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汽车行业景气报告:销量增业绩亮眼
1、整车:乘用车需求增长推升盈利,客车/重卡表现同样突出
1.1、乘用车:销量增长扩大营收规模,降价潮背景下利润率环比下滑
2023Q4,为提振汽车行业消费,国家及地方政府推出消费券、补贴等多种形式的促销费政策,并且大多为限时促销政策,短期提振作用显著。同时,车企为冲击全年销量目标,继续推出较大的优惠政策,汽车行业呈现以价换量的局面。同时,出口方面,受益我国燃油车产品的技术进步以及新能源车方面的技术领先性、成本优势,车企持续加大海外布局,2023Q4出口量创新高。在内外需强劲的共同推动下,2023Q4我国乘用车批发销量创新高,同比增长19.7%。进入2024年,1月受低基数及春节消费前置影响,乘用车行业迎来开门红,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增长44.8%。
但2月受春节长假影响,乘用车批发销量明显承压。因此,长假后首日,比亚迪等车企就发起新一轮的降价潮,但受持续存在的降价潮引发消费者的观望情绪的影响,2月的降价未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出口端前2月环比下滑明显,也对乘用车销量起抑制作用。进入3月,车企为冲击季度销量目标,继续推出力度较大的限时优惠,尤其是新能源车促销力度环比继续扩大,春节长假的影响也基本已经消除,同时出口方面强势反弹,推动3月乘用车批发销量创近年来的新高。整体看,2024Q1我国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增长10.7%,车企端频频推出的优惠等因素还是起到了效果。展望后续,以旧换新政策落地、车企新车型密集发布、车企购车优惠等多因素驱动下,乘用车销量有望迎来明显增长。
在自主新能源品牌主动引领降价潮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继续提升,2023Q4/2024Q1渗透率均创对应季度近年来的新高。在新能源车续航能力及补能便捷性大幅提升,并且在智能化领域发力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车成为我国乘用车销量的重要驱动力。尤其是短期来看,为进一步抢占燃油车的市场份额,2023Q4以来,自主新能源品牌主动引领降价潮,综合促销幅度持续扩大。在此影响下,2023Q4/2024Q1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均创对应季度近年来的新高,同比分别增长4.8pct/4.9pct,对乘用车销量的拉动作用明显。
出口成为我国乘用车市场的另一大重要驱动力,2023Q4/2024Q1我国乘用车出口量同比高增。我国有着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带来汽车产品较强的供应稳定性及成本优势。同时,燃油车产品缩小技术差距、新能源车产品技术领先也给我国乘用车出口带来较大的优势。此外,外部环境的一些有利因素也为我国乘用车出口创造了条件,比如地缘政治背景下俄罗斯市场的供给缺口以及海外诸多国家坚定发展新能源车的目标。因此,我国车企纷纷加大出海布局,出口成为当前我国乘用车销量的重要驱动力。具体来看,在独联体国家等地区的传统燃油车、东南亚及欧洲等地区的新能源车出口量表现亮眼的情况下,2023Q4乘用车出口量创新高,同比增长50.5%。进入2024年,虽受春节长假、库存积累等因素影响,乘用车出口量环比持续下滑,但3月我国乘用车出口量触底反弹并创新高,推动2024Q1乘用车出口量同比增长34.2%,其中出口至独联体国家的传统燃料车触底反弹,出口至欧洲、东南亚地区的纯电车数量环比恢复增长。
车企端,2023Q4车企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普遍增长,2024Q1车企乘用车销量有所分化。2023Q4,车企为完成全年销量目标,推出较大的促销力度,叠加政府层面出台各种促销费政策,因此车企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普遍明显增长。而到2024Q1,自主品牌主动引领降价潮,尤其是自主新能源品牌向合资品牌燃油车发起猛烈冲击,而政府层面的促销政策相比2023Q4有所减少,因此车企乘用车销量表现出现分化。比亚迪、长安、长城、赛力斯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增长,但上汽、广汽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有所减少,预计与合资品牌乘用车销量有所承压有关。
营收与销量高度相关,2023Q4车企营收同比普遍增长,2024Q1车企营收表现有所分化。2023Q4乘用车行业销量创新高带动乘用车板块营收创新高。2024Q1,行业销量同比继续增长,但环比有所下滑,带动乘用车板块营收同比增长、环比下滑。车企方面,2023Q4销量增长带动车企营收同比普遍增长。其中受销量影响,2024Q1比亚迪、长安、长城、赛力斯营收同比继续增长,但上汽、广汽营收同比有所下滑。
2023Q4及2024Q1,乘用车板块毛利率同比提升明显,但相比2023Q3有所下降。2023Q4及2024Q1,乘用车板块毛利率同比提升明显,预计与销量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有关,但相比2023Q3有所下降,预计与车企方面促销力度加大有关。车企端,比亚迪、上汽、长城2023Q4毛利率同比有所提升,但比亚迪、长城毛利率环比下滑,预计与促销加大有关。2024Q1,比亚迪、长城毛利率同比继续提升,并且环比也有所提升。赛力斯方面,在规模效应的推动下,2023Q4/2024Q1毛利率环比持续大幅提升。长安、广汽方面,毛利率有所承压,预计与销量增长不大、从而规模效应有限有关。
