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背靠新势力基地安徽用电需求攀升,新疆机组投产盈利进一步改善

◼引子:为何我国约26亿千瓦的发电装机却无法解决约13亿千瓦的尖峰负荷缺电问题?原因在于:当前电网的核心矛盾是尖峰负荷而非发电装机。新型电力系统转型的矛盾从大幅增加风电光伏电源装机,转向提高电网消纳能力+降低尖端负荷。在本轮电改前,上网电价主要按照“发电量”计算,而新电改下,上网电价将陆续反映其“备用调峰调频”价值,也就是引入“容量电价”概念。火电是现阶段得以重用的最经济的灵活性电源,2022年4月开始山东、贵州等地推出火电的容量电价补偿机制以来,火电调峰调频价值得到挖掘,全国性火电容量电价呼之欲出。◼伴随着国内动力煤产能的逐步释放+电煤长协覆盖比例的提升,火电企业入炉煤价格下行趋势基本确定。9月以来受到安监等因素影响,动力煤港口价格淡季不淡,价格上涨至976元/吨,我们预计今明年动力煤价格都维持稳中偏强态势。极端天气的波动对煤炭需求产生较大的影响,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煤电发展趋势三步走基本确定:十四五期间增容控量、十五五控容减量、十五五后减容减量,也意味着在短期2-3年的维度里,煤电作为重要的备用和调峰电源,动力煤需求支撑强劲;供给端看,国内动力煤产能受到2017-2019年三年低资本开支影响,供给存在缺口,随着2020年供给陆续补上,我们估计动力煤中枢处于下行趋势,价格中枢下降200-300元/年,我们预计今年煤价中枢在1000元左右。◼受益于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优势,安徽省用电量增速快于全社会平均水平。根据安徽省统计局数据,2022年安徽省全社会用电量2993.2亿千瓦时,2019-2022三年复合增速9.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水平。截至2022年底,公司安徽省内火电装机容量3976万千瓦,占比安徽省内总装机的22.3%。基于电力需求充裕的安徽,公司锁定较高的年度交易电价和较低的动力煤长协价,是公司的核心优势。长协煤:2022年公司长协煤占比达60%,公司预计今年长协覆盖率到80%;长协电:2022/2023年公司90%的电量属于年度交易,月度和现货作为补充。◼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9.57亿元、14.51亿元、25.22亿元,同比增长125.0%、51.7%、73.8%,对应PE14、9、5倍。由于公司背靠新势力基地安徽,电力需求确定性强、电价有价格支撑;同时煤炭长协比例较高,在煤炭价格较高的周期里锁定较低的煤炭成本,叠加容量电价+现货市场推广的政策利好,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政策性风险;煤炭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宏观经济风险;安徽省用电量低于预期的风险等◼引子:为何我国约26亿千瓦的发电装机却无法解决约13亿千瓦的尖峰负荷缺电问题?原因在于:当前电网的核心矛盾是尖峰负荷而非发电装机。新型电力系统转型的矛盾从大幅增加风电光伏电源装机,转向提高电网消纳能力+降低尖端负荷。在本轮电改前,上网电价主要按照“发电量”计算,而新电改下,上网电价将陆续反映其“备用调峰调频”价值,也就是引入“容量电价”概念。火电是现阶段得以重用的最经济的灵活性电源,2022年4月开始山东、贵州等地推出火电的容量电价补偿机制以来,火电调峰调频价值得到挖掘,全国性火电容量电价呼之欲出。◼伴随着国内动力煤产能的逐步释放+电煤长协覆盖比例的提升,火电企业入炉煤价格下行趋势基本确定。9月以来受到安监等因素影响,动力煤港口价格淡季不淡,价格上涨至976元/吨,我们预计今明年动力煤价格都维持稳中偏强态势。极端天气的波动对煤炭需求产生较大的影响,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煤电发展趋势三步走基本确定:十四五期间增容控量、十五五控容减量、十五五后减容减量,也意味着在短期2-3年的维度里,煤电作为重要的备用和调峰电源,动力煤需求支撑强劲;供给端看,国内动力煤产能受到2017-2019年三年低资本开支影响,供给存在缺口,随着2020年供给陆续补上,我们估计动力煤中枢处于下行趋势,价格中枢下降200-300元/年,我们预计今年煤价中枢在1000元左右。◼受益于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优势,安徽省用电量增速快于全社会平均水平。根据安徽省统计局数据,2022年安徽省全社会用电量2993.2亿千瓦时,2019-2022三年复合增速9.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水平。截至2022年底,公司安徽省内火电装机容量3976万千瓦,占比安徽省内总装机的22.3%。