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工程机械行业分析:徐工机械引领市场复苏与增长
1老牌工程机械龙头,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1.1大国重器,中国脊梁
徐工机械前身华兴铁工厂,诞生于1943年,是我国首台汽车起重机和蒸汽压路机的诞生地。徐工机械成立于1993年,于1996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1999年-2008年,徐工深化“用工、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债转股、主业归核、结构优化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率先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营收超百亿的集团。2009年-2021年,徐工积极拓展海外布局,并成功完成混改。2022年,公司成功反向收购徐工有限,实现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板块的整体上市。经过多年发展,公司成长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公司之一。2023年,KHL公布了2022年全球前50强工程机械制造商榜单,徐工机械以134.07亿美元的销售额蝉联全球第三、国内第一。
工程机械全品类龙头,多项产品国内第一。公司产品包括起重机械(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随车起重机和塔式起重机四大类)、土方机械(铲运机械和挖掘机械)、桩工钻孔机械、道路机械(压实机械、路面机械)、高空作业机械(高空作业平台、消防机械)以及专用车辆、卫生及环保机械等其他板块。其中,汽车起重机、随车起重机、压路机、高空作业机械、装载机等15类主机位居国内第一;起重机械、移动式起重机、水平定向钻全球第一;塔式起重机全球第二,道路机械、随车起重机全球第三;桩工机械、混凝土机械稳居全球第一阵营,挖掘机进位至全球第四,高空作业平台、矿山露天挖运设备全球第五。公司持续拓宽产品种类,不断适应大型工程对全系列产品的需求,发展各类新兴产业。
1.2龙头积淀业绩有韧性,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2009-2012年,公司业绩随行业井喷式发展而快速增长,公司也成功上市。2013-2015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高歌猛进后进入为期三年的调整期,在此期间公司苦练内功,在德国建立研究中心,在巴西建造生产基地。2016-2021年,我国工程机械周期复苏,公司业绩快速增长,首次跻身全球工程机械3强。2022年,受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行业进行周期性调整,公司业绩暂时性承压,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38.17亿元,同比下降19.67%,实现归母净利润43.07亿元,同比下降47.53%。2023年,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持续调整,公司受益于国际化布局及龙头优势仍取得相对较好的业绩。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8.48亿元,同比微降1.03%,实现归母净利润53.26亿元,同比增长23.51%;2024Q1实现营业收入241.74亿元,同比增加1.18%,实现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增加5.06%。
截至2023年,公司已成为全球工程机械巨头,综合竞争力居于前列。分业务来看:(1)起重机:2023年,公司起重机实现收入211.87亿元,同比下降11.20%。起重机业务占比22.82%,2022年及以前属于公司第一大业务板块,2023年占比有所下降,为公司第二大业务板块,位居全球及国内第一。(2)土方机械:主要包括铲运机械(装载机)和挖掘机械(2022年并表后新增)。2023年,土方机械实现收入225.6亿元,同比下降4.56%。土方机械占比24.30%,超过起重机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板块,其中装载机出口占有率突破30%,为国内行业第一,挖掘机进位至全球第四。(3)混凝土机械:2023年实现收入104.25亿元,同比增加9.72%。公司混凝土机械稳居全球第一阵营,2023年公司积极推进全球市场协同、技术协同、产能协同,新能源搅拌车销量突破千台。(4)桩工机械:2023年实现收入34.59亿元,同比下降55.48%,占比3.73%。桩工机械稳居全球第一阵营,旋挖钻机、水平定向钻机等产品位列行业第一。(5)道路机械:主要产品为压路机和摊铺机,2023年实现收入38.18亿元,同比下降5.37%,占比4.11%,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6)高空作业机械:包括高空作业平台和消防机械,2023年实现收入88.83亿元,同比增加35.62%,占比9.57%,较2022年提升2.59pct。2023年,公司高空作业机械荣登中国第一、全球第三。
2023年公司毛利为率22.38%,净利率为5.64%,同比+2.17pct/+1.06pct,各产品线毛利率均有所提升,起重机械、土方机械、混凝土机械、工程机械备件毛利率分别同比+2.73%、+0.37%、+1.72%、+5.42%。2024年Q1,公司毛利率22.89%,较2023年提升0.51pct;净利率6.63%,较2023年提升0.99pct,提升明显,主要是因为优化供应链体系,实现采购净降本。
2022年之前,公司收入体量小于三一。2022年,公司收购徐工有限后,营收规模及净利润规模跃居行业第一。
2内需:周期底部,有望复苏
2.1板块景气度与业绩增速高度相关
通过对历史行情及业绩进行复盘,可以发现工程机械板块走势与业绩增速相关,尤其是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增速相关程度较高。长期来看,板块行情走势取决于行业业绩增速,通过判断行业业绩变化,可以较好跟踪板块β的强弱。
