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化工行业新起点:供给侧改革深化

1、再设单位GDP能耗目标,新一轮供给侧改革或势在必行

化工行业经历了2022年以来近3年的低迷,当前处于周期底部,磨底多久、何时崛起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重点。通过《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指引,我们捕捉到化工行业出现拐点的可能性以及路径,为投资者对化工行业未来趋势的判断提供一些思考。首先,我们将从《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单位GDP能耗降低2.5%左右的计划目标入手,结合近期其他政策,讨论我们对政府再设单位GDP能耗指标的意义和观点。其次,通过复盘历史三轮周期,讨论化工行业当下所处的周期位置以及未来行情展望。最后,通过结合降低单位GDP能耗的背景和复盘的历史经验,给出我们认为化工行业值得高度关注和跟踪的“两个思路,四大方向”。

1.1、《政府工作报告》再设单位GDP能耗降低具体目标

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24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方面,回顾2015年至今的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其均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降低提出相应的目标。同时,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继2022-2023年连续两年均没有设定年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的具体数值之后,再次针对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提出具体目标,且设定了2.5%左右这一相对较高的数值。


此外,回顾2015年至今的历年计划指标完成度可以发现:(1)2015-2018年均超额完成计划指标;(2)2019年与2021年实际完成情况略微不及计划指标,但整体下降幅度较大;(3)2020年、2022年与2023年虽继续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但降幅较小。

2024化工行业新起点:供给侧改革深化

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或通过设备更新换代、技改升级等途径。我们认为,结合2022-2023年的实际完成情况以及2024年提出的具体数值目标,从中可以看出,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单位GDP能耗降低事项的重视以及实现2024年目标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同时为了这一目标,其实现方式可从多个方面入手。


其中我们认为,设备更新、提升行业标准、技术升级改造等措施或对降低单位GDP能耗具有重要作用。1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在加快提升产品设备节能标准方面,提出“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水平划分为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准入水平三档。参考现行强制性能效标准要求,结合相关标准制修订情况和国内外同类产品设备技术现状,合理划定能效指标。准入水平为相关产品设备进入市场的最低能效水平门槛,数值与现行强制性能效标准限定值一致。


能效指标引用推荐性国家标准、团体标准的产品设备不设定能效准入水平。节能水平不低于现行能效2级,与能效准入水平相比,更符合节能减排降碳工作要求。先进水平不低于现行能效1级,是当前相关产品设备所能达到的先进能效水平。根据行业技术进步和发展趋势,实行能效水平动态转化。适时将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分别转化为下一阶段的节能水平、准入水平。


以能效水平为重要依据,加快研究制定相关产品设备碳排放指标,综合评价产品设备节能减排降碳水平,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3月6日,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表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既能促进消费、拉动投资,也能增加先进产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促进节能降碳、减少安全隐患,既惠民、又利企,一举多得,这是一个重大利好。


郑栅洁介绍,《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重点将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其中:


(1)在实施设备更新行动方面。重点将聚焦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7个领域,这些领域设备更新换代需求大。以工业为例,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很多设备保有量位居全球第一,2023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已超过160万亿元,随着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对于先进设备的需求还在不断增长,将围绕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等方向,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同时,将结合推进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分类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支持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更新,推动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更新升级。


(2)在实施标准提升行动方面。标准是一个行业发展、一个产品升级的重要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要用好标准这个“指挥棒”。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统筹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消费者接受程度,发挥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标准的牵引作用,该制订的制订,该修订的修订,推动更多中国产品设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发改委进一步细化节能降碳工作任务,力争完成能耗强度下降约束性指标。


据发改委官网,2024年4月25日,发改委召开2024年一季度部分地区节能形势分析和工作调度会,会议强调要锚定“十四五”规划目标,细化今明两年节能降碳工作任务,加快节能改造和设备更新,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约束性指标。内蒙古自治区、上海市、安徽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云南省、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浙江省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此外,早在2023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其中在推动分类改造升级方面,要求依据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分类实施改造升级。对于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存量项目,各地要明确改造升级和淘汰时限,制定年度改造和淘汰计划,引导企业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在规定时限内将能效改造升级到基准水平以上,对于不能按期改造完毕的项目进行淘汰。


对此前明确的炼油、煤制焦炭、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烧碱、纯碱、电石、乙烯、对二甲苯、黄磷、合成氨、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炼铁、炼钢、铁合金冶炼、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电解铝等25个领域,原则上应在2025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对本次增加的乙二醇,尿素,钛白粉,聚氯乙烯,精对苯二甲酸,子午线轮胎,工业硅,卫生纸原纸、纸巾原纸,棉、化纤及混纺机织物,针织物、纱线,粘胶短纤维等11个领域,原则上应在2026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2024化工行业新起点:供给侧改革深化

