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小盘行业报告:禾赛科技诉讼与车市增长展望
1、主要观点
1.1、禾赛科技决定起诉美国国防部,2023Q4营收超指引上限
禾赛科技决定起诉美国国防部。据财新公众号报导,2月8日,在禾赛科技被纳入“中国军事企业”名单七天后,激光雷达制造商禾赛科技决定起诉美国国防部。2月7日,禾赛科技(NASDAQ:HSAI)公告称,公司认为美国国防部的决定是错误、不公正且缺乏依据的,为了维护公司声誉,决定起诉美国国防部,以捍卫公司的正当权益。禾赛表示,公司始终秉持诚信、合法经营的原则,致力于减少事故、挽救生命,让全球出行更安全。
禾赛所有产品均为民用,美方清单对公司业务无实质性影响。据盖世汽车报导,2024年1月31日,美国国防部网站发布公告称,以2021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NationalDefenseAuthorizationAct,NDAA)1260H节的法定要求为基础,禾赛科技被美国国防部列入针对在美国直接或间接营运的“中国涉军企业”(Chinesemilitarycompanies)名单中,近年来被加列入此清单的公司众多,已有70余家,基本上都是我国高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美国国防部的“中国涉军企业”清单主要功能是禁止美国国防部采购这些企业的产品,但据2月1日禾赛科技对《证券日报》的回应,禾赛根本不符合“涉军企业”的定义,禾赛也在其官方投资者页面发布公告称:“禾赛所有的激光雷达产品都被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分类为EAR99,证明这些产品不适合任何军事应用。”禾赛所有产品都仅限民用,且与任何国家的军方都没有业务往来,因此这件事对禾赛的业务没有实质性影响。
2023年第四季度营收超指引上限,ADAS激光雷达预超20万台交付目标。据禾赛科技官网报导,2024年1月11日,全球激光雷达行业的领导者禾赛科技(纳斯达克:HSAI),公布2023年第四季度和全年部分未经审计的初步财务数据和运营表现。根据初步统计数据,禾赛科技2023年第四季度预计未经审计的营收将超过先前指引范围人民币5.35亿元至人民币5.55亿元的上限,而2022年同期实际营收为4.09亿元。2023年全年预计营收将超过人民币18亿元。同时,2023年全年激光雷达交付量将超越先前22万台的指引,而2022年全年为80,462台。其中,预计2023年全年ADAS激光雷达将超过20万台的交付目标。在过去一年里,禾赛在交付量上接连创下了多个里程碑成绩,达成累计交付量突破30万台的成就,成为全球首个创下此里程碑的车载激光雷达公司,也在去年12月实现单月交付量突破5万台的行业单月交付记录。
1.2、2024年车市有望稳步增长,竞争格局或将深度重塑
2024年车市有望稳步增长,竞争格局或将深度重塑。2023年是中国车市的乘用车销量、出口、新能源渗透率均创历史新高。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我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趋势,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经济增速目标;而居民消费增长的改善仍然不够充分。居民收入增速放缓直接影响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2023年11月居民消费信心指数为87,远远低于疫情前水平,居民消费信心严重不足。居民的总体收入中,购房的投资与购车的消费存在一定的平衡关系,购房资金过多将挤压购车的消费。随着住房不炒的理念推动,存量房房贷利率的调整,居民购房的还贷压力会稍有减弱,有利于购车消费的恢复。
乘用车销量和出口均创新高。2023年乘用车销量实现2602万辆,同比增长10.4%,超过2017年再次创造历史销量新高。2023年乘用车出口销量408万辆,同比增长62%,对汽车总销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中国汽车出口的快速增长主要归因于“一带一路”国家。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中国出口到“一带一路”国家整车312.5万辆,同比增长65.3%,占出口汽车整车总量的65.6%。从出口国家来看,俄罗斯成为中国车企出口最大的海外市场。2023年1-11月中国出口到俄罗斯的整车销量超过84万辆,2022年仅为14万辆,同比倍数级增长。从产品类型方面,中国车企积极布局燃油车+新能源双赛道,2023年双赛道均实现快速发展。2023年汽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前三大市场为比利时、泰国和英国。中国汽车出口除了数量增长迅猛外,汽车出口的单价也在快速提升,从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上,中国乘用车的出口均价从2019年的人民币5.7万元提升到12.1万元(2023年前11个月),产品的附加值显著提升。
新能源渗透率突破34%,插电混增量贡献超过纯电,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突破56%。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实现897万辆,同比上升37.4%,市场渗透率达到34.5%。其中插电混成为新能源持续快速增长新引擎,2023年插电混销量280万辆,同比上升86%,在新能源市场中占比达到31.2%,同比增加8个百分点,对新能源增量的贡献率为53%。自主车企采取国内、国外市场并行发展的策略,在新能源车和出口市场方面获得明显增量,同时凭借其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2023年自主品牌销量实现1461万辆,同比增长22.9%,市场份额突破56%,比上年同期提升6个百分点。车企销量增量贡献方面,比亚迪、奇瑞、吉利、理想、广汽埃安名列前茅。其中比亚迪2023年销量301万辆,同比上升61%,对自主品牌增量贡献率为42%。
