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液压零部件行业报告:光伏赛道开辟新增长
1.国产液压零部件细分领域小巨人,“工程机械+光伏”双轮驱动助力穿越周期
1.1.深耕专业20余年,铸就国产液压零部件细分领域小巨人
公司脱胎于上世纪90年代的村办集体企业,其前身长龄机械于2006年成立并在2018年完成股改,2021年3年,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完成挂牌上市。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深耕于液压元件及零部件业务,致力于成为业内中央回转接头和张紧装置细分领域的领先企业。公司依靠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建立起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目前掌握的油路铸造成型技术、液压件毛坯铸造技术、分体式密封技术、专用精密定位液压控制技术、张紧装置材料热处理技术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也是“GB/T25629-2021液压挖掘机中央回转接头”国家标准的主持起草单位。
上市之后,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战略收购、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等方式完善产业链布局并积极寻求第二成长曲线,新增业务包括精密铸件及回转减速器。
精密铸件业务:2021年,公司变更部分首发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用于收购江阴联华铸造有限公司、江阴远东重工有限公司、江阴华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相关房产及机器设备,并由子公司长龄精密实施铸件技改项目。随着铸件相关资产购入,公司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了从铸件到液压元件生产的一体化经营体系,丰富了产品类型和客户结构。
回转减速器业务:公司自2021年启动光伏/工程机械回转减速器研发项目,通过引进研发团队、购置生产线等方式组建相关研发部门。2023年,公司完成对江阴尚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70%的股权收购,进一步实现产业协同和资源互补,有助于提升行业综合竞争力、开拓下游应用市场、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股权集中程度高,控制权较为稳定。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实际控制人夏继发、夏泽民父子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合计持有公司70.93%的份额,对于公司具有绝对控制权。此外,公司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引入江阴尚驰原股东,江阴尚驰创始人许建沪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定向增发、集中竞价交易等方式累计持有公司5.53%的份额,有助于提升子公司管理人员积极性。
IPO募投项目基本建设完成,经济效益仍有待释放。公司IPO募投项目主要为产能扩建及智能化升级类项目,2023年末募集资金投入进度已达到89.78%,除2023年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后新增的高端液压部件扩能和智能升级项目外基本建设完成。
受到宏观环境及下游需求下降等外部因素影响,募投项目实现效益尚未达到预期,若工程机械下游需求改善,募投项目经济效益有望陆续释放。
1.2.工程机械下游周期性承压,回转减速器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2019-2023年,公司账面流动(货币现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分别为1.44亿元、2.42亿元、8.40亿元、8.44亿元、9.09亿元,同比变化+131.06%、+68.91%、+246.36%、+0.55%、+7.62%;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69%、72%、83%、80%、89%,主营产品收现能力较强。
2019-2023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2.28%、30.40%、13.07%、10.05%、14.27%,整体呈下降趋势;资产周转率分别为1.00、1.01、0.59、0.44、0.35,自2021年开始出现明显下滑,主要是因为公司于2021年上市,资产规模扩大的同时营收规模有所下滑。
阶段一(2019-2021年):下游工程机械高景气带动经营规模持续扩张
在此期间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0亿元、8.67亿元、9.07亿元,同比+9.20%、42.15%、4.55%,实现净利润1.70亿元、2.36亿元、2.02亿元,同比+6.58%、+38.72%、-14.56%。
中央回转接头及张紧装置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营收占比基本维持在95%以上,该等产品主要配套以挖掘机为代表的履带类工程机械,因此需求端受基建及房地产行业影响较大,2019-2022年挖掘机销量分别为22.61万台、32.76万台、34.28万台,同比+22.64%、+44.92%、+4.63%,需求高增带动公司经营规模持续扩张。
阶段二(2022-2023年):周期下行阶段,公司逆势开启多元化布局之路
在此期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6亿元、8.06亿元,同比-1.12%、-10.05%,实现净利润1.27亿元、1.06亿元,同比-36.91%、-16.27%。
一方面,国内房地产投资低迷,基建投资不及预期,公司回转接头和张紧装置销量下滑,相关业务收入及利润均有所萎缩。另一方面,公司自2021年起开启多元化布局之路,其他业务占比从2021年的3.47%逐年提升至2023年的38.49%,逐步减少了对液压零部件业务的依赖。新增业务当中,铸件业务营收体量有余但盈利能力相对传统业务较弱,回转减速器业务自2023年9月份并表,业绩未能完全体现。
阶段三(2024年以来):工程机械市场触底企稳,多元化布局初见成效
2024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亿元,同比+10.46%,实现净利润0.38亿元,同比+45.15%。一方面,挖掘机销量降幅同比收窄,工程机械市场有望触底企稳;另一方面,随着光伏回转减速器业务并表后逐渐放量,带动整体营收规模扩大且增厚利润,公司多元化业务布局初见成效。
产品盈利能力方面,2019-2024年Q1公司销售毛利率及净利率整体呈现先下滑后增长趋势,自2022年起趋于平稳并在2024年Q1实现转增。
