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信息技术行业报告:AI应用落地与产业链投资机遇
一、细分行业观点
1、看好AI驱动、需求转好及自主可控受益产业链
TrendForce:2024年的HBM需求位元年成长率近200%。根据Trendforce,受惠于HBM销售单价较传统型DRAM高出数倍,相较DDR5价差大约五倍,加上AI芯片相关产品迭代也促使HBM单机搭载容量扩大,推动2023~2025年间HBM之于DRAM产能及产值占比均大幅向上。产能方面,2023~2024年HBM占DRAM总产能分别是2%及5%,至2025年占比预估将超过10%。产值方面,2024年起HBM之于DRAM总产值预估可逾20%,至2025年占比有机会逾三成。展望2025年,由主要AI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角度来看,HBM规格需求大幅转向HBM3e,且将会有更多12hi的产品出现,带动单芯片搭载HBM的容量提升。根据TrendForce预估,2024年的HBM需求位元年成长率近200%,2025年可望将再翻倍。中芯国际Q1业绩增两成,赵海军:客户库存好转,备货意愿上升。中芯国际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销售收入为17.5亿美元,环比增长4.3%,同比增长19.7%;毛利率为13.7%,均好于指引。展望二季度,部分客户的提前拉货需求还在持续,中芯国际给出的收入指引是环比增长5%~7%;伴随产能规模扩大,折旧逐季上升,毛利率指引是9%到11%之间。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指出,一季度集成电路整体处于恢复阶段,客户库存逐渐好转,较之三个月前,全球客户备货的意愿有所上升,国内外客户普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提前备货,以库存的确定性来应对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台积电4月营收同比增长59.6%,中芯国际2024年二季度营收指引为环比增长5-7%,并表示,下游客户库存好转,备货意愿上升。
大模型持续升级,算力需求不断提升,云厂商增加AI资本开支,带动AI芯片、AI服务器、光模块、交换机等需求高景气,今年下半年智能手机、AI PC将迎来众多新机发布,三季度有望迎来需求旺季,中长期来看,Ai有望给消费电子赋能,带来新的换机需求,看好Ai驱动、需求复苏及自主可控受益产业链。重点受益公司:沪电股份、鹏鼎控股、立讯精密、中际旭创、天孚通信、胜宏科技、新易盛、电连技术、东睦股份、水晶光电、顺络电子、传音控股、生益科技、统联精密、北方华创、中微公司、华海清科、江海股份、正帆科技、江丰电子、卓胜微、韦尔股份、兆易创新、三环集团、洁美科技、兆驰股份。。
2、半导体代工、设备及材料:产业链逆全球化,自主可控逻辑加强
半导体代工、设备、材料、零部件观点:半导体产业链逆全球化,美日荷政府相继正式出台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管制措施,半导体设备自主可控逻辑持续加强,为国产半导体产业链逻辑主线。出口管制情况下国内设备、材料、零部件在下游加快验证导入,产业链国产化加速。半导体代工&IDM :中芯国际发布2023年报,2023年四季度销售收入环比增长3.6%至1,678百万美元,略高于指引;毛利率为16.4 %,符合指引。2023年全年销售收入为63.2亿美元,同比下降13%,毛利率为19.3%,基本符合公司年初的指引。年底折合8英寸月产能为80.6万片,年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5%。
