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轮胎行业报告:赛轮轮胎全球化布局与研发创新
1.国内胎企新龙头,质、量双升加速成长
1.1.国内轮胎出海领军者,多点布局垂直消费腹地
赛轮轮胎主要从事轮胎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创立于2002年,2011年登陆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是首家在海外建厂并最早拥有两个海外生产基地(越南、柬埔寨)的轮胎企业,2013年赛轮越南一期生产线全线贯通,首家海外工厂首条轮胎顺利下线,公司十余年来持续深耕研发,目前持有核心产品液体黄金轮胎,并逐渐成长为轮胎企业新龙头。
公司实控人为袁仲雪先生,截至2023年12月,直接及间接持股持总计23.11%。公司下设赛轮(越南)、赛轮(沈阳)、赛轮(东营)等子公司,对公司生产经营及对外贸易起到支撑作用。
海内外多点布局,垂直消费腹地。公司目前在中国的青岛、东营、沈阳、潍坊及海外的越南、柬埔寨等地建有现代化轮胎生产基地,实现全球化建设,海外产能靠近消费地,便于把握市场动态,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国内方面,公司拥有青岛、沈阳、东营、潍坊四大生产基地,据公司年报披露,公司PCR/TBR/非公路轮胎2023年平均产能分别为3450万条/825万条/10.3万吨;海外布局越南、柬埔寨工厂,2023年PCR/TBR/非公路轮胎平均年产能分别为2150万条/555万条/7万吨,其中,越南三期、柬埔寨项目及潍坊非公路胎技改项目处于产能爬坡过程,实际产能仍存在释放空间。此外公司拟在墨西哥成立合资公司,投资建设年产6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项目,拟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建设年产360万条子午线轮胎与3.7万吨非公路轮胎项目。
1.2.经营管理水平优秀,利润率有望追赶国际龙头
公司盈利水平持续提升,产销同步放量。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9.78亿元,同比+19%,实现归母净利润30.91亿元,同比+132%;2024年Q1实现营业收入72.96亿元,同比+36%,实现归母净利润10.34亿元,同比+191%,在原材料采购价格总体下降及需求复苏背景下,业绩表现亮眼。随着产能稳步扩张,公司产销量持续增长。2023年实现产量5863.54万条,同比+35.71%,销量5578.63万条,同比+27.07%;2024年Q1继续维持高景气度,实现产量1725.27万条,同比+49.77%,销量1658.17万条,同比+43.71%。
海外子公司持续贡献收益。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在海外建设轮胎工厂的企业,其首个越南工厂在2013年就已建成投产,并持续贡献收益。此外,于2021年建立柬埔寨子公司,在良好的出口环境下,2023年,赛轮(越南)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33亿元,净利润15.94亿元,赛轮(柬埔寨)实现营业收入23.32亿元,净利润5.65亿元,海外子公司营业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36.82%,占公司总净利润的67.42%。
毛利率处行业领先水平,海外业务贡献高质量收益。公司2023年至2024年一季度毛利率超过27%,即使在2021-2022年行业低谷期,也始终将毛利率控制在行业领先水平。2023年,公司内销毛利率19%,外销毛利率31%,贡献了高质量收益。一方面,我国正在成为新的全球轮胎制造中心,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另一方面,轮胎出口毛利率显著高于内销,出口份额的提升为公司带来优质收益。
费用管控良好,利润率可比肩国际头部胎企。我们比较了近5年来公司与全球头部胎企的经营毛利率及营业利润率。毛利率方面,从2023年情况来看,公司较普利司通、韩泰仍有一定差距,与龙头米其林相当。我们以毛利率减营业利润率的净值表示企业经营费用的管控能力,可以看到公司的营业利润率仅次于韩泰轮胎,期间费用率显著低于其他公司,费用管控良好。