基于电力需求充裕的安徽,公司锁定较高的年度交易电价和较低的动力煤长协价,是公司的核心优势。长协煤:2022年公司长协煤占比达60%,公司预计今年长协覆盖率到80%;长协电:2022/2023年公司90%的电量属于年度交易,月度和现货作为补充。◼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9.57亿元、14.51亿元、25.22亿元,同比增长125.0%、51.7%、73.8%,对应PE14、9、5倍。由于公司背靠新势力基地安徽,电力需求确定性强、电价有价格支撑;同时煤炭长协比例较高,在煤炭价格较高的周期里锁定较低的煤炭成本,叠加容量电价+现货市场推广的政策利好,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政策性风险;煤炭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宏观经济风险;安徽省用电量低于预期的风险等◼引子:为何我国约26亿千瓦的发电装机却无法解决约13亿千瓦的尖峰负荷缺电问题?原因在于:当前电网的核心矛盾是尖峰负荷而非发电装机。新型电力系统转型的矛盾从大幅增加风电光伏电源装机,转向提高电网消纳能力+降低尖端负荷。在本轮电改前,上网电价主要按照“发电量”计算,而新电改下,上网电价将陆续反映其“备用调峰调频”价值,也就是引入“容量电价”概念。火电是现阶段得以重用的最经济的灵活性电源,2022年4月开始山东、贵州等地推出火电的容量电价补偿机制以来,火电调峰调频价值得到挖掘,全国性火电容量电价呼之欲出。◼伴随着国内动力煤产能的逐步释放+电煤长协覆盖比例的提升,火电企业入炉煤价格下行趋势基本确定。9月以来受到安监等因素影响,动力煤港口价格淡季不淡,价格上涨至976元/吨,我们预计今明年动力煤价格都维持稳中偏强态势。极端天气的波动对煤炭需求产生较大的影响,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煤电发展趋势三步走基本确定:十四五期间增容控量、十五五控容减量、十五五后减容减量,也意味着在短期2-3年的维度里,煤电作为重要的备用和调峰电源,动力煤需求支撑强劲;供给端看,国内动力煤产能受到2017-2019年三年低资本开支影响,供给存在缺口,随着2020年供给陆续补上,我们估计动力煤中枢处于下行趋势,价格中枢下降200-300元/年,我们预计今年煤价中枢在1000元左右。◼受益于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优势,安徽省用电量增速快于全社会平均水平。根据安徽省统计局数据,2022年安徽省全社会用电量2993.2亿千瓦时,2019-2022三年复合增速9.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水平。截至2022年底,公司安徽省内火电装机容量3976万千瓦,占比安徽省内总装机的22.3%。基于电力需求充裕的安徽,公司锁定较高的年度交易电价和较低的动力煤长协价,是公司的核心优势。长协煤:2022年公司长协煤占比达60%,公司预计今年长协覆盖率到80%;长协电:2022/2023年公司90%的电量属于年度交易,月度和现货作为补充。◼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9.57亿元、14.51亿元、25.22亿元,同比增长125.0%、51.7%、73.8%,对应PE14、9、5倍。由于公司背靠新势力基地安徽,电力需求确定性强、电价有价格支撑;同时煤炭长协比例较高,在煤炭价格较高的周期里锁定较低的煤炭成本,叠加容量电价+现货市场推广的政策利好,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政策性风险;煤炭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宏观经济风险;安徽省用电量低于预期的风险等◼引子:为何我国约26亿千瓦的发电装机却无法解决约13亿千瓦的尖峰负荷缺电问题?原因在于:当前电网的核心矛盾是尖峰负荷而非发电装机。新型电力系统转型的矛盾从大幅增加风电光伏电源装机,转向提高电网消纳能力+降低尖端负荷。在本轮电改前,上网电价主要按照“发电量”计算,而新电改下,上网电价将陆续反映其“备用调峰调频”价值,也就是引入“容量电价”概念。火电是现阶段得以重用的最经济的灵活性电源,2022年4月开始山东、贵州等地推出火电的容量电价补偿机制以来,火电调峰调频价值得到挖掘,全国性火电容量电价呼之欲出。◼伴随着国内动力煤产能的逐步释放+电煤长协覆盖比例的提升,火电企业入炉煤价格下行趋势基本确定。9月以来受到安监等因素影响,动力煤港口价格淡季不淡,价格上涨至976元/吨,我们预计今明年动力煤价格都维持稳中偏强态势。