司整体销售订单增加,项目验收速度加快,公司业绩有所回暖。2022年,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叠加铁路运输需求低迷等多重因素影响,铁路设备投资倍受压力,客户需求减弱。2023年得益于列控业务较快增长,高铁业务企稳回升,项目验收同比增多,公司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实现较好增长。公司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收2.99亿元,同比增长8.42%;实现归母净利润1.00亿元,同比增长10.23%。

2024铁路设备行业报告:政策利好驱动更新换代潮

公司盈利能力相对稳定,毛利率净利率均维持较高水平。2019-2023年公司毛利率维持高位,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63.09%,同比提高2.52pp;2024Q1毛利率为59.15%,相较于2023Q1同比提高3.23pp。剔除公司2019年及2020年蓝信科技并购前后导致持股价值重估、资产评估增值等因素,公司净利率常年稳定在30%以上。2023年公司净利率为36.28%,同比提高2.33pp;2024Q1净利率为34.67%,相较于2023Q1同比提高0.43pp。

费用控制稳定,研发投入占比较高。公司坚持降本增效,费用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35%、8.85%、-3.66%和11.82%,2024Q1四项费用率分别为4.49%、6.63%、-3.63%、10.38%。其中,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常年保持10%以上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023年研发费用为1.40亿元。公司销售费用率保持稳定;管理费用率受股权激励费用摊销减少及疫情期间社保费用下降影响,自2020年以来下降明显;财务费用率常年为负,主要源于2018-2023年购买的大额存单利息不断增加。


(四)战略定位清晰,业务有序推进

公司稳步发展核心业务,有序推进创新业务。

在列控领域,公司重点完善推广列控领域LKJ-15S系统及配套应用,加大其他列控系统研发投入力度和产业化推广,发展成为综合性轨道交通列控提供商。

在铁路安全防护领域,公司将围绕列车及列车设备、铁路作业的人-车-物安全防护需求,提供智能化安全防护系统。

在高铁列车运行监测领域,公司和蓝信科技将持续加强技术与应用融合,进一步扩充产品线,完善车地一体化的安全监测与信息管理业务体系。

公司积极布局其它轨道交通业务,打造多元化业务布局。公司布局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地铁等其他轨道交通业务,在信号、综合监控、综合安防等细分领域开拓培育新业务,开拓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公司将继续稳步推进机车智能驾驶系统(STO)产业化以获得市场先机。此外,公司培育轨道交通外业务,优先发展智能交通、机器人等业务,为公司长远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二、三大产品稳健发展,列控系统业务贡献主要营收

公司主营业务覆盖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两大领域,可分为列车运行控制、铁路安全防护、高铁列车运行监测与信息管理三大业务。

列控系统业务贡献主要营收,安防与高铁业务实现稳中有进增长。LKJ系统业务为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2019-2021年LKJ系统业务收入相对保持稳定,2022年及2023年客户加大设备更新改造投资,营收分别同比增长34.7%/20.8%至5.82/7.03亿元。受铁路系统公司制改革、自负盈亏因素影响,2020年公司铁路安全防护系统、高速铁路列车运行监测系统订单量下降,导致铁路安全防护系统和高铁列车运行监测系统收入分别下滑34.7%和12.4%。2021年,公司加大LSP调车防护系统推广力度,调整销售策略,LSP调车防护系统订单量增长明显,机务安全防护系统收入增长49.9%达到1.52亿元。2023年,公司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机务安全防护系统和高铁列车运行监测系统三大业务线分别实现营收7.03/1.90/2.56亿元,同比变动20.77%/-6.39%/1.78%,其中列控系统占比超过60%,贡献公司主要营收。

公司产品毛利率较高,其中高铁列车运行监测系统位居第一。2019-2023年公司三大业务线的毛利率均为较高水平,整体处于波动上升趋势,高铁列车运行监控系统毛利率稳居第一。2021年,机务安防系统和列车运行监控系统的毛利率分别下滑8.88pp/4.13pp:机务安防系统方面主要系由于公司采取以价格换市场的销售策略,产品结构发生变化;高铁列车运行监测系统方面,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和产品特性对部分产品功能进行升级,造成产品的成本上升,毛利率有所下降。2022年,LKJ系统受产品结构变化影响,毛利率下降4.06pp至57.5%。同时,6A系统、CMD系统等产品销量大幅增长,新签LSP系统合同增长明显,产品结构调整导致铁路安全防护系统毛利率上升至66.2%。2023年由于列控系统业务中高毛利产品销售占比提升,同时公司推进国产化替代和降本增效措施,材料成本下降,2023年公司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铁路安全防护系统和高铁列车运行监测系统毛利率分别为63.55%/61.18%/69.94%,同比变动6.08pp/-5.06pp/2.20pp。