资产规模稳步扩张,营运能力与资产扩张相匹配。当前轮胎行业扩产周期下,公司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数额稳步增长。经营规模扩大情况下,公司存货及资产周转率维持稳定,证明对于新增资产管理能力较强。此外,公司近五年来现金满足投资比例为1.30,资金自给能力强,可满足一系列资本支出。
2.海内外供需两旺,预计行业景气度仍将延续
2.1.全球轮胎市场持续稳定增长,我国企业市占率提升
我国汽车产量位居全球首位,产量增速保持稳定。轮胎是汽车的重要配套产品,轮胎工业与汽车工业的关系极为密切。世界汽车工业近十年发展的特点是发达国家市场增长放慢,如欧洲、北美、日本等重点地区;而中国、印度、中亚、东南亚、东欧等新兴市场发展空间更为广阔。据OICA统计,2023年全球汽车产量最高的国家为中国,占比为32%,其次为占比11%的美国。产量排名前十的国家中,除巴西外同比均有上涨,我国产量连续两年上涨,2023年同比增长12%。
从种类上看,全球轮胎市场受疫情影响较大,半钢胎市场修复优于全钢胎。2020年起,轮胎市场整体下行,2023年得以逐步修复。其中,半钢替换胎作为消费量最大的种类,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11.56亿条,已超过2019年的11.49亿条,同比持平。半钢配套市场保持稳定增长,2023年市场规模4.17亿条,据2019年同期约有0.04亿的差距。全钢替换市场2023年销量为1.65亿条,同比下降2%;配套销量0.47亿条,同比增长11%,修复力度较半钢市场稍弱。
从地区上看,欧洲半钢胎消费第一,中国全钢胎消费第一。2023年,欧洲地区半钢胎消费量为4.54亿条,占据全球28.8%的份额,位居全球第一;北美地区及我国消费量分别为3.91亿条、2.65亿条,占比24.8%及16.8%。我国2023年消费全钢胎0.62亿条,2023年上半年消费0.30亿条,以29.4%的份额位列全球第一。一方面,国内基建及货运需求高,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大,带动客运车保有量及轮胎更换维修比例。
我国胎企市占率逐年上升,后续空间仍较大。根据历年世界轮胎75强排名数据,普利司通、米其林和固特异三家公司为全球轮胎企业第一梯队,其市场份额从1998年的54.94%下滑至2022年的38.94%。我国中策橡胶、玲珑轮胎、赛轮轮胎等国内轮胎厂商主要代表集中在第三梯队,近年来中国轮胎企业也不断在新材料、新配方、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等方面发力,逐步向世界先进龙头靠拢,国内top3企业份额从1998年的1.14%提升至2022年的5.32%。
我们预测到2026年全球轮胎市场销量将保持约1.25%~4.17%的复合增速。我们采用以下假设:1)乘用车/商用车年度替换率为5%/3%;2)汽车增量预测采用marklines预测作为中性标准;3)乐观情况下,宏观经济稳定复苏、消费政策支持及出行率提升,预计乘用车/商用车增量为中性预测下的1.5/1.3倍,替换周期加快2%/1%;4)悲观情况下,汽车消费疲软、出行率下降等因素可能导致配套及替换市场不及预期,预计乘用车/商用车增量为中性预测下的0.5/0.7倍,替换周期降低2%。我们预测在悲观/中性/乐观情况下,到2026年全球轮胎市场需求量可分别达到18.53/19.35/20.18亿条,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25%/2.73%/4.17%。
2.2.国内市场龙头集中度提升,国产替代前景明确
国内轮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落后产能退出。一方面,化工能效转型背景下,对于轮胎企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降碳减污要求;另一方面,早期轮胎产能普遍存在低端化问题,需要通过对于落后产能的压减或技术改造重塑健康的产业结构。以我国轮胎大省山东为例,《全省落实“三个坚决”行动方案(2021—2022年)》实施以来,淘汰轮胎落后产能超过2700万条,按照《方案》计划,总关停产能达3117万条。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鼓励轮胎:采用绿色工艺的高性能子午线轮胎(55系列以下,且滚动阻力系数≤9.0N/kN、湿路面相对抓着系数≥1.25),航空轮胎、巨型工程子午胎(49吋以上)、农用子午胎及配套专用材料和设备生产。限制:斜交轮胎、力车胎(含手推车胎)、锦纶帘线、5万吨/年以下钢丝帘线等生产装置。2023.12