极端天气的波动对煤炭需求产生较大的影响,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煤电发展趋势三步走基本确定:十四五期间增容控量、十五五控容减量、十五五后减容减量,也意味着在短期2-3年的维度里,煤电作为重要的备用和调峰电源,动力煤需求支撑强劲;供给端看,国内动力煤产能受到2017-2019年三年低资本开支影响,供给存在缺口,随着2020年供给陆续补上,我们估计动力煤中枢处于下行趋势,价格中枢下降200-300元/年,我们预计今年煤价中枢在1000元左右。◼受益于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优势,安徽省用电量增速快于全社会平均水平。根据安徽省统计局数据,2022年安徽省全社会用电量2993.2亿千瓦时,2019-2022三年复合增速9.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水平。截至2022年底,公司安徽省内火电装机容量3976万千瓦,占比安徽省内总装机的22.3%。基于电力需求充裕的安徽,公司锁定较高的年度交易电价和较低的动力煤长协价,是公司的核心优势。长协煤:2022年公司长协煤占比达60%,公司预计今年长协覆盖率到80%;长协电:2022/2023年公司90%的电量属于年度交易,月度和现货作为补充。◼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9.57亿元、14.51亿元、25.22亿元,同比增长125.0%、51.7%、73.8%,对应PE14、9、5倍。由于公司背靠新势力基地安徽,电力需求确定性强、电价有价格支撑;同时煤炭长协比例较高,在煤炭价格较高的周期里锁定较低的煤炭成本,叠加容量电价+现货市场推广的政策利好,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政策性风险;煤炭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宏观经济风险;安徽省用电量低于预期的风险等◼引子:为何我国约26亿千瓦的发电装机却无法解决约13亿千瓦的尖峰负荷缺电问题?原因在于:当前电网的核心矛盾是尖峰负荷而非发电装机。新型电力系统转型的矛盾从大幅增加风电光伏电源装机,转向提高电网消纳能力+降低尖端负荷。在本轮电改前,上网电价主要按照“发电量”计算,而新电改下,上网电价将陆续反映其“备用调峰调频”价值,也就是引入“容量电价”概念。火电是现阶段得以重用的最经济的灵活性电源,2022年4月开始山东、贵州等地推出火电的容量电价补偿机制以来,火电调峰调频价值得到挖掘,全国性火电容量电价呼之欲出。◼伴随着国内动力煤产能的逐步释放+电煤长协覆盖比例的提升,火电企业入炉煤价格下行趋势基本确定。9月以来受到安监等因素影响,动力煤港口价格淡季不淡,价格上涨至976元/吨,我们预计今明年动力煤价格都维持稳中偏强态势。极端天气的波动对煤炭需求产生较大的影响,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煤电发展趋势三步走基本确定:十四五期间增容控量、十五五控容减量、十五五后减容减量,也意味着在短期2-3年的维度里,煤电作为重要的备用和调峰电源,动力煤需求支撑强劲;供给端看,国内动力煤产能受到2017-2019年三年低资本开支影响,供给存在缺口,随着2020年供给陆续补上,我们估计动力煤中枢处于下行趋势,价格中枢下降200-300元/年,我们预计今年煤价中枢在1000元左右。◼受益于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优势,安徽省用电量增速快于全社会平均水平。根据安徽省统计局数据,2022年安徽省全社会用电量2993.2亿千瓦时,2019-2022三年复合增速9.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水平。截至2022年底,公司安徽省内火电装机容量3976万千瓦,占比安徽省内总装机的22.3%。基于电力需求充裕的安徽,公司锁定较高的年度交易电价和较低的动力煤长协价,是公司的核心优势。长协煤:2022年公司长协煤占比达60%,公司预计今年长协覆盖率到80%;长协电:2022/2023年公司90%的电量属于年度交易,月度和现货作为补充。◼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9.57亿元、14.51亿元、25.22亿元,同比增长125.0%、51.7%、73.8%,对应PE14、9、5倍。由于公司背靠新势力基地安徽,电力需求确定性强、电价有价格支撑;同时煤炭长协比例较高,在煤炭价格较高的周期里锁定较低的煤炭成本,叠加容量电价+现货市场推广的政策利好,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政策性风险;煤炭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宏观经济风险;安徽省用电量低于预期的风险等《皖能电力(000543):年报业绩符合预期,一季报延续高增长》2019-05-03《皖能电力(000543):供需格局良好+煤炭价格有望下行,安徽省火电龙头再起航》2019-02-25