2024年一季度公司销售收入预计环比持平到增长2%,毛利率预计在9%到11%之间。预计资本开支与2023年相比大致持平。先进制程方面,三星先进制程追赶台积电,也面临英特尔积极扩大市占的竞争,我们判断24年晶圆厂竞争仍激烈,面临降价抢单的风险。整体而言我们看好中芯国际作为国内晶圆代工龙头,逆全球化下为国产芯片产业链的基石,港股0.79倍PB存在低估。半导体设备板块:ASML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的净销售额为72亿欧元,毛利率为51.4%,均略高于预期。2023年全年净销售额为276亿欧元,较2022年212亿欧元增长30%,毛利率为51.3%,净利润为78亿欧元。23年头部晶圆厂的招标整体偏弱,24年部分厂商的招标情况有希望有积极改善,部分存储厂商如果进展顺利有望拉动较大的国产设备投资,我们看好订单弹性较大的【中微公司/拓荆科技/华海清科】;另一方面消费电子补库,半导体需求端也在持续改善,随着周期走出底部,一些成熟制程大厂的资本开支有望重新启动,自主可控叠加复苏预期,我们持续建议关注设备板块,建议关注【北方华创/精测电子/中科飞测】。
半导体材料:看好稼动率回升后材料边际好转及自主可控下国产化的快速导入。材料相对后周期,行业β会受到一些半导体行业景气度的影响,从材料中报数据来看,部分渗透率高的公司营收业绩承压,三季报来看,材料端营收利润环比弱复苏。根据环球晶圆,硅片端2024年上半年客户可能仍有库存待消化,以短期来看,第一季会较弱,客户虽营收已有增长,但还在出库存,客户保守看待库存水位,第二季预估持平或略增,下半年会增长。中长期看好平台化材料公司,短期看好光刻胶公司的催化机会,建议关注鼎龙股份、雅克科技、安集科技等。
3、IC设计:周期开始向上,半导体设计底部布局正当时
受到消费电子需求不佳、行业高库存、产能严重过剩,全球及国内半导体经历了2022、2023年两年剧烈的主动去库存过程之后,我们认为从2024年开始半导体行业将逐步走出低谷,正式步入周期上行通道。这主要归因于:1)供给端,全球及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库存已逐步见底,预计晶圆厂稼动率逐步走出底部(24Q2有望环比向上),芯片交期都回归到正常的时间,资本开支增速下降了2年之后,开始上行。2)需求端,AI给电子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2023年下半年华为、小米、vivo发布的新机热销,折叠手机保持了高速成长,电子率先迎来需求回暖,同时AI服务器需求持续强劲(我们看到海外科技巨头Meta、苹果等相继下场布局AI服务器,英伟达23Q4业绩超预期),叠加24Q1开始通用服务器重新启动采购,截至2月底,渠道端工业类芯片库存月数已回归正常,我们预计24年年中有望出现补库需求。3)从业绩角度看,鉴于23年开始行业主动去库存,各个上市公司季度业绩大幅下滑。但进入24年随着库存见底,需求回暖,整个板块有望出现逐季同环比明显改善。综上,我们认为,2024年半导体芯片整体供给调整到位,随着需求稳步向上,芯片价格有望见底向上,半导体产业链即将开启上行通道,2024年我们持续看好Ai新技术创新驱动、需求转好及自主可控受益产业链,重点关注周期上行,带动芯片公司业绩逐步向好。重点标的:兆易创新、澜起科技、普冉股份、圣邦股份、韦尔股份、艾为电子、晶晨股份、天德钰、力芯微、恒玄科技、中颖电子等。
4、工业、汽车、安防、消费电子:PC销量回暖,AI边端未来可期
1)消费电子:①根据Canalys,2024年Q1全球PC销量达5720万台,同增3%,预计2024年AI PC销量达5000万台。预计未来伴随更多AI PC发布。建议关注PC品牌公司(联想集团、雷神科技)、PC供应链(珠海冠宇、春秋电子、光大同创)。②Vision Pro于美国太平洋时间1月19日上午5点开启预购,2月2日在美国市场正式发售。发售后供不应求,截至3月末。预计销量达37万台,预计后续将增加更多国家同步销售。建议关注MR核心供应链标的(兆威机电、高伟电子、立讯精密、杰普特、深科达等)。
2)汽车:关注智能化+电动化。①乘联会初步统计:4月1-30日,新能源车市场零售70.6万辆,同比增长34%,环比增长0%,今年以来累计零售247.8万辆,同比增长35%;4月1-30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80万辆,同比增长32%,环比下降1%,今年以来累计批发275.1万辆,同比增长31%。②特斯拉计划于8月8日发布Robotaxi,有望加速智能驾驶进程。③建议积极关注智能化(电连技术、永新光学、京东方精电、舜宇光学科技、宇瞳光学、联创电子、水晶光电)。电动化(瑞可达、永贵电器、维峰电子、法拉电子、中熔电气)等标的。