设备更新技改或导致中小企业落后产能出清,新一轮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或将开启。虽然针对落后设备及产能的更新换代与技术改造升级,对于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能耗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考虑到受行业持续扩产影响,当前化工企业盈利处于承压状态,对于行业内市场竞争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相关设备更新及技术升级改造或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


同时,3月6日,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将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效能。约束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融资供给,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合理消费融资需求。盘活存量金融资源,着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在此背景下,面临资金压力的相关中小企业的落后设备及产能或迎来逐步出清,化工行业新一轮供给侧改革也有望由此开启。



2024化工行业新起点:供给侧改革深化

1.2、新一轮供给侧改革序幕-1:应急管理部要求加速淘汰落后工艺及设备

应急管理部印发重磅通知,或拉开新一轮供给侧改革序幕。2024年3月12日,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淘汰落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目录(第二批)》(以下简称《目录》)的通知。根据应急管理部对《目录》解读:2024年是化工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开局之年,制定发布《目录》是三年行动方案中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录》的出台是推动提升化工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的有力抓手,通过刚性约束推动有关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企业加大安全投入,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进一步防范化解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风险。我们认为,此次《目录》或拉开化工新一轮供给侧改革的序幕。

1.3、新一轮供给侧改革序幕-2:《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出台

《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出台,进一步强调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和清洁生产改造。据新华社3月17日报道,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出台:要求:强调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科学指导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时间节点:到2025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基本建立,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体系健全、机制顺畅、运行高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全面建立,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1.4、新一轮供给侧改革序幕-3:多项政策出台,能耗管控政策持续加码

2024年4月,多项政策出台,持续推进生产能耗降低。2024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国家工业节能监察任务企业2899家。其中,石化化工、钢铁、建材、有色金属、造纸、纺织等重点行业和重点用能设备能效专项监察2411家;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表示,要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认真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消纳利用,持续有力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国务院在2023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中表示,2024年生态环境主要目标按照稳中求进原则设置,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9%左右。5月9日,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云南省动员会在昆明召开,至此,第三轮第二批7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全部实现督察进驻,将分别对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庆、云南开展为期约1个月的督察进驻工作。


5月14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的通知》,《通知》明确了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的工作目标,围绕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摸排重点领域和行业能效水平、摸排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水平、形成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等4项重点任务,深入挖掘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潜力,为大力推进节能降碳行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

1.5、新一轮供给侧改革序幕-4:全国性锅炉改造持续推进

锅炉是一种利用燃料燃烧后释放的热能或工业生产中的余热传递给容器内的水,使水达到所需要的温度(热水)或一定压力蒸汽的热力设备。它是由“锅”(即锅炉本体水压部分)、“炉”(即燃烧设备部分)、附件仪表及附属设备构成的一个完整体。


锅炉在“锅”与“炉”两部分同时进行,水进入锅炉以后,在汽水系统中锅炉受热面将吸收的热量传递给水,使水加热成一定温度和压力的热水或生成蒸汽,被引出应用。在燃烧设备部分,燃料燃烧不断放出热量,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热的传播,将热量传递给锅炉受热面,而本身温度逐渐降低,最后由烟囱排出。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热能供应设备,锅炉广泛应用于电力、机械、冶金、化工、纺织、造纸、食品等行业,同时工业和民用采暖也都需要锅炉供给大量的热能。


从锅炉分类来看,按照其用途,锅炉可以分为电站锅炉、工业锅炉、船舶锅炉和机车锅炉等四大类,其中前两类又称为固定式锅炉,后两类则称为移动式锅炉。同时按照其所用燃料或能源,锅炉又可以分为固体燃料锅炉(燃用煤等固体燃料)、液体燃料锅炉(燃用重油等液体燃料)、气体燃料锅炉(燃用天然气等气体燃料)等。


考虑到锅炉或将按型号进行进一步管理,我们先对锅炉型号进行介绍:从锅炉型号来看,我国工业锅炉产品的型号的编制方法是依据JB1626标准规定进行的。其型号由三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用短线隔开。表示方法如下:


(1)第一部分:表示锅炉型式,燃烧方式和额定蒸发量或额定热功率。共分三段:第一段用两个汉语拼音表示锅炉总体形式;第二段用一个汉语拼音字母代表燃烧方式(废热锅炉无燃烧方式代号);第三段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蒸汽锅炉的额定蒸发量,单位为t/h(吨/小时),或热水锅炉的额定热功率,单位为MW(兆瓦)或废热锅炉的受热面,单位为m2(平方米)。


(2)第二部分:表示介质参数。共分两段,中间用斜线分开:第一段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介质出口压力,单位为MPa(兆帕);第二段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过热蒸汽温度或出水温度、回水温度,单位为°C,生产饱和蒸汽的锅炉没有这段数字。


