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转债市场策略:低隐波差与白马股平衡分析
1当下市场风格高度契合低隐波差与白马策略
1.1市场回暖信号明显,投资情绪稳步修复
年初至今,权益市场逐步回暖,带动转债市场向上修复。受多方面因素影响,2024年1月权益市场下探12.38%,为近3年来最大的单月跌幅。农历春节前后,多重利好政策密集出台,极大程度上提振资本市场信心。以同花顺沪深全A为统计口径,2-4月权益市场分别回升9.63 %、1.35 %与1.05%。至5月中旬,权益市场已累计上涨13.71%,相较年初实现了1.33%的正收益,呈现出深”V”走势。转债市场行情大体与权益市场一致,2024年1月中证转债指数下探3.97%,跌幅仅次于2022年3月的5.47%。随着权益市场的回暖,转债价格稳步修复,2-4月中证转债指数分别回升2.73 %、0.55%、1.87%,至5月中旬已较年初实现了3.08%的正收益。
1.2转债期权估值探底,布局低隐波差转债正当时
转债期权估值位于近年低位,低隐波差转债获利空间较大。可转债拥有债权和期权的双重属性,期权中的隐含波动率是一个重要的估值指标,它反映了市场对可转债未来波动性的预期,可以用来观察转债估值的历史水平。转债隐含波动率与正股波动率相减即为隐波差,反映的是转债预期中没有、但实际上实现的波动率,这个值越低意味着转债波动率超过投资者预期的程度越高,也即转债价值被低估的程度越高。本文将可转债的隐含波动率-正股过去半年的年化波动率定义为隐波差。
自2021年以来,转债隐波差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上涨过程,于2023Q3达到顶峰后回落。当前转债隐波差为-18.55%,位于2021年以来的14.6%分位线上,正处于底部区间。同时,将转债均价与隐波差相比后发现,两者上涨、下跌的趋势重合度较高,当前转债均价也位于2021年以来22.7%的底部区间。经检验,两者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48,在统计学意义上属于中度相关。因此,将低隐波差指标作为转债的布局信号有一定的合理性。
1.3新规出台利空弱资质转债,白马转债大有可为
新规提升上市门槛、扩大退市范围,在影响弱资质转债市场表现的同时利好优质白马转债。本文将正股股息率<1%,ROE<5%(近三年平均),EPS<0.25(近三年平均),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年复合增长率<0%的转债定义为弱资质转债。在新规颁布之后,弱资质转债经历了明显的下调阶段,单日最大回撤为5.14元,而非弱资质转债单日最大回撤仅为1.77元。截至5.17日,弱资质转债平均价格为111.62元,相比4.12日提升了1.2%;非弱资质转债平均价格为126.38元,相比4.12日提升了2.64%。白马转债作为高成长、业绩优、潜力大的代表,在市场偏好优质标的资产的情况下,其价格将有较强的向上边际驱动力,适合于本阶段进行布局。
2低隐波差策略:转债市场的进攻之矛
2.1低隐波差策略构建
本文定义:隐波差=转债隐含波动率-正股过去半年的年化波动率,选取样本中隐波差最低的前25%转债作为低隐波差转债。每隔半年调整一次样本券,由于隐含波动率反映了转债期权的价值,是投资者对未来转债价格上涨的预期程度,隐含波动率过低意味着转债剩余期限短或平价较高,投资者倾向于选择转股。因此本文剔除样本计算当日(每半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如21H1为2021.1.4,21H2为2021.7.1,下同)隐含波动率<1%的转债。同时,剔除剩余期限<半年、正股ST、ST*、上市时间不足一周的转债。
2.2低隐波差策略市场表现:超涨超跌
