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城商行行业报告:重庆银行基本面改善趋势明显

一、重庆银行概览:立足本源,公司业务为强

重庆银行的前身是1996年成立的重庆城市合作银行,由37家城市信用社和1家市联社的原股东、重庆警通实业总公司等39家企事业单位、重庆市财政局等10家地方财政局共同发起设立,并于2013年、2021年分别在H股、A股上市。


2023年重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2.1亿元、49.3亿元,ROA、ROE分别为0.72%、10.14%。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重庆银行总资产规模达7808亿元,贷款总额为4075亿元,在17家上市城商行中规模均排名第九。股权以当地国资为主,管理层新到任。截至2023年末,包括渝富资本、重庆水利投资集团、重庆地产集团在内,隶属于重庆市国资委的三家公司合计持有重庆银行股份的28.60%。2007年重庆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大新银行,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持股13.20%。


公司现任董事长杨秀明于2023年12月加入重庆银行,现任行长高嵩于2023年7月加入重庆银行,两人分别长期供职于农业银行、重庆农商行在重庆地区的分支机构,对重庆市银行业整体发展情况较为熟悉。重庆市贷款占比近8成,主要集中在重庆主城区。截至2023年末,重庆银行下设包括总行营业部、小企业信贷中心及5家一级分行在内的共183家分支机构,网点覆盖重庆市所有38个区县,并在四川省、陕西省及贵州省三个西部省份设立31家异地网点。


从贷款投放区域来看,重庆银行在重庆市、陕西省、贵州省、四川省的贷款占比分别为77.5%、8.5%、6.3%、7.7%,信贷投放主要集中在重庆本地。与当地最大区域银行重庆农商行对比,重庆银行主要立足于重庆中心城区,中心城区网点数量占比为51%,而重庆农商行80%以上的网点均集中在县域地区,两家银行之间形成错位竞争。

2024城商行行业报告:重庆银行基本面改善趋势明显

重庆银行是典型的公司银行

1)从主要业务发展策略来看,重庆银行公司业务定位于“立足本源”,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研发满足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大型企业集团在结算存款、财政资金等方面开展业务合作。小微业务板块坚持“更小更微更草根”的经营策略,丰富产品模式,推出结算户转有贷户“流水贷”、中小微商贸企业“渝贸贷”、电信经销商“通信链快贷”等批量定制产品。截至2023年末,国标口径的小微企业贷款在重庆银行对公贷款中的占比达到45.6%,以普惠小微口径来看,普惠户均贷款规模不到100万元。零售业务不断拓展客户基础,为重庆市各级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发行了专属的工资代发卡,并积极拓展本地个体工商客户。



2024城商行行业报告:重庆银行基本面改善趋势明显

2)以分部业务对营收的贡献比例来看,2023年重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2.1亿元、49.3亿元,重庆银行近70%的营收、75%的利润来自公司业务,在上市城商行中,公司业务的营收贡献比居于前三。从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贡献来看,重庆银行2023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为3.1%(中西部地区银行占比普遍不高),主要由资金业务贡献,2023年代理理财业务收入在全部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中占比达55.3%。

2024城商行行业报告:重庆银行基本面改善趋势明显

3)信贷结构上看,2017年以来重庆银行对公贷款占比基本维持在60%左右,其中基建类4、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房地产业为主要信贷投向,2023年上述四个行业在全部贷款中的比重分别为45.0%、7.1%、5.5%、2.5%,合计达60%。受消费信贷业务调整及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下行影响,重庆银行个人贷款占比在2019年后整体有所回落,截至2023年末,个人贷款占比24.3%,其中住房贷款、信用卡贷款、消费贷、经营性贷款占比分别为10.3%、5.7%、2.5%、5.8%。


4)从金融资产投资明细来看,近年来重庆银行持续加大标准化债券配置力度,非标类投资占比明显收缩。截至2023年末,重庆银行金融资产规模达2807亿元,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为36.9%,其中相对低风险的国债及政府债、政策性银行债以及商业银行债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达20.9%,企业债占比9.1%(发行人主要是重庆本地城投企业),非标投资占比自2019年的高点18.1%持续压降至2023年末的5.9%。