(3)第三部分:表示燃料种类和设计次序。共分两段:第一段用汉语拼音字母代表燃料种类,同时以罗马数字代表燃料分类与之并列。如同时使用几种燃料,主要燃料放在前面一段连接书写。原型设计无第二段。


全国性锅炉改造持续推进,关注相关行业供给侧扰动。为节能降碳、加快推动锅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过去三年间国家发改委及各地方政府针对老旧燃煤锅炉退出及技改做出一系列要求。受锅炉强制性改造影响,相关行业供给端或出现扰动。以涤纶长丝行业为例,据CCF消息,因锅炉改造,杭州萧山两家主流长丝企业各60万吨、100万吨,合计160万吨聚酯长丝装置分别于5月全部停车,重启时间待定。

2、周期复盘:行业底部位置确认,或将受益于新一轮供给侧改革步入发展新周期

2.1、宏观:我国工业景气处于底部状态,发展方式处于深刻变革中

当下我国工业整体景气度处于历史低位,酝酿着新一轮的反转。无论是人们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还是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化工行业在其中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人们吃、穿、住、行、用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化工产品。由于化工行业独特的属性,子行业众多,与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关系密切,整体来讲,化工行业属于中游偏上游的制造业,全行业景气度与整体制造业大体一致(如化工原料采购指数PPIRM走势与PPI较为一致)。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复盘我国工业景气自2008年以来经历的三轮周期:

(1)2008年底-2015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四万亿”需求刺激计划带动制造业景气迅速回升,而后因供给过剩、需求下滑等影响,景气回落。

(2)2015年底-2020年中,为应对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较高等问题,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三去一降一补”等措施,工业景气度大幅提升,而后因受宏观政策收紧等影响,景气逐步回落,又因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景气加速下滑。

(3)2020年底-2023年,因我国率先从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中恢复生产,出口需求旺盛,同时我国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工业品需求。而提出“双碳”战略,在供给端对高耗能产业有所约束。我国工业景气度因此迅速回升。


但随后依然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以及需求整体低迷,工业景气又迅速下滑至历史底部区间。我们认为,当前包括化工行业在内的工业整体景气度已处于底部区域,未来行情的演绎通过复盘历史或有所借鉴。

2.2、化工复盘一:2008-2011年,金融危机后的刺激政策带动化工行情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当时出口导向性的我国影响颇大,政府“四万亿”的一揽子刺激计划,配合扩张的信用政策,从消费、投资、房地产三管齐下托底经济,推动了全面的商品价格的上涨,房价也出现大幅上涨,推高了居民、政府和金融部门杠杆。在经历了2009年快速复苏之后,经济步入了新一轮周期,随着需求开始减速和此前高投资带来的产能陆续投产,出现了产能过剩、地产库存高企等问题,包括化工产品在内的商品景气大幅回落并长时间的低迷。


全球金融危机后,“四万亿”一揽子刺激计划出台。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我国经济也受到影响。自2008Q3起,中国经济增速快速下滑,当年11月份和12月份,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分别下降达9.17%和11.17%,其中进口总值更是分别下降达18.14%和21.45%。在此背景下,政府于2008年11月5日提出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至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以保障措施有效推进。“铁公基”是资金的主要投向,占比约为总投资金额的37.5%,除去灾后恢复重建的资金投入,占比约为总投资金额的50%,承担着拉动内需的首要任务。在国家刺激政策出台之际,各省市纷纷给出投资计划,其中,云南、四川宣布五年内投资3万亿。


家电、汽车下乡政策刺激居民端消费,效果显著。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我国作为当时出口导向性型的国家,企业出口订单大幅下滑,经营受困。2007年11月23日,商务部、财政部就正式发布《家电下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规定2007年12月1日起,山东、河南、四川、青岛三省一市率先进行家电下乡试点,对彩电、冰箱(含冰柜)、手机三大类产品给予产品销售价格13%的财政资金直补。2008年12月24日,国常会研究部署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和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加大“家电下乡”推广力度,鼓励生产和零售企业开展“收旧售新”、“以旧换新”。2009年7月,财政部、商务部等10部委发布《汽车以旧换新实施细则》,对补贴范围和标准、车辆报废补贴金申请、审核和发放、补贴金管理、保障措施和监督管理等六个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2009年12月,又进一步提高了补贴额度。政府补贴加速了家电、汽车下乡行动进程,对消费品市场需求提振明显。2010、2011年空调产量分别增长30.7%、26.3%;2009、2010年汽车产量分别增长48.2%、32.4%。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中小盘行业报告:AI智驾与光伏技术革新驱动增长

2024-05-26
下一篇

2024煤炭行业周报:煤价上涨,供需向好

202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