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药用玻璃行业报告:中硼硅市场的新势力崛起

1力诺特玻:特种玻璃细分市场的领先者

1.1公司简介

山东力诺特种玻璃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成立,总部山东济南,2021年11月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是以玻璃新材料为主导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全球每两台微波炉就有一台使用力诺生产的耐热托盘。2022年新增中硼硅药用模制瓶生产线和中硼硅药用玻璃管生产线,2024年4月中硼硅玻璃模制注射剂瓶(5ml-500ml)完成转A,表明可以正式批量上市销售。公司核心产品包括,中硼硅/低硼硅药用玻璃系列、高硼硅耐热玻璃系列,主要应用于医药包装、日用消费。2023年公司耐热玻璃、药用玻璃分别实现营收5.18亿元、4.06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54.72%、42.85%;营收增速分别为24.82%、15.27%,产品毛利率相差近10pct,耐热玻璃为13.13%,药用玻璃为23.19%。未来随着药包材占比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有望同步提升。

2024药用玻璃行业报告:中硼硅市场的新势力崛起

2023年公司境内收入占比80.45%,毛利率15.55%,境外收入占比19.55%,毛利率25.22%。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止是出口。2024年1月,公司与埃及The European Ampoules Company (简称“EAC”)股东Michele Gusti、George Philip Fayez、Gamal Bashir lshak签订《投资框架协议》,拟通过支付现金的方式,以股权受让及增资相结合的的形式收购EAC51%的股权。

1.2股权结构及回购

公司股权结构较为集中。实控人为高元坤先生,通过力诺集团、力诺投资控股间接持股力诺特玻。力诺集团主要经营新能源、中西医药、精细化工、特种玻璃业务,高元坤先生长期担任力诺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第一大股东力诺投资控股直接持股31.12%,力诺集团直接持股力诺投资控股78.87%。


鸿道新能源为员工持股平台,持股6.53%;此外,公司2022年4月25日向214名激励对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684万股,首次授予价格为10.76元/股,激励目标为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6亿元、2亿元、2.6亿元(扣非且扣除股份支付费)。复星惟实及一致行动人复星惟盈2022年12月公告拟减持6%(减持前合计持股14.38%),6个月内减持3.8669%,随后于2023年7月再次预公告减持6%,规定时间内减持2.9833%。截至2024Q1末,合计持股比例降为7.5238%,其中复星惟实占股3.7619%,复星惟盈占股同为3.7619%。同时,公司积极展开回购。2024年1月公告拟以自有资金5000-6000万元回购股票(用于激励),回购价格不超过22元/股(含本数)。截至4月30日,累计回购4564万元(不含交易费),占总股本的1.40%,成交价介于12.339-16元/股之间。

1.3财务概况

2017-2023年公司营收CAGR为11.08%,2022/2023公司实现营收8.22/9.47亿元,分别同比-7.52%/+15.25%。2017-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CAGR为5.20%,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1.17亿元,同比-6.51%,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0.66亿元,同比-43.49%。2024Q1公司实现营收2.67亿元,同比+18.99%,实现归母净利2481万元,同比+8.22%。2023年利润下滑较多,毛利率为17.44%,2022年为22.09%,主因成本较往年大幅提升:一是高硼硅耐热玻璃的原材料硼砂、硼酸价格大幅增长,达到历史高点,电力、天然气价格同样偏高,二是2023年公司点火多台窑炉,固定折摊增加,三是可转债增加利息费用,进一步影响净利率表现。2024Q1随着原材料价格回落,公司盈利能力逐步回升。


盈利能力受能源及原材料价格影响。公司日常生产中主要采购的原材料包括硼砂、石英砂、中硼硅药用玻璃管、包装材料及辅料等,主要采购的能源为电力、天然气等,其中硼砂、硼酸由公司直接或通过代理商向美国、土耳其等厂商进口采购,而石英砂属于传统浮法玻璃原材料,中硼硅药用玻管为中硼硅管制瓶的上游材料。硼砂可以提高药用玻璃产品透明度及耐热性能,增强抗冲击性能;硼酸通常由硼砂制备而成,加速玻璃澄清、减弱玻璃结晶能力,降低玻璃热膨胀系数。硼硅含量越高,硼砂占成本比重越高。