1)张紧装置及中央回转接头毛利率分别从2019年的38.50%、45.81%下滑至2023年的27.64%、22.63%,主要是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单位售价降低、销量减少带来的固定资产摊销成本增加等因素综合影响,随着下游需求企稳复苏,盈利能力有望回升;
2)铸件业务2022-2023年毛利率分别为10.53%、13.79%,整体稳中有升但较其他业务盈利水平仍相对较弱;
3)回转减速器业务盈利能力相对前述业务较强,根据公司收购报告书披露数据,2021-2023H1江阴尚驰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1.94%、35.21%、43.26%,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22年毛利率有所下滑是因为该年度内销占比大幅提升,而国内业务销售毛利率相对较低所致;2023年毛利率有所回升系原材料采购价格下降、规模效应提升以及部分工序外协改自制等因素使得单位成本下降较大所致。
2019-2024年Q1,公司期间费用率分别为7.57%、6.58%、7.12%、9.06%、10.18%、8.86%,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销售费用率及研发费用率相对稳定,财务费用率均为负值,主要是受管理费用率上升影响。
2021-2022年,公司管理费用率明显上升,主要是支付上市顾问费、新合并子公司长龄精密等因素所致;2023年随着营收规模进一步缩小,各项费用率均有小幅提升,其中销售费用率明显提升系新合并子公司江阴尚驰所致;2024年Q1,随着业绩企稳回升,公司各项费用率均有所下滑。
1.3.把握出海机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2024年3月,公司公告拟对外投资设立境外子公司及孙公司,拟投资规模约1,800万美元,主要从事回转减速器及液压产品相关业务,有助于提升公司海外市场份额。
股权结构方面,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全资子公司LONGSHINECAPITALINVESTMENT MANAGEMENT PTE. LTD.,并由新加坡子公司与控股子公司江阴尚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在泰国共同设立控股孙公司Changling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hailand) Co., Ltd.(暂定名,公司尚未设立,具体以当地机关核准为准)。
2.液压零部件:工程机械周期有望触底,多因素催化有望带来边际改善
2.1.液压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工程机械仍是主要应用领域
液压传动是机械必须的中间环节,液压系统可以通过液压传动的方式对机械进行调节。液压系统是以液体为工作介质,通过动力元件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压力能,经过控制元件液压阀控制液压系统中油液流动的方向、压力及流量,借助执行元件把液体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实现直线往复运动和回转运动。
全球液压市场波动上升,中国液压市场稳步扩大。根据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数据,全球液压行业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271.45亿欧元波动上升至2021年的325.62亿欧元,复合增长率为2.04%。我国液压行业市场规模由2012年的445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782亿元,复合增长率达5.80%。
中国液压市场在全球液压市场份额中已位居首位。从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液压元件的市场规模来看,中国、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是全球液压元件销售规模的前五位国家。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制造业国家,液压元件市场销售份额保持显著增长态势,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27.7%迅速提升至2020年的36.04%,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首位。
液压件广泛应用于装备制造业,其中工程机械是我国液压行业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根据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统计,液压元件的主要下游应用行业和领域包括工程机械、石化通用机械、冶金机械、农业机械、矿山机械等,2022年工程机械行业在中国液压市场中的应用比重达60.38%,是中国液压市场最主要的下游应用行业。
2.2.行业仍处周期底部,多因素催化有望带来边际改善
公司主营产品中央回转接头和张紧装置,属于液压系统执行元件,主要配套以挖掘机为代表的履带类工程机械。其中,中央回转接头为主机设备关键零部件,技术含量及性能指标要求较高,而张紧装置相较回转接头具有技术难度及壁垒较低、市场竞争程度更高等特点。下游客户针对两种产品通常指定相应配套机型并进行单独采购,因此两种产品不存在组合销售情形。
历史回顾:挖掘机被誉为工程机械皇冠上的明珠,占全球工程机械整机销售比例约1/3,需求端主要受基建、地产、出口等因素影响,因此具备一定的周期性,过去20年主要经历两轮大周期:
①第一轮上行周期(本世纪初—2011年):挖掘机销量从2.57万台/年增长至17.37万台/年,复合增速为31.40%,主要系世纪初经济高速增长及2008年后“四万亿”政策刺激;
②第一轮下行周期(2011—2015年):挖掘机销量从17.37万台/年下降至5.06万台/年,复合增速为-26.53%,主要系政府加大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
③第二轮上行周期(2015—2021年):挖掘机销量从5.06万台/年增长至34.28万台/年,复合增速为37.55%,主要系城镇化进程加速、棚户改造及货币化政策等因素带动房地产市场需求火爆;
④第二轮下行周期(2021—至今):挖掘机销量从34.28万台/年下降至19.50万台/年,复合增速为-24.57%,主要是房地产需求下滑及基建投资不及预期。
对比基建端需求,挖掘机内销数量受地产端需求影响更大。挖掘机内销数量主要受国内地产及基建投资规模影响,通过对比2008-2023年挖掘机内销数量/基建投资规模/地产投资规模增速情况,我们发现挖掘机内销增速与新房开工增速变动趋势更具相似性。
海外市场已成为我国挖掘机需求端重要补充,为行业周期底部提供重要支撑。2016年以来国内企业加速拓展国际市场,叠加2021年海外复苏及基建投资刺激海外挖机市场扩容,2016-2023年我国挖掘机出口销量复合增长率为46.3%,出口占总销量的比重持续提升,2023年已达到53.86%,但近2年增速有所放缓。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