3)光刻机是半导体设备中最昂贵、最关键、国产化率最低的环节。光学系统是光刻机的核心,光刻机制程越小,对光学系统的精度要求越高,目前仅有少数公司(德国蔡司、日本佳能、尼康)具备光刻机超精密光学系统供应能力。伴随美国制裁加剧,建议积极关注光刻机光学公司(晶方科技、茂莱光学、福晶科技、腾晶科技、炬光科技等企业)。
5、PCB:3月景气度回升,产业链调研显示4月稼动率还将上行从PCB产业链整体情况来看,经过2月的春节出货低潮之后,3月又恢复了出货高增的态势,其中消费类、服务器类产品同环比增速最为亮眼。同时通过对PCB行业的紧密跟踪我们4月初调研发现4月的景气度仍在持续攀升,整个电子行业周期性修复迹象正在发生。
6、通信板块观点:关注智能汽车产业链和鸿蒙生态投资机遇
鸿蒙春季沟通会上,华为重点发布了三方面内容:鸿蒙智行智选车、AI深度赋能的MateBook X Pro笔记本、原生鸿蒙生态最新进展。根据余承东介绍,问界新M7上市7个月,累计大定突破17.4万辆,成为2024年一季度新势力单车型销量第一。问界M9上市三个月累计大定突破7万辆,月交付能力攀升至2.5万辆。本次发布会,华为重新发布了智界S7的五款车型,同时S7正式开始了海量交付,表明此前智界S7备受关注的交付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同时,华为发布了了全新的MateBook X Pro,是全球首款14.2英寸柔性OLED笔记本,云隼架构轻薄到只有980g。该笔记本全场景AI深度赋能,首次应用华为盘古大模型。在原生鸿蒙生态方面,余承东表示目前已经达到4000+应用,鸿蒙星河版也将在六月的华为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开启Beta。我们看到华为智能汽车生态近年来不断扩大主机厂合作范围,通过ICT技术赋能传统车企,有望引领中国汽车产业链从电动化的优势走向智能化的胜势。未来,华为智能汽车业务将更注重商业成功,产品矩阵扩张和规模扩展有望加速。
同时,华为凭借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软硬件集成能力,在智能座舱、智能电动和智能驾驶三大主要增量市场,将分散的产业链进行整合,加速汽车供应链的国产替代进程,带来国产供应链的投资机遇。华为、小米等科技公司强势入局智能汽车,将加速整个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的进程。整车市场格局未定,我们看好通过华为智能汽车生态赋能获取更高竞争壁垒和生态站位的整车厂。
同时,我们看好汽车智能化下中国供应链的崛起,建议投资者从全球化扩张、国产化替代、新赛道洗牌等三个方面进行布局。在政策突破、产业巨头引领等因素共振下,2024年中国自动驾驶产业有望进入加速成长期,产业链价值分布将从供应链到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厂商、整车厂再到应用和服务市场依次转移。建议关注长安汽车、赛力斯、江淮汽车、光峰科技、经纬恒润、华测导航、光庭信息、伯特利等。【物联网】23年模组出货量同比下滑2%,24-25年预计恢复增长。5G RedCap通过终端能力裁剪,降低成本、功耗与尺寸,加速5G应用落地,带动物联网产业链走出底部复苏。
星网和G60星链进入招标和试验星发射期,关注产业链收益厂商。当前重点建议关注:移远通信、盛路通信、震有科技、美格智能、广和通。【模组赛道】根据Counterpoint最新发布的《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和芯片组应用跟踪报告》,2023年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出货量首次出现年度下滑,同比下降2%。供应链中断后的库存调整以及工业和企业等一些关键垂直市场需求的减少是导致这一下降的关键因素。2023年,4G Cat 1 bis标准模组增长最快,占出货量的22%以上,市场正慢慢从4G Cat 1和NB-IoT 向更高效的4G Cat 1 bis过渡。从供应商市场份额来看,移远通信占比34%有所下滑,广和通、中国移动、Telit分别占比7.8%、6.7%、6.5%。AIoT激发端侧算力需求,RedCap有望规模落地,关注模组龙头底部布局机会。AI+向边缘侧转移,智能模组补充边缘算力不足问题。