2024药用玻璃行业报告:中硼硅市场的新势力崛起

公司费用率管控良好。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17%/3.18%/2.98%/0.51%,销售费用率有所提高,管理、研发费用率基本稳定。①销售费用:公司的销售费用率较同行业可比公司处于较高水平,2017-2021年逐年下降,2022-2023年有所上升,2022年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减弱后、公司加大国内市场拓展,销售人员、差旅费用等有所增长,销售人员从2021年的56人增至2023年的84人。②管理费用:公司的管理费用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受益于管理效率提升,近年来管理费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③研发费用:公司的研发费用率较为稳定,2023年为3.18%,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山东药玻、正川股份分别为2.77%、2.60%。

2行业:中硼硅玻璃,药包材升级+“国产替代”

药品包装材料是指,在药品运输、贮存、管理、使用过程中提供保护、分类等作用的适宜包装材料或容器,伴随着药品从生产、流通到使用环节全过程。药用玻璃是全球医药行业主流包装材料。目前主要药品包材有玻璃、橡胶、塑料、陶瓷和金属5类,与其他药用包材比,玻璃具有耐酸耐腐蚀、阻隔性优、密封性好、价格相对较低等优点,化学稳定性好、生物相容性高使其成为主流包装药材。

2.1中硼硅玻璃最适合药用

2.1.1药玻四项分类:高/中/低硼硅玻璃、钠钙玻璃药用玻璃材质中B2O3含量决定其关键性能,高B2O3含量对应低热膨胀系数和高耐水性,热膨胀系数越高,越容易产生炸裂纹、破碎和玻璃屑;耐水性越高,与药物发生反应的风险越小。根据玻璃成分(B2O3)及性能(平均线热膨胀系数、耐水性)不同,可将药用玻璃分为高硼硅玻璃、中硼硅玻璃、低硼硅玻璃和钠钙玻璃四类。此外,根据玻璃内表面耐水性可将药用玻璃瓶分为I类瓶、II类瓶、III类瓶,中硼硅玻璃属于I类瓶,适用范围更广,而低硼硅玻璃属于II类瓶。


中硼硅玻璃性能最适合药用,但国内应用仍以低硼硅为主。⚫中硼硅玻璃指B2O3含量在8%-12%、平均线热膨胀系数为5.0×10-6K-1的药用玻璃,也被称为5.0玻璃,由德国肖特发明,因其优异的抗热冲击性能及耐水性能在国际上大量使用;⚫低硼硅玻璃B2O3含量低于中硼硅玻璃,耐热冲击性能及内表面耐水性能较弱,可用于储存化学稳定性要求不高的药品和日用品,但难以储存酸性、碱性较强的药品。目前低硼硅药用玻璃在国内应用更广;高硼硅玻璃性能最优,但后续转化加工需更高温度封口较难,因此较少应用于医药领域;⚫钠钙玻璃清洗过程中稳定度差,一般用于一次性输液瓶或口服液瓶.


2.1.2药玻又可分为模制瓶、管制瓶两类药用玻璃根据制造工艺及用途可分为模制瓶、管制瓶两类。模制瓶生产时无需制作玻管,通过模具直接将玻璃液制成药瓶;管制瓶生产时需先将玻璃液制成玻管,然后切割玻管二次加工制得一定形状和体积的药瓶,即管制瓶生产过程可分为拉管和制瓶两个环节。模制瓶与管制瓶的区别主要在容量、壁厚、重量、生产工艺、成本等方面。


模制瓶与管制瓶应用范围有所区别。模制瓶、管制瓶均可用于制作注射剂瓶、口服液瓶,模制瓶因其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更适用于大容量输液瓶,而管制瓶可用于生产安瓿瓶、预灌封和卡式瓶。1)安瓿瓶:灌装针剂或药粉用的细颈薄壁玻璃小瓶;2)预灌封:可直接用于注射或用于手术清洗;3)卡式瓶:没有底的管制抗生素瓶。