《山东省高端轮胎铸造项目发展指导目录(2023年版)》山东省发改委等部门对全钢、半钢子午胎、摩托车轮胎、非公路轮胎(不含巨胎)等能耗的建议标准。对轮胎新增年产能及改扩建产能的规划。2023.08《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发改委等部门规定全钢子午线轮胎单位产品能耗标杆水平为235千克标准煤/吨,基准水平为340千克标准煤/吨;半钢子午线轮胎单位产品能耗标杆水平为290千克标准煤/吨,基准水平为430千克标准煤/吨。2023.07
《2022年山东省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山东省发改委等部门轮胎行业:年产能120万条以下的全钢子午胎(工程轮胎、航空轮胎、宽断面无内胎除外)、500万条以下的半钢子午胎(缺气保用轮胎、赛车胎高端产品、超低断面轮胎除外)企业全部整合退出。
2022.06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创新引领走在前聚力实现新突破”系列发布会山东省人民政府年产能120万条以下的全钢子午胎(工程轮胎、航空轮胎、宽断面无内胎除外)、500万条以下的半钢子午胎(缺气保用轮胎、赛车胎高端产品、超低断面轮胎除外)企业全部整合退出,淘汰不能实现密闭式自动投料的炼胶机及不能实现充氮工艺的子午胎行业硫化设备。
2022.02《山东省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行业标准,整合退出年产能120万条以下的全钢子午胎(工程轮胎、航空轮胎、宽断面无内胎除外)、500万条以下的半钢子午胎(缺气保用轮胎、赛车胎高端产品、超低断面轮胎除外)企业,退出产能可以进行减量置换。
2021.09《全省落实“三个坚决”行动方案(2021—2022年)》山东省发改委技术标准:50 万条/年及以下斜交轮胎生产线、以天然棉帘子布为骨架的轮胎生产线(国家标准),年产能120万条以下的普通全钢子午胎企业、年产能500 万条以下的普通半钢子午胎企业(省定标准)。
头部企业持续扩产,实现产能的优质替换,龙头市占率不断提高。轮胎头部企业通过持续扩产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2019-2023年,我国龙头胎企市占率均有明显提升,其中赛轮轮胎半钢胎市占率由5.35%提升至6.87%,全钢胎市占率由2.85%提升至5.82%。
部分外资全钢胎竞争力下降,陆续退出中国市场。相比于半钢胎的消费属性,全钢胎更多用于基建及房地产项目,生产资料属性更为明显。因此,当前国内全钢胎的消费偏向于耐磨性能优异、性价比较高的产品,恰好匹配国产胎的属性。近几年来,外资全钢胎市场份额逐渐缩小,普利司通、邓禄普、优科豪马等海外巨头相继退出中国全钢胎市场,而我国头部企业在保证市场份额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升级产品品质,巩固国产份额优势。
2.3.我国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释放新的轮胎需求空间
全球市场方面,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主要集中在中、美及欧洲地区。2023年全球保有量超过4000万辆,同比增长55%,是2019年保有量的五倍以上。其中,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全球半数以上,2023年增幅58.7%,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从种类上看,纯电车(BEV)占比约70%,其中欧洲市场BEV占比较低,接近60%。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汽车产销量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并打造了日渐完善的制造工业体系。2023年,中国电动车销量达949.52万辆,同比增长38%,渗透率达32%。据工信部预测,从目前的数据和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或将提前10年或9年突破50%,也就是将在2025年或2026年占比超50%。
政策推动与企业发展共振,合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据IEA统计数据,到2030年,全球各地区颁布的既定政策、目标政策,以及新能源汽车厂商(OEM)的销售目标三者趋向一致,表明政策与企业协同发展的强劲势头。欧洲地区,轻型车及重型车市场均受到汽车制造商的广泛关注,其中重型车2030年的销售目标制定在40%左右,超出当地政府预测。美国重型车制造商目标略低于政府预测,对于北美电车电池生产投资等关键政策仍未转化成制造商的经营目标。中国市场,吉利、上汽通用五菱、北汽、一汽等集团纷纷在2022年宣布了新的战略目标,与政府目标高度一致,目标在2030年轻型电车渗透率达到62%,重型电车达到24%左右。