AIGC赋能物联网应用场景带来网络连接、算力消耗等挑战,除了部署边缘服务器外,应用在终端的智能模组也会提供低时延和高效算力算法支持。当前算力模组在支付和车载领域应用较多,未来有望扩展至更多AIoT场景如机器人、零售终端等。【智能控制器赛道】机器人浪潮激发新动力,智能控制器厂商有望受益。电机和电控是机器人产业链中最核心的零部件,智控器厂商通过控制技术、电机驱动技术的复用,已在工业机器人等场景进行布局,未来也有望迎来人形机器人发展机遇。基本盘业务方面,随着上游高价库存出清以及传统家电、工具板块需求复苏,智控器厂商迎来产业链两端改善,同时实现横向多领域+多区域扩张,储能、汽车电子业务等成为新成长动力有望保持60%+增速。拓邦股份南通基地过渡厂房的PACK产能已达量产状态,墨西哥、罗马尼亚等海外产能也已提前布局,将开拓更多增量市场。和而泰天幕智能控制器应用于比亚迪海豹车型,已开始小批量交付。
7、计算机产业链:关注AI、数据要素、新质生产力在计算机领域的机会映射
年初至今,计算机行业表现倒数第一,一方面可能是风险偏好回落,另一方面可能是行业比较视角,计算机经营表现强度也不算居前。随着年报和一季报披露密集期结束,风险偏好有所回升。从一季报情况看,经营层面不算强,但收入端总体还处于去年初以内的回暖通道中,利润端剔除少数公司特殊情况的影响,也是处在弹性有所释放的阶段。我们预计全年经营态势是逐步改善,下半年强于上半年,利润端强于收入端的可能性大。对于估值弹性贡献市值波动远大于基本面弹性的板块,面对今年的计算机行情,我们不悲观,人工智能、数据要素、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华为产业链、信创、出海等都在持续推进和落地,预计24年中央政府、央国企关键行业、海外需求等,都有发力的能力和空间,目前部分宏观数据显示也有好转,需求端的好转,叠加费用端的改善,利润弹性逐步体现。相信需求改善,可以关注龙头企业,期待边际创新,可以关注中小市值和海外映射。预计24年可能成体量的出业绩是出海、国产替代、AI算力、新型工业化等几个方向,而持续有催化的是数据要素、AI应用落地、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等几个产业趋势,在市值驱动上,前者以业绩为主,后者可能以估值为主。【人工智能】从AI落地和投资节奏看:1)中美巨头投入持续加码,上游算力环节业绩先后进入释放阶段。2)而落地应用环节进度相对偏慢,业绩贡献还不大,核心原因之一可能是大模型性价比不够,而随着Kimi的火爆和扩圈、DeepSeek V2高性价比开源MoE模型、阿里通义千问2.5的发布、苹果AI边缘端新品推出等,让大家看到大模型使用成本下降、中文语言模型能力继续提升背景下,落地应用有望加速的潜力。3)AI应用的投资机会上,落地进度快慢依据可参考如下:一、技术路线:生成式>多模态>具身智能;二、客户属性类型:C/市场化大小B端>G/类G的大B端;三、商业模式:产品化/SaaS程度高>产品化/SaaS程度低的;四、市占率高,竞争格局好的>市占率低,竞争格局差的;五、业务区域来源:海外国内并重>主要开源于国内;六、价值点:生产力场景看降本增效,泛娱乐场景看体验提升,容错度高,能力半径先触达的先落地。建议关注金山办公、科大讯飞、中控技术、海康威视、萤石网络等公司。【新质生产力】
1、新质生产力在计算机行业,分别对应上游“安全”与下游“发展”两大关键词,前者是以关键领域技术突破,实现国产替代,自主可控,后者是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结合各行业场景需求,进行落地转化,赋能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需要关注的重要指标,上游“安全”视角而言,关注国产化率、迫切度、相对能力水平等,下游“发展”视角而言,关注市场空间、降本增效、商业模式等。
3、计算机行业新质生产力个股组合,上游“安全”角度,传统信创关注中国软件、达梦数据、纳思达等,工业软件关注中控技术、中望软件等,下游“发展”角度,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关注海康威视、大华股份、萤石网络、科大讯飞、中科江南等。【XR产业】伴随AVP(Apple Vison Pro)的全球发售,对于AR/VR/MR的关注再度回归。关注XR产业中计算机相关机会,算力+算法+数字文旅/数字孪生应用。