二、重庆银行三大关注点

2023年以来伴随重庆市经济回暖企稳,重庆银行基本面也开始出现边际改善,2024年一季度重庆银行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0亿元、15.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2%、增长4.0%(2023A增速分别为-1.9%、+1.3%)。展望未来,重庆银行基本面正积累更多改善因素,在成渝经济圈建设机遇下,营收和利润增速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1)贷款增速中枢预计在10%左右:2023年以来,在重庆市各项稳增长政策推动下,重庆市GDP增速重新回到领先全国的优势位,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引领下,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投资继续提速。2023年重庆银行信贷(剔除票据融资)投放增速达13.9%,较2022年大幅提升8.5pc。展望未来,在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的带动下,重庆银行规模增长有望继续提速,我们预计未来重庆银行贷款增速中枢有望保持在10%左右。

2)息差拖累效应减弱:在行业整体面临较大的息差压力的背景下,重庆银行的息差有望在消费贷业务调整期结束、长期限高息存款重定价两个因素叠加下,减缓息差下行压力,我们预计重庆银行2024年息差降幅有望好于同业。

3)资产质量包袱减轻:重庆银行资产质量改善的趋势较为明显,2023年重庆银行的不良生成率仅为0.53%,较2022年大幅下降120bps,自2021年达到高点1.81%以来延续下行趋势。此外,信用成本也从2020年的1.60%持续下降至2023年的0.83%。重庆银行不良贷款核销力度在2021-2022年达到顶峰,每年核销转出规模在50亿左右,2023年回落至16亿元,重新回到正常年份的平均水平。



2.1 区域经济回暖,成渝经济区建设机遇带动贷款增长提速

重庆银行以重庆市为主要展业地区,2022年重庆地区在全国宏观经济下行叠加重庆地区引导工业企业让电于民等因素影响下,各项经济指标表现弱于全国平均水平。受此影响,2022年重庆银行规模扩张有所放缓,贷款增速为11.6%,较2021年增速下降1.1pc,更明显的是,剔除票据贴现后的实际信贷投放增速仅为5.4%,较2021年下降4.8pc,为历年来的低点。


2023年以来,在重庆市各项稳增长政策推动下,重庆市GDP增速重新回到领先全国的优势位,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引领下,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投资继续提速。2023年重庆银行信贷(剔除票据融资)投放增速达13.9%,较2022年大幅提升8.5pc,24Q1进一步提升至14.5%。展望未来,在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的带动下,重庆银行规模增长有望继续提速,我们预计未来重庆银行贷款增速中枢有望保持在10%左右。

重庆市经济概览:固定投资占比高,民营经济活跃。

1)经济体量大,城镇化率高。重庆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2023年重庆市GDP突破3万亿,在全国35个一二线城市中排名第五。人均水平来看,重庆人均GDP达9.41万,高于全国的8.94万,城镇化率达71.7%,高出全国5.5个百分点,都市经济圈城镇化率高达79.8%(2022年数据),已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

2)工业基础雄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交通中心和物流中心,是国内老牌工业基地。重庆支柱产业主要为电子设备制造业(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富士康等厂商均有入驻)和汽车制造业(以长安汽车等企业为代表),分别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3%、17%(2022年数据)。近年重庆市重点推进先进制造业产业升级,计划打造三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包括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以及先进材料业。

3)民营经济活跃,小微土壤好。2023年重庆民营经济增加值近1.8万亿,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9.5%,据重庆市工商联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重庆市科技型企业中99.6%均为民企。从企业规模来看,按照利润总额口径比较,重庆市小型、微型企业的利润贡献占比达35.7%,超出全国(28.7%)7个百分点。

4)固定投资占比高,消费潜力大。从经济驱动因素来看,截至2023年末,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与GDP的比值为75.8%,明显高于全国的50.1%。社零消费品占GDP比重达到50.2%,在“2023福布斯中国消费活力城市榜”中,重庆名列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


重庆市发展目标:成渝经济圈的战略部署最早在2011年提出,进入十四五新时期后,成渝经济圈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重庆市依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也提出了《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等配套方案:

1)经济总量:到2027年主城区GDP超过3万亿(对应年增速6.7%,按2023年末计算,后同),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5万亿(年均增速2.2%),进出口总额1.1万亿(年均增速11.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万元(年均增速7.4%)。

2)基础设施:2022年6月发布,提出多项发展目标,包括建成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全市新增城市道路2700公里以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在建里程力争达到1000公里以上,以及实施1亿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等。

