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连锁药店行业报告:老百姓扩张提速与效益增长分析

1. 老百姓:覆盖范围最广的连锁药店龙头

1.1. 二十余年稳扎稳打,龙头规模已成

公司为全国头部连锁药店之一。经营品类包括中西成药、中药饮片、养生中药、健康器材及相关非药品等,兼营药品批发与制造(主要为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制造)。从分布看,公司门店数量最多,覆盖范围较广。截至2023年9月底,已布局湖南、江苏、安徽、甘肃、陕西、广西、内蒙古、天津、湖北、浙江、山西、河南、山东、上海、宁夏、贵州、广东、江西、四川、福建共18个省级市场,合计市场容量占超中国医药零售市场总额的72%。全国拥有门店13000多家、员工近4万人。

守正创新二十余载,龙头地位已成。2001年,老百姓大药房长沙湘雅店开业,首创中国平价药房模式,自此开启了公司22年的创新发展之路。2015年,公司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交易。2022年,公司最大规模的股权融资和战略收购相继落地,通过非公开发行全额募集资金17.4亿元,控股收购怀仁药房80%股权并纳入近900家优质门店,成为湖南地区门店数与销售额第一的连锁药房。截至2022年6月,老百姓大药房全国门店数量突破10000家,成为中国首家门店数破万的民营上市连锁药房。

股权结构清晰,实控人为谢子龙和陈秀兰夫妇。截至2023Q3,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谢子龙和陈秀兰夫妇,通过老百姓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持有26.10%的股份,其中公司董事长谢子龙先生持股18.27%,加之陈秀兰女士直接持有公司1.78%的股份,合计持股比例达27.88%。

1.2. 批发业务持续增长,华东及华中优势显著

高基数压力缓和,2024年有望重回高增长。公司自2015年上市以来,营收由当年45.68亿元提升至2022年的201.76亿元,对应CAGR为23.6%;扣非净利润由2.33亿元增长至7.36亿元,对应CAGR为17.9%。2021年由于疫情管控原因,收入及利润增速有所下滑;2022H1由于疫情影响门店客流增长,使得业绩增速放缓;随着疫情政策逐步放开,2022H2重新实现业绩高增长,且在当年Q4达到单季度63.99亿的收入峰值。受此高基数影响,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增速放缓,我们预计2024随着高基数消除及公司维持稳健扩张步伐,公司有望重新恢复高增长。

受产品及业务结构影响,表观毛利率略低于同行。公司近五年(2018-2022)毛利率中枢约33%,略低于同行,原因为较低毛利率的DTP业务、加盟业务占比较高;截止2023Q3,公司DTP在零售端占比同行内最高,约10.7%,毛利率仅5-6%。此外处方外流带动药占比提升(处方药毛利率约20%)、互联网带动线上业务占比提升等因素使得毛利率逐步下滑,但公司扣非净利率始终保持平稳,相较同行有较大提升空间。

分产品看,中西成药贡献主要业绩。公司中西成药及非药品营收分别从2015年的31.94亿元、8.1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56.56亿元、31.15亿元,对应CAGR为25.5%与21.2%,其中非药品类收入占比由2015年的20.2%逐年下滑至2023Q3的15.9%,毛利占比由2015年的20.4%降低至2023Q3的17%。

2024连锁药店行业报告:老百姓扩张提速与效益增长分析

2. 连锁药店核心逻辑:行业集中度提升及处方外流加速

2.1. 疫后连锁药店具备增长确定性及扩张潜力

根据米内网数据,按终端平均零售价计算,2022年我国零售药店(包括实体药店及网上药店销售,含药品和非药品)市场规模为8725亿元,同比增长9.7%。2020年-2022年期间,受到疫情扰动及需求增长,整体保持较高的行业增速。

复盘2023年行业情况,压力因素逐步消化,药店经营层面改善向好。根据国家统计局社零数据,全国中西药品类经历2023一二季度较高增长。同时在涉疫产品库存、消费疲软、统筹政策落地时间差导致客户回流等影响下,7月全国中西药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3.70%,进入三季度低谷;8月同比增速持平;9月同比增速达4.5%。虽然四季度面临高基数因素,但是三季度以来呈现经营改善趋势。从上市连锁药房三季度收入增长看,同比增速中枢约15%,整体增长强于行业平均增速8.2%,头部药店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增速。且各家疫后开店加速。在消化疫情管控放开期间的高基数后,预计2024年连锁药店板块提速增长的确定性较高。