工程机械行业业绩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大。2009年,我国的“四万亿”投资计划极大促进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带动了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2010年以来,我国加强了对于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力度,工程机械行业增速有所放缓。2017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快速增长,工程机械行业需求回升。与此同时,我国二三线城市房地产投资仍在加速,进一步拉动了工程机械的需求增长,行业景气度显著提升。2019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保持良好增长,但增速显著放缓。2020年-2021年上半年,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码,下游基建及房地产行业补偿性需求快速释放,工程机械产品销量实现大幅增长,国产品牌综合竞争力逐步提升,对进口品牌的替代效应愈发明显;2021年下半年开始,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工程有效开工率不足,导致国内工程机械市场需求大幅减少,行业进入调整阶段。2022年,在高基数和内需回落影响下,主要产品销量增速转负。2023年,行业高存量以及房地产投资持续低迷等因素仍对内销需求形成抑制,外销由高速增长过渡到平稳增长阶段,在此背景下行业总销量进一步下滑,工程机械行业处于周期底部。
2.2底部基本确立,政策发力需求有望改善
工程机械包含二十一个大类,其中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压路机四个常用工程机械设备占据较大份额,通常选取以上产品为代表进行分析。起重机和挖掘机销量数据显示国内工程机械销量仍在底部。2023年,我国起重机销量为24077台,同比下降7.19%,降幅较2022年收窄40.68pct.,增速曲线显示起重机械有底部企稳态势。2023年,我国挖掘机销量为195018台,同比下降25.38%。2024年1-3月,共销售挖掘机49964台,同比下降13.06%;其中国内26446台,同比下降8.26%;出口23518台,同比下降17.9%。
(1)基建投资稳增长。2023年以来宏观调控政策持续显效,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发力,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具体来看,基础设施投资作为工程机械下游主要驱动因素之一,近年来保持增长趋势。2022年,得益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地方专项债的加快使用,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完成额(不含电力)同比增长9.4%,同比提升9pct;2023年,伴随系列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推动,全年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完成額(不含电力)同比增长5.9%。稳增长政策背景下,2024年中央财政支出力度有望加大,同时万亿特别国债的提出进一步增加基建资金规模,预计2024年基建投资将维持增长。
政策持续利好,地产需求预期边际改善。2022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受销售去库存压力的影响持续低迷,商品房销售额为12.96万亿元,同比下降28.73%;对此,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地产调控政策,包括认房不认贷、降低存量房贷利率、降低首付比例等,并在2023年不断调整优化,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有所缓解。长期来看,房地产行业依然处于底部修复过程,未来随着政策传导逐步落实,市场信心预计有所恢复,地产施工预计有所改善进而带动国内工程机械市场需求的释放。
2.3更新需求较大,新标准促进老旧设备退出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存量市场较大,在环保要求日益趋严背景下存在较大的更新需求。以挖机为例,更新周期为6-10年左右,上一轮销售高峰集中在2008~2011年,各产品销量均在2011年达到顶峰。存量设备更新需求预测:我国从2009年10月1日开始施行国二标准,在此之前施行国一标准的存量挖机不考虑在内。假设:挖机销售出的第六年至第十年,更新比例分别为10%/20%/30%/20%/20%,据此测算出更新需求于2023年见底,2024年-2027年进入更新高峰期。
除挖掘机外,汽车起重机、装载机、压路机和混凝土泵车等其他产品的生命周期在10年左右,且其进场顺序滞后于挖掘机,因此其更新需求亦晚于挖掘机,我们认为2024年继挖掘机械后,非挖工程机械同样有望迎来更新高峰期。
近年来国家持续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工程机械行业“十四五”发展目标已对新机联网率提出明确要求,叠加近年来环保政策不断升级,对于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环保监管正式进入“高压”时期。我国非道路机械自2022年12月1日起,全面实施国四标准,多省市政府发布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机报废更新方案,采取限制使用、经济补偿等综合措施加快高排放设备淘汰。上述环保政策的升级或将有利于引导行业设备升级,对老旧设备的更新换代起到促进作用,为行业和公司带来设备更新的市场机遇。
3出口:海外景气依旧,出海有望高增长
3.1近年来我国工程机械出海保持良好趋势
2022年我国挖掘机械出口109453台,同比增长59.96%;2023年出口105038台,同比下降4.03%,主要是因为2022年度高基数。起重机械中,汽车起重机占较大比例。2022年,我国汽车起重机出口5504台,同比增长73%;2023年出口7438台,同比增长35.1%。整体来看,我国工程机械出海保持良好趋势。我们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得益于疫情爆发后宽松的货币政策,欧美国家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繁荣,叠加经济复苏期全球资源品价格大幅上涨带动非洲、南美等地区矿山开采需求上升,使得国际市场需求剧增;二是以徐工、三一等为代表的国内企业积极进行海外渠道布局,品牌认可度持续提升。