2021年至今,低隐波差策略呈现出明显的超涨超跌态势,抢收益能力强但回撤幅度也较大。这段时期内,低隐波差策略最高累计涨跌幅为30.53%,年化收益率为4.74%,均远超中证转债的17.29%和2.88%。但其单月最大回撤8.72%以及月涨跌幅标准差4.33都高于中证转债的5.47%和2.29,彰显了本策略的不稳定性。尤其是2024年初至今,在权益市场以及转债市场整体回暖的情况下,低隐波差策略累计涨跌幅为-0.48%,仍未完全修复其1月的6.92%跌幅。分月度来看,中证转债2021年至今共有23个月涨跌幅为正,低隐波差策略在其中的15个月涨幅都超过了中证转债,超涨率达到了65.22%;同时,中证转债2021年至今共有18个月涨跌幅为负,而低隐波差策略在其中的11个月跌幅都超过了中证转债,超跌率达到了61.11%。在与权益市场涨跌幅的相关性上,低隐波差策略稍低于中证转债,能有效抵御一部分权益市场的波动风险。
权益市场为正收益时,低隐波差策略通常能获得较高的超额收益;权益市场为负收益时,低隐波差策略往往会造成超额的亏损。2021年至今,权益市场共有2021H1、2021H2、2023H1、2024至今四个时间段收益为正,低隐波差策略在这些时间段中的市场表现较为突出,相对于中证转债分别获得了4.03%、7.81%、2.87%、-3.56%的超额收益。除2024年至今价格反弹较慢之外,其余时间段均大幅超过了权益市场以及中证转债的市场表现。
然而,当权益市场为负收益时,低隐波差策略表现不佳,2022H1以及2022H2 相较于中证转债超跌了3.42%、0.34%,仅2023H2少跌0.31%。分月份来看,低隐波差策略单月最高超额收益为14.95%,平均每月超额收益为7.6%。而当前超额收益为6.74%,低于平均水平。整体来看,低隐波差策略进攻性较强,能在行情上涨期进一步冲高获取利润,但在行情回调期则需要承担超额的亏损。在当前市场形势仍不明朗的情况下,本策略表现低于近年均值,建议与其他策略搭配使用。
3白马策略:转债市场的防御之盾
3.1白马策略构建
本文定义:白马转债为转债评级AA-及以上,转债平价<=100,剔除近三年收入负增长行业,正股市值>20亿,近一年股息率>2% ,ROE>5%(近三年平均),EPS>0.25(近三年平均),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年复合增长为正。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券(H1数据用前三年的年报,如2021H1转债选取时用2018-2020年报;H2数据当年及前两年的半年报,如2021H2转债选取时用2019-2021半年报,下同),同时,剔除剩余期限<半年、正股ST、ST*、上市时间不足一周的转债。
3.2白马策略市场表现:少涨抗跌
2021年至今,白马策略呈现出明显的少涨抗跌态势,回撤幅度小但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较低。这段时期内,白马策略最高累计涨跌幅为16.81%,略低于中证转债的17.29%。其年化收益率为4.39%,高于中证转债的2.88%。白马策略单月最大回撤4.41%以及月涨跌幅标准差2.18都明显低于中证转债的5.47%和2.29,凸显出本策略跨时段的稳定性。2024年初至今,白马策略累计涨跌幅为5.43%,相较于中证转债获取了2.35%的超额收益。分月度来看,在中证转债23个正增长月中,白马策略在其中的12个月涨幅都低于中证转债,少涨率达到了52.17%;同时,在中证转债18个负增长月中,白马策略在其中的13个月跌幅都低于中证转债,抗跌率达到了72.22%。在与权益市场涨跌幅的相关性上,白马策略为0.61,同样低于中证转债。