3)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超过4万亿元,结构上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要提高至36%、22%,实现“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5体系初步形成。企业主体方面,实现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四个“倍增”,分别增加至30家、500家、1.27万家和8.6万家。


多措并举,2023年重庆市经济重回优势位2020年以来受外部环境影响,以及2022年重庆市高温限电保民生用电叠加影响下,自2021年开始,重庆市GDP增速领先全国的优势不再,2022年重庆市GDP增速仅为2.6%,比全国低0.4pc,相应地,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至0.7%,比全国低4.4pc,重庆市贷款增速回落至个位数(6.7%),比全国低3.7pc。


2023年初,重庆市发布《重庆市稳经济政策包(第三版)》,涉及11个方面、181条政策。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重庆市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开始实现反超,全市GDP增速也在2023年三季度达到5.6%,重新高于全国的5.2%。2023年11月,重庆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重庆市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政策措施的通知》,从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加大消费供给力度、降低企业成本四个维度提出具体举措,推动重庆市经济运行持续向好,2023年四季度以来,重庆市固定投资、社零、净出口指标均呈现转好趋势,凸显重庆经济的韧性,2024年一季度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1025亿元,同比增长17.25%,实现开门红。


在各项举措推动下,2023年重庆市GDP增速达6.1%,比全国高出0.9pc,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858亿元,同比增长18.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升至4.3%,高出全国1.3pc,金融机构贷款增速提升至13.3%,比全国高2.8pc。

地方债务化解积极,多数区县财力改善及债务率下降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2023年重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441亿元,同比增长16.0%,在全国所有省份中排名第4位。除城口县外,其他区县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均为正,其中包含江北区、九龙坡区等11个区县增速超过20%。

2)财政自给率:2023年重庆市财政自给率为46.0%,较2022年提升3.0pc,在全国所有省份中排名第12位,处于中上水平。在全市38个区县中,有28个区县的财政自给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3)债务率:为了更加全面表征地方债务压力,我们选取“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即债务率,以及“(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城投平台有息负债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即宽口径债务率,两个指标观察。从宽口径债务率(包含城投平台有息负债)来看,2023年重庆市债务率达1158%,较2022年下降37个百分点,其中有22个区县的区县债务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2.2 息差改善:个人消费贷款调整结束,长期限高息存款重定价

重庆银行息差处于可比同业中下游水平2023年重庆银行净息差为1.52%,净利差为1.39%,同业比较来看,2023年重庆银行净息差、净利差分别在17家上市城商行中排名第12名、15名,处于同业中下游水平。

1)拆分到生息资产收益率、计息负债成本率来看,重庆银行的息差优势项主要在于对公贷款收益率(5.24%)和证券投资收益率(3.96%)高于上市城商行平均水平,分别高出上市城商行平均水平57bps、44bps(2023年,下同),而个人贷款收益率偏低(5.14%)、个人定期存款成本偏高(3.53%)则为息差主要拖累项,分别较上市城商行平均水平低29bps、高33bps。

2)拆分到生息资产、计息负债的结构上看,重庆银行的生息资产配置主要集中在对公贷款和证券投资,在生息资产中占比分别为33.9%、34.4%(平均余额口径,下同),其中个人贷款占比相对较低,在生息资产中占比为13.7%。从负债端的资金来源来看,重庆银行存款在计息负债中的占比为60.4%,主要存款贡献源于公司定期存款和个人定期存款,占比分别为19.9%、25.9%,横向比较来看,重庆银行活期存款占比(12.1%,期末余额口径)与上市城商行平均水平21.0%相比偏低。过去三年重庆银行息差累计降幅达75bps,明显高于上市城商行平均的41bps。


在行业整体面临较大的息差压力的背景下,重庆银行的息差有望在消费贷业务调整期结束、长期限高息存款重定价两个因素叠加下,减缓息差下行压力,我们预计重庆银行2024年息差降幅有望好于同业。因素一:收益率相对较高的消费贷收缩压力减轻根据重庆银行招股书披露,重庆银行积极与具备雄厚实力的互联网公司(微众银行、平安保险集团)合作,把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下的消费贷业务市场增长空间,适时推出“快E贷”、“微粒贷”、“快I贷”、“新快E贷”等产品以及传统个人抵押消费贷款的升级创新产品“幸福贷”,2019年重庆银行消费贷增速高达32.0%。


