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数据库行业报告:国产达梦数据成长性与市场前景分析
一、达梦数据:我国数据库龙头企业之一
(一)深耕数据库多年,专注产品研发与销售服务
公司是国内较为领先数据库产品开发服务商,专注于数据库产品与服务研发与销售。2000年11月13日,公司前身武汉华工达梦数据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立以来,公司专注于数据库及相关配套产品与服务研发与销售,主要产品线从通用关系型数据库产品向全栈数据产品延伸。2008年开始,为满足客户需求,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新增DMETL、DMHS等数据库软件配套工具,布局大数据分析处理相关产品研发;2012年,公司DM7产品成功通过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安全四级认证。此后,公司专注核心技术突破,2019年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成功研发出数据库集群软件产品,打破国外强势垄断。2020年以来,公司紧跟产业趋势,推出包括分布式数据库和云数据库在内的多类产品,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构建了矩阵式全栈数据产品解决方案。2023年12月20日,公司IPO获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
股权结构清晰,实控人地位稳固。冯裕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直接持有公司10.19%股份,同时通过实际控制梦裕科技、惠梦源、曙天云、得特贝斯、梦达惠佳、数安科技、数聚通、数聚云间接持有公司28.08%股份。韩朱忠、周淳与冯裕才为一致行动人,共计持有40.55%股份。公司实控人地位稳固,有助于管理层决策的有效实施与落地。
管理层深耕数据库行业多年,经验丰富。董事长冯裕才曾在华中科技大学数据库与多媒体技术研究所担任所长与博士生导师,退休后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行业深耕多年,经验丰富。公司总经理曾在公司前身达梦有限担任销售经理、市场部经理、区域市场部总监、副总经理和总经理等核心职位,对公司的经营情况了解清晰。高管均为公司长期培养核心人才,陪伴公司一同成长。
面向大中型公司、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提供软件产品使用授权、数据及行业解决方案、数据库等一系列产品与运维服务。
软件产品使用授权业务包括达梦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集群软件及云计算与大数据产品三部分。
(1)达梦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通用关系型数据库,其核心源代码为100%全自主研发,不依赖开源数据库。
(2)数据库集群软件在大型通用数据库产品基础上,针对不同行业特征和业务场景,通过“拼接”方式整合多种达梦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多样数据库集群形态,形成差异化集群服务。
(3)云计算与大数据产品是面向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数据规模提供的全栈云化大数据解决方案,具有云资源动态调度、云化数据库服务、多模型数据管理、多样数据集成与同步、异构数据融合分析、数据治理与数据展示等能力。
数据及行业解决方案是公司以自有软件产品与技术为核心,整合第三方软硬件产品或其他服务,以项目形式解决业务场景整体信息化需求的行业级解决方案。
数据库一体机是公司基于特有信息生态、数据库和集群技术,为用户提供的软硬一体数据库产品,适用于密集型交易场景,目前该业务正处于拓展阶段。
运维服务是公司为保证软件产品与解决方案稳定、可靠、高效运行,为客户提供包括运行维护、故障处理、技术咨询在内的各类专业技术支持与服务。
(二)营收整体呈增长趋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优化产品结构以来,公司营业收入整体呈快速增长趋势。2019年,公司总结产品研发与应用经验,成功实现产品结构优化与升级,营收实现快速增长,收入为3.02亿元,同比增长38.81%。2020年至2021年,公司营收规模持续快速扩张,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50/7.43亿元,同比增长49.26%/65.04%。2022年,受国内党政等领域信息化建设项目进程短期放缓等因素影响,公司营收增速短期承压,营业收入为6.88亿元,同比下降7.40%。2023年,公司营收增速开始出现回升,营业收入为7.94亿元,同比增长15.44%,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恢复速度愈加明显,营收1.66亿元,同比增长26.79%。
公司利润规模整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经营业绩稳定向好。近几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整体稳定在较高水平。2019年,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调整与新产品强势推出,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两倍增长,共实现归母净利润0.89亿元,同比增长202.41%。2020年至2021年,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长态势,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49/4.44亿元,同比增长67.20%/196.84%。2022年,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已于2021年7月验收,当年政府补助收益金额存在较大幅度下降,因此公司业绩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步入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逐渐恢复,同比增速恢复,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5.86%,为0.56亿元。