权益市场为正收益时,白马策略的市场表现较为一般;权益市场为负收益时,白马策略往往能够发挥其稳定性强的优势。2021年至今,权益市场共有2022H1、2022H2、2023H2三个时间段收益为负,白马策略在这些时间段中展现出了较强的抗跌特性,相对于中证转债分别获得了3.88%、2.74%、-0.83%的超额收益。除2023H2跌幅较大外,其余时间段均超过了权益市场以及中证转债的市场表现。当权益市场为正收益时,白马策略的表现差强人意,2021H1以及2021H2 相较于中证转债分别少涨了1.48%、3.12%,2023H1以及2024至今超额收益为2.05%、2.35%。分月份来看,白马策略单月最高超额收益为5.67%,平均每月超额收益为0.77%。值得一提的是,白马策略当前超额收益为5.47%,远高于平均水平,这可能与新规颁布之后市场风格的切换有关。整体来看,白马策略防御性较强,能在行情回调期减少损失,但在行情上升期捕捉超额收益的能力较差。在当前市场形势偏好高资质转债的情况下,本策略表现高于近年均值,值得关注。
4低隐波差与白马策略对比:适配不同市场风格
低隐波差策略适配于偏激进风格的市场,白马策略适配于偏保守风格的市场。2021年至今,低隐波差策略与白马策略的年化收益率分别为4.74%与4.39%,基本位于同一水平。但在这段时期之中,两种策略累计收益率曾最大相差19.56%,这一差距主要于2021年间积累,于2022、2023年间缩小,于2024年一度抹平。此种趋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关键的便是市场风格的切换。2021年市场情绪相较于2020年有了较大程度的修复,权益市场年内维持强势状态,此时市场风格较为激进,能够充分实现低隐波差转债的期权价值,并且在各种资质转债普遍上涨的情况下,白马转债并不占优势,因此两类策略相差较大。2022-2023年市场情绪出现分歧,权益市场冲高回落,保守风格重新占据上风,在这一阶段中白马转债抗跌优势凸显,两类策略差距缩小。2024年后,市场情绪仍处于修复期叠加新规出台,整体风格更偏保守,白马策略一度追平与低隐波差策略的差距。
权益市场为正收益时,低隐波差策略较为强势;权益市场为负收益时,白马策略较为强势;当下白马策略或更为占优。当权益市场为正收益时,除2024年至今这段时间之外,2021H1、2021H2、2023H1,低隐波差策略相对于白马策略的超额收益分别为5.51%、10.92%、0.83%。而当权益市场为负收益时,2022H1、2022H2,白马转债相对于低隐波差策略的超额收益分别为7.3%、3.08%。分月份来看,白马策略累计收益率平均低于低隐波差策略6.83%,而当下仅略低1.27%。由此可见,目前市场对于高资质转债的偏好性进一步提升。
5低隐波差+白马策略:转债市场矛与盾的平衡
5.1低隐波差+白马策略构建
当前市场正处于回升阶段,但是投资风格更偏向于保守,需要将低隐波差与白马策略的优点相结合。在保证本策略的“白马性”上,首先控制转债评级为AA-及以上,剔除近三年收入负增长行业,正股市值>20亿,近一年股息率>1% (略微放宽),ROE>5%(近三年平均),EPS>0.25(近三年平均),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年复合增长为正。在控制“白马性”之后,选取本策略隐波差的合理区间。在具体选取时,遵循数量相近、收益最高原则。2021-2023年,权益市场为正收益时,选取隐波差<-10的转债。2021H1、2021H2、2023H1,隐波差<-10的转债基本与-10<隐波差<0的转债数量相同,而隐波差>0的转债数量较少,固统一进行收益率计算。在这段时期内,隐波差<-10、-10<隐波差<0、隐波差>0的转债累计涨跌幅分别为34.29%、13.78%、6.39%。隐波差<-10的转债累计涨跌幅明显高于其余两类转债,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更强。
2021-2023年,权益市场为负收益时,选取10<隐波差<20的转债。2022H1、2022H2、2023H2,隐波差<-10的转债基本与-10<隐波差<0的转债数量相同,0<隐波差<10的转债基本与10<隐波差<20的转债数量相同。在这段时期内,隐波差<-10、-10<隐波差<0、0<隐波差<10、10<隐波差<20的转债累计涨跌幅分别为-15.86%、-14.57%、-15.13%、-9.94%。10<隐波差<20的转债累计涨跌幅明显高于其余三类转债,抗跌能力更强。