期间费用率方面,(1)促销力度加大使乘用车板块2023Q4/2024Q1销售费用率环比持续提升。2023Q4,为完成全年销量目标,车企加大促销力度。2024Q1,自主新能源品牌主动引领降价潮,合资燃油车品牌被动跟随,竞争激烈也导致行业整体销售费用率同环比提升。车企方面,比亚迪、长安、广汽2023Q4/2024Q1销售费用率同比明显提升,比亚迪销售费用率更是环比持续提升。赛力斯方面,受规模效应推动,销售费用率同环比下滑明显。北汽蓝谷方面,尽管2023Q4/2024Q1销售费用环比持续下降,但受2024Q1营收下滑明显影响,销售费用率明显提升。
(2)规模效应推动乘用车板块2023Q4/2024Q1管理费用率同比明显下降。受规模效应推动,乘用车板块2023Q4/2024Q1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车企方面,上汽、赛力斯、长城2023Q4/2024Q1管理费用率同比下滑,比亚迪2023Q4管理费用率下滑。
(3)研发方面,车企为提升产品力,2023Q4/2024Q1研发费用率同环比持续提升。电动智能化的时代,为获取技术及产品力优势,同时也为持续推出更多的新产品以应对行业竞争激烈的现状,车企纷纷加大研发力度。乘用车板块2023Q4/2024Q1研发费用率同环比持续提升。车企方面,比亚迪、长安2023Q4/2024Q1研发费用率明显提升。比亚迪计划未来在智能化领域投入超千亿,第5代DM-i等电动化领域技术也在持续推进。长安方面积极投入“金钟罩”电池及SDA架构等领域的研发。
营收、毛利率同比提升带动乘用车板块2023Q4/2024Q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提升,但受降价潮等因素影响盈利能力环比有所下滑。在营收、毛利率同比提升的推动下,乘用车板块2023Q4/2024Q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提升。但受降价潮等因素影响,相比2023Q3,乘用车板块扣非归母净利润下滑明显,利润率有所承压。车企方面,比亚迪、长城2023Q4/2024Q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均提升,而赛力斯受规模效应推动,2024Q1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利润率方面,长安、广汽等促销力度较大,扣非归母净利率同比持续下滑,像比亚迪以价换量趋势下利润率环比呈下滑趋势。
比亚迪:公司2023Q4实现营收1800.4亿元,同比+15.1%;归母净利86.7亿元,同比+18.6%,预计受销量增长推动明显。2024Q1实现营收1249.44亿元,同比+3.97%;归母净利润45.69亿元,同比+10.62%;毛利率21.9%,同环比分别+4.0pct/0.7pct。在降价促销冲刺年度总销量目标的推动下,公司2023Q4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达94.3万辆,创历史新高,同比+38.2%,环比+14.7%。而受秦PLUS荣耀版、宋PLUS荣耀版等车型上市后大受欢迎推动,公司2024Q1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达62.6万辆,同比增长13.4%。
同时,出海业务成为公司销量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023Q4,公司海外乘用车销量达9.7万辆,同比+193.2%,环比+36.5%;占乘用车销量的比重提升至10.3%,同比+5.5pct,环比+1.7pct。2024Q1,公司海外乘用车销量达9.8万辆,同比+152.8%,延续Q4的强劲表现;占乘用车销量的比重为15.6%,同比+8.6pct,环比+5.3pct。公司是2023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在巩固主品牌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布局高端品牌仰望/腾势/方程豹,其中腾势D9夺得2023年国内MPV销量冠军,助力公司品牌向上、提升盈利能力。并且,公司拟于5月推出第五代DM-i混动技术,馈电油耗降至2.9升/百公里,满油满电续航达2000公里,有望在秦L等车型上逐步搭载。同时,公司海外业务方面实现“产品直接出口+本土化建厂”双轮驱动,凭借领先的电动化技术在东南亚、澳新等市场大放异彩,并积极向欧洲等发达市场积极开拓。
目前,公司首艘运输滚装船已完成首航,产品已进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巴西、阿联酋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积极推进泰国、巴西、匈牙利等海外产能建设。此外,公司积极投入智能化领域技术布局,发布“璇玑”整车智能架构,腾势N7/仰望U8 2024Q1/Q3分别有望实现城市NOA功能落地。