把握新型电力系统下火电、储能、虚拟电厂的投资机会,须核心把握新型电力系统转型过程中的核心矛盾、生产资料的供需情况,而电价政策在此过程中起到的是价格机制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把握新型电力系统的产业发展趋势,也是电价政策改革的重点。煤电是现阶段需要得以重用的电源侧最经济的灵活性电源。能源转型过程中不同的主体须得到阶段性的重用,而电价政策须阶段性进行倾斜、激励,以调动该主体的积极性,而阶段性得到电价政策倾斜的主体也会获得更好的边际利润改善,驱动股价的上涨。系统性了解新型电力系统的主体,把握产业、电价发展趋势,是投资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什么是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变化在于:电源侧从以稳定煤电为主体,慢慢转型为以不稳定的风电光伏为主体。由于风电光伏受天气影响,“看天吃饭”,发电的连续性无法保证;用电侧随着终端电气化水平不断提升,电动车、智能家居、屋顶光伏、家用储能等设备的广泛应用,尖峰负荷上涨远超用电量增速,尖峰负荷缺口突出;电源侧和负荷侧的变化依赖储能等新型主体的加入,同时对电网侧的灵活性、智能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数据来源:东吴证券研究所绘制


大幅增加风电光伏电源装机,转向提高电网消纳能力+降低尖端负荷。火电调峰调频价值得到挖掘,全国性火电容量电价呼之欲出。我国终端销售电价=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含辅助服务费用)+其他(主要是政府性基金及附加)。上网电价为发电企业的直接收入来源,在本轮电改前,上网电价主要按照“发电量”计算,而电改趋势下,上网电价将陆续反映其“备用调峰调频”价值,也就是引入“容量电价”概念,上网电价将陆续从原先的单一电量电价逐步转变为“容量+电量”的两部制电价阶段。2023年及以前,我国抽水蓄能、气电执行两部制电价,反映容量电价,2022年4月开始山东、贵州等地推出火电的容量电价补偿机制以来,火电的调峰调频辅助服务价值得到各地挖掘,全国性的火电容量电价呼之欲出。


我国上一轮和本轮电改最重要的两个最高纲领分别为2015年3月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电改9号文)和2023年7月的《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新一轮电改核心要解决新能源发电占比逐年提高过程中,源、网、荷、储各个主体的价格机制疏导。近3年来全国性的重点电力政策梳理:1)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做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出台,推动新能源项目10%预计电量通过市场化交易竞争上网;该政策也是对于加快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重要通知,当前我国已经形成14个一二批的电力现货区域市场。2)2023年9月,国家发改委《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出台,是国家层面首个电力现货交易规则,电力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市场上购买或出售电力,不需要与发电企业进行事先协商。电力现货市场对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有重要作用。1)20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发布,将燃煤发电市场化交易浮动范围由“上浮不超过10%,下浮不超过15%”扩大调整为“上下浮不超过20%,高耗能企业不受上浮20%的限制”,政策执行以来,煤电电价持续上涨,2022年多地电价顶格上浮。2)2023年7月,深改委《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这也是新一轮电改下的最高纲领,煤电全国性容量电价政策也有望在最高纲领下出台,煤电有望迎来两部制电价定价,火电调峰调频作用得到价格体现。2023年5月,国家发改委《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发布,也意味着我国的电改在输配电电价环节进一步深化。本轮的输配电价核定的核心变化在于3点:1)将辅助服务费用从输配电价中剥离进行单独核算,更加明确了输配电价的核定范围,也为辅助服务费用的预期增长埋下伏笔;2)区分不同电压等级的容量电价,利好大工业用户,有利于降低尖峰负荷;3)进一步减少不同用户类别之间的交叉补贴。2023年5月,国家发改委《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电力负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颁布,建立并完善了需求响应的价格机制,提高各地需求侧响应能力,到2025年,各省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年度最大用电负荷