乘用车市场高端化趋势明显。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汽车消费增换购群体占比逐渐超过首购群体,车市消费升级趋势愈发明显。消费者对中型及以上车型的偏好日益增长,2016年B级以上车型销量占比在19%左右,2023年该比例已经上升到38%。高端化是中国汽车品牌“由大变强”的必经之路,电气化、智能化让中国品牌高端化的基础,中国车企纷纷寻求品牌向上。以理想、蔚来、小鹏为代表的新势力品牌借助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向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发起集体攻势,抢占智能电动时代“电动豪华”话语权。近几年,传统豪华市场份额呈现下跌趋势,新能源豪华不断上升。2023年新能源豪华占比已经增加到7.4%,而传统豪华占比从2020年的12.2%下降到了9.5%。新能源豪华成为豪华市场增长主力,助力整体豪华市场不断上升。由传统豪华在燃油车时代通过动力性能、用料材质和品牌底蕴构建的豪华定义,正在被自主品牌重新定义。
价格战贯穿2023年全年。“价格战”成为2023年车市主旋律,车市促销折扣逐月走高。年初新能源国补退出、市场需求减少,新能源头部车企逆向操作率先进行了降价,部分新能源车企迫于无奈迅速跟进,燃油车企本身在汽车产业的变革中,市场份额不断受到新能源蚕食,加上车购税优惠政策取消,市场需求低迷,车企产能过剩、库存高企,同时面临国六排放标准切换临近,NEV车企降价促销、新车开启油电同价,原有价格体系得以重构。价格一路走低,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消费者持币待“降”,一度形成了生产强零售弱的局面。价格战打乱了车市销售节奏,形成了少有的零售逐月环比增加的走势。
新“玩家”入局,搅动市场竞争格局。随着华为、小米入局新能源车市场,新能源汽车竞争将进入白热化阶段。华为和小米围绕生态化、智能化或把市场竞争推入新阶段,重塑行业格局。和其他车企相比,华为和小米具有独有的市场潜力和优势。华为在智能手机领域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小米则在消费电子领域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同时其在软件算法、操作系统、渠道布局、营销体系等方面的先天优势,将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2、市场行情回顾
2024年2月5日至2024年2月8日,A股市场申万一级行业涨跌幅居前的板块为医药生物、国防军工、美容护理,涨跌幅分别为+10.31%、+9.26%、+9.01%;涨跌幅居后的板块为建筑装饰、综合、纺织服务,涨跌幅为-0.69%、-0.58%、+0.66%。涨幅居前的个股为洪涛股份、克来机电、赛摩智能、昊华科技、禾迈股份,涨跌幅分别为+46.79%、+46.38%、+35.36%、+34.90%、+30.12%。
3、热点新闻
智界升级为奇瑞独立事业部。2月5日,奇瑞回应已将智界事业部升级为独立事业部,采用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模式,团队人数规模目前已超过2500人。据新浪科技报导,奇瑞EH(智界)事业部相关人士表示,奇瑞在LUXEED智界产品研发、生产、业务经营方面已经做了大量投入,成立独立事业部是推动LUXEED智界品牌的产品竞争力提升和生产、经营的需要。
赛力斯超级工厂建成投用。据盖世汽车报导,2月5日,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已建成投用。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是赛力斯汽车与重庆两江新区合作项目,据称是按照中国制造2025标准,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驱动,结合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搭建的又一智能化生产基地,全尺寸旗舰车型AITO问界M9就由赛力斯超级工厂“智造”。
9部门发布《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商务部等9单位发布《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从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健全国际物流体系、加强金融支持等六个方面提出18项政策措施。鼓励新能源汽车及其供应链企业高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依法依规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在加强金融支持方面,提出优化信贷支持方式、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提升企业汇率避险意识与能力、便利人民币跨境结算等4条措施;引导行业组织和企业积极与国外业界交流与合作,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国外贸易限制措施。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