软件产品使用授权业务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营收占比持续提升。得益于国内数字化建设及国产数据库软件行业快速发展,2019年至2021年,公司软件产品使用授权销量大幅增长,软件业务收入整体实现快速增长。2019-2023年,公司软件产品使用授权占比不断 提 升 , 分 别 创 收2.08/3.69/6.42/6.14/7.28亿 元 , 占 营 业 收 入 比 例 为68.87%/82.00%/86.41%/89.24%/91.69%,2024年第一季度继续增长至93.98%,有效拉动公司营收规模实现快速增长。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软件产品授权业务的营收主力。2019年至2023年,数据库管理系统收入占比始终超过85%,有效支撑公司软件产品授权业务,板块业务营收规模快速增长。
公司毛利率与净利率整体较高,且呈现上升趋势。2019/2020/2021/2022/2023年,公司毛利 率 分 别 为80.3%/90.26%/90.57%/94.06%/95.81%; 净 利 率 分 别 为27.77%/31.97%/59.01%/38.56%/36.88%,毛利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24年一季度,受人员规模扩张和用工成本增长影响,公司净利率小幅承压,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97.09%/32.77%。从细分产品来看,软件产品使用授权业务由于标准化程度较高,毛利率水平维持高位,接近100%;数据及行业解决方案项目毛利率受到客户具体项目要求、采购内容、实施工期等诸多因素影响,整体波动较大;运维服务受提供驻场服务合同占比有所增加影响,近几年毛利率有所下降,但仍维持50%以上。整体而言,公司毛利率维持较高水平,盈利能力呈现提升趋势。
受益于规模效应,公司期间费用整体呈下降趋势。2019至2021年,公司营收增长速度较快,经营规模效应凸显,各项期间费用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1.79%/30.00%/23.01%,管理费用率分别为10.60%/13.33%/9.15%,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0.86%/21.56%/15.88%。2022年到2024年一季度,公司持续扩张人员规模,提高平均薪酬,加大研发投入,期间费用率出现大幅提升,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2.41%/36.41%/37.98%,管理费用率分别为10.03%/9.39%/11.05%,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0.35%/20.79%/26.22%。
二、发展安全可控,国产数据库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一)数据库:关键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础软件
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软件。数据库是结构化信息或数据的有序集合,一般以电子形式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作为计算机三大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之一,数据库能够充分发挥硬件算力,赋能上层应用需求,是关键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础软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按照特定数据结构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基础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负责数据库搭建、使用和维护,对数据进行统一控制管理,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由外部组件集与内核组件集共同组成:
1)外部组件集:以数据库配套的独立支撑软件为主,例如数据库驱动;
2)内核组件集:一般可以分为管理组件、网络组件、计算组件、存储组件四大模块。
数据库分类标准多样,一般包含六大分类标准。根据分类标准、应用场景不同,不同类别数据库适用场景有所差异,常见数据库分类方式如下:
按数据结构分类:传统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NewSQL数据库、多模数据库等);
按部署模式分类:云托管数据库、云原生数据库、本地部署、混合部署;
按照商业模式分类:开源数据库、商业数据库;
按架构分类:单机式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
按业务负载分类:OLTP事务型数据库、OLAP分析型数据库、HTAP混合型数据库;
按存储介质分类:内存数据库、硬盘数据库。
首款企业级数据库产品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数据库共经历前关系型、关系型和后关系型三大阶段:
前关系型阶段(1960-1970):该阶段数据库的数据模型主要基于网状模型和层次模型,1964年,查尔斯·巴赫曼(Charles W. Bachman)开发了全球第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IDS),解决了层次结构无法针对复杂数据关系进行建模的问题;1968年,IM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系统发布,这是最早商品化的层次DBMS。该类产品在当时较好地解决了数据集中存储和共享问题,但在数据抽象程度和独立性上存在明显不足。