电。在碳中和过程中电源侧的核心思路是寻找灵活性电源,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电源将会承担主体电源作用,当前(2023年)关注全国性火电容量电价的出台对火电盈利性的补偿作用。2)电网侧:抽水蓄能+辅助服务市场建立。抽水蓄能是电网侧调峰调频最经济性、大功率的首选,伴随着风电光伏占比提升,电网侧调峰调频需求也会呈现高速增长,电网的辅助服务市场电费占比也会逐年提升。3)负荷侧:虚拟电厂+工商业储能+氢储能。负荷侧关注虚拟电厂、工商业储能的规模化应用,关注氢储能的技术突破。


呼之欲出。容量电价的建立,是电源侧参与调峰调频的价格体现,火电容量电价的确定原则是把原先的基准电价进行了更细致的拆分,更有利于明确各电源在系统中的权利和义务。现有定价机制下,火电厂极易受上游煤炭涨价的影响出现巨额亏损,2021年以来我国动力煤价格的高企导致火电企业经营受损,而火电容量电价可以将固定成本的压力向下游传导,通过减轻企业负担来保障电力投资正常进行,属于为火电企业托底的政策。在容量电价机制下火电的业绩确定性有望大幅提高,火电行业的估值体系有望得到重塑。电力市场化趋势确定,2016-2022年我国市场交易电量占比逐年提升。我国主要电源侧品种火电、水电、核电、绿电,其中煤电原则上全部进入市场,其余水电、核电、绿电的市场化趋势确定,而市场化趋势下,叠加尖峰负荷下高峰时期用电荒或将长期存在,我们预计未来2年水电、核电的电价中枢或呈现小幅微涨,绿电的电价中枢或呈现小幅微跌。


随着新能源占比的逐年提升,辅助服务费用也会逐年提升,未来火电、新型储能将都是辅助服务的重要参与方。按照国家能源局的定义,电力辅助服务是指为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障电能质量、促进新能源消纳,由市场运营机构统一组织采购调用的调峰、调频、备用等系统调节服务。这也意味着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逐年提升,电力辅助服务费用也会逐年提升。2023年上半年,全国实现电力辅助服务费用278亿元,占比上网电费的1.9%;参考海外2015年美国PJM市场和英国市场数据,可再生能源占比分别达到5%、27%;辅助服务费用占比电量电费2.5%、8%。随着辅助服务需求的提升,辅助服务费用的占比也会加速提升,而火电企业是当前辅助服务市场最重要的参与主体。


9月以来受到安监等因素影响,动力煤港口价格淡季不淡,价格上涨至976元/吨,我们预计今明年动力煤价格都维持稳中偏强态势。2021年以来动力煤价格高企,2022年动力煤秦皇岛港5500大卡价格一度突破2000元/吨,当前(截至2023年10月31日)动力煤价格达到976元/吨,火电厂在当前电价水平下亏损经营。根据我们测算,在平均电价在0.46元/度的假设下(在基准电价下顶格20%上浮),对应秦皇岛港5500大卡的价格在800-850元/吨是电厂的盈亏平衡点。我国动力煤价格以长协作为价格压舱石,长协定价执行“基准价+浮动价”,明确570-770元/吨为合理价格区间,2023年长协合同签约量是不低于煤矿自由资源量的80%、动力煤的75%,长协煤量暂按26亿吨规模落实;我国每年煤炭进口约2.81-3.27亿吨之间,进口煤贡献低于10%。格下行趋势基本确定。极端天气的波动对煤炭需求产生较大的影响,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煤电发展趋势三步走基本确定:十四五期间增容控量、十五五控容减量、十五五后减容减量,也意味着在短期2-3年的维度里,煤电作为重要的备用和调峰电源,动力煤需求支撑强劲;供给端看,国内动力煤产能受到2017-2019年三年低资本开支影响,供给存在缺口,随着2020年供给陆续补上,我们估计动力煤中枢处于下行趋势,价格中枢下降200-300元/年,我们预计今年的价格中枢在1000元左右上下浮动。