(一)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核心产品LKJ列控系统市场领先,存量替换带来新增量。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铁路行车安全系统的核心。我国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主要分为LKJ系统和ATP系统两大类。LKJ系统与ATP系统的应用领域存在明显差异,与ATP系统不存在竞争关系。截至2023 年末,LKJ系统应用于全路约2.24万台机车和1,546余列动车组上,存量市场约3.3万套。公司LKJ产品主要包括LKJ2000装置、TAX装置、LAIS车载设备等,第四代LKJ列控系统——LKJ-15S系统已开始小批量推广。当前,LKJ 系统的合格供应商主要有公司、时代电气、交大思诺。截至2023 年底,公司LKJ 系统市场占有率超过49%。2023年,公司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主要产品持续更新换代,销量同比增长,LKJ2000装置、TAX装置、LAIS车载设备销量较2022年分别增长21.53%/37.35%/23.16%。

(二)铁路安全防护系统

铁路安防系统中LSP推广力度大,产销量同比增加。机车车载安全防护系统(简称6A系统),是针对机车运行过程中危及安全的重要事项、重点部件和部位,公司在前期已有的各分散机车安全设备的基础上,完善功能、综合集成,形成完整的系统性、平台化的安全防护装置,提高机车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公司铁路安全防护产品主要有:6A车载音视频显示终端、CMD系统、调车安全防护系统(LSP系统)等。公司6A车载音视频显示终端、CMD系统、LSP系统在市场占有率、技术标准、品牌推广方面均占据领先优势。其中,6A产品、CMD系统的市场占有率均在30%左右,LSP系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6A、CMD系统是机车的标准配置,2023年新造机车市场稳定,但存量6A、CMD系统更新不及时,导致6A、CMD系统整体销量分别下滑18.28%/63.90%,库存量显著增加。公司近两年来加速推广LSP系统,产销量均实现快速增长。2023年,公司铁路安全防护系统主要产品6A车载音视频显示终端、CMD系统、调车安全防护系统(LSP)销量较2022年分别变动-18.28%/-63.90%/34.73%。

2024铁路设备行业报告:政策利好驱动更新换代潮

(三)高铁列车运行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

高铁列车运行监测系统遥遥领先,高铁招标恢复带动业绩增长。我国铁路主管部门对涉及运输安全监测产品设置较高的产品准入门槛,具备资质和实力的企业相对较少。我国高铁动车新增较快,动车组保有量从2008年末的176列增加至2022 年末的4,194标准组,近十年来平均每年新增动车组超300标准组。目前,我国动车组DMS 系统已逐步达到更新年限,产品更新或升级换型需求有待释放。在高速铁路领域,公司主要从事动车组列控动态监测系统及衍生产品的研发、集成、销售与技术支持,相关业务主要由蓝信科技负责。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动车组列控动态监测系统(DMS系统)、动车组司机操控信息分析系统(EOAS系统)、高速铁路列控数据信息化管理平台等,其中DMS系统、EOAS系统车载设备是我国动车组的标准配置。2023年,我国高铁招标恢复性增长带动DMS、EOAS系统需求增长,同时存量DMS系统更新需求开始释放,使得公司DMS系统销量增长36.89%。公司EOAS系统订单实现增长,但由于2023年度客户招标较为滞后,报告期内实际形成销售的EOAS系统数量有所下降,同比下降38.12%。

(四)加快新产品研发和新技术应用

公司密切关注科技进步,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新产品开发,不断开拓新市场。公司加快AI、5G、大数据新技术在原有场景的应用,快速推广调车安全防护系统、车站调车作业安全管控系统、LKJ无线数据换装系统、高铁移动视频平台、智能驾驶系统(STO)等新产品,为未来发展创造新动能。公司推进“国产化、标准化、平台化”降本增效措施,进一步提升产品毛利率,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三、国家政策+行业周期,轨交领域有望迎来更新替换潮

自2016年起,我国就将列控系统研发和产业化写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后续多年一直推动相关设备的更新替换。2024年2月2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召开,提出大规模设备更新方案进一步促进铁路行业设备替换进程。此外,2024年2月28日,国家铁路局举办新闻发布会,老旧内燃车更新换代提上日程,要求2027年前完成替换,预计列控设备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2024年5月31日,交通运输部等十三部门发布的《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老旧机车淘汰,支持老旧机车淘汰报废,并鼓励新能源机车更新。

2024铁路设备行业报告:政策利好驱动更新换代潮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半导体行业报告:国产替代与AI技术驱动增长

2024-06-12
下一篇

2024年可转债市场分析与投资策略报告

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