3.2海外市场高景气,美国、中东值得关注
①分地区来看:2022年北美和欧洲工程机械市场份额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亚洲市场份额下降,从50.2%降至44.8%,下降5.4个百分点,连续两年下滑。
②分国别来看:2022年全球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是美国(26.8%)、日本(20.9%)、中国(18.2%),三个国家在全球工程机械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65.9%。其中,中国和日本市场份额分别同比下滑6.8个百分点、1.1个百分点,美国则提高4.9个百分点。
③从各地区挖掘机开工数据来看:以印尼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开工时长领先,且增速保持一定增长;中国市场开工时长在100小时附近,每年1-2月份春节期间开工小时数下降明显;欧洲和北美开工小时数为60-70小时左右。
④从卡勒比特和小松集团销售增速来看:北美、中东及非洲地区景气度更高。我们认为主要和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俄乌冲突及中东地区的不稳定局势对全球能源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以上地区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生产地,战争和地缘政治问题导致供应链中断,石油供应量减少,石油价格上涨。各地积极寻找替代供应源以维持生产和运营,非洲和南美等地区因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石油、金属和稀土元素等),开采需求上升。
二是,美国近年来致力于更新和加强其基础设施,2021年11月15日拜登政府签署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涉及总金额1.2万亿美元,旨在对美国的道路、桥梁、铁路和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投资。此法案是美国数十年来进行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基础设施投资。基建法案的实施极大提振了美国经济,特别是与传统基建相关的工程机械和金属原材料行业。综上:我们认为,中东地区灾后重建的高资本支出进程有望延续、俄罗斯存量设备的替换需求仍然庞大、基建法案拉动下美国市场制造业回流势头依旧劲强、东南亚市场在经济结构调整后正逐渐迎来回暖,在此背景下,工程机械海外市场预计保持一定韧性。
3.3国产品牌优势显现,跻身国际市场第一梯队
全球工程机械市场集中度较高,CR10为62.4%,国内龙头占据一定地位。KHL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卡特彼勒以375.38亿美元高居榜首,全球市场份额达16.3%,较2021年提高2.5个百分点。位列第二的是日本小松,销售收入246.48亿美元,市场份额10.7%。自该榜单发布以来,卡特彼勒和小松一直位列前二。中国10家企业跻身50强榜单,分别是徐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柳工、中国龙工、山推股份、铁建重工、山河智能、浙江鼎力、福田雷沃。其中,徐工、三一重工依旧位列前5,中联重科跌出前10至第12名。
我国工程机械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国际地位持续提升。徐工自2021年以来,连续两年位居全球前三;三一亦保持全球前五的优势地位。但从份额来看,国内品牌在全球市场占比较低,未来出口业务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4新资产优化产业布局,新徐工昂首再出发
4.1吸并徐工有限实现整体上市,打造机械全产业龙头
吸收合并徐工有限,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板块全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体内实现整体上市,公司成为当之无愧的工程机械板块全产业龙头。公司于2022年8月完成吸收合并控股股东徐工有限,交易完成后,徐工有限相关资产全部置入上市公司体内,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资产实现整体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由“徐工有限”变更为“徐工集团”,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
此次交易前,徐工有限为徐工机械控股股东,持有公司38.11%股权,两者业务重合程度较高。分业务来看,合并前起重机械、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为徐工有限前三大业务板块,2019-2021年收入占比分别在30%、20%、10%左右。分地区看,境内为徐工有限核心市场,2019-2021年境内收入占比稳定在83%以上,其中2020年境外地区受疫情影响收入占比有小幅波动。
徐工有限在起重机、高机、混凝土机械等方向具备较强实力,这些资产的置入将与徐工机械原有业务形成高度互补,优化、完善徐工机械业务结构,大幅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此次交易完成前,徐工机械为徐工有限核心资产与业务主体。我们将2020年徐工有限不同产品年产能与产量进行分类统计,并与同时期徐工机械各类产品产能产量进行对比,发现徐工机械的塔式起重机、随车起重机、高空作业机械、混凝土机械等产能规模大、产品竞争力强的业务仍在上市公司体外。其中,塔式起重机、高空作业机械、混凝土机械均是徐工的核心品牌,不仅产能规模大,且2019-2021年产量均保持高速增长,产品力得到市场高度认可。同时可以观察到,除汽车起重机、压路机等少数产品外,其他核心业务产能利用率均超过100%,其中挖掘机械、桩工机械产能利用率接近150%,混凝土机械产能利用率超过220%。以上资产的注入和整体上市,将形成徐工机械全产品矩阵,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