受2020年个人消费类信贷需求降低、2021年互联网贷款新规要求地方法人银行不得跨注册地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等因素影响,重庆银行根据监管要求审慎开展互联网联合贷款业务,消费贷中联合贷款规模明显压降。2021年重庆银行联合贷款余额177亿元,同比下降37.1%,相应地,重庆银行消费贷规模在2021-2023年持续下降,增速分别为-35.9%、-47.8%、-6.8%,消费贷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自2019年的16.7%下降至2023年末的2.5%。


受此影响,重庆银行个人贷款收益率在近三年降幅达141bps,明显高于同业的76bps,2023年重庆银行零售贷款收益率(5.14%)已低于对公贷款(5.24%)。在联合贷款业务调整期间,重庆银行也加大力度发展自营线上消费贷产品,代表产品“捷e贷”面向有小额贷款需求的客户(最高授信额度3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3年,还款方式灵活),近三年余额连续翻番。考虑到重庆银行联合贷款存量业务调整基本结束,加之自营产品“捷e贷”品牌效应逐渐体现,消费贷业务迎来新的发展周期,对息差的拖累也有望转为新的提振因素。


因素二:长期限高息存款到期重定价2018年以来,受货币基金、理财等分流影响,银行业对存款的激烈追逐推高存款吸收成本,同时重庆银行树立“存款立行”的经营理念,持续加大对核心存款的吸收考核力度,并持续提升储蓄存款占比。自2018年以来重庆银行公司定期存款成本、个人定期存款成本持续走高,并在2020年达到阶段性高点,分别为3.66%、3.94%,而同一时期重庆农商行的公司定期存款成本、个人定期存款成本仅为2.77%、2.72%。


2022年以来,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指导下,银行根据市场利率变化情况,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以工商银行为例,自2022年9月以来累计四次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以个人定期存款(整存整取)为例,1年、2年、3年、5年期个人定期存款累计下调利率分别达30bps、60bps、80bps、75bps,对三年期存款调整幅度更大。


而重庆银行在息差管控思路下也对存款挂牌利率跟进调整,1年、2年、3年、5年期个人定期存款累计下调利率分别达55bps、87bps、135bps、285bps,调整幅度明显超出同业平均水平,其中对五年期存款的调整幅度较大。考虑到重庆银行定期存款在负债端的占比较高(44.2%),并且其中个人定期存款占比相对更高(25.7%),在2022年9月之前吸收的长期限高息存款有望在未来三年到期重定价,对存款成本的改善作用较为明显,息差压力有望得到减轻。


截至2023年末,重庆银行个人定期存款规模为1803亿元,以重庆银行披露的个人定期存款成本(3.53%)和个人定期存款挂牌利率(未调整前三年期3.30%、五年期4.80%)比较来看,重庆银行个人定期存款预计主要以长期限3-5年期存款为主,假设2024年3年期、5年期存款各有100亿到期续存,对存款成本可节约10bps,可提振息差6bps。


新生成不良额率双降,核销压力明显减轻。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数据,重庆银行不良率为1.33%,较2022年末下降5bps,其中对公贷款、个人贷款不良率分别为1.33%、1.98%(2023Q4末数据),分别下降40bps、提升68bps。

从前瞻指标来看,截至2023年末,重庆银行关注率、逾期90天以上率分别为3.36%、1.12%,分别较上年末提升16bps、提升16bps。尽管在可比的上市城商行中,重庆银行资产质量指标整体相对处于下游,但资产质量改善的趋势较为明显,具体来看:

1)不良生成率、信用成本明显下降。2023年重庆银行的不良生成率仅为0.53%,较2022年大幅下降120bps,自2021年达到高点1.81%以来延续下行趋势。此外,信用成本也从2020年的1.60%持续下降至2023年的0.83%。

2)贷款核销力度明显减弱。重庆银行不良贷款核销力度在2021-2022年达到顶峰,每年核销转出规模在50亿左右,2023年回落至16亿元,重新回到正常年份的平均水平。

3)拨备覆盖率有所回升。拨备覆盖率在2022年降至相对低点211%,得益于对公不良新生成及核销力度减小,2023年拨备覆盖率回升至234%。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煤炭行业报告:煤价上涨与企业分红分析

2024-06-03
下一篇

2024宏观经融报告:国债利率走势与政策调控分析

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