我国上市连锁药店的门店数量保持快速扩张。2018-2022年,我国六家上市药房门店数同比增速持续稳定在22%以上,远超行业平均水平(7%),药店数量扩张仍是零售药店业绩增长核心动因。我们认为,当前阶段门店数量扩张仍有空间,未来随着门店数量充分布局,行业可能加速并购整合,行业集中度将有望进一步提升。

2.2. 中长逻辑:集中度提升及处方外流加速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对比海外市场仍有提升空间。1)美国:作为连锁药店的发源地,美国零售药店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呈现出三大连锁巨头的格局。美国国内连锁药店通过大规模的整合和收购,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行业整体连锁率不断提高,从1990年的不到40%提高至2019年的87%,2019年CR3为77.1%。2)日本:2022年日本连锁药店TOP3 企业的市场份额达31%,近三年的日本连锁药店CR10高达70%。3)中国:2022年中国连锁零售药店行业CR3为12%,2020年CR10的市占率仅为25.2%。

药店连锁化率不断提升。根据药监局《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2022年)》,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64.4万家。其中零售连锁门店36万家,单体药店26.3万家。连锁药店的数量从2017年的22.9万家提升至2022年的36.0万家,5年CAGR为9.47%。过去10年药店总数的增长主要由连锁药店的发展带动,在2017年实现了连锁药店数量对单体药店数量的反超,2022年连锁药店比单体药店数量高出9.7万家,连锁化率达58%,但参考美国药店同期90%连锁化率仍有提升空间。

2024连锁药店行业报告:老百姓扩张提速与效益增长分析

院内仍为处方药主要销售渠道,零售终端处方药占比逐步提升。根据中康开思数据,我国2022年等级医院及零售终端的药品总规模为11660亿元,其中零售终端处方药规模达2349.56亿元,占比20.84%,相较于2017年的15.64%提升较大。从海外中长期处方外流趋势看,日本历时30余年将医药分业率(即处方外流比例)从1998年的30.50%提升至70%以上,实现医药高度分离。对比日本政策,国内政策具有较高的相似之处,药品零加成、药品耗材集采、医保定点药店纳入统筹支付等一系列政策推动处方外流,我们认为处方外流仍将继续,推动药店市场空间扩大。

借鉴日本发展和我国情况,我们对处方外流的空间进行测算。根据中性假设,假定2022-2032年公立医院药品市场规模以3%增速增长,其中每年3%的处方外流至零售终端,则2022-2032年处方外流带来的零售终端扩容规模达3600亿元。

2.3. 门诊统筹政策持续落地,医药分离趋势日渐明朗

2023年2月,国家医保局发文将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截至2023年7月,全国已有20省公布了试点药店名单,占比65%,涉及城市数量140个,获得统筹资质的门店数超4.4万家。

从门店数量看,各地放开节奏不同,如湖北、江西、陕西三省公布的门诊统筹药店数量较多,占全国所有统筹门店比例超50%(截至2023年6月),而河南全省仅有120家准入门店,长沙市也仅全市10%左右准入门店。从报销比例看,有51%地级市对标一级医院;20%地级市对标二级医院;28%地级市对标三级医院;9%地级市固定报销比例。

从起付线看,1/5地级市不设起付线;1/3地级市起付线<200元;16%地级市起付线200-500元;28%起付线500-1000元。从封顶线看,84%地级市限额<3500元;5%地级市限额3500-5000元;11%地级市限额>5000元。

重要进展:各地利好政策频出,结算端平台搭建完成,处方流转进程有望加速。以云南省为例,省肿瘤互联网医院开出全国首张线上电子处方,并流转至定点零售药店完成医保结算。而广东省医保局同样在2023年全省医疗保障系统重点工作推进会中,将“全面推广电子处方流转全流程便民服务应用”列入重点工作内容。

未来趋势:医疗机构吸引药店客流效应有望边际减轻。由于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多于2022年底或2023年初开通门诊统筹,而药店门诊统筹大多省份于2023年2月份后颁布政策指引,政策落地的时间差导致部分客流回流基层医疗机构,使得多数地区门诊统筹执行初对门店客流及业绩影响较大。但目前已开通门诊统筹的机构数量占比为54%,而药店仅29%,医疗机构接入量已过半,未来对药店客流的吸引效应有望边际减轻。

2024连锁药店行业报告:老百姓扩张提速与效益增长分析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轮胎行业报告:赛轮轮胎全球化布局与研发创新

2024-06-05
下一篇

2024显示设备行业报告:联得装备OLED国产化与订单增长前景

2024-06-05