2.1.3预计2026年国内药玻行业市场空间达到442亿元根据百谏方略(DIResaerch)研究统计,2023年全球医药包装市场销售额达4725.4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6157.5亿元,2023-2030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3.85%。根据国际Reportlinkrer的报告,未来几年中国药用玻璃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9%,到2025年中国药用玻璃市场规模将超过400亿元。根据头豹研究院统计,2021年我国药用玻璃市场规模286亿元,同比+11.7%,中硼硅玻璃渗透率为15.4%,同比+0.5pct。目前国内中硼硅玻璃在药用玻璃市场的渗透率远低于国际水平,国际上超过70%的主流注射剂包材为中硼硅玻璃。头豹研究院预计到2026年,我国药用玻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42亿元,2023-2026年的CAGR为8.51%,中硼硅玻璃渗透率提升至33.3%。

2.2中硼硅玻璃价值链更高,渗透有望提速

中硼硅玻管、中硼硅玻瓶的产业链价值远高于低硼硅及钠钙玻璃瓶。低硼硅玻璃管的毛利率一般在20%左右,中硼硅制瓶环节毛利率30%~40%,而中硼硅制管环节毛利率40%~60%。2.2.1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推动药用玻璃升级2023年过评药品数量快速增长,共2713个品规的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包含按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批准的仿制药,即“视同通过”),涉及742个品种,相较于2022年的1899个品规,同比增长42.86%。一致性评价,从根本上推动药用玻璃行业、由低硼硅玻璃向中硼硅玻璃升级。


2017年12月,我国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已上市化学仿制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指出不建议使用低硼硅玻璃和钠钙玻璃;⚫2019年1月和2020年5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多项文件,明确指出,注射剂使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质量和性能不得低于参比制剂,以保证药品质量与参比制剂一致。由于海外原研药参比制剂的包装材料一般均使用中硼硅玻璃,而一致性评价要求注射剂使用包材不得低于参比制剂,因此,国内仿制药企业为通过一致性评价,将选择同等材质的药包材即中硼硅玻璃,一致性评价将从原则上推动国内中硼硅玻璃渗透率提升。同时注射剂玻璃瓶占药用玻璃包材总量的55%以上,也将显著拉动中硼硅瓶需求放量。


2.2.2关联审评审批加速药用包材行业集中度提升关联审评审批制度推行,加速药用包材行业集中度提升。2016年8月,我国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总局关于药包材药用辅料与药品关联评审有关事项的公告》,要求药包材、药用辅料不再单独审批,而是按程序与药品注册申请关联申报和审评审批,与此前的注册制相比,在关联审评审批制下,药品企业成为承担药包材质量检查的主要责任人。随着制度落地,药包材企业规模效应开始凸显:⚫药品企业更换药包材供应商成本增加。


关联审评审批制下,药品生产企业更换包材供应商,意味着要将其产品重新进行关联审评报批,面临时间成本、能否通过审评也存在不确定性,因此药品企业与药包材供应商的粘性增加;⚫原注册制下的包材注册许可证取消,药品生产企业承担更多药品安全责任,为避免出现恶性事件,倾向于选择头部药包材企业合作。

2.3中硼硅“拉管”国产替代正在突破

我国目前已掌握成熟的低硼硅玻管和制瓶生产技术,但大部分中硼硅玻管的供给仍被外资企业掌控,国内仅有极少数厂商能自主生产。中硼硅模制工艺已基本攻破,但在管制工艺方面,中硼硅玻璃前段窑炉拉管技术(拉出直径和厚度均匀的中空管子),外资仍有显著优势。近年来国内企业加速进入“拉管”行业,国产替代过程正在提速。


丹纳法和维洛法是目前国际主流拉管方法:在丹纳法中,熔融玻璃液从供料嘴流出后以带状的形态缠绕在被控制在特定旋转速率的旋转轴,伴随封闭空间(马弗炉)加热的作用下原本凹凸不平的料垄逐渐形成光滑的玻璃表面。旋转管的固定轴中心同时进入成型气体,玻璃液在芯轴风流量和压力的作用下形成中空的圆形玻璃管。最后在牵引机器作用下,玻璃管沿跑道调整尺寸和逐步冷却;而在维洛法中,玻璃液是首先从料碗和成型端头间的环形截面流下,然后垂直向下,再随着跑道或牵引机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移动,最后在空气中完成玻璃管的成型。