2024年至今,权益市场波动较大,累计涨跌幅在0值上下徘徊,选取0<隐波差<5的转债。2024至今,隐波差<-5、-5<隐波差<0、0<隐波差<5、5<隐波差<10、10<隐波差<20的转债数量基本相同。在这段时期内,上述五类转债的累计涨跌幅分别为4.21%、3.20%、4.66%、1.43%、-2.64%。0<隐波差<5的转债累计涨跌幅最高。
5.2低隐波差+白马策略市场表现:超涨抗跌
2021年至今,低隐波差+白马策略呈现出明显的超涨抗跌态势,全面优于中证转债。这段时期内,低隐波差+白马策略最高累计涨跌幅为29.01%,年化收益率为7.94%,均远超中证转债的17.29%和2.88%。其单月最大回撤7.48%以及月涨跌幅标准差3.19略高于中证转债的5.47%和2.29。2024年初至今,低隐波差+白马策略累计涨跌幅为4.66%,明显高于中证转债以及权益市场。分月度来看,低隐波差+白马策略超涨率达到了52.17%,抗跌率达到了72.22%。在与权益市场涨跌幅的相关性上,低隐波差+白马策略明显低于中证转债,能较为有效地抵御权益市场的波动风险。
权益市场为正收益时,低隐波差+白马策略能够有效获取超额收益;权益市场为负收益时,低隐波差+白马策略也能够减少投资的损失。2021年至今,权益市场共有四个时间段收益为正,三个时间段收益为负,低隐波差+白马策略展现出了超涨抗跌的特性,在正收益时相对于中证转债分别获得了2.77%、8.09%、2.72%、1.58%的超额收益,在负收益时分别获得了0.16%、3.52%、0.62%的超额收益。无论正负,低隐波差+白马策略的表现均超越了中证转债。分月度来看,低隐波差+白马策略单月最高超额收益为19.07%,平均每月超额收益为11.85%。值得关注的是,低隐波差+白马策略当前超额收益19.07%为近年最高水平,体现出本策略较为契合当下市场复苏叠加保守风格的偏好。整体来看,低隐波差+白马策略攻守兼备,既能在行情回调期减少损失,又能在行情上升期捕捉超额收益。
2021年至今,低隐波差+白马策略在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上比肩低隐波策略;在抗跌能力上媲美白马策略。这段时期内,低隐波差+白马策略年化收益率为7.94%,远高于低隐波差和白马策略的4.74%和4.39%。并且,其单月最大回撤7.48%以及月涨跌幅标准差3.19均低于低隐波差策略的8.72%和4.33。2024年初至今,低隐波差+白马策略累计涨跌幅为4.66%,仅略低于白马策略。分月度来看,低隐波差+白马策略相对于低隐波差策略的抗跌率达到了86.36%,相对于白马策略的超涨率达到了53.85%,成功规避了上述两个策略的弱点。同时,低隐波差+白马策略与权益市场的相关性明显低于上述两个策略,抵御权益市场波动的能力更胜一筹。
低隐波差+白马策略超涨抗跌,当前情形正适合布局。2021年至今,低隐波差+白马策略在权益市场正收益时远超白马策略,不输低隐波差策略;在权益市场负收益时同样能够接近白马策略的抗跌效果。分月度来看,低隐波差+白马策略相对于低隐波差策略以及白马策略的平均每月超额收益为4.25%、11.08%,而当前的超额收益分别为12.33%、13.60%,均超过平均收益,体现出本策略在当前市场情形下的优势。
6近期符合低隐波差+白马策略的转债盘点
新规发布之后,大盘、红利风格转债更受市场青睐,因此调整正股市值与股息率指标。同时,近期重大房地产利好政策频出,在行业选择中保留地产产业链相关行业。先前的“白马性”指标调整为:转债评级AA-及以上,剔除近三年收入负增长行业,正股市值>50亿,近一年股息率>1.5% ,ROE>5%(近三年平均),EPS>0.25(近三年平均),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年复合增长为正。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