受益于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优势,安徽省用电量增速快于全社会平均水平。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7.5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2021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8.3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2022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8.6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较2019年相比,这三年期间复合增速6.1%。根据安徽省统计局数据,2022年安徽省全社会用电量2993.2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长10.2%,与2019年相比,这三年期间复合增速9.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水平。


22.3%。公司是安徽省内第二大发电集团,在运机组中60万千瓦及以上高效低能耗装机占比74%。省内电力供需趋近的趋势下,公司2019-2022年实现上网电价370元/兆瓦时、360元/兆瓦时、390元/兆瓦时、459.6元/兆瓦时;实现上网电量351.36亿千瓦时、329.42亿千瓦时、344.5亿千瓦时、388.37亿千瓦时。


是公司的核心优势。长协煤:2022年公司长协煤占比达60%,公司预计今年长协覆盖率到80%;长协电:2022/2023年公司90%的电量属于年度交易,月度和现货作为补充。2023Q3受益于迎峰度夏用电量环比Q2增长50%+新疆项目在Q3投产,三季度业绩显著增厚,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2.11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归母净利润13.05亿元,同比增长161.04%;单Q3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75亿元,同比增长17.5%;实现归母净利润7.2亿元,同比增长336.7%。


根据我们表1对2023年-2025年我国电力行业装机的预测,核心假设如下:(1)2023年-2025年我国火电新增装机60GW、80GW、30GW,存量装机达到1392GW、1472GW、1502GW,火电2024年新增装机见顶,对于火电发展的口径:十四五增容控量,十五五控容减量,十五五后减容减量;(2)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发电板块实现收入181.4亿元、195.35亿元、210.42亿元,同比增长9.8%、7.7%、7.7%,毛利率7.9%、9.5%、10.5%;实现煤炭板块收入65.66亿元、60.40亿元、55.57亿元,同比增长-10%、-8%、-8%,毛利率0.6%、0.5%、0.4%。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1.85亿元、260.79亿元、271.28亿元,同比增长3.7%、3.5%、4.0%;实现归母净利润9.57亿元、14.51亿元、25.22亿元,同比增长125.0%、51.7%、73.8%,对应PE14、9、5倍。可比公司上,选取全国性火电龙头华电国际、南网储能,对应2024年平均PE为17倍,公司对应2024PE为10倍,我们认为当前估值被低估。由于公司背靠新势力基地安徽,电力需求确定性强、电价有价格支撑;同时公司煤炭长协比例较高,在煤炭价格较高的周期里锁定较低的煤炭成本,叠加容量电价+现货市场推广的政策利好,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及作者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内容所导致的任何后果负任何责任。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东吴证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投资银行服务或其他服务。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分析师认为可靠且已公开的信息,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经授权刊载、转发本报告或者摘要的,应当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并注明本报告发布人和发布日期,提示使用本报告的风险,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未经授权或未按要求刊载、转发本报告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公司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投资评级基于分析师对报告发布日后6至12个月内行业或公司回报潜力相对基准表现的预期(A股市场基准为沪深300指数,香港市场基准为恒生指数,美国市场基准为标普500指数,新三板基准指数为三板成指(针对协议转让标的)或三板做市指数(针对做市转让标的)),具体如下:公司投资评级:买入: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在15%以上;增持: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介于5%与15%之间;中性: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介于-5%与5%之间;减持: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介于-15%与-5%之间;卖出: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在-15%以下。行业投资评级:增持: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强于基准5%以上;中性: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基准-5%与5%;减持: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弱于基准5%以上。公司投资评级:买入: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在15%以上;增持: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介于5%与15%之间;中性: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介于-5%与5%之间;减持: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介于-15%与-5%之间;卖出: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在-15%以下。行业投资评级:增持: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强于基准5%以上;中性: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基准-5%与5%;减持: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弱于基准5%以上。我们在此提醒您,不同证券研究机构采用不同的评级术语及评级标准。我们采用的是相对评级体系,表示投资的相对比重建议。投资者买入或者卖出证券的决定应当充分考虑自身

【东吴证券】背靠新势力基地安徽用电需求攀升,新疆机组投产盈利进一步改善
上一篇

【光大证券】信用债月度观察:发行量环比减少,信用利差持续收窄

2023-11-08
下一篇

【国盛证券】决胜中小成长:华泰柏瑞中证2000ETF投资价值分析

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