玻管是将熔融玻璃液拉制成断面为圆形或异型的空腔玻璃制品。国内外药用玻璃管广泛应用的拉制方法为丹纳水平拉管法,该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以及操作方法已较为成熟,适用于制造外径2-70mm玻璃管、日熔量大于10T/D窑炉。目前国内采用丹纳法的中硼硅玻璃管厂商受旋转管不稳定现象影响,在旋转管等耐材腐蚀后周期性更换劳动强度大、玻管生产不连贯停机时间长、更换检修成本高,导致玻璃管质量、良率与国际巨头仍存较大差距。中硼硅玻璃管生产壁垒主要体现在技术壁垒和资金壁垒上。⚫中硼硅玻璃管的技术壁垒:(1)熔化温度高。中硼硅玻璃熔化温度要求高于低硼硅玻璃及钠钙玻璃,因此对窑炉及相关材料的腐蚀损耗更大、性能要求更高,玻璃液质量控制难度大;(2)旋转管容易产生气泡。当旋转管抗侵蚀性差或表面光滑度差时,易使玻管内产生结石、条纹或气泡等导致产品质量不佳。解决方案为拉管过程中在旋转管等部位包覆较大规模贵金属如铂铑合金;(3)硼含量提高使玻璃管尺寸公差达不到要求,如尺寸精度不够、亚微观均匀性差等。


硼具备较强挥发性,中硼硅玻璃提高硼含量,挥发的硼使玻璃表面形成一层白色变质玻璃并改变玻璃表面张力,玻璃液内气泡的成长、熔解、排出速度由玻璃表面张力决定,因此玻璃表面张力改变最终影响玻管圆度、壁厚偏差等;(4)上述问题使得制瓶环节良率低、成本高,导致国产拉管市场认可度不佳。制瓶环节多采用高速制瓶机,由于国产拉管存在的尺寸公差问题和气泡问题,高速机上使用国产拉管时发生断管、跳管、破碎等现象概率明显增大。


中硼硅玻璃管的资金壁垒:技术难点决定资金需求大,中硼硅玻璃生产线投资额明显高于低硼硅玻璃。单条中硼硅玻璃生产线约为15000万元/条,而低硼硅仅需2000万元/条,主因①由于中硼硅药用玻璃管熔化温度高、窑炉性能要求高,因此生产设备基本进口;②为解决旋转管抗侵蚀性差而在其表面包覆较大规模铂铑合金,大幅提高中硼硅玻璃管产线建造成本(铂铑合金投入在3000-5000万元左右)。此外,中硼硅玻璃生产线后期维护投入较高。

3力诺特玻:跨越0到1,掘金中硼硅

3.1中硼硅模制瓶:转A突破,厚积进军

2024年4月30日,公司公告中硼硅玻璃模制注射剂瓶(5ml-500ml)已完成转A,表明公司生产的中硼硅玻璃模制注射剂瓶可以正式批量化上市销售。“转A”是进军中硼硅模制瓶行业的必要条件,是第一道“门槛”。通过观察已转A企业的现状,以及当前市场格局,我们认为客户是第二道“门槛”,产能是第三道门槛,最后是质控、成本管控能力的不断的突破。(1)什么是“转A”药包材产品在CDE(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的登记办理流程为“产品研发定型——生产三批次产品——稳定性、相容性和安全性研究——药监总局网上登记——现场提交资料——取得登记号——与药品关联审评——与制剂共同审评审批结果由I变成A”(I 代表尚未通过与制剂共同审评审批的原料/辅料/包材,A 代表激活,已批准在上市制剂使用的原料/辅料/包材)。