1)算力:云边端协同方案承载XR庞大算力需求。云计算-如AWS、AZURE、Google云、阿里云、腾讯云等,帮助实现类似AIGC、大数据分析、云渲染、备份归档等任务。边缘计算-如边缘计算节点或者边缘计算数据中心,降低XR用户的使用延迟。端侧计算-如触觉手套/手柄、VR、AR眼镜等智能终端,降低延迟、提高隐私保护并减轻XR设备对网络的依赖。
2)算法:CV+NLP解析外界信息,3D渲染引擎建构数字世界,AIGC支撑3D内容生产。计算机视觉技术(CV)解析外界视觉信息,赋予VST方案更强现实感;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解析外界音频信息,为智能语音助手基石;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支撑XR 3D内容生产制作;3D渲染引擎将真实世界与虚拟的三维世界进行融合,打造沉浸式体验。建议关注虹软科技等AI技术储备丰富的CV算法公司。
3)应用-数字文旅+数字孪生场景。数字文旅主要应用于景区、文博、演艺、文创、虚拟人物、游戏等行业场景;数字孪生主要应用于工业、城市、交通等行业场景。建议关注风语筑、丝路视觉等涵盖数字文旅与数字孪生业务的数字创意展示核心标的;万兴科技、美图公司等国内创意软件龙头、AIGC技术领航者、元宇宙业务布局者。
投资建议:我们基于算力&算法为XR产业发展基石,内容应用场景为XR产业核心价值支点的逻辑,推荐关注XR产业相关计算机标的,如风语筑、万兴科技、美图公司、丝路视觉、虹软科技等,近期个股股价表现有所回落释放一定风险,看好XR产业拐点催化,长期增长空间广阔。【AI应用落地】我们从23年开始跟踪海外顶级风投Y Combinator在AI领域的投资情况,最新一期W24中AI相关项目增长至122个;企业服务、软件开发依旧是项目数量最多的赛道,但在垂类领域的应用更加成熟且多元化。
通用场景:1)企业服务:营销依旧是AI落地最多的场景,探索了更多语音交互功能;2)软件开发:Debug产品数量最多,部分产品可将代码检测、修复效率提升10倍以上;3)模型训练:W24的项目倾向于为模型训练提供性能提升工具,比如输出过程解释、LLM产品模拟测试等。垂类行业:W24在医疗、金融、工业设计等领域项目数量增长较为明显:1)医疗服务:AI赋能就诊流程项目数量增长明显,部分项目将大模型训练方法与医疗技术创新相融合;2)金融:AI赋能报告生成、理财顾问类产品的应用效果提升较为明显;3)工业设计:AI应用涉及到的细分场景包括CAD 绘图、飞行器设计等。
建议关注:科大讯飞、金山办公、同花顺、中控技术、卫宁健康等,根据SimilarWeb统计及非凡产研整理,2024年4月国内Top20的AI应用访问量均超过百万次。访问量排名前三的应用分别为Kimi、文心一言、秘塔AI搜索,访问量分别为1,957万次、1,684万次、1,009万次。国内Top20应用访问量合计较上月环比下降3.0%。2024年4月国内访问量Top50的AI应用中25款应用访问量环比上升。增速最快的应用分别为天工AI、acestudio.ai、Vega ai,分别同比增长120.30%、98.73%、65.90%。
其中,天工AI由昆仑万维开发,于24年4月17日正式升级为3.0版本,天工3.0采用4千亿级参数MoE混合专家模型,集成了AI搜索、AI写作、AI长文本阅读、AI对话、AI语音合成、AI图片生成、AI漫画创作、AI音乐生成、AI代码写作等多项能力;acestudio.ai是一款先进的桌面端AI歌声合成软件,提供多种可商用的风格多样的高水平AI歌手,用于创作人声。它具有声线各异的高水平AI歌手,可以演唱用户的歌曲,无需邀请真人歌手;Vega ai是一款AI绘画工具,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简单草图或描述生成具有艺术感的图像。
该平台支持多种绘画风格和模式,操作简便,适合各层次的用户使用。从产品细分类来看,2024年4月国内访问量Top50的AI产品中,个人聊天与助手类占比47.5%,智慧搜索类占12.8 %、翻译类产品占10.1%。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