关系型阶段(1970-2008):该阶段关系型数据库开始进行大规模应用并进入商业化阶段。1970年,埃德加·弗兰克·科德(Edgar Frank Codd)发表《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论文,为关系型数据库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随后关系型数据库原型Ingres诞生,基于其源码开发的SQL经过批准、标准化后成为关系型数据库主流语言,在此基础上,Access、PostgreSQL 和MySQL等大型数据库相继发布,带动关系型数据库不断发展、扩展应用领域。
后关系型阶段(2008-至今):该阶段数据库数据模型不断拓展,分布式架构逐渐成熟。进入互联网Web 2.0 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关系型数据库并不能很好地支持高并发读写、海量数据处理、数据结构不统一等场景,NoSQL非关系型数据库开始蓬勃发展。
(二)数据库作为关键的基础设施深受政策重视
政策支持信创产业发展,“自主可控”成战略级关键词。国家大力推动信创产业发展,出台各项支持类政策。如,《“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21年11月)、《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2016年7月)等,各项整体规划中,“安全可靠”、“自主可控”成为政策内容关键词。
推动产业自主可控,数据库作为信创产业核心基础受到各领域政策重视。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纲要正式颁布,提出要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数字产业。国家也陆续印发不同领域“十四五”规划,数据库相关政策覆盖信息技术、金融科技、交通物流、工业制造、知识产权等领域,共筑“十四五”数据库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国产数据库持续发力,市场份额逐年提升
过去几年,全球数据库市场规模保持良好增长。根据Gartner测算,自2017年起,全球数据库市场规模保持良好增长趋势。2021年市场规模接近800亿美元,同比增速超过22%。2022年由于疫情影响,市场规模增速为14.4%,达到910亿美元。据reporter linker测算,全球数据库市场在2022-2030 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1.8%。其中,日本和加拿大将分别以8.7%和9.6%的速度增长,德国预计将以约9.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国产数据库持续发力,助力数据库国产化进程。作为关键基础设施一环,数据库与芯片、操作系统共同构建起数字经济底座,是我国信息应用创新长期重点支持与发展领域。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受益于“863”和“核高基”等政策,以华中科大、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以及航天科技集团为代表的高校和央企先后成立了达梦数据、人大金仓、南大通用和神舟通用等国产数据库厂商,叠加大型互联网企业腾讯、阿里、华为等在数据库领域加紧投入,使得国产数据库逐步打破了海外厂商垄断局面,快速替换海外数据库厂商市场份额。2008年,在面对高额支出下,阿里巴巴率先提出“去IOE”概念,专注IT架构,并通过使用开源软件以及分布式云数据库代替IBM大型机、Oracle数据库和EMC存储设备。2013年,阿里基本完成核心系统“去IOE”工作,历时8年,成为中国企业界“去IOE”先驱。据2022年Gartner发布的数据库市场份额报告,阿里云维持21年排名,位居全球第七;华为数据库排名上升,来到第八位,腾讯维持2021年排名,稳居第12名。同时,据2023年智研咨询发布的报告,国产数据库企业的市场占比已从2015年的10.48%提升至2022年的21.30%。
国产数据库市场规模有望快速攀升。据CCSA TC601测算,2022年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达59.7亿美元(约合403.6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7年,中国数据库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286.8亿元,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6.1%。目前国产数据库市场份额仍然较低,未来伴随数据库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叠加国产替代速度加快,国产数据库存量增量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市场前景可期。
达梦数据营收规模和盈利能力处于行业较为领先地位。通过对比数据库行业内主要厂商达梦数据、太极股份(人大金仓)、航天软件(神舟通用)和星环科技的营收规模、业绩情况与毛利率水平可以发现,达梦数据在多项指标中占据较为领先的地位。营收端,2018~2023年达梦数据营收复合增长率为29.62%,2023年实现营收7.94亿,相比之下,同为传统数据库厂商的人大金仓(太极股份旗下)和神通数据库(航天软件旗下)2023年分别实现营收3.73/1.51亿元,达梦的收入规模在行业内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净利润端,由于基数较大,达梦数据2018~2023年利润复合增长率为58.54%,增速位于人大金仓的82.15%之后。盈利能力方面,达梦数据受益于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且经营规模效应显著,在行业内占据绝对优势,2023年毛利率高达95.81%。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