展望未来,比亚迪在智能化领域将投入千亿元,实现20万以上/30万以上车型选装/标配高阶智驾功能,产品力有望迎来飞跃。长安汽车:公司2023Q4实现营收430.9亿元,同/环比+20.0%/0.9%;归母净利14.5亿元,同比+60.8%。2024Q1实现营收370.23亿元,同比+7.14%;归母净利润11.58亿元,同比-83.39%,主要受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加大促销力度等因素影响。新能源、出口业务贡献公司销量的重要增量。2023Q4公司自主乘用车销量41.8万辆,同环比-4.7%/+1.9%,其中(1)自主新能源车销量16.7万辆,同环比+45.7%/28.1%,渗透率为30.5%,同环比+9.7pct/5.8pct;(2) 自主品牌海外销量为6.3万辆,同环比+105.9%/8.5%,占比11.4%,同环比+5.9pct/0.5pct。2024Q1公司自主乘用车销量43.7万辆,同环比+10.4%/+4.5%,其中海外业务销量为10.9万辆,同环比+80.1%/+74.2%;占自主品牌总销量的比重为18.5%,同环比+6.8pct/+7.1pct。
公司将严格执行国资委对央企新能源业务销量、技术等的考核要求,积极推进新能源转型,“深蓝+启源+阿维塔”3大品牌逐步放量,并自研电池品牌“金钟罩”,与宁德时代合作的30GWh电池产能实现投产。智能化领域,公司SDA中央环网架构首款“数智新汽车”启源E07成功亮相北京车展,而拟与华为合作成立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新公司正有序推进中,有望获得智能化领军企业的深度赋能。同时,公司积极推进“海纳百川”计划,目前正逐步向东南亚、欧美市场渗透,并积极推进海外本土化供应,泰国工厂首期10万辆的年产能预计将于2025年初投产,后续还有望推动欧洲、美洲等地的产能建设。
此外,公司2024年将发布8款新能源产品,其中年轻态、智能化硬派SUV深蓝G318大受关注,阿维塔E15/E16预计将于2024Q3/Q4上市,阿维塔11/12增程版2024H2也有望发布,新车周期开启放大公司成长空间。长城汽车:公司2023Q4实现营收537.09亿元,同比+41.86%;归母净利20.27亿元,同比+1818.21%,主要受低基数等因素影响。2024Q1,实现营收428.6亿元,同比+47.6%;归母净利32.3亿元,同比+1752.6%;扣非归母净利20.2亿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主要受销售规模增长及结构优化推动;期间费用率11.1%,同比-2.9pct,主要受规模效应等推动。高端新能源产品及海外业务放量推动汽车业务量价齐升。
公司2023Q4销售新车36.6万辆,同/环比+38.2%/6.3%;单车均价14.7万元,同/环比+2.7%/2.0%,主要受益:(1)高端新能源品牌坦克销量同/环比+67.2%/25.5%,占比同环比+2.7pct/2.4pct;(2)新车出口10.4万辆,同/环比+69.8%/18.9%,占比为28.5%,同/环比+5.3pct/3.0pct。2024Q1销售新车27.5万辆,同比+25.2%;单车均价15.6万元,同比+17.9%,主要受益:(1)坦克品牌销量同比+103.2%,占比17.9%,同比+6.9pct;魏牌销量同比+182.3%,占比同比+1.9pct;(2)新车出口9.3万辆,同比+78.5%,占比33.7%,同比+10.1pct。
公司持续推动电动智能化转型,北京车展携魏牌蓝山智驾版、坦克700 Hi4-T、新一代哈弗H6/H9、长城山海炮Hi4-T等20余款重磅车型亮相,其中魏牌蓝山智驾版全场景NOA成功上线,新车周期开启有望持续贡献增长新动能。同时,公司坚持生态出海,在海外170多个国家拥有超1000家销售渠道,且泰国工厂成功下线,年产10万辆巴西工厂年内有望投产,计划2030年实现海外销售超百万辆、高端车型占比超1/3。此外,公司近日推出“直营+经销商”并重的渠道网络。
5月1日起,计划在全国17个城市开设33家“长城智选”直营店,并培养1支超600人的高素质年轻产品专家团队,率先布局魏牌及坦克品牌新能源产品,以进一步提升消费者购车体验。赛力斯:公司2023Q4实现营收191.62亿元,同比增长74.49%;归母净利润-1.56亿元,亏损同比大幅收窄(2022Q4为-11.57亿元)。2024Q1公司实现营收265.51亿元,同比增长421.76%;归母净利润2.20亿元,同比增长135.12%,成功实现扭亏为盈(2023Q1为-6.25亿元),主要受销量增长带来规模效应等推动。公司与华为就智选模式展开深度合作,受华为产品定义、智能化技术、品牌、渠道等的深度赋能。
问界新M7 2023年9月上市后销售火爆,相比老款销量实现数倍的增长;问界M9搭载华为全栈智能化技术,在45万以上价格带月销量连破5000辆大关,展现较强的竞争力;全新上市的问界M5标配华为高阶智驾、售价低至24.98万元起,预售12小时累计订单突破1万辆,重新焕发生机;问界M8有望于下半年发布,也将搭载华为全栈技术,有望成为新的爆款,为公司贡献销量增量。
内需方面,以旧换新增量需求、天然气重卡渗透有望推动重卡销量继续增长。根据《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将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坚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持续实施好老旧营运车更新补贴,支持老旧柴油货车等更新。因此,报废更新需求预计将为重卡市场带来重要的增量。同时,天然气重卡由于能够节省燃料成本、相对更加环保,实现加速渗透。2023年及2024Q1,天然气重卡销量渗透率分别为16.7%、16.6%。尤其是目前天然气成本相对较低、新品持续推出的背景下,天然气重卡销量有望继续增长,进而推动重卡销量增长。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