预计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保持高速增长。基于中汽协对我国汽车市场2024年的预测,以及EVVOLUMES的长期预测,2024年我国汽车总销量将达到3100万辆,同比增长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1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20%。到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复合增长率约为11%,渗透率达到83%。
国产轮胎有望伴随新能源汽车工业走向世界。回顾日本汽车工业历史,20世纪初,正值日本汽车业发展初期,本土零部件企业同步强化工艺,与汽车形成综合竞争力。如全球前三的日本胎企普利司通,正是借助本土汽车企业的强大话语权发展壮大。而如今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汽车产销量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并打造了日渐完善的制造工业体系。新能源汽车对于轮胎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技术工艺还在探索当中,我国与全球顶级品牌间还未形成较大差异。我国轮胎企业在加强研发创新的基础上,也有望凭借新能源车产业链国产化实现“弯道超车”。
我国胎企已成功配套近半数销量较高的新能源车型。我们统计了2023年销量较高的200余个新能源车型所配套的轮胎品牌,其中绝大多数车型配套的还是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马牌四家全球头部品牌;而海外二、三梯队轮胎品牌配套车型众多,但多集中于年销量10万辆以内的车型;我国中策橡胶、玲珑轮胎、赛轮轮胎等也配套较多车型,2023年我国销量前十的比亚迪海豚、海鸥、五菱宾果、宏光mini、广汽Aion Y、长安Lumin等均选用国产配套胎。
我国A级新能源车基本配套国产轮胎,中级车配套替代空间较大。我们认为国产轮胎在A级新能源车市场已具备比较牢固的优势。配套市场上,A级车市场需求稳定且品牌流动性较小,市场集中于比亚迪、埃安等传统品牌,而国内胎企作为其配套轮胎,存量市场需求相对稳定;替换市场上,性价比为A级车消费群体最重视因素之一,国产轮胎更具价格优势,在轮胎替换市场占优。
我们认为中级车配套市场存在较大国产化机会。全球二线胎企在我国中级车市场份额较高。如佳通、韩泰、正新等胎企,由于较早介入国内市场而具备先发优势。我国车企在中级车轮胎的选择方面,更需要进行成本控制与性能要求的综合考量。随着我国胎企研发力度加强,产品性能逐步提升,我们认为在轮胎国产化的道路上,最先有望替代中级车配套的市场份额。
2.4.成本面小幅波动,长期预计趋于稳定
天然橡胶价格上涨提供成本支撑,后续有望稳定。天然橡胶价格在2011及2017年迎来两次高峰后趋向平稳,2023年年末至今有小幅走高趋势,价格在1.2-1.4万元/吨间波动。原材料价格涨幅有效传导至下游,2024年2月至今,超50家橡胶企业发布涨价通知,涨幅2%-5%。随着5月橡胶开割季到来,存在供应增加趋势,且原料涨价期间轮胎厂商以消化库存为主,我们认为全年橡胶价格将继续维持稳定,成本端稍有支撑,但不会对利润产生较大压力。
其他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小。轮胎主要原材料包括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炭黑、帘子布等,据公司柬埔寨半钢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生产每万吨半钢胎分别耗用上述原材料28/32/35/6吨。除天然橡胶外,其余原材料价格近三年波动性较小,且供给较为稳定,预计后期仍将维持稳定。
海运费自年初走高,或影响出口情况。受地缘政治影响,海运供需格局紧张致使欧线海运费大涨,影响欧洲、中东地区出口情况。但从长周期角度来看,海运费峰值在2021-2022年间,2023年已降至历史较低水平,当前海运费的上涨一定程度上压缩企业出口利润,但仍然明显优于行业低迷时期的情况。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