(2)客户、产能是第二、第三道门槛除山东药玻、力诺特玻外,目前国内过A认证的企业包括:四川阆中光明玻璃(时间偏早),山东鼎新和福建龙威药玻(2023Q4完成过A)。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年山东药玻在国内中硼硅模制瓶市场的市占率为70-80%,SGD、四川阆中等其他企业占据20-30%的市占率,行业竞争格局呈现一家独大的趋势,我们认为其他企业想要扩大市场份额需要面临以下几个难点:首先,在关联审评审批制下,药品生产企业更换包材供应商,意味着要将其产品重新进行关联审评报批,面临时间成本、以及能否通过审评存在不确定性,因此药品企业与药包材供应商的粘性增加;第二,药包材能否大规模批量化生产,是影响药企选择包材企业的核心考量因素,原注册制下的包材注册许可证取消,药品生产企业承担更多药品安全责任,为避免出现不确定事件,药企倾向于选择产能储备充裕、生产良率较高的药包材企业合作。公司医药客户资源丰富,具备先发竞争优势。公司作为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医药包装协会标准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山东医药包装协会会长单位,在药用玻璃业务方面拥有全国性销售服务网络,已与多家大中型药企如悦康药业、华润双鹤、新时代药业、齐鲁制药等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完善的客户渠道资源使得公司在中硼硅模制瓶新品的推广上具备了先发优势。积极把握行业机遇、加速扩产。


公司投建的轻量薄壁高档药用玻璃瓶项目已于2022年8月点火,新建产线可年产中硼硅药用模制瓶约5080吨。2022年11月公司投资建设M2轻量化药用模制玻璃瓶(I类)项目,达产后可新增中硼硅模制玻璃瓶产能11242吨,达产后产能合计16322吨;公司于2023年8月发布可转债募集说明书,投资建设轻量药用模制玻璃瓶(I类)产业化项目,达产后新增中硼硅药用模制瓶产能46574吨。根据公司募集资金承诺情况,上述项目有望在2024年年底前全部建成,投产后公司产能将达到6.3万吨/年。当前中硼硅模制瓶市场需求旺盛,公司在客户端具备先发优势,产能有望在2024年迎来陆续投放,参考公司可转债发行说明书里中硼硅模制瓶9300元/吨的预期售价,通过与制剂共同审评审批且项目满产后、公司在中硼硅模制瓶业务营收有望达到5.85亿元。

3.2管制瓶:基础夯实,提高玻管自给率,打开降本空间

从产品性质上看,管制瓶壁厚更薄更均匀,产品理论难度要高于模制瓶,但我国呈现的却是模制瓶集中度高、管制瓶分散的竞争格局,我们估计主要原因为玻管生产壁垒较高(拉出直径和厚度均匀的中空管子),国内熟练掌握的是后端制瓶工艺。玻管是将熔融玻璃液拉制成断面为圆形或异型的空腔玻璃制品。国内外药用玻璃管广泛应用的拉制方法为丹纳水平拉管法,该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以及操作方法已较为成熟,适用于制造外径2-70mm玻璃管、日熔量大于10T/D窑炉。目前国内采用丹纳法的中硼硅玻璃管厂商受旋转管不稳定现象影响,在旋转管等耐材腐蚀后周期性更换劳动强度大、玻管生产不连贯停机时间长、更换检修成本高,导致玻璃管质量、良率与国际巨头仍存较大差距。全球主流中硼硅玻管生产&销售企业包括:德国肖特(SCHOTT)、美国康宁(KIMBLE)及日本电气硝子(NEG)等,2023年这三家公司占据了世界中硼硅玻管80%以上的产量,其中仅肖特一家便占据全球50%左右的中硼硅玻璃产量份额。

2024药用玻璃行业报告:中硼硅市场的新势力崛起

4耐热&电光源玻璃:产销两旺基本盘

公司耐热玻璃产品包括耐热器皿、微波炉托盘。2020年公司对美的销售收入下滑、导致微波炉托盘收入及占比下降。对比两种产品单价及毛利率,耐热器皿单价下滑较为明显,微波炉托盘单价相对保持稳定。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现制茶饮行业报告:性价比与下沉市场的双轮驱动

2024-05-31
下一篇

2024医疗设备行业报告:美好医疗引领呼吸机组件市场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